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美好計畫
做個快樂的退休族 / 前駐玻利維亞代表
記憶的重現與再詮釋
讀《台灣歷史》有感 / 第卅九期新進外交領事人員
如何吃的優雅
禮賓司
壽司的秘密
駐日本代表處
案例研析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 / 領務局
陽明山上烤肉香
與美國華語學校學員踏青之旅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替代役男


我國傳統文化講究「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是一種享受及犒賞,但重點常擺在酒足飯飽,至於如何作客或當個稱職的主人,以及在優雅愉悅氣氛下用餐,則常被忽略。

西方用餐,食物本身固然重要,彼此間的意見交換及情感交流更是重要,為了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與氣氛,舉凡場地、餐具型式及花色、座次及上菜次序等都得費心挑選與安排,賓主間亦要維持熱絡的對話,「食不言」及粗魯舉止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因此,如何邊吃邊談,同時維持優雅的用餐姿態,就顯得極為重要。 如何吃的優雅從容?有以下幾項要點可供參考:

一、 大陸式(Continental Style )用餐法
19世紀中葉前,歐洲人及美洲人的用餐方式是一樣的,均採所謂「美洲式」(American Style)用餐法,即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切下食物後,先將刀放置盤上,然後將叉子移交右手,用叉將食物送入口中。

「美洲式」用餐法的缺點:

  1. 刀子放下時必須非常謹慎,稍不小心就會碰撞盤子造成聲響,影響用餐氣氛;
  2. 用餐過程需不斷交換叉子,非常麻煩,有人乾脆把食物通通切成許多小塊後,再一起食用,違反了切一塊,吃一塊之原則。 後來,歐洲上流社會覺得此種用餐方式甚為不便,極思揚棄,卒發明大陸式用餐法,即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下食物後,用叉將食物送入口中,這種用餐法被稱為Continental Style,明顯較前者更為優雅,且不繁瑣,遂廣為各界接受,逐漸成為主流。

品嚐一道菜時,想要暫時休息怎麼辦?可將刀叉交叉置於餐盤上,刀尖指向10點鐘方向,叉尖指向2點鐘方向,互成八字形,此稱之為「休息位置」(Rest Position)。相反的,不想再品嚐該道菜了,可將刀叉平行擺置,一同朝向10點鐘方向。訓練有素的侍者一看到賓客將刀叉擺成這種「完成位置」(Finished Position),不待招呼,就會主動趨前將盤子收走。

二、 用餐時的10「要」(The Dos)

  1. 盤子兩旁擺置多組的刀叉,取用時要由外往內拿。
  2. 除非很懂得烹飪並精研各種紅白酒,用餐時原則上要白肉及海鮮配白酒,紅肉配紅酒。
  3. 握酒杯時要握杯腳,避免手指碰及杯肚,因為紅、白酒對溫度極敏感。
  4. 要切一口,吃一口;要閉嘴靜嚼,勿大聲談話。
  5. 麵包要撕成小片送進口中食用。
  6. 欲取用遠處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協助傳遞,切勿越過他人取用。
  7. 有事暫時離開座位時,要將餐巾置於椅上,不要置於餐桌上。
  8. 主人提供之各種食物要盡量嚐試,儘可能吃完,方合乎禮儀,惟不宜過分勉強。
  9. 要保持笑容,要傾聽別人談話,不要埋首自顧飲食。
  10. 要讚美食物,尤其女主人親自烹調時更應如此。

三、用餐時的10「不要」(The Don'ts)

  1. 食物不要切太大塊,以免進食時,塞得滿嘴;喝湯不可發出聲音。
  2. 不要在餐桌前補妝或服藥,在客人前補妝如同在客人前換裝,頗為不宜,倘須補妝或服藥應前往洗手間為之。
  3. 食物太燙時不要用口吹涼,應靜待其冷卻。
  4. 遇食物燙口時,不要吐出,只消立即喝一口水,就可化解。
  5. 有果核或魚骨時,不要直接吐在餐桌上,應用手或湯匙取出,置於盤中。
  6. 餐具或餐巾掉落地上時,應請侍者協助,勿逕行撿拾﹔餐巾不可用來擦餐具、擤鼻涕及擦汗。
  7. 用餐時不要揮舞刀叉,尤應避免用刀叉指人,此舉不僅危險,且不禮貌。
  8. 皮包、文件或雨傘等私人物品不要放置餐桌上,或掛在餐桌邊,應放在膝蓋上或座位靠椅背處。
  9. 如欲上洗手間,簡單說"對不起"(Excuse Me),離座即可,不需告訴別人。
  10. 用餐時的話題不宜尖銳,避免觸及個人隱私及禁忌。

