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泰姬瑪哈 暨 阿格拉堡記遊 More
聖文森的東洋味
十三行‧八里左岸‧淡水老街遊記
外交部北投職務宿舍97年歲末聯歡望
泰姬瑪哈暨阿格拉堡記遊
  古印度帝國所流傳的一段浪漫歷史,造就了現今被稱作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的「泰 姬瑪哈陵」,印度詩人泰戈爾甚至以「臉上永恆的淚珠」來形容泰姬陵所代表的深 刻愛情。而這一顆淚珠,在歲月長河的流淌裏,光彩奪目,永遠,永遠 . . .

一般人心目中,若要去印度旅遊,泰姬瑪哈多半會是第一個選擇。在那巍峨建築閃現白 色的光輝中,這幢歷史名物的內涵與意義,其實並不為大多數人所了解。在2002年底曾 有過一趟印度行,當然大家沒有錯過去泰陵的機會,旅程中的記錄與返國後研讀的若干歷史書 籍,使我對這座陵寢與相關的一段重要印度歷史,有了若干的認識。

三世紀的王朝盛衰

建造泰姬陵的是西元1628至1658年在位的蒙兀兒(Mogul)帝國王朝的第五代英主薩加罕 (Shah Jehan)。要瞭解薩加罕須從蒙兀兒王朝的創始談起。

如果你對蒙兀兒王朝的人物有點印象,你會感到他們一般而言身材壯碩,落腮鬍,包頭, 衣錦華飾,配刀,皮膚不會太黑,這些特徵似乎和印度人不甚相同。那麼蒙兀兒是什麼民族? 原來印度在佛教興盛時期最後的君王戒日王於西元647年過世後,印度教代佛教而興,原本統 一的國家亦告分崩離析。此後有數世紀之久,國家處於小國林立的分裂狀態。在此同時,回教 徒亦開始入侵印度。最先入侵的回教徒於西元8世紀初由波斯入侵印度河下游地區,但這股勢 力不久式微,被印度教徒所同化。之後於11世紀初,曾在阿富汗建立加斯尼(Ghazni)王國的 土耳其人,由西北境入侵印度旁遮普(Punjab)省。1192年新興的土耳其哥爾(Ghori)王朝 軍隊打敗了印度聯軍,占領德里,平定印度北部,建立回教國。後經四個王朝16世代的混亂政 局,直到出現巴卑爾(Babur)才另創新局。

巴卑爾具土耳其血統,但其父族系統亦參雜曾掠奪過拉合爾(Lahore)及德里的蒙古部族帖 木耳(Timur)的血統,而母親的祖先則為成吉思汗的子孫。因其有蒙古血統之故,所以巴卑爾之名 被稱為蒙兀兒。1526年巴卑爾由其統治的阿富汗入侵印度成功,其領土東延至孟加拉灣。自此巴卑 爾成為印度蒙兀兒王朝之開山鼻祖,文治武功盛極一時,其本人喜愛詩歌文學,在征服的城鎮建造 波斯式庭園,所舉行的詩歌比賽,迄今仍盛行於巴基斯坦,蒙兀兒王朝歷代所表現的優雅風格, 自此始焉。

巴卑爾之子乏善可陳,第三世時傳到阿克拜(Akbar),被尊為蒙兀兒王朝最偉大之英 雄。其領土擴及整個印度半島,也首次成功地將回教與印度教徒間的仇視化為友善合作。阿氏 並廢除貴族封建,所建立之行政機構迄今仍被沿用。其在阿格拉(Agra)建新都,氣勢非凡。

盛世英主的晚年慰藉

第四世Jehangir平平,第五世即薩加罕,文治武功,藝術成就均達到另一個巔峰。薩加 罕之營建泰姬陵是為紀念他最心愛的第二位妻子Mumtaz Mahal。Mumtaz Mahal閨名ArjumanBanu,波斯人,為Jehangir 王后之一的Nur Jahan之姪 女。Mumtaz於1612年21歲 時嫁給薩加罕。M氏以有智 慧、厚待人民及秀外慧中出 名,但都遠不及她與薩加罕 的感情。M氏於1630年生第 十四位子女時難產而死。傳 說薩加罕數月內頭髮變白並 脫去皇袍改穿素白之回教袍服。為紀念愛妻,薩氏乃自 1631年起,花費22年,糾工 2萬人,並遠自波斯、土耳 其、法國及義大利請來藝術 工匠,耗資相當於今日之7 千萬美元完成泰姬陵。渠與 愛妻合葬於墓中。另相傳許 多工匠於完工後被砍手,以 防成品在他處仿造。

