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我國對外關係,自一九七一年我被迫退出聯合國之後,我在聯合國相關國際組織之會籍陸續被中共取代,邦交國數目由一九七0年之六十七國急遽減少;一九七九年美國卡特政府承認中共,使我外交再度重挫,同年與我有邦交國家數目降至有史以來最低的廿二國,我對外關係於是長期陷於低迷困境。迨一九八八年李總統登輝先生順應國內外情勢發展,開始推動務實外交,我國對外關係始轉趨活躍。然而由於中共在國際間極力打壓我國的務實外交,並藉以牽制兩岸關係之發展,使我對外關係始終不易突破。面對當前主客觀環境,我國之外交政策與未來作為,均須就各層面予以深入探討,並研訂創新策略與作法,積極推動,以開創外交新局,確保國家利益及全民福祉。
多年來,我國在極端嚴峻的國際情勢中推動務實外交,業已對國家與人民的生存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面對新世紀,展望新世局,為使大家更進一步瞭解我國的務實外交,以下謹就當前國際社會的特質與發展趨勢、我國務實外交的積極作為與所面臨的挑戰、今後我國在國際社會應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面對現實開創新局等議題,分別做詳細的說明與闡釋,期能掌握優勢,齊心努力,在不放棄中國統一的目標下,繼續落實務實外交,開創廣闊的國際空間。
貳、當前國際社會的特質與發展趨勢
當前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國際政經關係錯綜複雜,過去冷戰時期聯盟對抗的國際情勢已產生本質的改變,由於生產與市場的國際化,以及網際網路資訊之傳遞,瞬間即至,無遠弗屆,促使各國金融、資訊、科技、貿易與投資等關係密不可分,因而導致全球化及國際依存化之趨勢加速發展,各國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相互配合與磋商,以避免衝突發生,沒有任一國家能獨善其身。外交事務的優先次序,也由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軍備競爭、結盟及國家安全,延伸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等新領域,各國均採較務實的態度及多國協調的方式以處理外交問題,全世界已朝著「後主權國家時代」方向邁進,分別暫時擱置主權爭執,轉而針對生態、環保、人權、貧窮、貿易障礙、洗錢、毒品走私、國際恐怖主義、武器擴散以及有關人類福祉等新議題進行溝通與協商,並透過國際通力合作制定規範與協調執行。「地球村」與「區域整合」的概念逐漸在國際間浮現,民族國家之界線日趨模糊,意識型態之重要性亦相對日益下降,國家與國家間的有形疆界正漸漸地消失。非國家角色(non-state
actors),如國際組織及跨國組織(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已在國際關係中,扮演和國家同等重要的功能。
綜觀整個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約略可歸納成下列六種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