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快樂島嶼旋風行
駐台使節團奧萬大生態之旅
甘苦共嘗—我國與聖露西亞復交歷程分享
愛心不落人後
 

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愛心不落人後.天涯比鄰相依
TaiwanIHA醫療團協助所羅門群島海嘯災民救護
TaiwanIHA醫療組組長 陳厚全醫師

 「Please relieve me first.」這是我在Gizo臨時醫院,遇到Dr.Auto時,他對我講的第一句話。Dr.Auto是在海嘯之後,第一批從所羅門首都中央醫院前來災區救援的四位醫師之一。在我們抵達最主要的災區─所羅門群島西部省省會Gizo時,他們已經在此工作了四天。他講的是句玩笑話也是實話,因為我們都知道,Dr. Auto真的很累,他真的需要來自台灣的國際醫療隊接棒,讓他喘口氣、休息一下。

image1

 2007年4月2日10點37分,所羅門群島西部島嶼地區,遭逢8.2級的海底大地震,隨後並引起海嘯侵襲附近島嶼。初步傳來的災情顯示,有十多人失蹤或死亡,兩千多人受傷。另一方面,在台灣的TaiwanIHA團隊,由聯合國災情即時報導網路(HEWS, Humanitarian Early Warning System)獲得最新的消息後,隨即監控災情變化,並於當天下午開始規劃所羅門醫療援助任務。

TaiwanIHA國際醫療隊

 基於人道關懷及台、索兩國深厚邦誼,在災變發生後,TaiwanIHA醫療團立即克服交通問題,由台灣出發,於災後第四天到達所羅門首都,進行緊急醫療援助工作,並依以往經驗,隨即向索國衛生部登錄我醫療團的到達,同時參與在衛生部召開的「國際醫療援助協調會議」。會議由AusAid的專家Mr.Jeff主持,與會的除索國衛生部官員外,還有WHO、Unicef、Global Medics、Oxfam、Save the Children及TaiwanIHA的人員。

 對於具島國特性的索羅門而言,交通問題是救災最大的挑戰。災區位於遙遠的西部省,搭機需耗時一個半鐘頭、搭快輪則需22小時。此時索國正處於災難危機狀態,連政府都無法確切掌握該地交通情況,遑論這些外國團體。所幸有我駐索國詹秀潁大使、許偉麟秘書及大使館及國合會、技術團人員積極安排交通及後勤補給,還有裕祐漁業公司及其駐索國代表林泰吉安生的慷慨允助,使TaiwanIHA醫療團得以全心全力執行此次救援任務。

 有這樣的後援,使我們更有信心與國際組織交涉,甚至在隔日的「綜合性國際協調會議」中提出,我們可以協助索國政府或國際組織運送大量物資至災區。畢竟,要讓國際社會正視台灣的存在,我方需有積極的貢獻,而這些貢獻也正是國際社會或組織所需。

 依照聯合國救災的體制,相關協調事務是由OCHA(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負責,OCHA對TaiwanIHA醫療團相當友善,並歡迎我們共襄盛舉。

 TaiwanIHA醫療團採較積極的態度加入國際組織陣營。一方面以本身的醫療專業能力蒐集資料,然後以這些資料做基礎,積極參與相關健康議題的討論。例如,進入Gizo災區之後,特別指派公共衛生專家周梅珠小姐,以其公共衛生的專長積極和Unicef、Save the Children討論在災後亞急性期的公共衛生議題,尤其當Unicef欲在近期開辦社區公共衛生種子人員訓練班時,我們特別提供經營醫療站時所觀察到的疾病變化及病人的情況,作為他們規劃訓練課程的參考。除此之外,TaiwanIHA醫療團以緊急災難中常用的SPHERE為藍本,將其中提及健康與衛生議題,因地制宜,作一在地化的修正。image2這樣的修正意見,讓Unicef覺得有助於在社區順利導入種子人員培訓計畫,同時減少了與當地文化的衝突。

 透過此次和當地醫院與政府的密切合作,TaiwanIHA醫療團蒐集到自海嘯發生當日,Gizo公立醫院被迫遷至山頂(4月2日),至醫院初步完成整修、撤除臨時野戰醫院,到遷回原址(4月11日)期間所有門診、急診、住院、巡迴診療的病患資料。這些資料隨即經周梅珠小姐統計分析,並呈報給索國衛生部秘書長Dr.Cyril Pitakaka。索國衛生部再將此資料登錄在WHO及OCHA的報告上,彰顯了台灣對國際救災的積極參與和貢獻。

援助策略

 要使救災貢獻獲得最大的成效,TaiwanIHA醫療團勢必要深入最主要的災區,才有機會獲得當地政府及國際組織的認可。TaiwanIHA醫療團初到索國時,衛生部分配的責任區,並非主要災區,經與許偉麟秘書評估服務地點的重要性及利弊得失之後,許秘書隨即向衛生部爭取至最主要災區Gizo及其周邊島嶼服務。在克服交通問題之後,我們於4月8日一早搭機抵達Gizo島,Gizo島的機場不過在前兩天才從新開放啟用。因此,TaiwanIHA就成為第一個抵達當地的外國醫療團體。

