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bg_img/line-e1.jpg) |
|
▲
|
新加坡人口以華人為主,但強調多元主義,尊重各種族文化。 |
|
|
新加坡係一多種語言、文化與宗教所組成之社會,既無任何天然資源亦無腹地,建國44年以來,常能在洶湧波濤中自持不亂,化險為夷,其一路走來的種種經驗,均殊值吾人密切觀察,尤其東亞經濟整合在即,為避免臺灣在這波整合浪潮中被邊緣化,吾人應加強對新加坡之國情研究,並應儘速與星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此外,吾人應虛心學習且努力借鏡其優點。
|
|
精英政治,清廉效率 |
|
新加坡之優點,有以下七處殊值臺灣借鏡:
|
■ |
根據瑞士國際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之全球競爭力報告,新加坡在「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iciency)指標排名為第一名,新加坡有亞洲地區最清廉之政府。 |
|
|
■ |
新加坡採取精英政治,積極培養人才,蔚為國用,創造了高效能與高效率之卓越公共服務團隊,該精英主義旨在培養優秀公務員,成為帶領國家繁榮進步之力量。 |
|
|
■ |
成立貪污調查局,並透過法制監督、高薪養廉、嚴刑峻法與教育宣導,全面落實肅貪。 |
|
|
■ |
新加坡以華人為主要種族,但強調多元主義,尊重各種族文化,藉以共同發展。 |
|
|
■ |
新加坡政府為維持國家競爭力,持續吸引國外觀光客,措施之一即是設立賭場推動綜合娛樂城(integrated
resort),以創造經濟效益,該博弈產業值得臺灣學習。 |
|
|
■ |
新加坡素有「花園新城」之美譽,有關規劃策略與推動實務之經驗值得學習。 |
|
|
■ |
新加坡之「組屋」向為人所津津樂道,由政府出資蓋屋,再以低廉之價格供民眾申購,達成居者有其屋之目標。 |
|
|
新加坡當前面臨之挑戰 |
|
經濟蕭條失業人口不斷增加-受到國際金融風暴、恐怖主義威脅與其他外在因素影響,新加坡貿易工業部本年元月20日估計2009年經濟成長率僅能維持約負5%,將可能係1965年建國以來經濟衰退最嚴重之一年,此一蕭條景象深令星國朝野憂心忡忡,由於星國國內市場有限,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因此經濟發展極易受到全球經濟變動之影響,目前的國際金融風暴,益增國際經濟之不確定因素,並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已對新加坡國際貿易之穩定,造成一定程度負面效應,降低其全球經濟競爭力。
|
政治民主化趨勢隱然成形- |
|
▲
|
新加坡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因此經濟發展極易受到全球經濟變動之影響。 |
|
|
星國政府採議會共和制,執政之人民行動黨在一院制之國會一黨獨大,致使反對黨在國會鮮能發揮作用,所幸星國有嚴格之法治與廉能政治,且領導人潔身自好,是故迄未發生重大弊端。星國行政部門高度支配社會資源,國會與執政黨幾乎完全接受或配合行政部門之政策,以致行政與立法兩機構未能充分發揮相互制衡之功能。惟觀乎發展中國家之經驗,自由化往往緊隨經濟自由化而來,兩者息息相關,證諸星國亦然。新加坡歷經多年高度經濟成長後,人民對政治之自主意識逐漸高漲,並日益要求國會有不同之聲音與監督力量,此終將促使星國政府在整體國家利益之考量下,思考就政黨政治、集會結社與新聞自由等範疇進行全面改革與開放,以符合世界潮流。 |
|
回教恐怖主義威脅升高-
根據星政府公佈之反恐白皮書顯示,回教恐怖份子早在1990年代中期就有攻擊新加坡之
|
|
行動計劃,擬攻擊之對象包括飛機場、港埠、水庫、國防部、美、英、以色列與澳洲等國大使館以及美國公司駐新加坡辦事處所在之商業大樓等,不一而足。本年6月23日印尼警曾逮捕6名恐怖份子,據聞渠等企圖劫持飛機撞向新加坡樟宜機場,足見國際恐怖主義對星國之威脅已形成一嚴重挑戰,甚至可視為自馬來西亞共產黨時代以後,對新加坡最直接之安全威脅。吾人仔細研究這些恐怖份子之動機,可瞭解渠等決心發動聖戰,目的為在東南亞建立跨國回教政權,回祈團成員認為,倘為聖戰捐軀,即能成為烈士,為了聖戰發動攻擊行動,即使傷及無辜百姓亦在所不惜,其理念誠甚為可怕,為此,新加坡一直保持高度警覺。 |
|
|
星馬兩國仍有零星衝突-
星馬兩國當年分家或有歷史情結、迥異之民族性亦造成相互缺乏信任感,加以雙方經濟發展仍具落差,引起複雜之競爭心態,致使彼此關係不易調和。兩國間目前有水供及其水價問題、白礁島主權、建造星馬大橋、星軍機使用馬國領空、西馬人民在星國之公積金存款以及丹戎巴葛火車站搬遷等六大問題仍懸而未決,鑒於新加坡對於國際事務向採務實主義,且其談判風格較傾向整批交易方式,不輕易妥協,因此星馬雙邊問題恐仍須時日磨合,方能獲得解決。
區域動盪不安將影響星國政經發展-
星國政府一向認為影響本區域前景之不確定因素有四端,即南沙群島紛爭、臺海兩岸軍事情勢、北韓核武擴張以及美國維護本區域安全之政策是否一貫不變,其中任何一環發生問題,均會影響新加坡政經發展,倘本區域內不幸發生大型動亂,新加坡勢將首當其衝,因此星國對此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年輕世代之社會價值觀趨變-
