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能自知,理當預立遺囑,做為家人處理善
後之依據,或為子孫處世立業之參酌」,想
到您執筆的情景,起頭幾句,已教人潸然淚
下。全文井井有條、鉅細靡遺,娓娓道來。
爸呀!這正合乎您平素謹慎周全的風格啊!
是兒女們太不瞭解您,誤解了您。直至辭世
都沒有開口留下片語,當母親帶領辦理大小
後事,全出乎意料之外的順利,平素沒有特
定信仰的我們,由衷深信您在天上默默指引
大家、用慈愛庇佑全家。
您是這樣介紹生平-「吾家世居浙江省
紹興縣孫端鎮任家浦俞家臺門,先人以耕種
兼釀酒為生,因受古越文風燻陶,雖田野之
家咸能謹守忠孝傳家、信義立業、君子不忘
其本之古訓。余幼承庭訓,不敢稍有逾越,
得以安享政府退休待遇畢其終生。余生性耿
直,不善言辭,但能恪遵俞氏傳統,守正不
阿,忠孝為先,行事必瞻先顧後,凡有辱先
人、貽害子孫之虞者,誓不為也。」
「忠孝為先」的實例:「民國三十八
年大陸沉淪,山河變色,余在任之部隊未獲
全數撤退,致受用于故鄉,時長輩力勸認命
在鄉,茍安偷生,余凜於軍人大義,忍痛棄
老母、弱妹于不顧,誓冒生命之危險,赤手
空拳攜妻帶女偷渡舟山歸隊,得隨軍轉進臺
灣,浴火重生,完成未竟之職志,兼獲再興
家門。」一脈單傳的您,離鄉背井來到寶
島,和妻子含辛茹苦,拉拔八個孩子長大,
莫非等待光耀門楣的一天!
要求孩子自幼背誦論語學而篇中 「曾
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您推崇儒學,也是論語的實踐者:「不避
當時大陸環境險峻,斥資將先父母暨先叔
嬸僅存之祖坟遷葬于本縣陶堰鎮張家凹義
峰山山腰,以垂久遠,俾他日子孫有成,
得有根可尋。余於初次返鄉時,攜回書有
『河間.宰記.乙卯雿月』之木桶一隻,
經考究屬我先祖父于民國三年所置,裝置
米飯之古器具,屬僅有祖先之遺物,彌足
珍視,理應併同文物交由子孫珍藏。」猶
記第二次出院返家,您吃力的翻開浙江省
地圖,標示出祖墳的地理位置,詳述前往
的交通,講到重點處仍聲如洪鐘。
袍澤情濃
秉承儒家倫理思想,謹守三綱五常,
您沒有傲人的學歷,卻有過人的努力與毅
力,中英文、游泳、攝影、駕駛、烹飪,事
▲
央請父親在月琴上留下墨寶。
懷舊專欄
60
外交部通訊|第
32
卷|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