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一大早,外交小尖兵的成員們滿
心期待踏上旅途,親臨有世界首都之
稱的紐約市及美國首府華盛頓特區,以最貼近
的方式參訪平常看似遙不可及的機關與組織,
以及與我們切身相關的教育部門與學校,透過
直接的互動,體驗與臺灣學生截然不同的學習
環境,從中學習、反省與借鏡,這些都是我
們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這段外交、知性、文
化、友誼交織的異國之旅,讓我們留下深刻而
美好的回憶!以下將我們在10天內相關參訪的
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
拜會紐約州教育廳紐約市辦公室
紐約州教育廳紐約市辦公室是我們的第一
個拜會行程,接見我們的是學校改善暨社區服務之下的督導政策及行政團隊,此團隊主要負
責制定政策、執行法規、對學校及學區提供技術支援、協調家庭對學校積極參與等。訪談過
程裡,教育廳副廳長Ira Schwartz 向我們解說美國教育制度和其架構,談到美國如何在預算及
技術上協助各學校,讓就讀於教育架構較弱學校的學生,也能享有和強校一樣的教育水準。
擔任督學的羅漢中女士以及數學老師
Salvatore A. Mariono也跟我們分享在各校視察
的經驗,紐約市的人口密集,數千所的國高中
全屬同一個校區,Mariono先生提到在學區裡的
視察情形,校舍與硬體設備是大多數美國學校
所需要改進的。有趣的是,談到未來要努力的
方向,美國在教育方面正學習臺灣20年前的教
育制度,希望在學生管理上可以更統一、教育
制度可以更一致;而臺灣則正嘗試學習20年前
的美國教學方式,期望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多元發展。
經過兩個半小時的相互交流與問題提問,
我們對美國在教育這方面有了更深一層的認
識,看到不管是美國或臺灣都在為教育這項百
年的樹人大計而努力,體認到美國與臺灣在教
育體制的相同、相異之處,雙方可從彼此的體
系中擷取學習各自的優點,如此互相學習的情
形便是雙方交流之下的產物,也讓外交事務更
具重要性。
參訪紐約市曼哈頓科學暨數學高中
( Manhatt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
曼哈頓科學暨數學高中是我們參訪行程中
的第一所高中,如同該校名所示,學校課程特
別強調科學和數學。我們很幸運能獲得該校校長David Jimenez及副校長Charles Kwan親自
迎接,還和當地學生進行了交流,而老師和
學生會主席也向我們展示整個課程的內容及
學生學習成果。
|
▲ |
紐約州教育廳副廳長Schwartz等官員與外交小尖兵訪團團員合影 |
|
|
在圖書館用完餐後,學校老師和學生帶
領我們參觀整座校園,我們看到每間教室裡
都印著教授科目做成的豐富裝飾,化學教室
的牆上貼滿古今有名的化學家、學生的化學
作業報告、一張有各種元素照片的彩色元素
週期表;數學教室的牆上貼滿了數學公式或
圖表,櫃子上擺的是教學用的幾何教材。如
此精心的擺設讓學生能快速的融入環境並產
生興趣,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很高興能親自見識美國當地高中的
校園及上課情景,甚至跟學生討論或比較雙方文化的差異。我們也和該校學生互留連絡方式,希望回到臺灣後還能保持密切聯絡,
達成實際青年外交及學術交流的具體成效。
參訪華盛頓班納克公立高中
(Benjamin Banneker High
School)
華府的Benjamin Banneker公立高中,
有85%以上的學生是非裔美國人,在當地以
高升學率著名。聽完校長和學生自治會主席
的學校介紹簡報,在校高中生親自為我們做
校園導覽下,我們親自入班體驗上課情況,
一映入眼簾,便是10來個學生坐在位子上,
這與臺灣一個班級動輒四4、50個人的情景
南轅北轍,較低的師生比,增加了老師與學
生間的互動。在課程方面,他們的沒有我們
難,老師上課步調從容,教法紮實,與學生
的互動非常良好。出乎意料的是,在一般印
象裡,美國教育應該是以自由、開放著稱,
但此高中不但校風嚴謹,每個學生平均一天
花3個小時以上完成功課,畢業之前還得參與社區服務時數達270小時以上,這樣的規
定可以訓練學生自律,培養學生自動自發的學習,還讓他們懂得回饋社會,在求學之
餘,為大眾盡一份心力。
|
|
▲ |
Benjamin Banneker高中學生為訪團團員進行校園導覽。 |
|
這次的校園參訪氣氛輕鬆,但啟發了
我們內心深刻的省思。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
中,我們發現,他們已經開始獨立作業研
究、積極參與社區服務、主動學習各國語言
以及增加選修許多大學學分。這也讓我們警
悟到,在競爭激烈的時代,如何隨時提升競
爭力,是作為一個「新世代青年」必須具備
的基本能力,唯有主動的去學習、去汲取,才不致迷失自己的方向,失去了自己的信念。
參訪馬里蘭大學
美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農產大國,建國
初期主要依賴的不外乎是外銷茶葉、種植小麥
以及生產棉花,因此建國初期除了有知名的常
春藤聯盟外,也有以農學院為主起家的幾所有
名的學校,而馬里蘭大學更是其中的翹楚。此
次拜會了馬里蘭大學的農學院院長魏博士和鄭
副教授,魏博士是一位個性開朗的先生,他有
著一口十分道地的臺灣腔,是第一位在馬里蘭
大學當上院長的臺灣人!