在1980年代,星國朝野崇尚華文教育與儒家思想,整體社會呈現和諧安祥之景象,近年來由於受到西方媒體與物質文明影響,年輕一代漸對西方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理念與生活方式趨之若鶩,一切以功利現實、享受至上與唯我獨尊之思潮為依歸,在青少年族群中,傳統之社會價值觀正在逐漸式微,此亦令人懍然體會,內閣資政李光耀以往大聲急呼地提倡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亞洲價值觀」,實係高瞻遠矚,深具苦心。
族群融合呈現隱憂-
星國社會一直維持和諧景象,惟目前經濟不景氣,貧富差距日益嚴重,失業率偏高,社會治安逐漸惡化以及國際恐怖主義方興未艾,使中下階層之馬來人與華人間經濟水平與價值取向之差距逐漸擴大,恐有滋生民族間矛盾情結之虞,星國朝野針對問題癥結,勢將多方加強尊重與包容馬來族與印度族之生活方式及其價值觀,以積極消弭社會之不平。
|
|
人民之衝勁與創意尚待提升- |
|
李光耀資政曾在南洋理工大學演說時提及星國人民須改變凡事依賴政府之心理,且呼籲星人養成冒險進取之創業精神,從而為星國經濟繁榮而努力,渠並謂新加坡今後可能面臨艱難局勢,星國人民必須改變「政府有責任保障人民生活」之觀念,靠自己去解決問題。此節顯示,仍有為數不少之星國人對新加坡長期以來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已產生滿足現狀甚至養尊處優之心態,不願嘗試改變,對政治及公共議題之興趣偏低,且缺乏創意。
民族性之變通與彈性問題-
個人之性格會影響其命運,同樣地民族性亦與一個國家之發展息息相關,民族性之塑造受其歷史經驗與所處環境以及文化因素影響,新加坡係一法治國家,法律架構完備且執法嚴厲,一般人民均極具守法精神,對此,星國朝野無不深感自傲。
|
|
|
![](w_25x15.gif) |
惟另一方面,由於地小人稠、建國歷史尚短,又缺乏固有文化之薰陶,以致島國民族之特性極易彰顯,星國人民普遍努力務實,但亦較怕輸與怕吃虧,在外國人印象中,新加坡給人一種稍嫌刻板,重法輕情之感覺,該民族性對其國家發展格局影響深遠,惟星國上下仍盡力設法走在全球化與國際化時代之前端,秉持高度信心,努力養成開闊胸襟與世界觀,以為新加坡開創一美好的前景。
|
|
新加坡之未來展望 |
|
英國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其名著「雙城記」曾云:「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亦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代,亦為一個令人沮喪的時代」,目前吾人處於不確定之國際大環境中,當能深切感受其真知灼見,而證諸新加坡之現況,實亦令人憂喜參半。 |
|
新加坡第三代政治領袖將於未來數年內分別接掌管理國家之重責大任,渠等民主理念、胸襟度量、國際視野、決策品質、應變能力與專業判斷能力,均將接受嚴厲考驗。
就綜合國力而言,新加坡屬中級強國(middle power)絕非等閒之輩,雖受先天條件不足之限制及其地緣政治敏感性與脆弱性之影響,惟亞太地區發生任何一個重大事件或危機,新加坡絕對有能力立即應變,面對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之變局。
|
▲
|
新加坡從貧困的城市小島發展成富強康樂之國家,其經驗與優點值得我國借鏡。 |
|
|
新加坡在變動不居之競爭環境中隨時須接受檢驗,它雖擁有許多優勢,但亦面臨諸多亟待解決之課題。
在經濟方面,新加坡企圖在宏觀經濟政策下發展其中小企業,打造世界級的觀光與金融產業、提升其人力資源、改進其培訓制度、對外開放其通訊業與銀行業、鼓勵企業界培養「創新信念」、不斷提昇服務品質,並積極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知識型服務業並進行全球佈局,從而提升其國際競爭力;在政治領域,新加坡當務之急仍是在全球第三波民主化之浪潮裡,克服全球化所帶來之空前挑戰,並秉持「不忌嫌與不嫉賢」之寬容原則廣泛結合國內外知識份子與社會精英之力量,提供人民一個更寬鬆之政策辯論環境,針砭時政反映民意,並建立民意監督機制以確保政府具有民主之正當性;在社會發展方面,有鑒於恐怖主義全球化之趨勢,新加坡朝野著眼於從宏觀的格局與較長遠的角度去加強社會各種族間之認同感與憂患意識,以融匯成一個具有本土特色之民族主義以激發愛國熱忱,從而防止宗教或種族問題成為潛在衝突之根源;就文化層面而言,新加坡亟思跨越文化藩籬避免過度西化,積極尊崇儒家思想採取中庸之道,並融合當地之風土民情以建立別具一格之華人社會。
新加坡政府今後能否成功地接受上述諸挑戰?當然從現在到未來,路途仍曲折,變數亦多,此一深具潛力之新興國家,未來之成敗,端視其朝野對國內外環境之變動可否洞燭先機充分掌握、國民之憂患意識與突破困境之衝勁是否能不斷提升,以及政府對相關重要政策所採行因應之道是否精確與有效。
我國作為新加坡的摯友,除對其優點學習借鏡外,亦有與其共同努力合作之良好空間,如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為華語文教育深耕、亞洲價值的共同維護等,倘能攜手共進,當有助雙方在社、經、文化等各方面轉型與提升,從而共存共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