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分析
WTO杜哈回合談判宣告暫停之分析 / 經貿司
法律分析
債務人移居國外,該怎樣保護權利?/ 條約法律司
頒獎文稿
95年「外交獎學金」頒獎典禮報導文稿 / 人事處


前言
世界貿易組織(WTO)秘書長拉米(Pascal Lamy)於本(2006)年7月24日下午3時在日內瓦召開「貿易談判委員會」緊急會議,宣布由於WTO農業與非農業議題之減讓模式談判已告失敗,渠爰建議停止杜哈回合談判,且暫不提出新的談判期限。拉米的宣布使得7月24日被形容為WTO自1995年延續「關貿總協定」成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印度貿工部長Kamal Nath則稱「杜哈回合尚未壽終正寢,但已徘徊在加護病房與火葬場之間」。

杜哈回合談判中止的消息傳來,雖令人震驚,卻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杜哈回合談判自2002年1月31日啟動以來,可謂一路顛簸,步履蹣跚;歷經坎肯部長會議的挫敗、七月套案的彌合及香港部長會議的妥協,其實杜哈回合談判的艱辛與困難,無待龜筮,可知過半矣。

根據2005年12月WTO第六屆(香港)部長會議宣言,農業議題、非農業議題均應於本(2006)年4月底前完成「農業減讓模式」、「非農業減讓模式」之談判;服務業則應於2006年2月底前提出複邊要求清單、7月底前提出進一步修正清單、10月底前提出最後確認之市場開放清單。

惟自今年開始談判以來,進展頗為不順,WTO六核心會員(美、歐盟、日本、澳洲、巴西、印度)與WTO秘書長拉米於本年3月10日至12日在倫敦舉行會議,希望就農業、非農業、服務業議題商討關稅減讓的具體細節,以推進整體談判,會議並無結果。4月1日,美國、歐盟、巴西、WTO秘書長拉米又在里約熱內盧舉行重要會議,美、歐要求開發中會員擴大工業服務業產品之市場進入;巴西則代表開發中會員要求美、歐首先削減農業補貼(Subsidies)。由於各方要求南轅北轍,談判毫無結論。拉米於6月間宣布談判已陷於危機,7月15日至17日參加G 8高峰會議時,再向各國領袖直言杜哈回合談判所面臨之危機,獲G 8發言支持。美國布希總統與其他領袖均表示各國將加倍努力,在貿易談判領域進行讓步,以突破僵局。爰此,WTO六核心會員(G 6)同意舉行部長會議,做最後一次談判努力(Last Ditch)。

G 6部長於23日及24日上午舉行會議,仍然無法消除農業境內支持(Domestic Support)與市場進入(Market Access)之歧見,遑論進一步討論非農業議題。因而,WTO秘書長拉米不得不宣布中止杜哈回合談判。

談判暫停之背景與原因
由於美國、歐盟、G20集團的三角關係複雜難解,且互不相讓,導致談判陷於暫停;大多數開發中及低度開發會員對此結果咸感失望與挫折。毋庸諱言,此次談判暫停實係杜哈回合談判啟動以來,除2003年9月坎肯部長會議外,最重大的挫敗,對WTO之聲望與威信影響甚大。茲分析其背景與原因約有下列九點:

一、WTO談判機制過於僵硬,談判數量過大,造成議事效率低落。
二、杜哈回合談判議題過於廣泛,負荷過重。
三、開發中與低度開發國家對烏拉圭回合(Uruguay Round)談判結果之執行深感不滿,因此亟盼在杜哈談判中取得補償。
四、坎肯部長會議失敗之後,各會員致力於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複邊貿易協定,對WTO之信心漸褪。
五、各國以議題利益相互結盟,互較實力,使僵局難以化解。
六、美國年底國會期中選舉在即,美國農業利益遊說團體勢力龐大,共和黨政府為爭取農業團體與農業州之選票,忌憚於選前做出農業補貼讓步,此為美國在談判中立場強硬之主因,亦為談判破裂原因之ㄧ。
七、歐盟內部對農業關稅意見不一,尤其是法國堅決反對降低農業關稅,爰歐盟無法顯現談判彈性。
八、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對談判之姿態過高,期望過高。
九、整體談判依舊停滯在「農業境內支持」、「農業市場進入」與「非農產品市場進入」的三角僵局。各方會員無法針對此三角難題求得最大公約數與平衡點,以至於杜哈回合談判其他議題失去據以遵循的標竿。

