

要到英國,老師每一回提起就老淚縱橫。近
一世紀的人生,經過兩次大戰,經過中國最
動盪最苦難的時刻,多少流離多少生離死別
在生命裡經過,如今,他們老了,再經不起
別離!
與師母擁抱話別心異常悽楚,提著地毯
我們腳步沉重,老師照例到樓下送我們,我
們不知道要給老人什麼樣的承諾,讓他們不
要那樣傷心,我們就要飄蓬萬里去一方、他
們曾經築夢卻不能再返的土地;我不知道他
們會不會等我們回去,卻可斷言他們不會再
出現在我異鄉的門前,給我帶來故土的人情
和大大的擁抱!
倫敦就在我們腳下,這個古老的城市見
證了他們人生最燦美的時光,我穿越時空踩
踏著六十年後依然溫熱的土地,我無從得知
這兒還是不是他們眷戀的故土?但我知道因
為我們在這裡,倫敦又有不同的意義,是一
個念想!一個傾心所繫的地方!
情牽
初到英國時,每隔一段時間會接到老師
的來信,書信隔海飄來,用的是沉甸甸的十
行紙,老派的君子謙謙!鉅細靡遺的說部裡
人事變動、臧否時事和社會脈動,以及同學
故舊異動的消息。經常洋洋灑灑就是幾張十
行紙,他記憶中的倫敦異常寒冷沒有暖氣,
總是關心我們如何過冬?他記憶中戰亂烽火
的倫敦,給過他終生感謝的恩助和賜予:一
是取得博士學位,再是治癒他的肺疾,挽生
命於危殆。三是給了他畢生至愛—唯一的女
兒!他的英倫永遠是那個成全他、造就他,
榮耀他的地方!有青年報國的熱血,有暖心
暖肺的故人……。
自
2008
年初抵英之後,每一年回臺灣
都去看了老人,帶著他們已經不熟識的倫敦
的消息。相隔六十年時空,我們所認識的是
不一樣的倫敦,而倫敦卻同時在我們心中有
一個重要的角落!我們都在一樹一樹花開的
燦爛春景裡,寫我們人生四月天的故事。一
轉身、一回眸,那行過的路,看過的風景,
攀過時空的屏障回到牯嶺街小小的廳堂,那
深深深深的懷思,蕩蕩無以名之……。
曲終
相聚總是歡欣,而每一回離去都換來老
師的淚眼,也許是相會無期的預知,也或許
只是離別必然的傷感……。
最後一次與老人家見面,是在
2012
年
的夏天,已經到倫敦落腳四年半。因為父親
肺積水住院,回臺灣後我一直待在臺中,僅
偷了一天時間到臺北身體檢查,回臺中前到
牯嶺街看望老師和師母,相聚十分倉促。
下了計程車從小巷拐進來,遠遠的看
見在院子裡,不知道等待了多久的老師,夕
陽已經退縮到院子的邊角,老師端坐在長椅
上,目視前方,像想著遙遠的心事,並未察
覺我們的到來。老人家畢生恪守著君子之
道,小至每一次送往迎來的禮數,即使是對
我們這樣的晚輩也從不偏廢。這些年老師昔
日故舊多已凋零,老人的生活日益孤寂,能
讓老師送往迎來的恐怕已經屈指可數;於
外交部通訊|第
32
卷|第三期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