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全球視野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臺灣美食 驚艷歐洲─臺灣美食展比京活動紀實
找尋甘比亞的「詹天佑」─從我與甘國開啟教育合作網說起
來自遠方誠摯的祝福─西班牙給予臺灣之友好聲明
icon
吉里巴斯的戰爭與和平啟示錄
難忘越南行:出席APEC會議紀實
吉里巴斯的戰爭與和平啟示錄
img吉里巴斯歷經日本及英國的占領、殖民,兩國統治作法迥異,結果也不相同,「戰爭與和平」的教訓,值得後人省思。
駐吉里巴斯大使館 何登煌  
 
曾經為大國搶手之地
icon吉里巴斯或許是個名不見經傳的蕞爾小國,但在19世紀時,它可是德國、英國與美國經貿利益與資源市場爭奪的搶手之地,後來是英國以先下手為強的手段,將吉里巴斯列為其保護屬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為應付歐洲戰事,無暇兼顧東方屬地,給予日本入侵吉國可乘之機,於是在未遭抵抗情況下,日方迅速以武力占領該地,作為其進攻東南亞的跳板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隨即宣布對日作戰,吉里巴斯也成為美國與日本兩次戰爭的殺戮戰場,雙方死傷之慘重,創下紀錄。
 
歷經滄桑的軍事遺跡
icon來吉國工作後,我曾數度前往吉國第一商業大城貝壽市(Betio City)觀看塔拉瓦戰爭留下日本所構築的銅牆鐵壁─軍事陣地遺跡,其中就有曾經在日俄戰爭使用後轉來參與塔拉瓦戰爭遭美國海軍陸戰隊摧毀的重砲殘骸,能明顯看出長年經日曬雨淋而逐漸腐蝕的痕跡,從這些英國製造的堅固炮體,不難體會當時的船堅炮利與慘烈爭戰,而這4座歷經戰爭後僅存的珍貴炮體殘骸也引起我的濃厚興趣,於是決定對吉里巴斯兩個世紀期間的戰爭與和平進行瞭解與研究,以從中汲取歷史的教訓與啟示。
日本海岸防砲英制維克斯型8吋砲。
 
 
19世紀的爭戰頻仍
icon西方國家第一個在吉里巴斯經營貿易的國家是德國,地點為當今吉里巴斯西邊的吉爾伯特群島,並曾成立公司,其他國家的商人想在該地貿易,必須向該公司繳稅登記。後來英國的皇家艦隊與美國船艦逐漸在太平洋島嶼尋求經貿與資源市場,德國鑒於美英兩國來勢洶洶
,且勢不可檔,因而採取牽制策略,鼓勵英國在美國尚未染指前,宣布占領吉爾伯特群島,並在1886年與英國協議瓜分西太平洋為兩國的勢力範圍─馬紹爾群島與諾魯歸德國;吉爾伯特、Ocean Island與Ellice島(現在的吐瓦魯)則歸英國。

icon當時英國並未採取實際瓜分行動,也無心經營吉爾伯特,後來駐斐濟高專建議英國迅速占領吉爾伯特,以免德國先下手為強;1892年英國政府認為時機成熟,乃宣布吉爾伯特群島為英國保護屬地,以便掌握勞工來源、管控槍械與酒類的交易,與協助平息當地擾攘不安的狀況,維多利亞女王並正式指派Captain Edward Henry Meggs Davis以英國皇家澳洲艦隊皇家號(Royalist)艦長與英國駐西太平洋副高專名義執行該項任務。

歐洲人進駐後的慘烈戰爭

icon早在歐洲人進入吉爾伯特之前,當地土人即占地為王並紛紛建立世襲王朝,各王朝間爭戰擾攘頻仍,率皆為爭奪土地或王位。早期戰爭的武器簡陋,以土製武器且木柄帶有鯨魚骨或鯊魚齒磨成鋸齒狀的劍為主,戰爭規模甚小,每次戰役死傷不過數人;後來歐洲人引進槍械,戰爭轉趨慘烈,死傷人數也大增,情況以塔拉瓦島最為嚴重,當時各王朝因合縱連橫,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icon從19世紀初到1892年Captain Davis協助簽署和平協定為止 , 吉爾伯特前後共有10次內戰
,歷經4個朝代。涉入這10次內戰的國王與戰爭名稱(以戰爭所在地為名)為:Tebau王有4次:分別為Kateia ba Kaini Karawa、Katurake、Bakinikin與Makoreao;Tokiteba王有2次:分別為Nanon te Rawa與Te Booti;Kourabi王有2次:分別為Katibek與第一次Nea戰爭; Matang 王有2次: 分別為Baretangaina與第二次Nea戰爭。

