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多美十年二三事
台灣向EU羅馬條約簽訂五十週年致敬--小提琴家胡乃元布魯塞爾音樂會紀實
一步一腳印--將台灣愛帶到史瓦濟蘭鄉村最深處
Vejam So!美麗的寶島「台灣」-- 巴西國際電視台製播「台灣專輯」紀實
紐約拾零--地鐵、酒吧、Casino
 
●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前期期刊

 

聖多美十年二三事

◎駐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大使館 張崇哲

1997-2001

1997 年5月,筆者時任駐巴西聖保羅辦事處秘書,某一天在下班途中,翻閱當地報紙得知台灣與西非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建交之消息,心中突然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幾天後的一個早晨,辦事處林處長抓著剛收進來的電報一臉驚訝的衝到我辦公室門口說,「崇哲兄!他們要調你去非洲!」,從此就開啟了我與聖多美十年的關係。

聖保羅僑界得知筆者奉調聖多美之消息後,許多友人都表關切,大夥對這一個陌生國度有幾分好奇,也有許多想像。既是小島,必然有許多海鮮,友人知筆者嗜食生魚片,致贈了一大包足夠數年用量之「哇沙米」;亦有友人調侃,說我以後上班騎腳踏車就可以了,而我也在種種憧憬與期盼下,開始準備赴任。

由於我國與聖國新建交,派令限我在一個月內報到,頗有十萬火急的味道。我便開始打聽聖國情況,尤其是當地生活的情況。從先行抵聖國開館的黃秘書得知,聖國物資十分缺乏,但缺乏的程度我僅能憑空想像,於是匆匆忙忙連洗衣粉、牙膏、衛生紙等等一些現在想起來很可笑的東西都裝進了行囊,加上一套辦公室用的個人電腦等用品,一個人扛了6大箱,200多公斤的行李就上路了。

初抵聖多美當天已是晚上,飛機降落後尚未停靠妥,我從機窗外看出去,在微弱的燈光下,依稀分辨出兩個黃面孔的人站在停機坪上(很容易認,因為其他都是黑人),我想應該就是開館的吳代辦及黃秘書吧。下機後,一經相認,果然沒錯,而另外幾個黑人,七手八腳的把我的行李抬著,一行人就直接出了機場,沒經過海關、移民局的關口。事後經了解得知,當時中國大使館還沒撤離,聖國執政黨和出面與我建交之陀沃達總統對立,反對建交案,且下令所有公務機關不得與我大使館來往。故當天晚上我是改從貴賓室直接出機場,並非禮遇通關。

出了機場,外面仍然黑漆漆的,經過打聽,才知原來聖國電力供應不足,影響夜間照明,什麼也看不到。那時天候已晚,黃秘書把筆者連同行李放到一個小旅館,就匆匆走了。那個稱為旅館客房的房間,僅放一張床及書桌,差不多已無剩餘空間。浴室約ㄧ坪大,只有細水流出(水量開不大)的淋浴設備,室內舊式冷氣嗡嗡作響,我就依照黃秘書之吩咐,把冷氣開到最大,不為享受而是驅趕蚊子。我心想非洲大概就是這樣了,有睡沒睡的過了第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晨起來,發現從機場出來一直到大使館都是濱海道路,隨時都可面對湛藍的海水,對於熱愛海洋的筆者而言,簡直是到了樂園,心中雀躍不已。

開館之初,聖國政府與總統為與我國建交事仍在僵持中,我國與其雙邊合作計畫也尚未開啟,工作幾乎無法開展。筆者跟黃秘書每天都到外交部禮賓司打轉,以探聽聖國政府的態度。當時的司長是一個和氣的老者,對我們申請的免稅許可,官員證等很客氣的接下,但從不談何時可以核准,每天跟我們打哈哈,連請他吃飯都不敢來。當時氣氛還有些緊張,中國不斷透過執政黨在媒體放話,醜化台灣,我們走在路上,常被指指點點。有一次一個年輕人跟我要錢,我沒理他,他就大罵「台灣走開,我們不需要台灣」,聽了讓我心理頗為感慨。又有一天晚上,傳言執政黨要動員一批人來大使館扯下國旗,當天晚上我們雇來的警衛看到館外果然有人群聚集,於是對空鳴槍示警,所幸沒有發生任何意外。這件事第二天就被執政黨掌控的媒體擴大報導為台灣大使館開槍。不過後來我們慢慢就領會到,當地人可以吵的很兇,但極少會真的動手。

