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用法國護照及
「
音樂外交家
」
帕德瑞夫斯基
(
Ignacy Jan Paderewski, 1860–1941
)
持用俄國
護照旅居海外
,
兩人持用的旅行證件正訴說著
亡國後波蘭人的國際處境
,
所持國籍雖有不
同
,
不變的是對祖國波蘭的認同
;
兩位音樂家
對波蘭歷史亦同具深遠影響
,
與
「
華沙愛樂
廳
」
的過去與現在息息相關
。
蕭邦的作品融合古典及民間音樂
,
是浪
漫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
遺願是希望將自己的
心臟送回祖國
,
蕭邦的心臟現安置在華沙聖
十字架教堂
(
Ko
ció
w. Krzy
a, Holy Cross
Church
)。
自
1927
年起
,
每
5
年舉行一次的蕭
邦鋼琴大賽已然成為國際音樂界的盛事
,
該賽
事即在
「
華沙愛樂廳
」
舉行
。
帕德瑞夫斯基則是知名鋼琴家
、
作曲家
,
將蕭邦推向美國新世界
。
他
3
歲時即展現對音
樂的喜好
,
一頭蓬鬆髮型為其招牌風格
。
他
1890
年在巴黎成功演出後
,
1891
年進軍英國首
演
,
經紀人以
「
巴黎之獅
」(
Lion of Paris
)
稱
之
,
傳神勾勒出他的外型
。
1919
年獲任命為首
任總理兼外交部長
,
並代表波蘭簽署凡爾賽和
約
,
波蘭遂於一戰後正式獨立
。
1992
年波蘭擺
脫共黨統治
,
帕德瑞夫斯基的遺體終於回歸故
里
,
安葬華沙聖若望大教堂
(
Archikatedra
w.
Jana w Warszawie, St. John
’
s Cathedral
)。
19
至
20
世紀之交
,
華沙金融界及貴族集資興建
「
華
沙愛樂廳
」,
短短一年內即告完竣
,
於
1905
年
11
月
5
日正式啟用
,
簇新耀眼的外觀使人聯
想到巴黎歌劇院
(
Opéra de Paris
)
及美好年
代
(
Belle Époque
)
的藝術殿堂
。「
華沙愛樂
廳
」
首場音樂會即由帕德瑞夫斯基擔綱首演
。
1939
年
9
月
1
日納粹入侵華沙
,
當日清晨
納粹空軍抵臨我國駐波蘭公使館上空
,
王景岐
公使的女公子王長寶在
〈
歐氛隨侍記
〉
文中的
「
華沙二十一日炮火中之驚險
」
乙篇詳細記錄
當時華沙的緊張情勢
,「
華沙愛樂廳
」
亦在
戰火中慘遭摧毀
。
二戰期間
,
盟軍在雅爾達
及波茲坦討論
「
波蘭問題
」,
戰後波蘭劃歸
俄國勢力範圍
。
戰後由
Eugeniusz Szparkowski
及
Henryk. Bia
obrzeski
兩位設計師重新設計
「
華沙愛樂廳
」,
以社會主義寫實主義
(
Soc-
3
1
「華沙愛樂廳」外觀一景。
2
「華沙愛樂廳」一景。
3
「華沙愛樂廳」演出實景。
2
1
生活錄
Life Essay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