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以接近專業方式、辦理全案評估,甚感訝
異;那時筆者心中那塊大石已放下了。
計畫成果檢驗(
Ex-post Evaluation
)
10
年或許是檢驗重大投資計劃案決策與
績效的適當時機,以下續就本計畫所達成之
「有形」與「無形」效益加以檢討:
■
有形效益
(一)節省國家公帑
本部依駐處所擬購
67,000
平方呎面積
(駐處實際購得
74,183
平方英呎大樓),
每平方呎租金
$50
/
sf
,在支付利息成本的
假設條件下,以紐約租金調漲與否分別加
以評估,本案所需
14
億元資金約可在
10.7
年
至
14.9
年回收。然而依
2014
年紐約實際租
金計算,紐約中城
A
級辦公大樓租金平均每
平方呎已上漲至
$85
/
sf
,如以
$80
/
sf
保守
估算,
2005
年至
2014
年第二季,
9
年間租金
年均上漲率達
5.4%
,較本部原假設的
5%
為
高。光租金而言,
10
年累計租金可達
15
億
元;另以
2014
年單年租金計,本部一年即可
為政府省下
1
億
7
千餘萬元。
本案以租金支付貸款本息方式辦理,投
資駐處購置大樓
17
億元,連同本金利息共計
約
19
億
8,000
萬元,預計可在
2017
年底前,
即駐處遷入第
12
年又
8
個月時全數償還;另
倘加計辦公大樓每年需支付管理維護費用約
2,000
萬元,總費用
22
億元,仍可在
2018
年
底,
13
年又
9
個月內加以回收。
本計畫案執行迄今,初步達成效益與本
部原評估購置案投資,可在
10
年
7
個月至
14
年
9
個月間回收的預測,大致相符。
(二)保(增)值效益
另依據紐約實際房價漲跌統計數據分
析,紐約中城
A
、
B
二級大樓,
2004
年平均
每平方英呎售價為
333
美元(
A
級大樓則約
為
500
美元),確為本部研議計畫時,所預
測的最佳購置時機;該價格至
2008
年金融海
嘯前達高點,每平方英呎漲至
842
美元,其
後價格雖因金融海嘯而有回跌,惟
2013
年房
價已回升接近前高點;繼
2014
年市場平均
售價續上漲
15.7%
,近
10
年來漲幅已達
2.67
倍。換言之,駐紐約辦公大樓現值,至少已
達
8,500
萬美元以上,扣除折舊,駐處大樓
年複合增值達
9%
以上,遠超出本部預估的
5.7%
,本計畫所估增值效益已全然實現;另
依美國「大紀元」報社
2007
年
5
月
2
日報導,
駐處辦公大樓當年市值已有
9,000
萬至
1
億美
元之譜。
■
無形效益
(一)解決駐外單位合署辦公問題
駐處
2005
年
4
月起陸續遷入新館處辦公後,
原分散於紐約市各處辦公的
8
個單位得以合
▲
駐紐約夏大使
2004
年冬天赴工地監工照片,工地空氣中充斥粉
塵。
外交部通訊|第
32
卷|第三期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