當時聖國電力供應極端不穩,就連首都市區每天也要停電幾個小時。新設的大使館,由於發電機尚在採購中,因此只要一停電,所有工作都得停擺。每遇此一狀況,筆者跟黃秘書就藉機上街去做市場調查,看到市面上的店面,大多是殖民地時代留下來的建物,有些年久失修,門面斑駁,窗戶破損,貨架上也沒什麼東西。我們抽空逛逛市區,可以預先瞭解哪些東西在哪些店裡有,緊急時,就可以節省摸索詢問的時間。

聖國缺乏休閒設施,沒有電影院、沒有購物商場,也沒有中餐館。但有寧靜的沙灘、透明的海水、椰子樹、原始森林、遍佈全島的可可樹以及葡萄牙殖民時代留下來僅供憑弔用的廢棄農場與豪宅遺跡。筆者屬於智者樂水那一型的,故每個週末都去浮潛,享受與魚群共游之樂趣。中午上岸後,剛好當地漁民用獨木舟近海捕魚回來,就順便買幾條鮮魚回家,搭配巴西友人送的哇沙米,十分享受。吃完中飯,就到山上原始森林吸收芬多精。

全世界大概找不到幾個地方可以像聖國一般,在同一天「上山打獵又水底撈漁」。有一次週末一個人去浮潛,上來時,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我開著吉普車,看到車窗外一片白茫茫,幾乎沒有其他車輛,除了雨聲外,一片沈寂,彷彿只剩下我獨自一人與大自然交會,那時真有天人合一的感覺。

駐聖生活單調簡約,對眷屬來說是一大考驗。內人曾經以「畜牧」來充實生活,有一段時間我們家院子到處都是雞、鴨、山羊、兔子、小豬等牲畜。其中山羊的食量特別大,幾乎把院子裡能啃的植物都啃光了,內人只好每天上山去割野草回家來餵羊,卻因此在懷老大不久前感染瘧疾,每日重複發燒、冷顫,連喝水都會吐出來,幸好經醫療團人員耐心治療,折騰了一個多月,漸漸復原。

 1997年5月台、聖建交,迄同年7月12日聖國獨立紀念日前夕,中國終於下旗走人,結束兩岸在聖國兩個月的雙重承認狀態。在與老共僵持的日子中,大使館採取鄉村包圍城市的做法,經常下鄉到各地與聖國人民接觸,並協助解決飲水、灌溉、衛生等他們每天都會面對的生活問題。我們花幾百塊美元協助一個社區,把水從河流引入社區中使用,又花幾千塊美元蓋一個公共洗衣槽,完工啟用那天,所有社區村民都載歌載舞大肆慶祝,表示感謝。吳代辦甚至採購了一部小型發電機連同電視機帶在車上,在幾個民主派小黨安排下,每週下鄉播放文宣片,與各地仕紳誠懇對談。

到了10月份,聖國政府終於接受台聖建交之事實,開始與本館磋商雙邊合作事宜。第一任向大使延駐抵任後,雙邊合作計畫更積極進行,為聖國蕭條之經濟,注入一股活力,我們看到店面上的物資、路上的車輛逐漸增多,聖國各界也慢慢瞭解台灣援助的誠意。許多原本不看好台聖合作的聖國政治人物,都成為大使宿舍晚宴的座上客,且個個對台聖合作成果都稱讚有加。建交初期帶頭在國會通過反對台聖建交案的國會議員,也成為大使館的友人。有一位開銀行的政治人物,學經濟出身,曾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台灣援助的熱錢,很快會被稀釋,不會有任何經濟效果。如今他也承認,台聖合作各項工程所累積之經濟效益,已主宰了聖國近年來逐漸活絡的經濟。

 

2001-2005

2001年初,我在聖國的任期屆滿,奉調返國。原以為這輩子可能再也不會踏上這個島國,沒有想到與聖國之緣份並未結束。回國後,我分發到非洲司,繼續主管聖國業務,接著升任第三科科長,主管技術合作業務,負責推動與聖國合作事項,其中陳總統2002年訪問聖國承諾之「協助聖國防治瘧疾計畫」亦是重點工作之一。此一計畫在台灣國寶級瘧疾防治專家連日清教授積極主持下,成果豐碩。過去聖國兒童病房人滿為患,每張床要擠三、四個瘧疾病患,在計畫執行三年後,整個病房空空盪盪,全院找不到三、四個瘧疾病患。為了感謝連教授對聖國防治瘧疾的卓著貢獻,梅尼士總統在2006年親自頒發獎狀,表揚這位白髮蒼蒼仍每年不辭辛勞到聖國主持抗瘧疾計畫之老教授。
 

