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生活有感 Life Essay. More
菊島夏之旅─駐華使節團澎湖參訪活動紀實
桂河大橋懷舊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麥卡錫酒館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img

 長江後浪接前浪,老一輩的外交鬥士都已退出戰場,由年青的一代接任。如今外交雖然「休兵」,「備戰」仍是常態。

孫賢照
 
戰場上永遠的鬥士
  我國對日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兄弟鬩牆,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規模之大,不遜於兩次世界大戰。國府遷臺後,戰場移至外交方面,駐外使館也因此成為前線,我駐外官員面對強敵,在險惡的環境中,上下一心,為維護國家權益,嘔心瀝血與對岸搏鬥,如今兩岸外交休兵,當初自外交戰場上退下來的鬥士仍舊健在的都已是風燭殘年的老人,即使我這個後輩,今年也已82歲了。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我退休後,隨家人來美國大華府地區定居,一晃就是17年。自我來後,華府幾乎看不到新的退休同仁;反而是,退休前輩不斷減少,不是返國定居就是魂歸天國,留下來的都是年逾80的老人,大家即使仍胸懷報國壯志,也已力不從心了,真可謂「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退休後的生活
  自從電話流通以後,親友們無事串門的習俗被徹底打破,拜會親友必須事先電話相約,否則便是不禮貌,可能吃閉門羹,於是公共場所便成為親友相聚的所在。華府的華人通常是在餐廳以聚餐的方式聚會,因此每到週末,餐館的生意特別興隆。最初,居住在華府的外交退休人員組成了「健仙會」,每月由會員輪流作東,在自己家中聚餐,聯繫感情。後來因人數逐漸減少,於是加入了僑界人士,地點改在遠東飯店,「健仙會」就不再專屬於外交部退休同仁了。我因耳聾早已不能參加,目前能按時參加的本部會員,據我所知,大約只剩下丁世蓮女士和在華府離職的端木冠華與黃純謙等3人。此外,由華府退職的周谷等人在竹園餐廳每月也舉辦一次定期聚餐,但繼江偉民3年多前去世後,老將廖碩石也遷居退出,再無消息,目前該會只剩10餘人,本部同仁也只剩下周谷夫婦而已。

  這對賢伉儷倒是老當益壯,此間每週出刊兩次的「華盛頓郵報」特闢專欄,供他倆發表專文。周是現代史學家,寫的自然是現代史方面題材,直到今年才告封筆;他的夫人吳崇蘭女士是前駐伊朗大使吳南如之妹,在文壇早具名聲,現仍在「郵報」的「華府人物」專欄,每週1次,以生動活潑的文筆報導華府地區的名人軼事。

 

外交部旅美退休同寅協會

  退休同仁亦另組「外交部旅美退休同寅協會」,自成立以來,每年春季,駐美代表處都會在雙橡園舉行1次餐會,邀請華府的會員們聚餐,最初席開 5桌,嗣後人數逐漸遞減, 3年前已不能單獨邀宴,改為與代表處同仁春節同樂晚會合併舉行,由於晚間不便駕車,年老的一輩如前顧問范道瞻、周宏藩、楊承廉、楊蔭萱、林儒曾等便都未再出席,范顧問的道德文章素為外交同仁所欽慕,在僑界也因經常在「華盛頓郵報」的「嘗試集」詩文版發表詩文而有名聲,可惜自從跌傷不能出門後健康狀況日益衰弱;較幸運的是周顧問宏藩,他出身浙江望族,在賢內助的盡心照顧下,不曾有過跌傷,兩年前,他們遷入市郊1所豪華大廈內,出來便是大型購物中心,極為方便,他平時尚能扶杖慢行,但因耳聾體衰,仍不輕易外出;年逾90的前輩楊承廉也是較幸福的1位,2年前我陪岳父母到1家自助餐廳午餐,正好他和家人也在用餐。楊老是故考試院長楊亮功的姪兒,他的女公子是位律師,去年曾代表他參加代表處的餐會;楊顧問蔭萱是較年青的一輩,但也82歲了,身體尚健,他與我同住一條巷的東、西兩端,聯繫較多,退休後,最初尚參加當地僑社的各項活動,去年因輕度中風,也開始深居簡出。今年他與林儒曾、丁世蓮等都未參加代表處的餐會,他的夫人因有主持代表處子女中文學校的經歷,現在美國國務院教授外交官華語。這工作她是駕輕就熟,又有不錯的津貼,故雖年逾70,仍樂此不疲。當然,主持協會會務的簡任秘書程時敦也需一提。程秘書雖已86高齡,仍精力充沛,多年來同寅協會的會務一直靠他主持,他並樂捐經費,精神可嘉。該會由當初的創始會員一次組成,嗣後即未接收新成員,例如前駐美副代表張文中退休來美後便不獲入會,長此下去,遲早將無以為繼。

