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全球視野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非洲獨立運動五十年之挑戰─兼談茉莉花運動
臺灣小吃美食驚豔紐西蘭
民國百年 百國免簽─追憶當年在聖多美爭取葡館改善予我申根簽證經過
從「植物組織培養」與「食品加工」兩計畫移交,看我國農業技術在聖文森落地生根
非洲獨立運動五十年之挑戰─兼談茉莉花運動
img
img非洲是我國重要外交據點,整體雙邊關係仍有許多正向發展空間,我國應如何努力開拓非洲市場及建立關係,實為重要之課題。
蔡明耀  
蘇丹首都─喀土木街頭一景。
 
前言

icon1960年非洲地區有17個國家獨立。是年通稱為非洲獨立年,至今已51年。非洲過去是「貧窮落後動亂」或「貧窮疾病的天堂」的代名詞,西方國家長期給予關懷與援助,但政策起伏;近20年來,各國認為非洲很有潛力,值得投資,於是重新檢討對非政策。至於中國大陸,近年來則是異軍突起,對非洲經營有成,甚至超越西方國家,成為非洲的一哥。

icon回顧過去50年來的非洲,前30年可說在摸索自立自主及種族內戰中過去;20世紀最後10年開始走向和平談判取代戰爭對抗,並以自由民主取代專制獨裁;最近10年則見經濟發展與自由民主萌芽,逐漸走向繁榮安定。

icon2011年蘇丹南部的獨立公投獲得國際及蘇丹政府承認與支持,其長期心願可望達成;但象牙海岸總統選舉結果不為現任總統所接受,與西方國家及AU(African Union)支持當選人發生的爭議迄未解決;與此同時,突尼西亞及埃及又爆發了「茉莉花」運動,推翻長期獨裁政權的行動,正方興未艾。

icon展望未來,非洲似乎又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非洲民主政治的發展有正面,也有負面的;茉莉花運動已波及北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及中東地區,是否影響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國家,如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及史瓦濟蘭等民主政治尚未符合西方標準的國家,為各方所關注。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總部設在奈及利亞。
近10年非洲經濟發展,自由民主萌芽,已一步步邁向安定生活的目標(圖為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市(Addis Ababa)。
 
非洲的現況
一般現況

icon過去50年來,非洲在西方國家協助下,人口、經濟及衛生等均見大幅成長與改善,政治社會安定度亦與日俱增。南非黑人政權的誕生及莫三比克內戰結束,對非洲的總合發展極有助益,但北非的情勢,仍令人憂慮。

icon南部蘇丹正式獨立後,非洲含北非的獨立國家將達54國,總人口約10億,估計2050年人口約19億,倘能妥善經營,可成為未來地球村重要的生產力中心。

icon衛生及教育問題是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相較於其他地區,非洲仍相當貧窮落後,年平均國民所得不及900美元,有半數以上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過著一日不足2美元的生活。每年出生嬰兒未滿一歲死亡人數約500萬人,占全世界的71.4%;HIV/AIDS患者占世界患者人數67%,威脅許多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教育普及率低,人力資源尚待開發;男女性別待遇不平等,牽動社會經濟發展。

icon非洲亦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如富藏石油、鑽石、黃金及充足的太陽能等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可耕地廣大(占可耕地面積67%),凡此皆為非洲經濟發展之重要資產。

 
政治與安全

icon一般情勢:繼蘇丹問題解決後,索馬利亞成為最頭痛的問題,該國回教叛軍威脅本國及周邊7個鄰國,海盜則威脅國際石油運輸及漁業捕撈。除該國外,剛果也是另一個嚴重的紛爭地區。目前聯合國及非盟(AU)在非洲索馬利亞11個國家及地區駐派維和部隊(Peacekeeping Mission)及和平重建團(Peacebuilding Mission)約5萬人。西方國家更在北非海域部署艦隊,對付海盜問題。

icon馬達加斯加預定本年5月舉行總統選舉,形勢朝良好方向發展;辛巴威總統穆加貝年過80仍戀棧權位,或有可能提前於今年舉行大選,解決兩派公開不合的共治問題;馬拉威總統有意培養其弟繼承,走回家族政治,此舉引起援助國家的關注。

icon區域組織: 有涵蓋全非洲的「非盟( A U ) 」; 另「東南非洲共同市場(COMESA)」有19個會員國,4.8億人口;「西非國家經濟體(ECOWAS)」有15個會員國,人口3.3億;「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ADC)」由15國組成;「非南關稅同盟(SACU)」由5國組成;「東非共同體(EAC)」由6國組成。其中AU主席為赤道幾內亞之T.O. Nguema,於2011年1月30日當選,已執政30年,右派AU國家批判其當選違反民主及倫理價值。COMESA輪值主席為史瓦濟蘭國王恩史瓦帝三世,ECOWAS主席則由奈及利亞總統擔任。

icon非洲地區尚有非洲開發銀行(ADBF)等經濟組織,其目的不外是維持和平安定及促進經濟發展,經由定期集會、經濟協助、互免關稅、人民自由往來等方式,漸次達成政經統合之最高目標。

