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全球視野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icon
建國百年話滄桑─航海先驅葡萄牙的發展歷程
世界最大珊瑚礁島─聖誕島訪察記
菲律賓納卯市行紀─人文探索、轄訪、行動領務服務兼具之旅
收割愛的成年禮
南非旅遊勝地─羅賓島
建國百年話滄桑 ─ 航海先驅葡萄牙的發展歷程
img
img葡萄牙歷經20世紀中君主制、軍事獨裁、法西斯政權及共產黨執政後,終於恢復為西方民主陣營的一員,並於西元1998年獲世博會主辦權,走出了全民認同的道路。
駐葡萄牙代表處 周麟  
 
 
icon今年適逢葡萄牙締建共和一百週年,這 個在地理大發現時期首先向外探險的歐洲古 國,早在哥倫布西元1492年發現新大陸的前 數十年,就透過航海家亨利王子(Principe Henrique)在南部Sagres地區設立航海學 校,大力培養航海人才(今日葡海軍訓練艦 即以該地為名)。
 
葡萄牙的探險航程

icon葡國首先到達北非摩洛哥北部的 Ceuta (現屬西班牙),西元1482至85年Diogo Cao到達剛果、安哥拉及幾內亞等地,將黑 人帶到歐洲出售牟利,並成為全球最大的 黑奴販子。嗣後,葡國探險船隻一路向非洲 南部前進,狄亞士 (Bartolomeu Dias) 於西元1488年經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洋,達珈馬 (Vasco Da Gama)則於西元1498年沿印 度洋到達印度的臥亞(Goa),並成為第一 位發現從歐洲經海上航道前往印度的航海家 (實際上他是外交家),葡萄牙航海家因此深受鼓舞,於是按原路朝東方前進。

icon葡萄牙的雙桅帆船,在那個年代經常航 行於麻六甲海峽及東南亞地區,並建立貿易點。16世紀30年代葡航海家到了澳門,藉口向明朝皇帝呈奉的貢品在航行中被海水打溼,請求廣東地方當局同意他們上岸曝晒貢 品,並趁機以賄賂當局等權謀手段,取得在當地設立商館之默許。

向東航行的深遠影響

icon有關澳門的地位,中國大陸與葡萄牙 雙方各有不同見解。中國大陸認為,明清兩朝僅允許葡人在澳門經商,後來雖同意他們定居當地,但僅予使用權,並無所有權及處分權。葡方則認為,當時中國政府為酬謝葡守軍逐退海盜,已將該地贈與葡國。葡方若干歷史學者甚至指稱,中國皇帝曾將「聖 旨」刻在金牌上,交予葡方。基於該項「認 知」, 歷史上每次雙方為澳門地位問題舉行談判時,葡政府總是大費周章地找那塊「金牌」, 甚至還訓令其駐英、法及西班牙大使館去當地博物館找尋,其結果可想而知。

icon葡航海家繼續向東前進,於西元1543 年間抵達日本長崎,開始從事貿易。大約 在西元1542年,葡國水手經過臺灣將其命 名為「福爾摩沙」(Ilha Formosa, 意為美麗 之島;並將澎湖命名為Pescador, 意為漁人 島)。那時期,葡國人將東南亞盛產的香 料、中國瓷器、絲織品及茶葉等稀奇產品紛 紛運抵里斯本,再高價轉售歐洲他國,里斯 本也成為歐洲的貿易中心。葡文「一本萬利的買賣」,稱為「negocio da China」,其中 有「China」一字,可為佐證。

促成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icon到達日本的葡國人不但進行貿易, 也間接促進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們臺語的麵包發音為「胖」,事實上這是葡語的 「pao」,於16世紀經葡萄牙人傳到日本, 再由日本於日據時代轉傳到臺灣。另一種 日本食物天婦羅(tempura)也是葡人傳 去,由當時葡人將鱈乾(cod fish,葡文為 bacalhao)泡軟去鹽剁碎後混合麵粉油炸而 成。葡國許多餐館、咖啡或糕餅店經常可見 這道家常菜,現名為 patiniscas 。日語的玻 璃杯是葡語的「copo」,傳入日本後被日本人傳用;日語衣服上的釦子,則是葡語的 「botao」。一位劍橋大學畢業的作者在其著 作中提到,日語的「arrigado 」也是由葡語 的「obrigado(謝謝)」演變而成,這點不知日本人是否能接受。另一個文化交流下共用的字是中文的「茶」,成了葡語的「cha (西班牙語則為te)」。 17世紀時,一位葡 國公主嫁給英王,將飲茶的習慣帶去,於是下午茶演變成當時上流社會的一項喜好。