在泰姬陵完工後的第 五年,即1658年,衰老的 薩加罕無法控制四個兒子之 爭奪帝位並被幽禁於可遙 望泰姬陵的前述阿格拉城 堡中。同年三子奧朗澤布 (Aurangzeh)將兄弟全部 殺死而奪位成功,並將首都 遷回德里。自此薩加罕只能 每日在宮堡中遙望泰姬陵至 1666年而終。

第六世的奧朗澤布武功 尤強,繼續擴大領土,然而 他雖在軍事方面很順利,卻 開始壓迫回教以外的宗教, 使內政方面極不安全,有歷 史學家認為這種作為導致了 蒙兀兒王朝走向衰微。至 1737年蒙兀兒之領土已縮小 到僅剩德里附近。帝國殘喘 至1858年而終,英國代之而 起統治了印度至1947年印度 獨立為止。如此算來印度自 1192年至1947年獨立,共約 755年為外族所統治。

驅車穿越新德里

2002年12月19日,隨 一團人在新德里公餘前往泰 姬陵及阿格拉堡作一日遊。 巴士於晨7時10分出發前往 新德里東南2 2 0 公里的阿 城。新德里這個城與世界大 城有所不同。最明顯的是高 樓大廈不多,首善政府機關 及使館區外緣有幾輪深宅大 院圍繞,多為平房在濃蔭深 處。英國統治時期於20世紀20年代所規劃之新德里,其 街道筆直,四、五個街口就 有一個圓環,這種單調的規 劃使初來之人不易明瞭身在 何處。

出了大宅院實際上整個 城遊民或貧民聚集,飛沙走 揚,加上冬季取暖燃燒物品之 餘霧,各類型車輛把一線道變 成三線道任意奔馳,其紊亂可 見一斑。實際上在城區路邊即 可見若干破舊帳幕供為人居。 路邊攤以賣吃食為主,亦與風 沙為伴,夏日當更見蒼蠅亂 舞。印度聖牛滿街逗留,但實 際上甚為可憐,垃圾堆是其主 要覓食場所,無所不吃,包括 塑膠袋。

印度的所謂高速公路 應該是High Way而不是Free Way,有紅綠燈,什麼車都 可上,包括駱駝隊。車輛遠 行需要路條,在市集停車驗 路條之時即有小販一擁而上 在車邊叫賣,有舞蛇者將? 布袋打開眼鏡蛇昂首吐信, 其主人在一旁吹具共鳴箱類 似葫蘆之印度笛子。車要開 了舞蛇者便跑來索費,印度 導遊說一定要給點小費,否 則不知會引來什麼麻煩。印 度人眾,均安於世襲之社會 階級制度,街頭衝突打罵之 事件極少發生。

一路上半沙漠之景觀被 井井有條之綠麥田所點綴, 此地位居印度北方適合種小麥。上午10時到中途休息站。 11時半到達阿城。阿城據估計 有約120萬人口,街道充滿落 塵,兩旁多為小店,五金吃食 雜陳,牛豬動物橫行,偶見幾 幢暗紅色沙岩(Sand Stone) 所建,有院落之大宅型建築, 房舍整齊,只是鐵門深鎖,據 說為英治時期之軍營。向東 越過阿城市區到屬恆河支流 之一由新德里流來之亞穆納 (Yamuna)河畔,則泰姬陵已 在望矣。近泰姬陵時見一建築 外標明為麻瘋病療養院。距陵 約1公里之遙,所有車必須停 駛換乘小型電動車前往,此為 印度政府規定,目的在防汽車 廢氣污染到陵寢。

阿格拉古堡。
阿格拉是位於印度北方邦亞穆納河畔的一座古老城市。
臉上永恆的淚珠

抵泰姬陵入口,為一暗 紅沙岩所建拱門,紀念品小 販雲集,強迫式之兜售令遊 客紛紛走避。入口檢查甚為 嚴格,除了照相機、飲水外 多被限制。進入後約30公尺 長兩旁為暗紅沙岩所建廊柱 式排屋,至底時屋頂上有八 柱圓頂小亭。向前延伸則左 手草坪,被城牆所圍。此為 ㄇ字型圍牆之一部份,ㄇ字 另一邊為亞穆納河,泰姬陵 主建築即在河邊。城牆有拱 門或城門若干。前述左手為 草坪右手則為正大門。約50 公尺高,50公尺寬,門之左 右八角大圓頂亭各一,上有 小圓頂亭十一。此雄偉大門亦以暗紅沙岩所建,其上滿 布鐫刻之可蘭經文。出正門 前行約100公尺處即泰姬陵。 那在觀光資料上眼熟的建築 即出現在眼前。中間一大左 右二小之圓拱頂及四周之四 座環柱最突出。四柱向外12 度傾斜據說有平衡作用,並 於萬一地震時向外而不向內 傾倒可以不危及主建築。時 近午後1時陽光正佳,在此遙 望泰姬陵主建築之白色大理 石,純白光輝中略生灰矇。

