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我國務實外交的積極作為與所面臨的挑戰

  中華民國之為主權獨立國家,完全符合一九三三年蒙特維亞國家權利義務公約(the 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所列舉國家的四個要件,包括永久的人口、固定的疆域、政府、及發展對外關係的能力。因此我們身為國際社會中負責守分、熱愛和平之一員,自有權利參與國際事務,拓展外交關係。自從 李總統登輝先生於民國七十七年倡導務實外交迄今,「務實外交」已是中華民國外交政策的代名詞,其宗旨即在反映中華民國存在的價值以及兩岸分治的現狀,在維護國家尊嚴的前提下,不墨守成規,不拘泥於傳統外交作法,放棄與中共進行「零和」的外交競賽,充分掌握國內外情勢變化,主動出擊以開拓我外交空間。茲將「務實外交」所具的劃時代革命性意義說明如后:

一、 改變了傳統的「國家主權」觀念,承認台海兩岸分治的事實,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大陸,而中華民國政府的轄區祇涵蓋台、澎、金、馬。在中國和平統一之前,認定兩者互為對等的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各享有平等與完整的國際法人格。

 

二、 放棄了「排他性」的外交承認,中華民國願與世界各國建立外交或友好合作關係,對於任何國家與中共的關係,只要不損及我方權益,絕不予過問。

 

三、 不再強調「意識型態」的歧異,亦無意挑戰中共在國際上既有的地位,我們僅強調兩岸在國際上應相互尊重平行發展,政府為了爭取國家利益與全民福祉,將勇往直前為所當為。

 

目前我政府推動務實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包括下列七項:

 

一、 捍衛國家主權及國際法人地位。

 

二、 爭取國際生存與發展空間,增進國家安全與經貿利益。

 

三、 確保兩千三百萬人民之民主、自由、繁榮與尊嚴。

 

四、 維護旅外國人及僑民權益,爭取僑社僑團向心。

 

五、 促進區域和平、安全與合作發展。

 

六、 善盡國際責任,回饋國際社會。

 

七、 經由兩岸先後的民主化、法制化與現代化,營造有利於創造民主、自由、均富新中國之國際環境。

 

至於我政府多年來推動務實外交的策略,其具體作法,可以兩個層面敘述如次:

 

一、 在提升及強化與友邦及無邦交國家之雙邊關係方面:我政府秉持「質量並重」及「互惠互利」原則,廣結善緣,歷年來所採行的具體作法包括:加強實質經貿往來、高層互訪、援贈及技術合作、國會、政黨、學術、文化、宗教、體育、農漁等各種交流合作。對無邦交國家,我政府亦致力爭取簽證互惠待遇、提昇駐館地位及簽署經貿、農漁、財稅等之合作交流協定等。 透過上述具體作法推動務實外交的結果,儘管中共在國際間對我仍不遺餘力地封殺與打壓,我現仍有廿九個邦交國,另與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及斐濟等三國簽有相互承認公報,並與世界約一五0個無邦交國家維持經貿往來與文化、觀光等各種實質關係。 

 

二、 在參與國際組織會議及活動之多邊關係方面:儘管中共刻意打壓與封殺我參與國際組織的努力,但由於我國採「出席即存在」的務實策略及積極參與的結果,目前我國正式參與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共有十六個,包括全球性組織如國際棉業諮詢委員會及國際畜疫會,以及區域性組織如亞太經濟合作(APEC)及亞洲開發銀行(ADB)。我國並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美洲開發銀行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之觀察員。至於我國內民間社團及個人所參與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INGOS),則有九百六十二個。「亞太經濟合作」(APEC)是我目前所參與最重要的區域性國際組織。我國自一九九一年加入APEC以來,均組團參加各項會議及活動,並在會中積極參與作出貢獻。一九九九年我在APEC部長級年會所提出的「藉由推動新創事業及創業投資促進經濟復甦」倡議,除獲列為部長級會議的正式文件外,另在會後發表的部長聯合聲明中,亦提到對我國該倡議表示歡迎,並期盼APEC下一年於該議題有具體的推動成果。今後我們將繼續透過該組織開拓經貿市場,參與亞太金融、海洋、資訊、環保等國際規範之整合與制定過程,加強與各會員國的雙邊或多邊對話與合作。至於早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亦是我國的施政重點目標之一,我們仍將依照既定計畫,繼續完成簽署雙邊協議及有關入會議定書,並將盡力說服各國將我國與中共的入會案分開處理,使我入會案不致被擱延。今後我方仍將在「不預設立場」、「不挑戰中共既有席位」以及「不放棄國家統一目標」的原則下,繼續推動參與聯合國及其他功能性國際組織,以凸顯中華民國存在之事實與貢獻。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等功能性組織,亦均是我積極爭取加入之國際組織。

