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變中的英倫

渥太華生活體驗

L.A.120分機

印度洗衣工

 

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前期期刊

 

印度洗衣工

印度代表處 常以立

在新德里的大街小巷、商場市集、社區角落裡,傳統的修鞋匠、踩縫紉機的、拾柴煮飯的、代客洗衣燙衣的...,各行各業充斥,不勝枚舉,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洗衣工。

 洗衣工是我給他們取的名字,印度話為“dhobi-walla”,中文音就叫多比瓦拉吧!套用現代的名詞,其實就是「人力洗衣機」的意思。

多比瓦拉的工作地點多在河邊,我在瓦納那西,就目睹了多比瓦拉在恆河邊工作。他們每天一大早,天還未亮就上工,先是挨家挨戶收取衣物,放在人力車、腳踏車上,然後到河邊,把髒衣物泡在也是髒兮兮的恆河中,不停的用腳來踩跺水裡的衣物,將一包一包要洗的衣服洗乾淨。之後,他們將洗淨的衣服曬在岸邊河堤、廣場等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最後一道手續則是將曬乾的衣服燙平、疊好、裝包,再按照秩序,挨家挨戶的送回。他們的工作是從早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代代相承,這樣傳了幾百年到今日。最令人好奇的是,從收、洗到送回客戶,每個步驟之間無任何收據、紀錄,但是可以做到一件無誤,分毫不差,多比瓦拉之間精確的溝通與管理,恐怕連專業的管理專家也該向他們請益。

剛才提到燙衣,在河邊那來的電熨斗?走近一看,原來他們用的是傳統燒煤炭的熨斗,一個可能有好幾斤重,一組人就用這種煤炭熨斗將所有的衣物燙平,在旁的小孩子則很熟練的將各式衣物疊好、包好,準備一一送回。令我驚嘆的是,他們在窄狹的空間中,昏暗的光線下,手握數斤重的煤炭熨斗,竟可將每件衣服燙得毫無皺折。

  印度人工便宜,一般家庭多用多比瓦拉洗衣,可是這幾年來,經濟起飛,中產階級人口愈來愈多,隨著全球化、商業化的腳步,家庭開始使用現代化家電,多比瓦拉就面臨了強大的對手洗衣機。在我居住的現代化社區裡,有一些專門代客燙衣的攤位,就在路邊或巷弄裡,搭個簡單的棚子,一件襯衫收費三盧比,掌熨的大姐,揮起沉甸甸的熨斗,舉重若輕,兩三下,一件襯衣就邊燙邊疊好了。洗衣留給機器,燙衣還是須要人力,多比瓦拉順應時代改變,不洗只燙,應該是個成功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