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料到自己和紐約曼哈頓的緣份有這麼深,一結就是二十七年!每天早晚,來來回回,快樂又知足地走在四十二街上...
打從1981年1月進入紐約辦事處工作迄今,歷經兩次喬遷,前後在三個不同辦公大樓上班,妙的是,搬來搬去總離不開曼哈頓的心臟地帶。如果以第一個辦公大樓的第二大道801號為圓心,那麼,往後的第二大道885號及第四十二東街1號兩棟建築物則是等距的直徑。紐約地大人多,往往喬遷一、二年了,僑胞們仍去到舊家,幸好從舊址散步到新址也不致太遠。
當年報到地點是第二大道801號,交通堪稱便利,紐處在上址租滿二十年後搬到885號。搬遷辦公室是樁大工程,稱之為千頭萬緒毫不為過,從整卷打包到拆封上架,如果不是專屬領務工作,如果不是搬家當日及隔日得照常對外作業,我們對搬遷的恐懼諒不致如此嚴重!
記憶中第一次搬家非常辛苦,一來欠缺經驗,二來囤積數十年的檔卷一次做個大整理實非易事。但恐懼中仍難掩欣喜,因為新辦公大樓比較新穎寬敞,搬家的興奮掩蓋了整卷的辛勞。當年在吳大使子丹帶領下,井然有序排列出一連串的時刻表及工作分配表,按步就班地完成。然而,這辦公室和大部分人家一樣,似乎永遠缺少一間房間,沒幾個月工夫,檔卷室已不敷使用,得向外另租倉庫來存放漫開的檔卷。
去(2005)年四月中旬,紐處十年的租約到期,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885號。民眾說怎麼又搬家了?不是才搬來不久嗎?這「才搬」二字其實又是一個「十年」,好一個光陰似箭啊!
再次的搬遷,把所有租屋而居的問題一次做了終結,因為整棟傲人醒目的建築物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家!爾後,不再流離遷徙,不再受限開放時間,可以任自己的規劃來裝璜,來凸顯特質。最最光榮的是:進門大廳懸掛巨幅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每天抬頭「看我們的國旗隨風飄揚,多麼美麗!」
新家座落於世界聞名的第五大道及四十二街交接口,距地鐵站僅數步之遙,觀光客雲集,商店林立,對街就是麥當勞、批薩店、紐約大圖書館、公園,僑民們來辦事,流露的欣喜不下於我們。「這整棟建築是我們自己買下的ㄜ!」、「在寸土寸金、房價飆漲的曼哈頓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辦公室太驕傲了」、「你們的大使很有眼光喲!」...身處民眾第一線,聽到僑胞的心聲是最直接,也最真實的。
去年國慶酒會在新大樓舉行,同時間舉行大樓啟用剪綵,中外政商名流濟聚一堂,饒具意義。在新家,辦酒會工作同仁不必再冒雨苦等計程車,也不用攜帶大包小包物品,取而代之的是舒舒服服,從從容容,漂漂亮亮地從辦公室安步下樓即可。
新家一樓二樓部分規劃為藝廊,經常舉辦畫展;地下室有多媒體簡報廳和小規模戲院,後者經常有公開展演活動;一樓大廳懸掛了巨幅國旗,還有台北101的模型和本大樓施工前後的紀錄照;五樓圖書室則對外開放,供民眾閱覽。在整座大樓中,中央各單位合署辦公,橫向聯繫十分方便,而民眾要索取觀光資料、查詢教育部、新聞局等相關訊息時,只需告知樓層,搭乘電梯至相關部門,即隨手可得。
在四樓的領務大廳,一出電梯是一幅美麗巨畫,台灣第一高山-玉山,山上的皚皚白雪,好似在提醒我們「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大廳寬敞無比,流線型的照明設備,歐式舒適別緻的沙發,精心設計的裝璜,令人賞心悅目。大廳上,中文書報雜誌摺頁一字排開,那魯灣的立體可愛娃娃寫著TAIWAN,Touch
Your Heart!液漿電視播放台灣新聞或介紹台灣的記錄片,對於遠自他州而來,久未返國的老僑們真的是找到「回到家的感覺」!更棒的是申請人不再擠到窗口頻催我們,無形中紓解了同仁的壓力;三樓有寬敞的廚房,有私密的午休間,還有一大間檔卷室。檔卷室整齊化一地木櫃標明了資料的年份月份,使我們不再以調閱舊卷為苦。
享受了家的溫馨與便利,相對地家裡每個成員都能負起維護整個家庭的責任,除了密切與管理公司、安全警衛全力配合,維護大樓的安全外,同仁也非常注意小地方如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維持適度的空調等,此雖是小事一樁,但對節省公帑卻是多所裨益。大家都知道,唯有大家庭的成員們人人用心疼惜家中的一草一木,這個家才會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去年四月十五日喬遷至今已屆滿周年,每天當我進出這棟編號一號的大樓時,內心充滿無限的驕傲與滿足,走在磨肩擦踵、車水馬龍的四十二街上,感覺不再迷惘與空虛,走過公園,走過圖書館,就是「我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