成功簽署和平條約

iconCaptain Davis奉維多利亞女王之命到吉爾伯特群島各島嶼宣揚國威,情況頗像我國明朝時的鄭和大將軍。他的確是個文武兼備且有政治智慧與手腕的幹才,最後不辱使命達成任務。1890年代,他深入折衝於吉爾伯特群島各島,為各國貿易商排難解紛,也深入民間解決糾紛,成為一個和平的使者與受當地人民信賴的父母官。此外,又恩威兼施,禁絕武器與酒類的買賣,勸使各地王酋繳納槍械,成功地維持了當地治安。他在任內完成了兩項重大成就,一為1892年5月27日正式宣布將吉爾伯特群島列入英國的保護屬地;另一為藉和平談判結束了吉里巴斯各島的王朝部族內戰,使各地領袖完全繳械,同意永遠放棄武力並簽署和平條約。

icon在Captain Davis強力斡旋下,於1892年6月8日爭戰的塔拉瓦南北兩方同意簽署由他本人親自草擬的和平協定,並於當地的主要村落Teratei舉行升旗儀式,慶祝和平的達成。為紀念該日,嗣後吉里巴斯人每年都在該村舉辦和平紀念日活動,而英國為吉里巴斯開創的和平,也直到1940年日本以武力占領吉爾伯特群島後才暫時中斷。

「跳島戰略」的第一次血戰

icon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引起美國參戰並加入同盟國,美國決定採取「跳島式(island hopping)」戰略,進逼日本本土,也就是從中太平洋各群島島鍊逐步建立海、空軍基地,每建立一個,就以該基地支援攻擊另一個群島,而吉爾伯特島就是此一島鍊的第一攻擊目標。

icon1942年8月1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兩艘潛水艇突襲吉爾伯特群島最北的馬京島(Makin,即現在的Butaritari島),重創島上日本守軍,造成87名日軍死亡,島上防衛設施全毀。此一奇襲,目的在轉移焦點,使日軍對美國在中太平洋的企圖造成誤判,但也引起日軍警覺到吉爾伯特島的戰略重要性,從而積極加強防禦工事的構築。按美國的計畫,是攻下馬紹爾群島,以便進攻馬利安那島,但因馬紹爾群島與夏威夷之間的通訊被駐紮在塔拉瓦的日軍切斷,所以必須先奪取塔拉瓦島。

戰勢緊張的塔拉瓦島之戰

icon日軍早就深知塔拉瓦島的戰略重要性,除重軍駐守外,並構築了銅牆鐵壁的防禦工事,包括布署曾參與日俄戰爭的4尊8吋英國製維克斯型大砲等14座海岸防砲、500個碉堡與散布島上各地的40座迫擊砲。當時日軍主力集中在貝壽島,計有2,619名海軍特別登陸部隊,1,247名先鋒部隊以及1,200名的工兵。當時的日本防衛司令柴崎惠次曾誇下海口稱:「進攻塔拉瓦島需要100萬兵力,花費100年才拿得下。」

icon攻擊貝壽島,必須從北面的環礁潟湖登陸,因為南面係太平洋深水岩岸,無可登陸之地,難以發動攻擊。美軍在北面集結了17艘航空母艦、12艘戰艦、8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66艘驅逐艦與36艘運輸艇,總共動員35,000名海軍與陸戰隊官兵。攻擊計畫將搶灘登陸的環礁潟湖海灘,區分為紅色1至3區,不適合登陸的海岸則分為綠色區與黑色區。

海潮漲幅不如預期

   
icon美軍首先從海上以重砲攻擊島上的日軍,隨後在11月20日上午9時以陸戰隊搶灘登陸,但人算不如天算,原本預估漲潮應有5英尺,豈料當天與第二天連續兩天,漲潮都僅有3英尺,使船艦無法靠岸,而停泊在距海岸500碼之外,陸戰隊官兵涉水登陸,遭日軍以重機槍掃射,死傷慘重,最後僅有少數官兵僥倖登岸,大部分搶灘登陸的兩棲登陸艇與坦克都慘遭殲滅。
曾是軍事重地的海岸地,如今已成荒涼、鮮少人煙之景。
 
