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初探印度見聞 More
成功的公眾外交之旅–夏次長出席高麗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揭幕活動
再播文化交流種子-「2009年南非-臺灣藝術週」活動紀實
藝術外交在吉里巴斯
初探印度見聞
印度加爾各達之旅
  首次踏足印度,幸運的得到加爾各達華僑的熱情協助、不但親身體驗了印度古國
的民俗風情,在外交工作上,更是打開了我國與印度雙方塵封已久的交流大門,
這樣的一趟豐收之旅,實屬可貴難得。
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大陸的人口大國。世界各地有中國城的地方,多半也有印度社區,如東南亞地區之泰國
、緬甸、馬來西亞甚至越南,均有印度社區與寺廟。 在臺灣,印度社區或寺廟極少,1980年代整個印度社群也不滿百人。對多數國人而言,印度或許只是一個熟悉的地理名詞而已,知道它是佛教的發源地,但對它的文化與歷史則相對地非常陌生。

苦無印度資訊,只好翻閱舊檔卷
1980年代初期,網路還未發達,關於 印度的資訊只能靠書籍 ,那時書店除了少數 的旅遊書籍外,臺北重慶南路書店幾乎找不 到一本有關印度的書籍。在我國的中央圖書 館,我也只找到一本有位印度教授於民國26年訪問中國大陸後所寫的關於中國與印度關 係的小冊子。為了進一步瞭解印度,我從外 交部檔案資訊處借來歷年以來包括從大陸撤 退來臺的所有印度檔案,其實也不過幾十冊 而已,但對我的幫助確是很大。

雙方關係中斷半世紀少有往來

我從舊檔案中發現,自政府從大陸撤退來臺後, 印度對我國態度一直很不友善,它也是極少數很早宣佈與我國斷交(1949年)的大國,自斷交以後,與我國少有往來 ,而 且仍然非常不友善。1986年9月間,臺中某大學四位教師赴尼泊爾旅遊,誤坐火車入印度境內 ,竟遭印度警方以間諜罪名逮捕,如此單純的事故,當時我政府卻救援無門,雖 先後透過國際紅十字會及加爾各答地區一位老僑領施援,都未有結果,四位教師前後被扣達三個月之久, 後來在獄中絕食,印方顧慮事態擴大,始予釋放。由此顯示雙方斷交四十年,關係始終低迷,不像東南亞各國,至 少在我自大陸撤退後二十五年左右才中止外交關係,而且立即安排雙方之非官方關係。
新疆回教馬家軍後代熱心相助

從民國78年的檔卷中, 我看到了一封來自印度加爾 各答華僑所寫的英文信函。 他主動致函外交部表示,他 的中文名叫馬建業,是我國 政府在大陸時期新疆回教馬 家軍的後代,因對抗中國共 產黨兵敗,經西藏遁入尼泊 爾,輾轉落籍印度,現經 商有成,並與加爾各答出 身的印度國會議員Pranab Mukher jee(現為印度外 長)交好,如祖國有需要, 他願意為促進我國與印度關 係效力。我閱後頗受感動, 主動致函聯繫,向其表示欽佩。

1992年11月14日至19日亞太商工總會 在印度新德里召開,我國係由中華民國工商 協進會辜濂松理事長率團前往參加,該會函 請外交部派員隨團,我因此奉派擔任隨團顧 問,得以首次前往印度。

當時申請印度簽證,必須先到地方法院 取得身分證明文件的公證,寄到香港的印度 高專署申辦,簽證核發後,依規定又須等10 天之後始得進入印度,極為不便。

我隨團抵達的那天是11月14日,當時新德里天氣炎熱,氣溫高達攝氏41度,走在 路上覺得熱浪逼人,很不好受。不過我們所 住的泰姬皇宮大飯店(Taj Palace Hotel)頗 具規模,則讓人稍感舒適。新德里的街道算 是寬敞整潔,可是(舊)德 里的街景就完全兩樣, 人、 車、牛以及各種動物隨處可 見,我覺得整個德里好像是 一個野生動物園,路上有猴 子以及各種在臺灣少見的動 物,包括空中各種的飛禽。 這樣的景象讓我聯想到,佛 教主張眾生平等是否與印度 的這種生態景觀有一定程度 的關連,因為我們絕難想像 在臺北街頭可看見無數的猴 子、牛、松鼠等,隨處的漫 步。

不速之客的電話

外交人員是國家的推銷員,沒有害羞的權利。基於這樣的認知,在抵達泰姬皇 宮大飯店check in後,我就 翻閱了印度的電話簿,直接打電話到印度外 交部找主管東亞事務的司長 〔謹註:印度外 交部的司長稱為Joint Secretary〕。我先自 我介紹是來自臺灣外交部,主管南亞事務的 科長 ,並表示意欲瞭解臺、印有無開拓經 貿關係的空間。原本以為他會一口回絕,但 出乎我意料之外,這位司長非常友善,他告訴 我,印度刻正推動「東望政策」,並同意與我 見面。他接著表示 ,「我們兩國已近半世紀沒 有往來,你大概也不知道我們外交部在哪裡 , 我明天中午可以到你住的飯店,請你吃印度菜」。 這位司長就是2007年起擔任印度外交 部常務次長(Foreign Secretary) 的杉卡梅農 (Shankar Menon)先生。隔天他還帶了一位 東亞司的科長Mr. Ashok Kantha〔謹註:2003年出任印度外交部東亞司司長〕一起到飯店 與我共進午餐。一切都很順利,他很爽快地同 意原則上願與我互設經貿代表處,可以辦理 領事業務, 辦事處人員也可買免稅車,而且居留簽證可比照外交人員一次核給3年的效期 等。但他表示,由於印度還沒有與任何無邦交國家設立類似辦事處的經驗,因此在法令上 應如何安排辦事處的名稱 、特權以及辦理簽 證等細節,須進一步探討及與我方諮商。