在我們的會議中主要討論到馬里蘭大學
的創校史,內部的硬體設施以及學校的願景。
魏院長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農學院主要的教學內
容以及課程方針。除了土裡種的稻穀、雜糧歸
屬農學院外,包括食品行銷、食物外觀、營養
成份⋯⋯等都是農學院分科分系的內容,農學
院實在是個範疇非常廣泛的院所。院長更細心
的為我們解答許多關於生命科技及未來糧食短
缺問題的因應之道。接著我們聽了馬大國際學
生計畫的簡介,主要是讓我們了解這個交換學
生計畫的運作方式及其優缺點,聽完了這個簡
報,我們更加清楚未來到美國就讀大學的申請
方式和所需資料。這趟農學院參訪之旅讓我們
發現,除了文組、自然組、醫科的專門學術
外,農業也是門十分重要的學問,對於號稱魚
米之鄉的臺灣來說,是個不可或缺的產業!
拜會世界青年聯盟
世界青年聯盟係於西元1999年由當時年僅
22歲的Anna Halpine創辦,宗旨在聯合全球的年
輕人共同努力提升人類尊嚴,因此在全球各地
皆設有分會,為了訓練各國青年菁英推動聯合
國及全球事務,組織每年都會安排世界各地的
青年到紐約總部實習。總部裝潢溫馨明亮,給
人年輕有活力的清新感受,恰巧符合該組織的
目標:以青年的力量改變世界。在會議休息的
空檔,工作人員與小尖兵們進行面對面交談,
讓我們熟悉組織的運作方式,也有多位青年志
工現身說法,分享自身經驗。
|
▲ |
與世界青年聯盟(World Youth Alliance)會長Mary Halpine合影。 |
|
|
我們很驚訝看到他們在這麼年輕的階段就
對生命有如此成熟的體認,願意主動站出來關
懷弱勢族群,而組織裡的會員們也都十分歡迎
小尖兵們再次前往該組織參加他們所提供的志
工基本訓練。儘管組織我的成員都很年輕,但他
們對這個社會的熱忱關切是無私的,不僅針對
人權議題,更對教育、治安、災難救援等全心投入。 |
▲ |
拜會紐約市議長Christine Quinn及顧雅明與陳倩雯兩位華裔市議員。 |
|
|
近幾年來國際災難頻仍,許多國家需要
援助,青少年一己之力雖有限,但可以國際串
聯,發揮加乘的力量。人,不該只是為了自
己而活;提升自我,除了造福自己,更重要的
是造福他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明顯感受
到:「施比受更有福。」因為這些人的存在,
社會有和平。致力把這份情傳下去,相信世界
會因此而更加美麗!在拜訪世界青年聯盟過程
中,我們對人生有了一層「新」與「心」的體
悟,我們應該向世界青年聯盟的前輩看齊,他
們草創組織時期也倍嘗艱辛,但秉持著一股熱
誠及衝勁,終究能創造出一番事業來,就像該
組織人員所說:「我們不是社會未來的主人
翁,我們是社會『現在』的主人翁,想想看,
你能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拜會紐約市議會及市政廳
紐約市政廳建於西元1803年至1812年
間,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並仍在使用中的市
政廳,西元1966年被收錄進美國國家史蹟
名錄中,成為國家歷史建築,其圓形大廳是
紐約市的地標。紐約市議會為紐約市立法機
構,由紐約市五個區所劃分的51個選區選
出的51位市議員組成。主要任務為監督市
政府及其所屬行政機構運作,制定土地使用
決策,並審核市政府預算。而紐約市市政廳
則為紐約市行政及立法機構辦公場所,為紐
約市長辦公室及紐約市議會會場。那些為人
民監督政府施政的市議員們就像市政廳建築
物,經歷了那麼多年頭,依然毅立不搖,擔
任民眾利益的守門人。
在參觀期間,我們拜會了兩位華裔議
員,分別是曼哈頓第一選區選出的陳倩雯女
士及皇后區第20選區選出的顧雅明先生,市
議長Christine C. Quinn女士也特別撥空接見
我們。在討論會上,顧雅明先生自嘲他是共
和黨成員,理念較難推動,但陳倩雯女士隨
即補上一句:「這樣可以增加我們市議會的
多樣性啊!」就是這樣超越黨派的政治理念及為民喉舌的精神,讓我們感動無比,因為
他們只為一個共同目標努力:盡己所能為人民服務!