目前我國務實外交最大且唯一的阻礙係來自中共的無理打壓。中共在國際間不斷宣傳「一個中國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近年來更推動「三光」策略,企圖在西元兩千年前「把台灣邦交國挖光、把台灣的國際政治生路堵光、把台灣與中共爭對等的籌碼擠光」,其作法一方面以美、日及歐洲先進國家為工作重點,積極拓展「大國外交」策略,充分發揮其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之地位,以實現其國際戰略中之多極格局國際新秩序目標,同時企圖迫使西方國家表態支持其「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我參與聯合國及不售我先進武器裝備;另一方面中共則將非洲、中南美洲及南太平洋列為對我外交鬥爭之主戰場,利用鉅額金援及其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身分威脅利誘,多方破壞我國的外交關係。尤其自從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上海發表「三不」聲明後,中共更企圖製造「三不」政策之國際骨牌效應,進一步封鎖我國際生存活動空間,從而實現其所謂的「一國兩制」之最終目的。一九九九年九月十五日第五十四屆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審議支持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提案,中共更是卯足全力橫加阻撓。中共這種作法已經引起我國內民眾的反感,而且對兩岸關係造成負面影響。根據陸委會過去幾年來持續性地進行民意調查的結果顯示:兩千三百萬人民中絕大部分都認為爭取參與國際組織為民眾的意願。我朝野均認兩岸隔海分治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務實外交與大陸政策都是國家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施政項目。台灣民眾不但希望看到務實外交的成功,亦盼望兩岸關係有良性的互動關係。

李總統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曾就「北京視台灣為叛離的一省」提問時表示,兩岸關係的定位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李總統復於同年十月十日在國慶祝詞中就兩岸關係表示:「當前國家尚未統一,台海兩岸對『一個中國』,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們認為兩岸關係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乃是歷史與法律的事實」等語。李總統的宣示,明確說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現實,充分反映了中華民國在台灣民主社會所有人民的心聲,我政府曾一再強調,我們追求中國未來在民主、自由、均富下統一的既定政策,並沒有任何改變。惟中共方面不斷扭曲李總統上述談話的原意,並透過其媒體製造兩岸關係之緊張與不安,殊屬不當。我們相信兩岸必須透過平等協商,方能進一步開展兩岸關係的明確方向,為區域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我政府所提「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之宣示,長期而言對增進雙方平等協商,追求中國未來統一,當具有重要之奠基功能及意義。

 

肆、今後我國在國際社會應扮演的角色

        台灣位居東北亞與東南亞兩大環節交接點,地扼台灣海峽及西太平洋交通要道,處於一極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我雄厚國力亦不容國際社會漠視。目前中華民國政府治權所及之台澎金馬地區,人口有兩千三百萬,多於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我有效管轄區域面積為三萬六千一百八十二平方公里,在全球排名第一 百三十一位,大於世界上其他近六十個國家;二000年元月底我外匯存底約一千一百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我一九九九年貿易總額達兩千三百二十三億美元,高居世界第十四位;國民生產總值達兩千六百八十六億美元,介於瑞士與比利時之間,為世界第十九大經濟體;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約一萬三千美元,介於西班牙與希臘之間。根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一九九九年八月間所公布的一九九九年國家競爭力排行榜,在四十七個評比國家中我排名為世界第十八名。就國力評估的角度以觀,中華民國是一個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與社會多元化的國家,我國的總體國力已被視為一個中級強國,且深具回饋國際社會的能力。 我國今後允宜運用經貿科技實力,協助我友好國家發展經濟,改善其人民生活素質,為促進人類福祉而努力 。

