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頭詩是極為趣緻的創作,簡潔架構中蘊涵深遠意義,呈現作者品味與巧思,可謂
一字千金、驚喜處處。筆者
11
月上旬有幸見到蕭前副總統萬長,憶起馬總統曾贈其
一首藏頭詩;勾起了筆者多年前與長官寫詩互娛的回憶。
外交部通訊|第
32
卷|第三期
50
■
國際傳播司周副司長民淦
藏頭詩
相贈互娛
今年
11
月上旬,蕭前副總統萬長擔任我
國領袖代表前往北京出席「亞太經濟合作」
(
APEC
)經濟領袖會議,筆者有幸隨團負責
新聞文宣及媒體服務工作,在近距離觀察之
下,不禁佩服蕭前副總統識見之宏遠與待人
接物之親切,尤其他在記者會上語重心長表
示我國要積極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才能讓
臺灣的努力被看見、聲音被聽見,其謀國老
臣之赤忱實令人動容。筆者想起
2
年多前他
任副總統時,馬總統贈送他的一首藏頭詩:
「
蕭然危局布衣來,萬機帷幄淡定泰,長
使民心一笑安,讚聲公門存典範
」,詩頭為
「
蕭萬長讚
」四字,而這首詩則勾起了筆者
多年前與長官寫詩互娛的回憶。
約
12
年前,當筆者在非洲司擔任科
長時,司長李辰雄大使是位詩人外交官,
時常詩興大發,七步成詩,與同儕分享,
他並曾出版過詩集。某日,司郊遊安排去
鶯歌看陶瓷博物館,李司長對陶笛愛不釋
手,對其音韻亦大為讚賞,爰賦詩以讚
之:「
風中傳脆笛,撼人難比擬,陶土入
高窯,煉得渾身技。形微不及掌,孔孔聲亮
晰,簫笙千古音,天韻當陶笛
」。而當時的
筆者未曾有寫詩經驗,卻也不知天高地厚
地和了一首詩回贈李司長:「
風中脆笛穿
雲霄,巴掌陶土入蛇窯,渾身禁得百千煉,
仙韻天成樂逍遙
」,該詩借用了李司長詩中
的若干文字,文意也附和該詩對陶笛的讚
賞。宅心仁厚的李司長大概不忍掃筆者初
發的詩興,給了「還不錯」三個字的評價,
使得筆者醺醺然也。
唱和情誼
李司長後來發佈擔任駐美國副代表,
由於他未曾在華府任職,心中有些忐忑,甚
至曾請筆者代擬婉辭信,但終無法拒絕。
當時他曾引了李鴻章的一首詩:「
勞勞車
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
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
日旌旗大將壇,寰海塵氛猶未已,諸君莫作
等閒看
」,並引本部葉公超前部長的和詩:
「
黃帽西風白馬鞍,登臨卻笑步為難,歸林
倦鳥知安隱,照眼斜陽未覺殘。欲借丹霞弭
往轍,不因險巇亂心壇,青山翠竹凌霄節,
樂與遊人夾道看
」,李司長寫了他自己的和
詩:「
輕舟百渡忽馬鞍,自知東行舉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