未來展望
一、目前談判僵局在於美、歐、G20集團的三角難題:美、歐要求G20集團降低工業產品關稅並開放服務業市場;G20與美國要求歐盟削減農業關稅;歐盟與G20則要求美國進一步削減農業補貼。凡此有賴三方以政治決心與誠意,坦誠商討,始能化解障礙,達成共識;而既需各會員國或談判集團的政治動力作為催化劑,因此,本年底的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將是一重要觀察指標。

二、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低度及開發中國家勢必投注大量資金於基礎建設,否則將遭到邊緣化,而該等國家普遍面臨財力與人力資源相對缺乏的窘境。因此,歐、美、日必須予以財政支援協助應付貿易自由化挑戰,以換取南方集團支持杜哈回合談判的立場。此為G8聖彼得堡高峰會議宣佈將以40億美元對開發中國家進行「貿易援助」之主要背景。可以預見,今後WTO先進會員以「貿易援助」(Trade Aid)換取南方集團支持的政策將扮演重要角色。

三、基於杜哈談判再遭挫敗可能引發漣漪效應,世界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及低度開發國家將致力與其他貿易夥伴談判簽署雙邊貿易協定(FTA)或區域貿易協定(RTA)。目前全球已簽訂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已高達270個,預計此趨勢今後將邁入另一高潮。

四、未來趨勢對小型經濟體與低度開發國家愈發不利。由於貿易保護主義之思潮逐漸崛起,近年來曾發生美國國會反對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以185億美元現款併購美國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案、中東杜拜公司 (Dubai company) 併購美國六大港口經營權案,以及法國反對印度米塔爾鋼鐵公司 (Mittal Steel) 併購亞瑟羅 (Arcelor) 企業的「愛國經濟主義」;縱使各國轉為進行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小型經濟體與低度開發國家因經貿力量有限,在談判桌上毫無籌碼,終將淪為輸方。

五、倘簽訂雙邊或區域自由貿易協定的數量急遽增加,將造成貿易協定法規疊床架屋、多方重複的「攪拌效應」 (Spaghetti Bowl Effect),反而增加貿易商行政開銷,不利整體貿易發展。

我國因應之道
一、多邊貿易體系仍是世界經濟秩序之主流,而其中WTO是我國目前參與的最重要國際組織,爰此,我國應繼續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系正常運作,始符合我國經貿外交目標及貿易自由化的經濟發展政策。

二、鑒於杜哈回合談判以發展世界經濟,扶助低度及開發中國家脫離貧窮為號召,我國針對其中「貿易與發展」議題第36號提案關於提供所有低度開發國家產品免關稅、免配額市場進入的準備工作仍應儘早進行,隨時因應談判新局。

三、杜哈回合談判暫停雖將阻礙原訂談判時程,但國際經貿一體化與全球化的趨勢沛然莫之能禦,上次烏拉圭回合談判長達8年,顯示複雜多變之貿易談判需要信心、耐心與政治決心之配合。我國應承諾繼續參與杜哈回合談判,表現積極作為之決心與誠意。

四、東亞國家在2000年後採取迅速發展FTA之政策,頗有斬獲。預料杜哈回合談判挫敗之後,各國爭取簽訂FTA或RTA的趨勢將愈為蓬勃。以日本為例,該國已簽訂之FTA有15項,即將簽訂者有10項,正在洽談者有20項,擬議者有16項。我目前雖已與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簽署FTA,惟可努力之空間猶多,今後應積極尋求與其他邦交國或友邦推動簽署FTA案,以強化我國產業之外銷競爭力,並維護我國際經貿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