 Gizo是西部省會所在地,Gizo醫院則是該省最大之公立醫院,原設立於海邊,不幸於海嘯來襲時,被海浪損毀而封閉。由於災後病患大增,該醫院隨即遷至附近的山丘,並成立野戰醫院。海嘯發生後第三天,索國中央醫院派出一組醫護人員,包括四名醫師及七名護士,抵達Gizo島協助。其負責醫師Dr.James Auto,為小兒科主任,在澳洲完成專科醫師訓練,並曾至以色列受訓,是位學養皆豐的醫師。該團人員就與TaiwanIHA醫療團並肩救災。

 TaiwanIHA醫療團的到來,一方面紓解當地醫療人員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補足該醫院在醫療專科上的不足。由於TaiwanIHA醫療團完全尊重當地醫護人員,也較配合該院的行程,因此極獲得當地人的信任,也得以成為該醫院的主要外國駐點團體。

 這一有利情況,使我們在此次國際醫療救災行動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也因此成為其他外國醫療組織到達Gizo時,必定造訪的團體之一。曾經來訪團體包括澳洲軍方醫療隊、AusAid、Unicef、Save the Children、Global Medics、法軍及法國駐PNG領事、國際紅十字會聯合會IFRC、OCHA等。 我團除提供專科醫療服務之外,亦由家醫科曾淑娟醫師,隨同該院醫師進行該島難民收容所的巡迴診療工作,公衛專家周梅珠小姐則協助Gizo醫院及索國衛生部,進行公共衛生計畫,及災變後之相關醫療資料的統計分析。

 由於TaiwanIHA醫療團與Gizo醫院的充分合作及彼此信任,雙方及索國紅十字會,決定於4月11日利用台灣漁業公司支援的大型漁船,協同至離島Simbo服務當地民眾,這也是Simbo島在災後接受第一個醫療團隊進入當地服務。在出發前,Gizo省政府特別交付任務,請TaiwanIHA醫療團協助評估當地醫療及公共衛生狀況,我們也順利達成使命。雖然,回程之時,發生漁船擱淺的插曲,有船員因為海浪太大不幸落海,所幸最後獲得在附近巡邏的美國海軍救難直升機中隊的救援,將船上醫療隊成員、索羅門紅十字會、政府醫院的醫療人員等二十多人,以直升及垂吊的方式救離漁船。

 可能是老天保佑,漁船於兩天後因漲潮而自動脫困;受傷的船員也在隔天清醒過來,一切過程有驚無險。此一事件,也突顯出,國際醫療救災行動,不僅需要醫療的專業能力及國際交涉的豐厚經驗,同時也要有臨機判斷與危機管理的堅定信心與能力,方能在情況瞬息多變的災難現場,研判適宜的行動方向,而在協助救災之餘,確保團隊人員安全無虞,達成任務。

全方位的災難救援行動

image3 雖然此次TaiwanIHA派遣三位醫療人員前往災區救災,但整體運作應是從台北的外交部、衛生署、和TaiwanIHA同仁、台灣駐索羅門大使館、國合會技術團連成一氣的共同努力與協助,尤其是詹秀潁大使及陪同TaiwanIHA醫療團進入災區的許偉麟秘書、技術團蔡技師、台商羅先生、裕祐漁業公司,提供了完善的照顧和後勤支援,讓我們在當地生活順利無虞,也使TaiwanIHA醫療團得以放心執行任務,完成國家交付的使命。

 另一方面,TaiwanIHA辦公室的張武修副召集人、方仲強副召集人、張萬陸組長、李斯民組長、劉家秀組長、連淑芬專員,不僅提供TaiwanIHA醫療團在前線工作的後勤補給,同時亦透過台灣在資訊及網路的便利性,隨時替在前線工作的我們,監控相關情勢發展,替我們取得最新的災變援助進展資訊,並將我方的行動成果,登錄國際組織網站,讓國際社會周知TaiwanIHA醫療團對於索羅門海嘯救災行動的貢獻。這些支援在本次任務中,也是功不可沒。

 緊急醫療援助行動不僅是災難現場的工作,也是後勤支持系統的整體作業,一個強大而即時的後勤支持系統,對於緊急行動而言,是安全及創造最大成果的保證。此次任務可謂是團隊合作、全方位災難救援行動的最佳典範之一。TaiwanIHA在面對未來可能更複雜、更危險的救援任務時,將設法研發更強大的後勤支援系統,我們也會將此次後勤工作做詳實紀錄,作為往後設立後勤標準作業的參考。



特別報導
國內活動
旅外見聞
生活花絮
公務特區
影像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