icon
正宗葡式Tempura。
葡萄牙16世紀雙桅帆船—攝自葡海事博物館。

富具侵略性的葡萄牙

icon葡萄牙航海家也在現今的印尼附近進行 貿易活動,西元1512年到了香料群島及帝汶島上的東帝汶(East Timor),一直到西元1974年才放棄。在印度的臥亞,葡國商人也 從16世紀起建立貿易點,後來葡王室更設立 印度總督府,專責亞太地區的日本、澳門、 東帝汶及東南亞地區之貿易及海上擴張行動。二次大戰結束後,印度獲得獨立,於西 元1961年揮兵攻入臥亞,結束了葡國在當地四百多年的統治。

icon葡萄牙航海家另一重要的「發現」是巴 西。西元1500年Pedro Alvares Cabral從葡國 出發,目的地為印度。他的船不同於其他多 數的葡國船隻般順利地向南邊的非洲航行, 而是被風吹向西邊。當他登陸上岸後,發現 當地盛產一種木材,土語音似brasil,加工後 可做口紅,因此將該地命名為 Brasil。清朝 時,總理衙門將Brasil譯為巴西。

icon西元1494年葡國經由羅馬教宗的斡旋與 西班牙簽訂Tordesillas條約,雙方同意由葡國前已發現的亞述群島(Acores)及維德角 (Cabo Verde)連結之虛擬直線以西370里 格(leguas, 計約合 1,850公里)處為中心點劃一南北基線,該線以西劃歸西班牙探險及殖民;以東則屬葡國之範圍。那個條約使得 葡國後來發現及開拓巴西成為合理之舉,於 是C氏當即宣告該地屬於葡國,並建立殖民 統治。有歷史學者懷疑葡國在簽訂條約時, 可能早已知道有那塊土地的存在,而Cabral 是否真的被風吹往該地,或根本就是「循線前往」,仍是歷史上的一大謎團。

icon西元1521年,當時為西班牙王室效力的 葡人麥哲倫自西國出航,經南美洲最南端的海峽 (嗣以其名命之) 到太平洋,嗣抵達菲律賓,並以西王菲律普五世(Felipe V)之名,將該群島取名為菲律賓。麥氏雖在菲遭 土人殺害,但其所乘船隻航返西班牙,完成 了第一個航行全球一周的壯舉。其後,西國 曾與葡國發生菲律賓權利誰屬之爭。

巴西獨立後 命運大不同

icon17世紀巴西發現黃金礦,帶給葡國王室巨大財富,也促使葡國經濟飛躍發展。但是好景不常,西元1807年拿破崙進攻伊比利 半島,擒獲西班牙國王,占領當地並繼續揮 兵葡萄牙。葡國王室經由英國協助派艦護送 前往巴西避難,並改在里約日內盧統治其帝國。西元1810年,英國威靈頓公爵率領由英 國及葡萄牙組成的聯軍擊潰法軍,但葡國本 土繼受英國軍事統治多年,引發葡國不滿與反抗。西元1821年葡國王返回里斯本,行前 群臣建議留下彼得(Pedro)王子坐鎮巴西。 葡王返國後,葡國陷入自由派和保守派的 激烈政爭。遠在巴西的彼得王子在群臣的建 議以及壓力下於次 (西元1822) 年宣告獨 立,建立巴西帝國,使葡萄牙在當地三百多年的統治,終告結束。

icon巴西地大物博,天然資源非常豐富,因 此吸引大量歐洲移民前往墾殖。19世紀末, 日本政府經由計劃移民,將眾多日本人送往移民開墾(巴西原屬意華工,惟因清廷反對未果),其後巴西國力蒸蒸日上。葡國方面 則因喪失巴西,造成人民不滿,政爭更烈, 國力持續走下坡。巴西在獨立近兩百年後的今天已然成為全世界第8大經濟體,人口近 兩億;反觀其殖民母國卻變成南歐人口一千 萬的小國,經濟上排名全球第37名,真可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內外戰頻燃 葡紛爭不斷

