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縱橫 壯志遠揚
興揚之旅 / 中南美司
遠翔.阿非利加
部長訪問非洲六友邦紀要 / 非洲司
把愛播灑世界
「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的成立與事蹟 / WHO專案小組
印尼地震救援記事
台灣醫衛行動團隊醫療組組長陳厚全醫師


2006年5月27日清晨5點53分,印尼中爪哇日惹地區發生芮氏地震儀6.3級的強震,震動時間持續52秒,並引發750次餘震。此次地震影響的地區包括日惹(Yogyakarta)及中爪哇(Central Java)兩省,共有12個縣市、830萬人受影響,其中受創最嚴重的是Bantul和Klaten兩縣,而該兩地人口有194萬之多 (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600人)。

根據Crisis Information Center截至2006年6月7日的統計,整個災變共造成5716人死亡、37927人受傷。除此之外,估計約有六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約31.3億美金;而發生地震的地方,屬於較貧窮的農業地區,對災民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這是繼2004年南亞大海嘯以來,大自然再次在這片土地上發出怒吼。當然,如此嚴重的災情,立刻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國際人道援助組織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紛紛提供援助到災區。

前進Bantul
台灣是國際社會重要一份子,不該在國際人道救援事務缺席。因此外交部和衛生署今年三月合作成立了「台灣醫衛行動團隊」(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Action, TaiwanIHA)。5月27日當天下午3點,「台灣醫衛行動團隊」即接獲指示,籌組緊急醫療援助隊,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號召了兩位骨科醫師、一位家醫科醫師、兩位護理師,組成了緊急醫療隊。第一梯次人員在5月28日下午隨同消防署緊急搜救隊一同出發至印尼災區;第二梯次人員則於隔日清晨出發。

由於緊急救難已循國際化、標準化模式操作,而國際間也已發展出一系列的標準。因此,我們的行動方式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緊急行動(Health Action in Crisis)準則。而物資的準備,則參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多年人道救援經驗發展出來的「緊急事故醫療援助物資套件(New Emergency Heath Kit 98, NEHK98)」及「創傷補充清單(Italian Emergency Kit A, Trauma Profile)」,委請署立台北醫院緊急籌集必要的醫療物資,在外交部、衛生署的籌劃協助下,醫療隊順利抵達印尼,隨即由駐印尼代表處安排進入災區。

TaiwanIHA緊急醫療站成立
Bantul地區面積約508平方公里,人口有82萬3千多人,居民的平均國民所得大約只有印尼平均國民所得的49%。截至2006年6月7日,該縣共有4121人死亡、12026人受傷、46753間房子倒塌、33173間房子毀損,受害嚴重。 我們於災後第三天,在Bantul的村子裡設立了緊急醫療站,提供緊急治療,並在治療過程中,觀察當地疾病的變化。醫療站分內科和外科,分別由家醫科張燕娣醫師及骨科劉祖文醫師負責。第一、二天外傷的病人最多,病人曾經過初步的治療,然而許多傷口狀況並不好,化膿、壞死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醫療站有一大部分工作是處理這些傷口的併發症。

根據病歷紀錄,我們在三天內共治療了244位病患,其中男性111人,女性133人,年齡分布從6個月到90歲,其中又以31到40歲最多,佔18%。病患中,以外傷病人157位最多,主要受傷部位以下肢最多,佔47%;下肢受傷又以小腿部位最多。傷勢則以挫傷、撕裂傷、及傷口感染為主。燒傷病人有4位,都為二度燙傷,原因有被熱水燙傷、炭火灼傷。除了傷者以外,上呼吸道感染及一般感冒病人有63位、不明原因發燒病人有11位、災後心理壓力症候群有9 位。 很幸運地,我們並沒有發現大規模傳染病,如霍亂、禽流感的流行。

國際合作 協力救援
此次災區道路系統並沒有受到太多破壞,當地政府清除一些倒塌的建築物後,幾乎於地震當天即恢復災區與其他地區的聯絡。最近的日惹機場也在第三天開放,使得來自國際與印尼其他地方的援助得以源源不斷的進入。

距Bantul約20分鐘車程的日惹市,此次雖亦受災,但基礎建設還算完好,醫療設施並沒有受到太多破壞,醫護人員也幾乎沒有任何傷亡,因此當地的醫療救護系統很快就進入災區救災。根據當地最大醫院Dr. Sardjito General Hospital統計,第一天24小時之內就處理了2000個病患,但因醫療的需求實在太大,有些處理不免簡單了點,國際醫療團隊的進入,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補足其中不足的地方。 除了第一線協助災民醫療上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實際參與國際人道救援行動觀察國際間如何進行人道救援工作。自災後第四天開始,我們即以「台灣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名義,參加國際救援組織的工作協調會議。會議於災後第四天首次召開,由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印尼衛生部共同主持,各國際性組織都派人與會。因此,「台灣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也和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衛生組織並列為國際援助機構之一。

在會中,大家不僅聽取印尼衛生部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也報告各自的工作進度。這使相關訊息很快在國際及當地組織間交換流通,也很快媒合了國際及當地組織間不同的需求,也具有監控疾病的意義。而藉由每天的會議,我們也能掌握災區疾病的變化,使援助工作更有效、更切合當地需求。

以實際需求為導向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國際性組織的評估,此次災害醫療方面的需求主要在三方面:

  1. 創傷病人的救治與復健,亦即在骨科方面的治療及輔具的需求。
  2. 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所幸僅發現零星的腹瀉個案,並未發現霍亂。
  3. 災後壓力症候群的處理及心理重建。災後的頭七天,已有兩位災後自殺個案,顯示在心理紓壓方面的治療,刻不容緩。

衛生署經衡酌國際組織對印尼災後需要的評估,再次組成了第三梯次醫療隊。整個醫療團包括台大醫院及榮民總醫院的骨科專科醫師、精神科專科醫師、專業開刀房護理人員。此梯次的任務在了解與評估印尼當地的醫療體系,以應付未來災後重建所需協助。

在駐印尼代表處的協助下,我們拜訪了當地省政府、紅十字會、及Gadjah Mada大學的附設醫院 Dr. Sardjito General Hospital、Muhammadiyah大學,也以專家會議的方式,討論及評估當地在專業專科上的需求,希望未來在重建之路上能盡一份心力。這樣的努力,不僅提供了緊急狀態時的醫療人道援助,也發展兩國長期性的合作,對兩國邦誼有實質助益。

結語
在前後三梯次緊急醫療人道援助隊齊心努力之下,我們將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到印尼,協助當地災民;也由於國人的愛心,我們將價值超過二十萬美金的藥品及醫療器材,捐給當地大學醫院及公立醫療機構,讓他們能持續服務當地民眾,也使台灣成為他們災後重建及永續發展的重要夥伴之一。這次任務,不僅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及其他國際組織,認識及了解台灣對國際人道援助事務的熱心與使命感,也看到台灣正融入國際人道救援體系之中。相信假以時日,台灣必能成為國際公共衛生領域的積極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