 
經濟社會發展
icon聯合國為非洲擬訂了千禧年計畫(MDG),希望能在2015年前降低貧窮與飢餓,惟依據Africa Renewal 2010年8月號報導顯示,非洲在2015年達成該目標的可能性很低。茲將相關項目執行成果臚列如次:
 

減貧:因就業問題無法改善及世界金融風暴影響,2015年減半之目標無法達成。

   
  普及教育: 2008年仍有3,100萬人失學,距離2015年全部接受小學教育之目標仍遠。
   
  性別平等: 84%婦女仍自耕、自雇、無薪,且就學率不及男性,小學差9%,中學擴大至差21%。
   
  減低嬰兒死亡率: 1990年迄今,5歲以下幼兒死亡率降22%,但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死亡率在千分之100以上。
   
 

孕婦衛生: 產檢率1990年為84%,2008年為89%。

   
  傳染病控制: 在防治HIV/AIDS及瘧疾等疾病方面頗有成效,減少25%。
 
icon2008年經濟成長率為6%。受2008年金融風暴影響,就業、出口、稅收及外匯收入均減退,2009年僅成長2.9%,2010年成長率4.7%。世界銀行預估2011年可望達到5.3%。非洲欲在2015年達成貧窮減半的目標,經濟成長率必須維持在每年5%以上。
 
國際社會對非洲的關懷

icon國際社會對非洲每年投入約1 0 0餘億美元援助(ODA),民間組織如The Global Fund每年對非援助款則達40∼70億美元,亦是反映國際社會對該地區之重視;但大多數非洲國家在依賴外援克服經濟難題上,都欠缺長期規劃,加以貪污與執行力不足等,使得外援成效不如預期。

icon債務問題始終困擾援助國與受援國。據聯合國統計,落後國家的債務在1970年代占其GDP20%,到1990年代升高至占40%,已達無外援即無法生存程度,其中史瓦濟蘭依賴度甚至達60%。

icon除聯合國及其周邊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等對非洲進行協助外,非洲主要援助來自:歐盟(EU)、美國、中國大陸及日本等,近年來澳洲也對非洲展現高度關心。

  歐盟: 與非洲國家峰會, 就區域和平安全, 氣候變遷, 區域統合, 經濟發展, 基礎建設農業糧食安全移民等交換意見。歐盟在各非洲國派駐代表團(delegation),成員國則選擇性留下大使館或高專署,如史瓦濟蘭境內已無歐盟各國大使館,僅由各國駐南非或莫三比克大使館兼理,或由名譽領事處理館務及居間聯繫。
   
  英國:是非洲最大殖民宗主國,除經由歐盟外,每年仍經由大英國協年會及大英國協國會聯合會等,協助非洲國家經濟發展。英國亦與美國聯合執行「提升農業及婦女生產力」計畫,稱之為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
   
  法國:是另一個大宗主國,與舊殖民地舉行「非法峰會」,近年的峰會已擴大至其他非洲國家。為維持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法國仍在吉普地、留尼旺、加彭及塞內加爾等地駐軍,必要時亦派遣部隊至動亂地區進行干預。法國總統N. Sarkozy 今年初宣布,維持駐非軍力,亦不裁減其永久軍事基地。
   
  中國大陸:經歷50年的苦心經營,已成為最受非洲國家歡迎的夥伴,並成為對非投資及貿易的最大國家。中國大陸與非洲49國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規劃了雙邊合作方向,也是中國大陸對全世界展現「非洲一哥」的舞臺。2009年在埃及舉行的峰會,中國大陸承諾100億美元的援助。「中」對非雙邊貿易額年達1,000億美元,對非投資則達400億美元,已設置了十餘所孔子書院並接受大量非洲學生。中國大陸對非政策得以成功,在於標榜「不干涉內政、援助無政治條件」,取得各國的信賴,然事實上,卻已運用巨額投資及經援,巧妙的取得了所需資源與政治利益。
   
  美國:原是非洲的一哥,早年採取直接或支援中華民國派遣農耕隊等間接方式經援非洲,惟因援助與實施民主政治及保護人權掛勾而不受歡迎,復受中東伊拉克及阿富汗問題的影響對非洲援助力道減弱,近年來援助重點偏向衛生及愛滋病防治。歐巴馬(B. Obama)當選總統後於2009年訪問迦納表示,美國支持民主制度,認為「民主是非洲長期發展之鑰(Key to Africa's long-term development)」。本年1月復表明「美國將增加對非洲的關心」,有重返非洲的企圖。從最近美國對茉莉花運動所採取之反應顯示,美國政策仍是民主與人權第一,反對專制與獨裁。
   
  日本:每5年與非洲國家在東京舉行「東京峰會(TICAD)」,2008年會議有51國參加,日方承諾在經濟及工業發展、人力開發及商工貿易等方面,未來5年提供100億美元的協助。
   
  澳洲:近年來認為擁有10億人口的非洲將在穩定中成長,充滿機會,204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勞動力(人口)所在,且認知非洲對氣候變遷、貿易重整、和平安全及減貧具有重要地位,對非洲事務逐漸關心並積極投入。
   