此行我事先並未得到外交部的授權來 談判如此重要的業務,原先的想法只是想藉 機瞭解印度究竟如何看待我國以及增進彼此的瞭解而已,因此我告訴梅農司長,我只是科 長,返回臺北後會向我的直屬長官亞太司司 長鄧備殷呈報,相信我國外交部會支持鄧司 長與印方進一步磋商。我另外向其表示,由於 我們在印度沒有辦事處, 因此希望下次鄧司長來訪 時,印方能派員接機照料、 代訂旅館以及提供車輛, 梅農司長也都欣然同意。

〔謹註:我國與印度關係 之演進應溯至1980年代末 期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 掌權後,在外交及經濟上 均採取較前開放之政策, 1991年甘氏被刺身亡,由拉 奧(Rao)接任總理,宣佈 新工業及貿易政策,大幅採 行經濟自由化之政策。拉 奧認為印度採行逾20年之 中立偏蘇聯之政策在國際 舞台上雖可稱佔有一席之 地,但外交上卻顯得孤立, 不但與中共及巴基斯坦等發生戰爭,與其餘南 亞諸國如孟加拉、斯里蘭卡亦難和睦,中立主 義已實質上成為孤立主義,採行蘇聯形式之 社會主義經濟使印度仍然貧窮落後,加以東 歐及蘇聯變局,因此印度政府採行經濟改革 措施,實形勢所逼,不得不爾。在此背景下,印 度政府逐漸體認我國之經貿實力,遂有意與 我加強經貿往來。〕

舊德里一隅
印度古國文化源遠流長,透露出奧祕瑰麗的萬種風情。
拜會印度經建會副主委普朗.穆克 志(Pranab Mukherjee)

亞太商工總會開會期間,我除了參加代表團團務會議及參加開幕式以外,並沒有參加 分組討論,因為那是以專業領域分為紡織、機械、五金等組的研討活動,與我主管業務沒有 直接關連。因此我利用分組討論的時間請熱 心的印度青年華僑馬建業〔謹註:馬建業與其兄馬建國二人係接到我通知,專程自費從加爾各答到新德里來見我,那也是我們初次見 面,其愛國熱誠感人。我自己心中也有點迷信的想法,認為見了他們就「馬到成功」。〕帶我 去參觀國會以及拜會印度經建會副主任委員 穆克志〔謹註:經建會主委係印度

總理Rao自兼 ,穆氏後來先後出任外交部長 、 國防部長, 2007年又再度擔任外長迄今。〕穆氏係在其住 宅接見我,他的官舍不大,內部相當簡樸,沙 發及廁所都顯得陳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對於辜濂松理事長印度商界友人的豪宅大 院,僕役成群,讓人深感
,倘以人生享受而言, 官不如商。

搖頭表示贊同,摸腳表示敬意穆氏身形瘦小, 年紀看起來約60歲,表 情有點嚴肅。當我向其陳述臺印之間應思考建立經貿關係時, 他頻頻搖頭,我心中頗感納 悶,因為我的談話應算中肯合理,他怎麼會如 此反應
,他的表情雖然嚴肅,但似乎並無不豫之色。 後來我問馬建業才知道印度人搖頭表 示贊同。

科納拉克廟佛像雕刻。

我住的泰姬大飯店至M氏的住宅有一段 距離,去程時我們叫了一部計程車,司機似乎不斷地在繞路,也不知是否故意如此。由於上車時,他曾向馬建業表示認得路, 因此發現他似乎有繞路的嫌疑時,馬建業開始以印度話責備他。當馬氏責備這位司機時,我發現司機忽然側身彎腰摸我的腳,起先我還以為他是不 小心碰到,然而對照當時的情景以及司機的表情,我立即體會到他應該是在向我表達歉意, 後來我也證實了印度人彎身摸長輩的腳,是表 示敬意與歉意。印度文化也影響了泰國,後來我在泰國服務時,我的泰國司機也曾摸過我的 腳(通常在膝蓋下方)。

寺廟規矩與牛頭馬面
此次訪問印度,馬建業為我導覽了幾 家印度寺廟,讓我增長了許多見識。首先, 進入寺廟前,務必光腳脫鞋(泰國、緬甸亦 然)。有的廟一進大門,旁邊就坐著一位和 尚,你必須上前致意,和尚會用硃砂紅筆在 你額頭上點上一點,甚至還拿一塊小砂糖給 你含在嘴裡,這是祝福的儀式。在參觀一個 印度廟時,我覺得該廟神像特殊,因此就背 對著神像,想請馬建業兄弟幫助拍照留念, 這時馬上有一位廟祝過來糾正,表示這對神 明不敬。此外,我發現有一座廟陳列大型木 雕的牛頭馬面,與我們熟悉的地獄中之鬼神 完全一樣,可見印度宗教與中國文化之間有 著深遠的相互淵源。
 
一次收穫豐碩之旅

此次探訪,在外交與文化層面,可謂大有所獲。就後者言,我對這個歷史悠久國度 的風俗民情,可說是從非常陌生進入了已有所知的階段,其中的點滴,雖經多年,至今 猶記,且印象非常深刻;至於前者,則更是 一次豐收之旅,蓋能將雙方塵封已久且幾乎停滯的關係打開,實屬難得,這雖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為日後拓展雙邊關係,邁開 了一大步。

MOFA NEWS AND REPORT|June. 2009|Volume 28 No. 1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