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俄羅斯民族的良心」致敬

●駐外生活經驗談二則

●樂見素顏畫新妝
 
●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前期期刊

 

向「俄羅斯民族的良心」致敬

◎秘書處 曾三訊

俄羅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Alexander Solzhenitsyn)於今年8月4日在莫斯科郊外辭世,享年89歲。索翁與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齊名當世,為時代道德標竿,數十年來已成為全世界知識份子反抗共產主義的鮮明標誌,舉世敬仰。

索翁於1918年12月11日出生在高加索Kislovodsk 地區,自Rostov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曾擔任蘇俄紅軍砲兵連連長,獲有勳章,嗣因批評史達林而遭逮捕,關入集中營達8年之久,1962年以處女作「One day in the life of Ivan Denisovich」,描述集中營內之諸多悲慘實錄,聲譽鵲起。爾後繼續寫作「癌症病房」(The Cancer Ward)一書。

索翁於1969年完成長篇著作「古拉格群島」,197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推薦其獲獎之文學評論家表示:「要使索忍尼辛之文學繼續存在,也許並不需要諾貝爾文學獎,但為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需要索忍尼辛的文學」。3年後,索翁遭當局放逐,流亡德國、瑞士和美國。1978年在哈佛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時,曾以「一個分裂的世界」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轟動一時。 

在真實地理上,並無古拉格群島。索翁將整個 蘇聯比喻為海洋,其間處處是監獄及勞改場,這些就是古拉格群島,此書於1973至1978年在巴黎以俄文分三冊出版,亦造成轟動。

索翁因直言批判蘇聯當局而被剝奪公民權,直 到1990年,戈巴契夫推動改革開放政策方准許其著作在俄出版,並恢復公民權。索翁於1994年搭火車自海參威穿越西伯利亞經50餘天返回莫斯科,結束20餘年海外流亡生涯。及至晚年仍堅持其道德勇氣信念,針砭時局,嘔心建言,除批評俄羅斯之腐敗亂象及拜金主義,也對西方世界之資本主義提出警告,同時致力編纂文學著作。索翁對葉爾欽之諸多作為極為不滿,無意接受葉氏之頒獎。迄2007年始由普丁總統向其頒發俄羅斯國家最高榮譽獎(State Prize),肯定其一生之傑出貢獻。

 索翁不只是東西冷戰時代之反共先鋒,更被喻為20世紀俄羅斯的偉大良心,其文學作品雖不易閱讀,但精義直指人類靈魂深處,恢宏讜論在舉世濤濤聲中,如長虹凌空,發人深省。索翁對高度物質主義缺乏好感,並認為過度的自由將使道德淪喪。

索翁於1982年10月16日在吳三連文教基金會之 邀請下,來台訪問,同日又有中共空軍飛行員吳榮根駕機投誠,盛事並集,媒體廣泛報導。索翁抵華後,自北而南參觀各項建設,深入民間訪問,並在台北中山堂以「給自由中國」為題發表演講。其演說直指復興基地台灣是中國人的希望,惟國人仍需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句句忠言,正氣凜然,而除剴切指出我國情險境外,也提出奮起之策。其演講之個人魅力及影響力,有加乘效益,復以情詞懇切,頗有雷霆萬鈞之勢,政府亦善用此契機,趁勢鼓舞人心,推動風潮,擴大宣傳效果。

翁來台訪問期間,筆者正在馬祖北竿服兵役, 奉連隊輔導長指派,就「給自由中國」一文撰寫讀後心得,參加連隊論文比賽,僥倖獲全師第一名,又獲馬防部評比第一名,嗣搭登陸艇赴馬祖南竿在動員月會中接受馬防部司令頒發獎狀,同時獲榮譽假一航次搭補給艦返台休假。退伍後,筆者在高中擔任數學教師,某日忽接獲陸總部電話,謂本人之前述作文獲全陸軍評比為佳作,請筆者攜帶私章前往領取獎金三百元。凡此榮譽,可謂皆索翁所賜。筆者首次在南非工作期間,曾巧遇赴斐旅遊之吳榮根先生,其間主動言及索翁及吳君同日自世界兩大共產國家抵華,造成國際媒體關注,此事至今回想,仍心有所感。

1993年筆者在奧地利維也納工作,館長羅代表龍受命前往莫斯科開館,擔任我國首任駐俄代表,蒙羅代表不棄,有意邀筆者同往工作,惟筆者因不諳俄語,不克效力,而予以婉辭。然而索翁訪華及赴俄工作事,已埋下個人深入瞭解俄羅斯國情及學習俄語之強烈動機。近年來筆者先後旅行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等前東歐十餘國家,親身目睹前共產國家現況,參觀集中營、KGB博物館及勞改場等,回想起來,實均肇始於索翁來訪。 

1998年夏末,筆者單獨飛往莫斯科及聖彼得堡旅行一周,在兩地間乘火車,搭飛機,實地追尋索翁當年所言之「古拉格群島」究竟如何,一窺之下,不免大開眼界,對於各項建設及昔日俄羅斯在文學、音樂、藝術、體育、建築、科技及工藝之輝煌成就,佩服不已,爰鼓勵小女學習俄語,取法斯拉夫民族之長處。而果不其然,歷經十餘年之韜光養晦,俄國已名列金磚四國,其在國際上之政經影響力大幅提升,莫斯科也成為全球消費昂貴城市之一,具見北極熊已睡醒,俄羅斯正摩拳擦掌。 

索翁早年以文學著作揚名於世,作品深入人 心,晚年仍針砭時局,喚醒人間正義,其堅決反共,熱愛自由之形象,及終身以筆為劍,以文傳道,所引發之時代回響,將永存天地之間。筆者無緣與其謀面,忽聞索翁辭世,爰回憶過往,提筆記錄心情,在景仰之際,亦盼他日赴莫斯科旅行時能親往其墓園追悼。

個人在國內外服務廿餘年,心境受索翁有形無 形之影響,迄今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