會晤紐約州孟昭文眾議員
孟議員從小的志願並不是要繼承父業進
入政治圈,卻因為某次機緣中發現社會對待華僑的差別待遇,因而決定替這些與她同樣膚
色的人民站出來爭取平權。選上眾議員之後,
她首先著手進行社區服務,並透過成立社區團
結服務之友社(Friends of the Community Unite
Serve, F.O.C.U.S.)提供年輕人志工服務及工
作機會,並藉此凝聚法拉盛這個多元社區的社
區意識。在談話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孟議員的
親切作風,她仔細聆聽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與意
見,並且給予詳細回覆,充分展現政治人物的
丰采,這種人格特質絕對值得我們學習。
她曾在自己的就職演講上提到:「作為
一個媽媽,我深深地意識到許多父母對子女教
育和成材的關注;作為一個孫女,我能很直接
地感受到許多老人所面對的廉價房屋問題;作
為一個移民的女兒,我很瞭解許多移民的美國
夢。我曾經思考,我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議
員呢?經過學習了大量的資料,我意識到我應
該做一個服務議員。」在她身上,我們深刻體
會到熱心助人和聆聽的重要性,這兩項特質也
正是有心為民喉舌的必要條件。
聽取華盛頓特區政府簡報
這是參訪華盛頓特區的第一天,在市政府
禮賓主任Patricia Elwood 女士的帶領下簡略參
觀完政府大樓後,James M. Carter先生便向我
們介紹華府的行政架構與特區市政府目前的施
政目標。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the District of
Columbia,簡稱DC),不僅是美國的政治中
心,在全球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裡發布
的每一消息,都會對世界各地產生或大或小的
影響。華府也是聯邦政府的直轄區,有著與其
他的州政府不太一樣的政治運作方式。另外,
他還向我們談到華盛頓政府3個主要的努力目標:
1. |
教育:增加學校密度,盡量讓各個公立學
校資源均等〈私立學校是完全無政府補助
的〉,將運動場更新,以利學生下課後可以
有很好的休閒活動且與同儕有進一步的互
動。
可以看見這位市長非常重視青少年受教
育時「立足點平等」的原則,他並不會給予
成績亮麗的學校額外的資源,一視同仁,而
這會使表現稍微遜色但有心肯向上的學生增
加許多信心。 |
|
|
2. |
公共安全:加強政府各部門間的合作 。
我們認為公共安全的議題在華府受到重
視是天經地義的事,聯邦政府的所在地,警
力當然居全美之冠,但有一點令我們感到訝
異,特區的警察竟然也要協助維持特區的治
安。去年歐巴馬總統就職大典時,成千上萬
的人湧進華府,竟然沒有傷亡,令我們不禁讚歎他們警察的能力;也因為政府賦予警
察足夠的權力,使得公權力的行使以及正
義更加得以伸張。 |
|
|
3. |
行政效率:與政府各部門間舉行規律性的
討論會,並加強控管資源的利用。
行政效率和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
很多人對政治參與冷感,常常是因為向政
府部門反應自己的意見,卻沒有下文,以
致對政府失去信心,進而對政治冷漠。提
升政府效率可以讓人民的意見充分得到答
覆,姑且不論其可行性,只要政府與人民
間有雙向溝通,人民反應的意見,政府有
回應,人民的福祉就會增加,也會對政府
更具信心。 |
|
|
聽取特區政府青年計畫
特區政府青年計畫,其實就是輔導青
年,使青年能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擁有一
技之長,進而在職場上更具競爭力。
市政
府就業服務局公共資訊辦公室主任 Dyonicia
Brown 女士替我們簡介特區政府的青年計
畫,並提到他們完整的培育系統,不僅與大
學教授合作,也會讓參與計畫的青年有機會
