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生活有感 Life Essay. More
走訪長春藤聯盟各校拾零
人口.今昔.愛爾蘭
領事事務局自強活動 苗栗山城環境教育之旅
給外交領事人員第44期授業師長及同學的一封信
人口.今昔.愛爾蘭
img
 依照目前趨勢,愛爾蘭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將難以處理,面對人口問題的重大挑戰,愛爾蘭將如何因應,值得密切觀察。
駐愛爾蘭代表處 曾厚仁 
 
愛爾蘭的人口普查
  愛爾蘭政府今(2011)年4月進行全國人口普查,初步結果於6月底公佈,完整報告則要到明年3月以後才能完成。雖然主辦的「中央統計局」(CSO)只公佈了第1階段的調查結果,但由於若干數據與一般預期出入頗大,引起此間各大媒體的熱烈討論。
 
愛爾蘭的人口變遷

  人口普查在任何國家都是大事,對愛爾蘭來說,更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深刻意義。愛爾蘭於1801年併入大不列顛王國,它首次較具規模與準度的人口普查始於1841年,當時為英國的領土,沒有北愛、南愛之分,全島人口高達800萬(另有一說認為超過900萬),人口爆炸的主要族群是貧窮的農民階級。1845—1849年愛爾蘭發生「大飢荒」(The Great Famine),短短數年間,全島人口銳減超過4分之1,其中100萬人死於飢餓或疾病,另150萬人則移民到美國或加拿大。

  「大飢荒」留下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慘痛故事,其後雖逐漸平復,但整個愛爾蘭已經完全變了樣。這個不幸的歷史事件對愛爾蘭人之影響,就像二戰期間的集中營大屠殺之於猶太人,或「種族隔離」之於南非黑人,刻骨銘心之程度並無二致。直到今天,愛爾蘭進行全國人口普查,還會回溯到當年大飢荒後的人口,作為比較的基數之一,儘管150年來歷次普查之結果人口消長互見,原因殊異,但在心理上,19世紀中期大移民的陰影仍揮之不去。

 
人口成長的主要因素

  愛爾蘭從1841年開始第1次人口普查,其後每隔10年就辦理1次,直到20世紀50年代起,才改為不定期辦理,但多半每5年1次,總計辦過24次。和多數國家不同的是,長期以來,愛爾蘭的人口消長受移民因素的影響很大,直到最近幾次普查,生育率才成為支撐人口成長的主要因素。

  就構成今日愛爾蘭共和國的26郡而言,1851年「大飢荒」後的首次普查顯示,人口較10年前減少將近150萬,其後呈現穩定下降 趨勢,經過一戰期間的「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二戰浩劫的影響、到1960年代的經濟衰退,人口漸次滑落到282萬的歷史低點,只有最多時的3分之1,這種現象在其他國家可說甚為罕見。

 
愛爾蘭經濟奇蹟

  1973年愛爾蘭決定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這個政策一反過去封閉保守的心態,而毅然打開國門後,愛爾蘭人口也開始出現緩步的回升,隨之而來的經濟自由化,加速引進了外來移民。1979年普查顯示,愛爾蘭總人口比10年前的普查大增13.2%,人數迅速上升到337萬,這是自1911年以來,愛爾蘭人口首次回升到300萬以上。「凱爾特之虎」(The Celtic Tiger─指愛爾蘭經濟奇蹟)發威的15年間,愛爾蘭人口持續穩定增加。2006年的普查顯示,由於大量移民蜂擁而入及方興未艾的嬰兒潮,全國人口一舉突破400萬(4,234,925),其中10%為外來人口,這是1871年以後人口首次超越400萬大關。

  2011年普查的結果出爐,全國人口為4佰58萬1仟269人,較5年前(2006年)的普查增加34萬多人,高出「中央統計局」的預估達40%,總人口增加率為8.1%,這也是19世紀中期「大飢荒」後歷次調查人口數最高的1次。對於人口稀少的愛爾蘭來說,這是一個帶點意外的好消息。

 
經濟衝擊的影響

  近年來愛爾蘭房市泡沫破裂,經濟硬著陸,接著受到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的波及,銀行全面崩潰,深陷金融危機中。愛爾蘭政府雖介入擔保銀行存款,但借貸的破洞太大,政府無力負擔,終於在上(2010)年11月被迫接受歐盟、歐洲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的紓困。面對經濟困境及14%的高失業率,此間媒體近年來一再報導人口外流的訊息,因此,許多人預測此次普查可能出現人口負成長,但結果卻出乎多數人的意料。