在回部服務這段期間,我奉命擔任葡萄牙語府院傳譯,梅尼士總統幾次訪台期間,我又很榮幸的擔任陳總統傳譯。透過在兩位國家元首之間扮演溝通橋樑之特殊機緣,讓筆者深感榮幸,也因而對元首外交有更深層的體驗。2004年元月梅尼士總統訪台時,陳總統於屏東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以國宴款待,宴前並有原住民精彩之歌舞表演,梅總統觀賞後頗為陶醉。晚宴間,陳總統向梅總統說明,當晚受邀在國宴上表演的身心障礙特殊才藝人士,他曾經探訪過,並允諾安排在國宴上表演,以鼓勵他們勵志向上。陳總統也解釋說:「台北不能代表台灣,所以邀請梅總統南下參加晚宴,以更瞭解台灣」,梅總統聞後頗為感動。當時兩位元首均面臨在野黨杯葛施政,以及競選連任之壓力,故兩人私下頻頻交換意見,頗為惺惺相惜。

陳總統當晚似乎頗有感觸,起身致詞時,向筆者表示,今晚不照稿講,改採自由演說,讓筆者緊張了一會,結果幸不辱命,總算順利完成傳譯任務。不過因為陳總統未按稿演講,反而讓接著致謝詞的梅總統有點不知所措,除了按稿照念外,又不時要穿插回應陳總統之演講,結果講了一個多小時,下台時,還頻頻道歉說講得太長。等兩個元首致詞完,我兩隻腳站立過久,幾乎也僵硬了。

陳總統到南部辦國宴的點子,似乎對梅總統有所啟示,今年之聖國獨立慶典,就移到聖國南部偏遠省分舉行。此舉更讓我體會到,兩國元首間有著特殊之情誼。

 

2005-2007

2004年駐聖柯大使吉生利用陪梅總統訪台參加陳總統就職典禮之機會,邀請當時再次隨團擔任傳譯之筆者餐敘,並以價高味美之屏東黑鮪魚款待,對談數小時後,讓筆者燃起重回聖多美打拼之壯志。

2005年1月1日,我再度外派至這個熟悉之國度,開始了另一個三年的服務。聖國人士常誇稱,該國土地肥沃,任何東西掉在地上,都會自動長出果實來。驗證此間隨處自然生長之香蕉樹、木瓜樹、麵包果樹,所言果然不虛。記得有一次我吃完木瓜,隨手將果實種子往窗外丟,幾個月後竟長出一棵木瓜樹,差點妨礙窗戶開啟。

再次抵任時,內人懷胎待產,原本預產期是二月,但不知是不是聖國土地太肥,到元月中,我家老三就呱呱落地了。小寶寶出生後有黃疸現象,醫院無紫外線照射燈可用,只好回家用檯燈照,藉著悉心照料及祈禱,幾天之後黃疸逐漸退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老三是第一個台裔聖多美之女 (駐聖醫療團曾有一位產科醫師,亦親自為其夫人接生,產下第一個台裔聖多美之子) 。當地政要對內人在地接生的勇氣均表佩服,因為聖多美婦女都想盡辦法到國外生小孩,沒想到台灣人卻選擇在聖多美生產。其實他們不知道,駐外人員的家庭實有辛酸的一面。

一轉眼間,台聖建交在今年5月就滿10週年,聖國政府主動在5月6日當天舉行盛大之酒會,擴大慶祝,歷屆總理、外長均獲邀參加。聖國在這十年間,運用我國援助,已有相當發展。與建交初期兩國之艱困政治情勢相比,現在聖國一片友我聲浪,已經很難找到一個不對台聖建交表示肯定之聖多美人。尤其是瘧疾防治計畫之成功,更對聖國影響深遠。

2002年陳總統訪問聖國時,許下協助聖國撲滅瘧疾之承諾,我們在3年間就有了顯著的績效;2004年梅尼士總統在高雄農業改良場品嚐黑珍珠蓮霧之甜美,我們的技術團接著在2005年就為聖國培育出台灣蓮霧。十年來這類點滴小節,在在讓聖國人士體會台灣人重然諾之特質,也讓我們這些駐聖國館團人員以身為台灣人及第一線外交戰士,而深感驕傲。

 
 

篇後記

過去十年間筆者工作重心皆與聖國相關,可說係與聖國關係最為密切之台灣人之一,本年適逢台聖建交10週年,因此寫這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一下聖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