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緬北河流分別是
「
恩梅開江
」(
maykha
)
和
「
邁立開江
」(
maylikha
),
其中
「
密
」
(
myit
)
是
「
大河
」
的意思
,「
松
」(
sone
)
是
「
會合
」
的意思
,「
大河會合
」
處自然就是
興建水壩的所在
(
會合以後稱為
「
伊洛瓦底
江
」,
是緬甸的母親河
)。
而利用週末一步一
腳印巡禮仰光大街小巷之間
,
將可驚喜發現
以恩梅開江
、
邁立開江命名的街道
,
這算是工
作
、
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趣味結合吧
。
緬文有很多單字可經由會意增強記憶
,
如
“
su
”(
音
、
意都接近中文
「
束
」)
有
「
一群
合起來
」
的意思
,
所以
“
pyihtaungsu
”
是
「
聯
邦
」
的意思
(
pyi
是國家
、
htaung
是一千
),
“
mitthasu
”
是
「
家庭
」
的意思
(
mit
發音近似
女兒
、
tha
是兒子
),“
yarsu
”
是
「
世紀
」
的
意思
(
yar
是一百
)。
緬文在演變的過程中也
加入了許多外來語
,
筆者印象較為深刻的是
在政務上被運用到極致的
「
委員會
」
一詞
:
可指
「
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
council
)(
如早
年的
「
革命委員會
」),
可指
「
政府部會
」
(
commission
)(
如
「
聯邦選舉委員會
」、
「
緬甸投資委員會
」),
也可意指
「
專案臨時
編組
」(
committee
) (
如由翁山蘇姬主持的
「
落實若開邦和平暨發展中央委員會
」)。
多會一種語言就多擁有一個世界
,
畫圈圈
的緬文字母表究竟如何理解
?
就當它是視力檢
查囉
!
傳統和現代
緬甸舊都仰光
(
Yangon
,
意謂
「
敵人殆
盡
」)
原名達貢
(
Dagon
),
原只是江邊的小
漁村
,
1852
年第二次英緬戰爭後逐漸發展成
緬甸首善之都
,
現今略顯斑駁的城市外貌
,
似乎訴說著
1962
年以後
「
緬式社會主義道路
」
一路走來的往事
。
新都內比都
(
Naypyitaw
,
意謂
「
帝王居所
」)
舊名彬馬那
(
Pyinmana
,
又譯平滿納
),
1942
年曾是盟軍和日軍廝殺的
戰場
,
現在氣勢宏偉的建築和動輒十幾
、
二十
線道的大馬路
,
似乎展現著重振昔日東南亞首
強雄風的志向
。
細品深察後會發現
,
緬甸其實
是一個有著濃郁
「
古早味
」
的國度
,
小學生以
雙手交叉置於胸前表達對師長的尊重
;
彎腰低
身過人
、
左手捧右臂遞物代表對人的謙敬
。
各地林立的佛塔則是象徵對南傳佛教的虔誠
。
沒錯
,
緬甸就是一個讓人有種
「
禮失求諸野
」
4
緬甸第一碑,四面以緬文、
巴利文、孟文、驃文篆刻。
5
緬文字母表。
6
在緬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
座佛塔。
4
5
6
外交部通訊
The MOFA Quarterly
|第
35
卷 第
2
期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