icon

icon西元1832年葡國發生內戰,烽火延燒 至西元1834年,造成死傷枕藉,之後,政爭 從未止息。西元1908年1月葡國國王在政局 激化下遭刺身亡。西元1910年10月5日共和 派結合海軍發動政變,推翻葡王室,建立共 和,今年適為締造共和第一百週年。

icon西元1911至1926年期間,葡政府更 迭達44次,西方新聞界發明了一個以該國 為名的動詞「Portugalize」用以描述政治 嚴重失控。西元1926年的軍事政變終 結了葡國第一共和, 然次年 波爾多 (Porto) 再度發生 軍事叛變,直到西元1932年,大學經濟學教授薩拉 查 (Antonio de Oliveira Salazar) 出任總理,制 新憲,廢國會,箝言 論,建立所謂「新 國家」( E s t a d o Novo),政局才漸 告穩定。薩氏「反共 又反民主」的獨 裁政權,一直持 續到西元1974年, 雖其西元1968年因 意外不能視事,前 後仍長達42年。

亨利王子—攝自葡海事博物館。
 

icon葡國對非洲原 無領土野心, 僅利用當 地從事貿 易( 包 括販奴)。巴西獨立後,葡國產生戒心,於是緊 抓非洲殖民地包括:安哥拉、莫三比克、幾 內亞比索、維德角及聖多美普林西比,後來 並透過修憲把這些殖民地納為其海外省,人 民亦全數納為葡國人。1960年代,聯合國 大力推動反殖民運動,英法等殖民國家紛紛 接受世界潮流,讓殖民地陸續獨立,英國並 趁勢成立大英國協,唯葡國不然,也因而付 出了慘痛的代價。當時民族主義浪潮席捲全 球,加上鄰近非洲國家陸續獨立,產生了示 範作用,使葡國的殖民地開始躍躍欲試。另 一方面,列強覬覦安哥拉蘊藏的豐富石油、 黃金及鑽石,加以當時的冷戰時期,中國大 陸、蘇聯及古巴奉行所謂革命輸出的戰略, 以致安哥拉等國對抗葡國殖民的戰爭終不可免。經過近13年左右的戰爭,葡萄牙徵調 充員兵超過一百萬人,人數之多僅次於以色 列,高居全球第2。葡年輕人死傷眾多,有 門路的人競相移民,甚至偷渡出國,國家生 產力大降。

施行溫和政策 始與世界接軌

icon

icon西元1974年4月25日葡國軍隊左傾青壯 軍人不滿政府繼續非洲戰爭之政策,且因不 斷遭批評「作戰不利」心生怨懟,加以其待 遇長期未獲改善,於是發動政變,推翻獨裁 政府,俗稱「康乃馨革命」。革命後,葡國 共產黨掌握政權,並立即宣布放棄其對前殖 民地之統治,使非洲葡語系5國獲得獨立; 另一方面,亦片面宣布承認中共 (中共未相 對給予承認) 並與我國斷交。在內政方面, 葡共採行將眾多企業收歸國有且不補償等激 進手段,惟不獲認同,執政至西元1975年8 月,即由社會黨 (PS) 及社民黨 (PSD) 共組較溫和之政府取代。

icon葡國到1980年代仍處於政局不穩狀態, 為此,西方國家一直深恐它成為歐洲的古 巴。西元1985年大選,中間偏右的 PSD黨之 Cavaco Silva (為現任總統) 勝選組閣,總 統由左派的PS黨之Mario Soares當選擔任, 葡國民主運作趨於穩定,投入西方陣

達珈瑪油畫—攝自葡海事博物館。
 
營的情 勢也逐漸明朗。 20世紀中經歷君主制、軍事獨裁、法西 斯政權及共產黨執政的葡國,終於走出了全 民共同決定的道路。西元1986年葡國正式加 入歐盟,恢復為西方民主陣營的一員;西元 1998年獲世博會主辦權,擴大紀念達珈瑪發 現印度航道500週年。自此,葡萄牙終與世 界接軌,重現世界舞台
MOFA NEWS AND REPORT|DECEMBER. 2010|Volume 29 No. 1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