日本的主力砲—為英制8吋維克斯型海岸防砲,曾用在我東北的日俄戰爭中。
 
反敗為勝的沉重代價
icon接著幾日,美軍改以飛機轟炸與艦隊砲擊,重創日軍,後以坦克分別登陸夾擊,始反敗為勝。21日日本守備司令柴崎惠次被砲擊身亡,戰事急轉直下,美軍節節逼近,雙方決戰後仍有300多名殘存日軍作困獸之鬥,他們決定採取自殺式攻擊,作最後一搏,但美軍以逸待勞,由驅逐艦隊再施以重砲轟炸。戰事前後經過5天,美軍終於獲勝,總計日軍4,836名官兵中4,690名陣亡,僅146名倖存;美軍方面也是死傷慘重,情況多半發生在第一天登陸時,計有1,000人陣亡,2,296名受傷。
日本防禦碉堡處處可見累累彈痕。
 
 
icon塔拉瓦戰役是盟軍太平洋戰爭中攻防最慘烈的一戰,迄今仍有100多名美國陸戰隊官兵屍體尚未尋獲,本年7至9月,美軍曾派官兵前來貝壽市再次挖掘屍骨,送往夏威夷作DNA鑑定,以便將亡靈移往美國本土安葬,告慰英魂。

美軍轉戰馬京島

icon1941年12月10日珍珠港事件後3天,日軍在無抵抗之下,輕易占領了吉爾伯特群島北邊的馬京島(當今的Butaritari島),該島距離馬紹爾群島約200海浬,日軍在島上建立了絕佳的海空軍基地,得以對盟軍控制的賀蘭島、貝克島、土瓦魯島、鳳凰島嶼伊利斯島進行空中偵察,並免受盟軍來自東面的攻擊。

icon本來美軍的戰略計畫是進攻諾魯,但考量該島較大且日軍防衛森嚴,同時進攻塔拉瓦與諾魯兩島,海空補給會很困難,乃決定改攻馬京島。當時島上駐軍僅有806人,日軍預料美軍攻擊必由Butaritari太平洋面上岸,於是在距離攻擊點3公里處,建構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並布署了8英吋海岸防砲、3座反坦克37釐米砲臺、10座機關槍台與85個來福槍據點,嚴陣以待。

澈底殲滅日軍

icon美軍於1943年11月13日先以在Ellis島的第七艦隊B-24轟炸機轟炸馬京島,同月20日步兵開始搶灘登陸,順利地通過紅色區海灘,向內陸近逼;但從黃色區海灘搶灘的登陸艇,遭到日軍零星反擊,美軍錯估了當時海水漲潮的深度,致使船隻僅能在距離海灘250碼之海域掩護登陸部隊搶灘,所幸日軍戰略焦點在內陸的坦克車障礙線,而非沿岸的水線,最後美軍僅傷亡3人,即得以搶灘成功。

icon美軍的戰略為誘敵在美軍登陸紅色區海灘時全力抵抗,使從黃色區海灘登陸的美

軍能從日軍腹背攻擊,詎料日軍並沒有如預期般的頑強抵抗,美軍乃以個個擊破戰術,將日軍要塞與碉堡逐一殲敵,並在23日上午平服日軍。但2 4日早上, 甫抵達馬京島的美國護航艦 USSLiscome Bay 號護航艦遭日軍潛水艇
I-175號發射的魚雷擊沈,艦上687名官兵不幸全數罹難。馬京一戰,美國海軍傷亡者比陸軍還多,總計美軍動員了6,370名官兵,死亡763人;日軍方面,則是守軍400人中395名陣亡。此役美軍雖付出慘痛代價,但終將日軍澈底殲滅。
日本海岸防砲英製維克斯型8吋砲。
 
 
歷史教訓值得省思
icon吉里巴斯在未獨立前遭受二次大戰的二大參戰國美、日在其土地上的殘酷戰爭洗禮,雖然吉國人民並未捲入其中,然仍有不少無辜百姓受砲火流彈擊中而喪生。罪魁禍首當然是推行日本軍國主義的天皇政權,戰後該國戰犯受到嚴厲制裁,實屬罪有應得。

icon相形之下,英國在吉爾伯特群島施行仁政,Captain Davis以和平政策與圓融手腕,化干戈為和平,確實造福了吉國人民。英國殖民政府對吉里巴斯,亦積極協助發展教育培育人才,建立健全的文官制度,當今的湯總統、歐德瑪副總統與多位部長、國會議員等政要都是在英國受教育與深造,吉里巴斯1979年獨立後能立刻承繼穩固的民主制度與思維,實應歸功英國殖民政府。

icon吉里巴斯歷經日本占領及英國統治,兩國的殖民或占領目的或許相同,但作法迥異,而致有天差地別的結果,殷鑑不遠,值得吾人深思。外交部通訊

 
MOFA NEWS AND REPORT|MAY. 2011|Volume 29 No. 2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