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全球視野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非洲獨立運動五十年之挑戰─兼談茉莉花運動
臺灣小吃美食驚豔紐西蘭
民國百年 百國免簽─追憶當年在聖多美爭取葡館改善予我申根簽證經過
從「植物組織培養」與「食品加工」兩計畫移交,看我國農業技術在聖文森落地生根
從「植物組織培養」與「食品加工」兩計畫移交,看我國農業技術在聖文森落地生根
img
img看到臺灣優良的農業技術在聖文森向下紮根,著實令人感動,冀望透過此類計畫移交,能提高友邦農民之收益,再次加惠聖文森人民。
駐聖文森技術團 侯昇諭  
李團長與聖國農業部司長簽署計畫轉移書。
 
前言

icon我國於2009年公布《援外政策白皮書》,確立了援外政策主軸,其中並呼應「巴黎援助有效宣言」(Paris Declarationon Aid Effectiveness)對於有效援助之執行原則,以落實援外工作「目的正當」、「程序合法」且「執行有效」的政策指示。「巴黎宣言」評估援外是否有進展的五大指標包括:主導權、協調性、調和性、成果及相互責信等,我國目前執行之援外計畫,即是逐步轉移受援國,由其主導,使計畫落實「在地化」與「永續經營」的目標。

icon我國在聖文森推動之組織培養及食品加工兩項計畫,可謂落實「在地化」的典範之一。民國100年3月29日,駐聖文森技術團假聖國橘山農場舉辦了二項盛事,其一為將組織培養及食品加工計畫移交聖文森農業部,其次為供蔬果集貨使用之包裝場開幕啟用,中華民國駐聖文森施文斌大使與聖文森龔薩福總理並共同主持了相關的儀式。在典禮中,龔總理多次贊許技術團多年以來執行植物組織培養及食品加工計畫的成效良好,並期望未來蔬果集貨包裝場的啟用,能健全聖國的產銷秩序,幫助更多小農解決市場供需不平衡問題,也期勉接續之農部官員未來能有效、永續執行計畫。

施大使陪同總理參觀觀集貨包裝場西瓜分級情形。
 
 
icon本次活動,全場有近200位內閣閣員及各部會官員、當地民眾觀禮,場面盛大。完成移交簽約儀式後,技術團還安排龔總理及內閣官員參觀組織培養室、新建集貨場及蔬菜栽培溫室。茲將各項計畫介紹如下:
組織培養計畫

icon香蕉與芋頭為大多數聖文森農民賴以維生的作物,以外銷為主,早年聖文森政府必須向南非或以色列等國購買大量香蕉組織培養苗,以滿足其國內栽培之需求。中華民國駐聖文森技術團自民國88年11月開始執行健康組培苗計畫,至今已11年,歷經5任專家及技師們的努力,協助繁殖的組培苗已由原本單純的香蕉及鳳梨苗,擴展至符合當地農民普遍需求之芋頭類組培苗(Dasheen,Tannia, Eddoes)、山藥苗、樹薯苗、甘藷苗以及具高經濟價值的火鶴及蘭花苗。平均每年產出20萬株各式組培苗,每年約可節省聖國政府10萬美元之外匯支出,不僅成功滿足當地香蕉生產所需之數量,並且已多次外銷至鄰近國家。

icon本計畫於民國99年獲得「初級產品基金」(Common Fund for Commodities, CFC)計畫提供資助,作為擴充實驗室產能及設備使用,另一方面,組織培養室將繼續扮演根莖類種苗生產中心角色,滿足鄰近國家栽培需求,解決加勒比海區糧食安全問題。

 
施大使與龔總理見證集貨場剪綵。
 
在聖國總理及施大使見證下完成移交典禮(由左至右:聖農國業部長、聖國總理、施大使、李團長、農業部司長)。
組培計畫移交留影(由左至右:未來執行官員、筆者、總理、施大使、農業部長)。
 
食品加工計畫
icon本計畫自民國96年開始執行,已成功開發出多種當地果樹加工產品,如百香果汁、楊桃汁、油炸香蕉片、芋頭片、棗乾、楊桃乾、火龍果醬及香蕉與芒果冰淇淋。此外,本計畫已完成各項加工產品所需相關設備與基礎的能力建構,相信移交農業部之後,農業部能繼續扮演研發的火車頭,開發當地其他具有潛力之加工食品。
 
蔬果集貨包裝場

icon「蔬果進口替代」及「健全產銷制度計畫」為本團未來4~6年計畫主軸。由於聖國可耕地多屬丘陵地形,因此一直以來,聖國農民的耕作都以較粗放的管理方式栽培,如香蕉、芋頭、甘藷等根莖類作物,平均每位農民的耕地面積都低於0.5公頃以下,所產勞力較密集與栽培技術門檻較高的蔬菜,品質及量能遠不及市場需求,以致蔬果的價格居高不下,每年都須向國外大量進口,以滿足內需。有鑑於此,技術團爰協助以橘山農場蔬果集貨包裝場為中心,逐步提高聖文森自產蔬果的質與量,並提高小農的收入。

icon本團今年預計於橘山農場完成20棟簡易蔬菜栽培溫室,目前已完成4棟,預計年度各式蔬果總生產可達18公噸,且能配合集貨包裝場與冷藏設備使用,達到全年供應市場,穩定菜價之目的。技術團亦在農業部官員配合參與下,設計符合當地溫室蔬菜栽培連作之模式,未來將配合農民貸款,逐步轉移相關技術給農民繼續執行,以提高農民之收益。

 
結語

icon聖文森人口僅有10萬5千人左右,天然資源缺乏、市場規模不大,但卻沒有糧食不足問題,加勒比海地區之島國農業發展所欠缺的其實是各項短期農業多樣化技術,融合在地化之需求。技術團自民國71年開團以來,已陸續移交「養雞計畫」、「種豬繁殖及畜牧計畫」予聖國農業部,而「果樹推廣」工作,已使家家後院均栽有蓮霧、楊桃等果樹。本次「植物組織培養計畫」與「食品加工計畫」的移交,則又強化農業部研發能力之建構。

icon看到臺灣優良的農業技術在地球遙遠另一端的聖文森向下紮根,讓友邦的人民也能享受到臺灣優良農業技術之成果,著實令人感動。冀望藉由蔬果集貨包裝場的運作,能提高友邦鄉村地區農民之收益,再次加惠聖文森人民。外交部通訊

 
MOFA NEWS AND REPORT|JUNE. 2011|Volume 29 No. 3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