四、敬酒禮儀
古時宴會並無所謂的敬酒,乘酒器只有一個,大家或輪流傳遞就口喝,或各持草稈或空心竹節飲用同一酒器,迄今,此種飲酒方式仍可見於原始部落中。 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與社會分工,有些人因位階關係,主張飲酒時要有個人的酒器(杯),因之發展出敬酒之習俗,藉以表示彼此歡迎與祝福,也有「眾杯雖多,酒仍是一」之意。

宴會開始時,主人多先舉杯向與宴者敬酒(first toast),此舉原係主人向所有與宴者示意酒中無毒,藉以去除大家心中之疑慮,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風俗習慣。 敬酒時要不要碰杯呢?中古世紀,西方人認為酒中存有惡靈,飲酒會令人昏眩,惟碰杯響聲可驅逐酒中惡靈,遂有碰杯之習俗。朋友間私下酬酢,適當碰杯可增益彼此感情交流,並無不適,惟正式宴會,不作如此建議。蓋正式宴會,酒杯均頗為精緻,價值不菲,且高級酒杯的杯壁必薄,以免影響酒感,碰杯不慎,除造成酒杯損傷外,並可能造成杯破酒灑之尷尬情形。

宴會期間隨時可以敬酒,惟應由身邊的賓客逐一敬起,切忌跳著敬酒,「拼酒」更是絕對不宜。

往昔,敬酒時不可以水或果汁代酒,但現今國際社會已越來越尊重個人自由意志,不善飲酒者、過敏者及女性,亦可選擇以水或果汁代酒。 西方宴會,主人慣例於上甜點前起身致詞,並向主賓(Guest of Honor)敬酒表示歡迎及祝福。隨後主賓起身致答詞並回祝。這時,被祝福者不需起身,因為坐著是「接受」他人的祝福,自己不宜祝福自己。坐著接受祝福時,可隨對方相應舉杯,但不可喝。

五、 主人注意事項

宴請賓客,主人應注意賓客之人格位權,要依照賓客身份層級妥適安排座次,西式座次之基本原則為主客分坐、男女分坐及夫婦分座(參圖一、二)。 倘賓客中有外賓,要注意語言溝通問題,要安排熟悉外賓語言之本國貴賓作陪,避免外賓枯坐無人招呼。

菜餚之選訂應注意以客為尊,事先掌握賓客之好惡,山珍海味,悉依其喜好準備。另要顧及相關飲食禁忌,如佛教徒素食、回教徒忌豬肉及酒、猶太教徒忌豬肉及無麟的魚、印度教徒忌牛肉等;要事先調查賓客是否對食物過敏,如不少人對帶殼海鮮過敏;要特別注意不可提供以保護動物,如魚翅、燕窩及其他瀕臨絕種動物等烹調的菜餚。

有外賓與宴,不要在外賓前謙稱自己預備的食物是「粗茶淡飯」,這會讓不瞭解我國特殊「謙虛文化」的外賓誤以為真,因而懷疑主人的誠意。反之,可斟酌向外賓介紹菜色,讓其充分感受主人對餐會的重視、辛苦與用心。

用餐時,如對餐廳有任何不滿,應視情形私下或事後向餐廳高階主管抗議,不宜直接或公開向服務生作此表示。

六、辭謝
宴會結束時,賓主將餐巾輕鬆置於餐桌座位左邊即可離席,待主人在門口一一送客,宴會即告結束。

至於由誰主動提出辭謝?答案是「不一定」,依各國不同文化而定。在我國,傳統上主人不會主動表示宴會結束,會等主賓主動表示辭謝之意,大家才離席。但某些國家,如部分中南美洲國家,通常等主人主動示意宴會結束,賓客方才離席。 款宴賓客是一件大事,絲毫大意不得,但只要掌握了要點,就可優雅從容用餐。一場餐宴,氣氛熱絡,賓主俱歡,豈非人生一大樂事,值得浮一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