到企業進行實習,使他們的經驗不遜於已在
職場上工作過的前輩。 |
|
|
|
|
▲ |
與美國華盛頓特區政府就業服務局公共資訊官員Brown女士座談。 |
|
▲ |
美國華盛頓特區市務卿Stephanie Scott親自接見訪團。 |
|
▲ |
旁聽Benjamin Banneker高中英文課。 |
|
另外,她提供一項趨勢報告,其中談到
以往青年主要喜歡從事三種工作:護理、建
築與高科技產業。但隨著環境保育日益受到
重視,從事綠色產業的青年也增加了。當地
有系統的針對不同狀況的失業者,給予不同
的就業訓練,協助他們發掘自己的興趣並培
養專業知識。而針對輟學生的特殊狀況,市
政府就業服務局會幫助其通過高中學業考試
並取得證書,使這些輟學生在日後的求職過
程能較為順利。對於我們,Brown女士給大
家的建議是跟著自己的興趣走,將眼光放遠
且相信自己,只要讓自己心中的高牆倒下,
就沒有辦不到的事。這番話在日後相信一定
能夠成為推動我們向前的一大動力。
Elwood 女士到過臺灣,她提到除了喜
歡麻糬、阿里山的美景之外,也覺得臺灣還
有許多具有特色的文化,這不禁讓我們想
到:臺灣在觀光產業方面具有非常雄厚的實
力,只要我們能做好行銷,向世界宣傳我們
的寶島特色,外國旅客絕對是不請自來的!
拜會華盛頓特區市議長Vincent C.
Gray
在華盛頓特區政府,我們拜會了特區
市議長 Vincent C. Gary ,討論到市議會與
當地青年的交流,並且獲告每個禮拜六早
上,市議會會舉辦一個公聽會提供華盛頓特
區的青少年一個發聲的機會。通常這些青少
年會向市議會提出一些他們希望改善或更動
的政策,或一些社區的問題,市議會會與他
們合力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和他們進行意見交流,在拜訪行程中,我們對他們澈底落實從
小培養公民參與政治的觀念,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據說市長是一位運動健將,經常騎腳踏車
上下班,當今大家不斷鼓吹綠能源、要環保,
但真正以身作責保護地球的人有多少?這位市
長以自身為典範,帶動全民進行綠色行動,十
分值得讚賞。
拜會美國在臺協會
我們與美國在臺協會〈AIT〉執行理事
Barbara Schrage 和政軍組長 Greg Man 先生,
談了很多關於臺美雙方合作的議題。比方說多
數人都很關注的戰機軍購案、臺美之間的罪犯
引渡條款、與中國大陸市場對國際經濟的影響
等等,甚至提到臺灣開放美國牛進口的議題。
結語
這10天的出訪不僅讓我們收穫滿行囊,更
讓我們結交到一群彼此相知相惜的朋友。我們
看到不管是在經濟、貿易、文化、運動、藝術
等方面,臺灣都有卓越的表現,彰顯了臺灣在
國際社會的重要性。而除了接觸不同的文化,
最令人動容的,莫過於看見外交同仁們的努力
與用心,那種不怕辛苦為外交奉獻的精神令人
十分敬佩。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儘管不是外交
人員,也應該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將臺灣推廣至
世界,以軟實力將臺灣精神分享給身邊的外國
朋友,澈底落實外交小尖兵肩負的國民外交、
青年外交及學術外交三大使命。我們衷心期盼
能為國家盡一份心力,將這項榮譽發揚光大,
提升臺灣的形象及知名度。
這趟美國行,我們也看到了美國人熱誠樂
觀,開朗自信的行事態度,與他們分層負責,
積極推動各種理想的具體實踐。如果以臺灣青年現有的創意與才智,加上更多的信心和行
動力,相信假以時日我們也會有更多不凡的成就!
此行最開心的就是在國外遇到鄉親,不管
在世界哪個角落都可看到臺灣同胞在海外奮鬥
的身影,而當這些同胞們遇到小尖兵時,都會
極盡所能的給予便利及照顧,這樣的關懷,讓
小尖兵心中時時感動不已。
|
▲ |
拜會美國華盛頓特區議長 Vincent Gra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