陵兩旁各建相同式樣 暗紅沙岩陵寢式建築樓房各 一,左右對稱,亦有助於主 建築物地基之平衡。由正大 門緩步向主建築前進,所經 為一蒙兀兒式花園, 中有 一長百公尺寬10公尺之反 射小池,這個反射小池在風 景照中常出現,可以和主建 物倒影成趣。水池兩旁之花 園、草坪、樹木、花卉均修 剪有致,亦左右對峙,相互 爭艷。小池中建一小型觀景 台,不知有多少歷史人物曾 在此駐足觀景也。

抵主建物後,來到近前 始見其高,約100公尺,橫向 包括兩邊平台約200公尺。四 環柱稍低,看來亦有約70至 80公尺。入移內後見一白色 大理石圓型欄柵周圍約20公 尺,正中放置大小大理石棺 各一,左邊一棺較大,分為 M氏及薩加罕墓之象徵,實 體埋在墓正下方之地下室。此大理石圍柵細雕鏤花,四 壁有七面凹室,邊飾則以可 蘭經文布滿彩飾鑲寶,各類 寶石因被盜所餘已不多。陵 後的亞穆納河,被污染滿嚴 重的,時值冬季水也不多。 自12時入園,1個半小時 已過,大夥去吃午飯,飯後即 向另一勝景阿格拉堡出發。

泰姬瑪哈陵。
雄偉的世界遺產

阿堡在泰姬陵東北方約 4公里,即前述蒙兀兒王朝第 三世阿克拜於阿城建新都後 所築之堡,實際上即皇宮所 在。此堡始建於1565年,因 阿克拜致力於回印之融和, 所以其本人除回女外亦娶印 度女為后,初期之阿堡皇宮 建築並以印度式為主。皇宮 之擴建主要在薩加罕之時, 其母為回教人士,加上如眾 所知其鍾愛波斯籍之M氏,所 以在阿堡之後半段擴建皇宮以回教式為主。經薩加罕擴 建後之阿堡面積廣達5.5平方 公里。除阿堡外德里城中有 名之紅堡亦為薩氏所建。

我們於下午3時進入阿 堡,一如印度其他偉大建築, 此建築之前半部印度式部份之 建材是以暗紅沙岩為主。阿堡 進口有二進,第一進城門外有 護城河,門內可見強大之拉 索,護城河本身如今只見沙 跡。城門上建二慣見之圓室, 城牆向兩翼展伸,上有城垛, 望去城牆有二至三層樓高,可 見之橫寬面約1,000公尺,都 是暗紅沙岩大石塊堆成。一進 之後有天井,距二進約20公 尺。進此二門後左為牆約50公 尺高,右為有凹洞及排柱之建 築約30公尺高,中為一走道, 約500公尺長,穿越之後豁然 開朗,右手有草坪約二個足球 場大,左手為庭院無建築,再 向前亦空曠只極遠處有建築,現為軍營未開放。蒙兀兒王朝 之故宮實即集中於二進右手邊 之建築群中。

遙望泰姬陵訴說無盡情思
進入故宮後前半部之印 度式建築有內宮,觀劇台, 使節覲見處,因為都是暗紅 沙岩所建,全為石材,所以 廊柱甚多以求在多變設計中 能穩固,雖有採光設計,但 整體色調仍有些昏暗。因蒙 兀兒王朝喜愛藝術所以處處 雕飾,均為石工。在皇宮中 穿越數十大小不同,高矮不 等之屋舍後來到後半部,即 薩加罕所擴建者,一反陰暗 而改為光亮之白色大理石, 其作工之細不輸給前半部建 築,除雕塑外,若干精緻房 間之壁、頂、柱均鑲崁各 類寶石,尚有少數仍未被盜 走。此外並有流泉、噴泉設計穿貫其中。一間被認為是 薩加罕最後被幽禁之室,有 一玻璃小鏡可完全反射4公 里外之泰姬陵,是日冬霧之 中,吾等視鏡所見有如仙人 之畫,據說薩加罕被幽禁之 8年中每日僅能以此自慰。 在此幽禁之宮外面窗台可俯 瞰十數丈深城牆落於叢林之 中。即時回首宮牆之美,常 赴大陸之王君曰:不輸紫禁 城。除天台、中庭、寢宮設 計精美外,為示親民,宮外 建有小型婦女內眷交易市場 及與民有約處。市民有約處 之內進為接見使節處,有名 之鑲有9,000克拉各式珠寶之 波斯孔王寶座曾展示於此, 惜於奧朗澤布奪位後將之移 往德里,並於1737年遭入侵 之波斯軍隊奪回,現置於德 黑蘭。行程至此已4時15分 許乃步向回程。
MOFA NEWS AND REPORT|June. 2009|Volume 28 No. 1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