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在
2008
年全面通郵後,也進行集郵的進一步交流。中華
郵政公司及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於去年
7
月議定輪流於兩地辦理聯合郵
展,首次「海峽兩岸郵政/郵票博物館珍郵特展」乃於去年
11
月間假臺
北的郵政博物館舉行,備受囑目,今年則將移師北京辦理。除此之外,
在郵票發行方面也有突破,雙方在今年的
5
月上旬以「鴻雁傳書」為共
同主題分別發行郵票。中國郵政邀請知名畫家范曾執筆,以「蘇武牧
羊」典故闡述主題;中華郵政公司則延聘嶺南派歐豪年大師作畫,筆下
鴻雁展翼飛翔、俯視山川大地,搭配以水墨渲染出豐富層次的全景,又
是另一番意象表現。這兩枚共同主題郵票的發行,不僅引起集郵界高度
重視,更是兩岸交流重要的里程碑。
淵遠流長郵票史
西元
1840
年英國宣布進行郵政改革,為現代郵政的濫殤,從以前的官郵轉變成也為
老百姓服務。當時,羅蘭希爾爵士(
Sir Rowland Hill
)提出許多重要的改革方案,除了取
消政府官員免費郵件的特權外,主要包括「均一郵資」、「低廉郵資」及「預付郵資」,
讓全民都可以共享便利。為了預付郵資之需,世界首枚郵票於同年
5
月
1
日誕生。這枚郵票
圖案以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
18
歲登基時的側面頭像為主體,以黑色油墨印製,面值
為一便士,俗稱「黑便士」郵票。
我國郵政肇始也與外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話說
1858
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總理
各國事務衙門有義務保護各國公使館往來信件的安全;
1866
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將這項
任務交付轄下的海關總稅務司署辦理,自英國來華擔任總稅務司的赫德爵士(
Sir Robert
Hart
),乃在北京、天津間開創騎差郵路,
1878
年更擴及煙臺、牛莊、上海等。同時仿
照西方制度,開放收寄一般百姓的信件。郵遞暨擴及公、私層面,爰需要付費憑證——
郵票,於是海關兼辦郵政單位,就責成海關上海造冊處印製「海關一次雲龍郵票」,此
一我國首套郵票以「神龍戲珠」為圖,簡稱「大龍郵票」,於
1878
年
7
月發行。西方現
▲
世界第一枚郵票-黑便士郵票。
外交部通訊|第
32
卷|第三期
26
▲
▲
兩岸郵政分別發行的「鴻雁傳書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