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淺談民國19年「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及英國租借劉公島協定」一約之背景 |
 |
國家受到列強欺凌,歷經自強奮鬥,民族又再抬起頭來,數十年來列強侵華的歷史糾葛,利益衝突,敵我數變,史有歷歷明鑑,讀之令人浩嘆,能不興自強之志乎! |
|
■ 劉國興 |
|
 |
|
緣起 |
本部為慶祝建國100年,特籌辦「百年傳承,走出活路-中華民國外交史料特展」,自100年8月9日至101年2月6日假故宮博物院展出。筆者乘返國開會結束之餘暇,8月22日下午前往參觀。是日為週6又逢暑期,故宮博物院人潮洶湧,90%以上為東方面孔,細聽語言,其中日、韓、港都有,尤以大陸各省方言為最,占一半以上。 |
|
外交史料特展 |
外交史料特展在主展館的103及104室展出,這是2個主要的展室,固然場內人潮未必是衝著外交史料而來,但其所營造的效果卻是甚佳。在展出的諸條約中,有許多是歷史課本中提到的真跡呈現,看到了滿清積弱以後,國家受到列強欺凌,歷經自強奮鬥,民族又再抬起頭來,感受可謂良深。其中尤以鴉片戰爭後的中英江寧條約及甲午戰爭後的中日講和(馬關)條約最憾動人心,一紙約定,背後負載著多少人民的血淚啊! |
|
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及英國租借劉公島協定 |
在諸條約中,較引起我注意的是民國19年4月8日中英簽訂的「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及英國租借劉公島協定」,文中又是收回,又是租借,這是怎麼回事呢?當然其中必有複雜原因,也顯現了當時險惡的國際局勢在中國大陸的實情,列強各自目的不同,利害相參,其演進過程「十分精彩」。
滿清自鴉片戰爭及英法聯軍之役慘敗後,興起了自強運動,其後新建的海軍北洋水師(艦隊)以山東威海衛為基地港,指揮總部設在威海衛港灣內的劉公島。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北岸,隔渤海與遼東半島之旅順港,成上下扼守京畿出渤海口之勢。 |
|
|
|
遼東半島免於割讓 |
北洋艦隊於甲午戰爭威海衛海戰一役遭日艦盡殲,威海衛港及劉公島遂被日軍占領。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初議,有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一條,此嚴重衝擊帝俄向太平洋找尋不凍港出海之利益,威海衛及劉公島被日軍占領也使覬覦山東半島已久之德國感到不快,再加上1892年即與帝俄軍事結盟的法國助威,俄、德、法3國遂聯合干涉清日和議,迫使日本退出遼東半島,結果由清廷追加對日賠款而免割讓遼東半島。
3國干涉之舉來勢兇猛,日本評估戰後已無力再戰,只得屈從,然亦種下數年後日俄決戰之遠因。此次行動,我遼東半島得以保全,日軍亦從威海衛及劉公島撤出,雖係成功之舉,但絕非為滿清之利益,而是各有所圖。其後,3國逐一向清廷居功,要求租借地,清廷在無可抗拒情況下,只得於1898年分別予德、法、俄3國租借了膠州灣(青島)、廣州灣(湛江)及遼東半島。 |
|
英國勢力的拓展 |
3國的獲利看在侵華老手英國眼中,頗不是滋味,雖然英國當時在華勢力範圍在長江及東南沿海一帶,但也不甘示弱,要求在北方插上一腳,深入德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租借了威海衛及劉公島。有趣的是,此租約租期以俄國租借遼東半島(旅順)年數為度,亦即只要俄國在遼東半島不走,英國將續租威海衛及劉公島,制衡俄國之意味濃厚,此就清廷而言,亦不排除是「以夷制夷」之策略。英國此舉顯然也為日本出了一口氣,你(俄國)干涉我退出遼東半島,現在有人來制衡你,就意味著與我站在同一陣線。果不其然,1902年英日結為攻守同盟。
我自樂見列強因利益不均,引起狗咬狗式的紛爭,但其所占畢竟為我領土啊!威海衛和劉公島自1898年起被英國掌控,緊接著,1905年日俄決戰,日勝,當然就把俄國趕出遼東半島。在日俄戰後的Portsmouth和約中言明雙方勢力退出東北,但原俄國在遼東半島之租借權繼轉讓給日本,這顯然未經清廷同意,而是私相授受。如此,既然旅順港的租借國已非俄國,則如前約,英國亦應退出威海衛與劉公島才是,但事實演變並非如此,英國並未退出,而是繼續租借,此節當經清廷同意。 |
|
第1個收回租借地的條約 |
清廷此舉不排除是藉英國勢力,以防日乘勝戰餘威,重新染指威海衛與劉公島。到了民國19年,我政府與英國簽訂了本文所探討的「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及英國租借劉公島協定」一約,才收回了威海衛,這也是我北伐統一後,第1個收回租借地的條約。這個條約並未將劉公島一併收回,而是續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再租借給英國10年。究其原委,極可能是,當時日本侵略氣焰日益高張,英國已不願與之為伍,而英日同盟續約2次至1923年又告結束,讓英國海軍續留劉公島,可牽制日本海軍也。這也就是該約為什麼又收回、又租借的原因。 |
|
歷歷明鑑唯有自立自強 |
讓英國海軍續留劉公島這著棋的布局,直至1937年日本侵華後再度占領山東半島劃下句點。蘇聯於1945年8月8日二次大戰末期始對日宣戰,翌日即出兵東北,再度占領旅順港。這數十年來列強侵華的歷史糾葛,利益衝突,敵我數變,史有歷歷明鑑,讀之令人浩嘆,能不興自強之志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