  此外尚有兩位曾在華府短暫定居、在外交戰場獨當一面的戰將值得一提:其中1位張仲仁曾任駐吉隆坡總領事,現在的副總統蕭萬長當時曾在館內任領事,算是他的部下。他來華府後,一度參加在我家附近麥當勞餐廳每週一舉行的早餐會,參加者另有周宏藩、林儒曾、廖碩石等夫婦,餐畢就去附近的惠頓公園散步。 惟該會維持不久便告解散,張大使也隨即離開華府;另1位是曾任駐波扎那大使和駐火奴魯魯(現稱夏威夷)總領事的濮德玠,他的公子濮大為曾被當選臺北市長的陳水扁提名任工務局長,惟因已入美籍未獲議會通過。濮大使在華府暫住不久就又去火奴魯魯與女兒團聚,後即逝世。

 
發揮長才為僑社服務

  同仁退休後,只要有機會又有能力,無不願發揮長才,無條件地為僑社服務。在此舉出工作頗有成效的兩位,他們雖也年近80,相對仍算是年青的一輩:1位是代表處的書記官李順招,她在退休前與其夫婿劉培將軍在華府創立了「元極舞社」,親自教學,獲得僑界無數人的歡迎,尤以女性為最。元極舞純以健身為目的、具有佛教色彩,但不涉政治。該社每週末定期操練,每年夏季更舉行元極舞大會,會後聚餐,參加各隊除中文學校外,也吸引代表處組隊參加,每屆比賽,學校的室內體育館為之客滿,極為壯觀。幾年來,這個社團已成為大華府地區最大的僑社社團,代表處的書記官職位不高,李順招女士真算得是「小兵立大功」了。

  另一位是代表處的顧問毛先榮,毛君原是教育部司長,派到華府任文化參事,後退休,發揮所長,以毛戎化名在華府開設畫室,又在各中文學校教授中國書畫,曾多次開辦書畫展,歷次華府的重要僑社文化活動,他很少缺席。幾年前,他兒女為他舉辦了一場70壽辰餐會,到賀者有200餘人,足見他在華府聲譽之隆。毛君不僅擅長書畫,且對京劇有極大造詣和興趣,他主持的「華府中華國劇社」,年年演出京劇,從未間斷,甚且1年內連演2次,每次公演都是盛況空前。僑界的京劇人才分散且經費不足,能有如此成績,很是難得,本年,該社將配合慶祝我建國百年,在3月及10月公演兩場京劇。毛君一心發揚我國固有文化,不求名利,令人欽佩;而「華府中華國劇社」自創社伊始,社友即有不少著名學人如劉大中等名票,現社內仍有多位社友具博士學位,他們對京劇樂此不疲,藉娛樂老人團結僑心,於鞏固我國固有文化,也是功不可沒。

 

子女伴隨安享天年

  最後,要一提我的岳父孫至京先生。這位外交部的前輩,抗戰期間進入當時著名的西南聯大(其時大學尚無聯考),與張仲仁大使、周宏藩顧問都是同學。畢業後分發到外交部實習,曾先後在亞太地區不同的總領事館任領事,三進三出,最後在宋卡四度領事任內自願退休,來美與家人團聚。他的5個子女都住在大華府地區,長女隨我,其他4人則都學、事業有成(兩女公餘進修,都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電腦碩士學位)且十分孝順。如今岳丈已92高齡,在子女的安排下,與頃度過八八米壽的老妻同住進此間的「看護之家」,頤養天年,食宿無虞且一切都有護士照料,這樣的福份真希望每位老人都能享有!
 

休兵與備戰

  長江後浪接前浪,老一輩的外交鬥士都已退出戰場,由年青的一代接任。如今馬英九總統推動「外交休兵」,在此情勢下,我外交官員是否就可安作太平官呢?我想是不會的。當前,兩岸在兩個政治實體的現況下,外交與國防仍將處在第一線,外交雖然「休兵」,「備戰」仍是常態。相信這是所有國人的共識。至此,我憶起三國時,蜀國特使鄧芝對孫權所說的一句話:「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未識天命所歸何人。但為君者各修其德,為臣者各盡其忠,則戰爭方息爾。」(見「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這或許是我外交工作者在當前情勢下的自處之道。外交部通訊

 
MOFA NEWS AND REPORT|STP. 2011|Volume 29 No. 4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