 

一、 提供我國在政治發展的經驗: 我國最近十年來,朝野共同推動民主改革與開放政策,包括宣布解嚴、開放黨禁、解除報禁、國會全面改選、終止動員勘亂時期及修憲通過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等,逐步完成政治民主化艱巨任務,台灣社會日趨多元化及自由化,充滿活力與生命力,中華民國人民真正體驗了主權在民之真諦,實現了中國人從十九世紀以來的偉大夢想。雖然一路走來備感艱辛,今天中華民國已是崇尚自由、尊重人權的民主國家,台灣的民主改革成就更被國際社會讚譽為開發中國家學習之典範。當前世界威權政治已經式微,而尊重人權、民主與市場經濟之自由化及民主化體制已蔚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流。隨著廿世紀舊時代即將結束,中華民國身為一個完全民主政治及高度資訊化的主權國家,實符合主流價值,並居於歷史正確的一方。我國願就以往政治改革發展過程所累積之寶貴經驗提供予相關發展中國家參考。

 

二、 構思亞洲經濟合作體制,增強我國對亞太經合會的貢獻: 我國在亞洲經濟合作方面,應設法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向有參加東協的意願,但受制於中共的橫加阻撓而無法實現。會員國涵蓋更加廣泛的「亞太經合會」(APEC),我國以「經濟體」的地位加入該組織,同時被承認為具有與國家同等地位的會員。APEC 部長級年會及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會議每年由東協成員及非東協成員輪流主辦。部長級會議召開前,會議主辦成員視實際需要不定期舉辦若干次資深官員會議,為部長級年會預作準備。此外,倘會員體認在專業領域之合作上有必要提高協調之層次,亦可不定期召開專業部長會議,如貿易、財政、電信、運輸、環保、科技等部長會議。自一九九一年我加入APEC以來,上述各項會議,每次我均組團參加,並在會中積極參與作出貢獻,今後我自當賡續在教育職訓、農漁業、資訊、中小企業及科技等領域提供我國發展經驗,從而在該組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三、 台灣宜整合政府及民間資源,建構援助體制: 我國曾為外援的受益者,自一九五0至一九六0年代,我政府遷台初期,經濟情況至為困窘,嗣因接受美國約十五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始克渡過難關,奠定日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一九九九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中,我外交支出僅佔百分之一點八六,以當前政府有限之外交經費,我國援外預算目前僅佔全國國民生產總額(GNP)的百分之零點一一,遠低於OECD會員國家平均援外水準(一九九八年為百分之零點二三),亦低於聯合國所要求佔GNP百分之零點七之目標。目前歐美主要國家包括日本的援外預算佔GNP的比率皆高於我國,國內朝野咸信今後我應增加外援經費,積極展現克盡國際責任之意願和努力,並以具體行動表現台灣人民對世界的關懷。我歷年來對非洲、亞太及中南美洲等二十三個國家提供技術援助,目前共計派有八十餘個農漁、電力、衛生等援外技術團隊,深獲友邦政府與人民之肯定。近年來在國際慈善、人道關懷中,我國均扮演積極的角色,諸如我對中美洲國家風災救助、對科索沃難民賑濟,以及民間團體諸如慈濟功德會、世界展望會對包括中國大陸在內之全球賑災等,均出自於自動自發,犧牲自我的精神,此種從事國際人道救援行動,已獲得國際社會之正面評價,有效提升我國際形象。在我「九二一大地震」後,國際社會計有二十餘個國家主動派出七百餘人之救災團隊來台援助,充分顯示我與國際社會已發展出良好的互動關係。

 

回首頁回目錄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