 

icon2011年提供400名獎學金,2012∼2013年將增至1,000人;已有215家公司在非洲投資200億美元。

icon澳洲經由經貿投資、文化交流,及人才訓練與技術,協助非洲國家培育人才,善用資源,並建立密切關係。

非洲的挑戰與展望

icon非洲的挑戰無疑是如何減少嚴重的貪污腐化,改善統治管理能力,及有效運用外援。

icon倘將北非各國除外,從國家資源及人口與教育程度研判,未來以南非、奈及利亞、肯亞、蘇丹、衣索匹亞及索馬里亞等國較具發展實力與潛力,可能成為非洲六大國家。

 

icon南非為當前非洲第一經濟大國,已成功主辦世界盃足球賽,並當選聯合國安理會2011/12非常任理事國,凡此均增進其國際政治地位。南非如能挾其豐富資源,確實發展,無疑是未來「非盟」的龍頭。但南非黑人政權成立17年來,仍未擺脫黑白種族問題,加以貪污及管理不善等問題較白人政權嚴重、已有近500萬人感染或愛滋病帶源等因,可能影響其未來發展速度與程度,使其爭取「非盟」龍頭地位受到挑戰。

icon奈及利亞擁有1.5億餘人口,資源豐富,其發展潛力被看好,也許不出20年,就會超越南非。

icon展望非洲的未來,在此引述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UNECA)的看法:非洲可望成為穩定的工業基地(Sound Industrial Base);另USAID及UNOCHA認為:非洲可望增加糧食生產,未來有的是機會。

 
非洲人口眾多,卻大多仍處於貧窮的經濟階段,人力 資源尚待開發。
 
茉莉花運動

icon2011年爆發突尼西亞人不流血推翻獨裁政府的茉莉花革命(The Jasmine revolution),以圖建立民主體制,情節有如1980年代菲律賓人拉下馬可仕總統的人民革命(People's Revolution)。茉莉花運動迅速拓展至北非鄰國及中東地區,在埃及,穆巴拉總統應聲退位,但在利比亞,強人格達費上校堅持權位,以武力對付反對者,其結果將對茉莉花運動的影響深遠。倘格達費成功,其他專制獨裁或不具民意基礎的非洲國家領袖可能效法,絕不輕易放棄權位,否則下場很慘;倘格達費失敗,則茉莉花運動受到鼓舞,非洲人參與政策決定及享受民主政治之機會可望大增。

茉莉花運動的成因

icon從已爆發茉莉花運動的國家及地區來看,其形成原因包括:(1)領導人長期執政,且不受人民支持;(2)國內種族多元複雜,各族有不平等待遇;(3)民生困苦,人民的不滿怨恨已至臨界點。

 
茉莉花運動成功的條件
icon運動爆發後,成功的條件在於:(1)人民獲得訊息及走上街頭之速度。資訊傳播愈發達、交通愈便利的國家,愈能聚集廣大人民力量,向當權者提出訴求;(2)軍隊治安武力之支持;(3)政府高官之響應;(4)當權者之決定。
 
未來可能爆發運動的國家

icon象牙海岸:總統 L. Gbagbol不接受選舉結果,與西方及AU支持當選人A. Quattara對峙中,形成兩個政府的狀態。

icon辛巴威:總統Mugabe在第一輪選舉失敗,採用威脅手段而贏得第二輪選舉,與政敵合組政權。兩者間不和,雖經非南共同體(SADC)多次調停,但未獲解決。辛國正擬提前於今年舉行國會大選,但辛國人民是否願意給穆加貝機會,值得密切關注。

icon肯亞:M. Kibaki總統於2007年敗選而拒絕下臺,也是一個潛在爆發該運動的地區,所幸近年肯亞經濟發展上差強人意。

icon烏干達:總統Y. Museveni也不遵從民主選舉結果,所幸近年來烏干達經濟發展頗有成果。

icon史瓦濟蘭:正面臨財政困難的挑戰,所幸人民對史王仍心存敬愛,王朝可望不受茉莉花運動影響。

icon茉莉花運動關乎美國在非洲推動民主政治與保護人權之成果,因此,美國必將續予支持。

 
結語

icon非洲為未來資源與糧食的重要基地,西方國家已有重返非洲、重視非洲之舉。另一方面,茉莉花運動已刺激非洲人認識到:改善生活與保護人權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監督政府的權力。未來非洲是經由民主和平演變方式走向經濟發展,或仍須付出流血代價,始能改朝換代,達到訴求,端看此次茉莉花運動的結果,而其中西方國家可能扮演關鍵角色。

icon非洲是我國重要外交據點,我現駐有4個大使館及3個代表處,整體雙邊關係仍有許多正向發展空間,面對非洲當前變局,究應如何推動,值得思考;另面對非洲可能成為世界糧食及資源等原物料新來源,我應如何努力開拓非洲市場及建立關係,並持續保持對非洲之關心,亦為重要之課題。外交部通訊

MOFA NEWS AND REPORT|JUNE. 2011|Volume 29 No. 3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