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國生產一件針織毛衣的成本為 100美元,德國因為工資較高、生產同型毛 衣的成本為200美元,為我們的兩倍,而德 國因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必須於2008
年至2012年將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至 1990年水準的92%,於是開始課徵環境污染 稅、排放過量的二氧化碳稅、產品運送時造
成的空氣污染稅等,並限定德國毛衣廠大幅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最終導致該德國工廠生產同型毛衣的成本上昇至300美元 ,變成我國的3倍。
如果德國各產業都為因應「京都議定 書」的相關規定而導致生產成本大幅上昇, 其經貿競爭力必大幅下滑,許多產業恐將因 此勢微,最後可能破產。這種情況有可能避
免嗎﹖德國是否將坐以待斃呢﹖當然不會。
德國在自身進行大幅二氧化碳減量的 同時,當然也會在聯合國相關國際公約架構 下要求其他國家跟進,以維護其經貿的競爭 力。德國如此,英國、日本將跟進,美國因
新政權上台也將跟進,並要求韓國、新加 坡等競爭對手跟進。重要的貿易國家都跟進 了,那臺灣呢﹖
臺灣是否有可能不用進行環保、節能 減碳而獨立於國際社會外,保持競爭力節節 上昇,讓大家都買臺灣貨呢﹖答案當然是否 定的。國際社會最終會要求臺灣也跟進大幅
減碳,以維持國際經貿的均衡。準此以觀, 2013年開始執行的「後京都議定書」及其架 構的確有可能影響我國經貿。
目前「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京都議定書」等尚無任何懲罰或貿易制裁 機制,但法國總統沙柯吉已於2007年10月27日公開建議歐盟對非京都議定書締約國課徵進口關稅;歐盟理事會亦於2008年10月
27日無異議通過將航空業納入「歐盟溫室氣 體排放交易系統(EU-ETS)」, 自2012年起所有飛往及飛離歐洲之外國航空器皆將納
入該系統,凡此顯示,歐盟似已啟動相關強制減碳或懲罰機制。
以前述的假設與相關發展趨勢研判,未 來我國經貿極可能受到某種程度的衝擊。目 前政府已未雨綢繆,執行節能減碳政策,這 是正確的選擇,至於在減碳相關議題上對外
交涉,讓我國與國際接軌,實亦有其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