  簡要言之,人口消長的計算有4個因素,即:出生、死亡、移出、移入。從移民(migration)的層面來看,由於歐盟27個會員國之間勞工流通自由,且進出國境的管制寬鬆,因此難以精確掌握移民數目。從這次普查結果,可看出過去5年(2006—2011)移入與移出人口相抵之後,仍呈現118,650人的成長,這說明近年來媒體所作人口大量移出的報導有誇張之嫌。

  得注意的是,近5年來的年均移入人口(2萬3仟730人)比起2002到2006這4年間的年均數減少50%;專家亦指出,最近1年來人口已呈現淨移出現象,未來2年內,更將有10萬人移出尋求就業機會。換言之,專家所預測的人口外流已在發生,但由於普查跨越的年份涵蓋了經濟逆轉前的幾年,在整體平均之後,淨流出的數目應是隱而未現。

  另外在人口自然增長(natural increase)方面,過去5年間的出生與死亡人數相抵之後,新增人口數高達22萬2仟800人,主因是死亡率降低及生育率升高,年均增加約7萬新生兒,相當於每位已婚婦女生育1.9位子女,這項數據乍看雖不算頗高,但死亡率的大幅降低,卻凸顯了人口的自然增長。這次人口普查出現了幾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探究:

   
■ 陰盛陽衰
  全國普查的結果,女性比男性多4萬3仟864人,女男比率為1000:981,其中以首府都柏林的女男比率1000:949最為失衡。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男性勞工移出人數多於女性勞工,以最近1年的數據來看,約有4萬零4佰位男勞移出,而女勞移出則只有2萬4仟900人。
 
■ 分布不均
  以都柏林為中心的周遭都會(suburban)人口聚集,且此一現象有加速的趨勢。都柏林市郡的人口成長低於全國均值,但其周圍在當天可來回的所謂「通車帶」(commuter belts)區域,則人口分布廣泛,相反的,西北及西南一帶人口卻大量遷出,造成嚴重的空屋現象。
 
■ 房市黯淡
  過去5年人口增加8.1%,住房卻則增加13.3%,總計5年間蓋了23萬5仟間新屋。由於房市在經濟逆轉後一蹶不振,以致目前全國空屋達29萬4仟202戶,佔全國房屋數14.7%。都柏林的空屋率相對較低,只有10%,但西部的Leitrim郡(30%)、Donegal郡(28.5%)、Kerry郡(26.5%)、及總理故鄉的Mayo郡(24.8%)等,空屋的情況都相當嚴重。隨著人口繼續外移,房市供給過剩及需求不足的失衡情形將愈加明顯,除非經濟全面呈現強勁成長,否則房市復甦仍將遙遙無期。
 
■ 政治重劃
  愛爾蘭憲法明文規定,每3萬人口必須選出1位國會眾議員,以目前國會眾議院166席計算,議員與選民之平均比例為1:27598。執政的統一黨(FG)今年2月大選時承諾將削減20個議員席次,以撙節國家支出,但這次普查結果,使這個承諾難以兌現。人口增加及重新分布,使得選區重劃勢在必行。若從人口散佈地區的重新洗牌來看,下屆國會至多可減13席,欲減更多,就必須進行修憲。目前看來,聯合政府為此議題修憲的可能性極低,但若能在憲法下落實國會瘦身,應可符合民意期待。
 
未來的人口問題

  整體來說,儘管愛爾蘭還在掙扎脫離經濟困境,它的人口成長態勢依然十分明顯。今年的普查,「中央統計局」短估了11萬人,這是很大的偏差,也是較令人詬病之處。移民因素的比重降低,相對的,人口自然增長就扮演了更大的角色。依照目前趨勢,愛爾蘭人口可能在2020年突破500萬大關,屆時老齡化的問題將更加難以處理,可以預見,未來社福和健保的支出勢必持續擴大。面對人口問題的重大挑戰,已經身陷「歐豬五國」之一的愛爾蘭將如何因應,值得密切觀察。外交部通訊

 
 
MOFA NEWS AND REPORT|DEC. 2011|Volume 29 No. 5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