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放眼全球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icon
「哈瑪斯控制下的迦薩」研析報告─論述「以國鑄鉛行動一年後的迦薩」
探索聖文森最後的處女地-白令瀑布
「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的臺灣味
國父旅英事蹟
「哈瑪斯控制下的迦薩」研析報告
       ─ 論述「以國鑄鉛行動一年後的迦薩」
img2006年1月,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舉行第2屆國會議員選舉,哈瑪斯在總席數132席中獲得74席成為第一大組織,西岸之法塔組織僅得34席,巴自治政府阿巴 斯(Mohamud Abbas) 主席於是任命在迦薩的哈瑪斯領導人韓尼亞(Ismail Haniya)為總理,合組聯合政府。及至2007年6月,哈瑪斯以武力奪取迦薩之統治權,聯合政府瓦解,迦薩與西岸的自治政府形成分庭抗禮之局面。
駐以色列代表處  img伍正才  
 
img哈瑪斯係以消滅以色列為目標的武裝組織,與以國動輒武力相向 。 此亦種因 於2005年8月,以國實施「阿猶分離計畫」 (unilateral disengagement plan),將猶太人全面撤離迦薩走廊,遂予哈瑪斯可乘之 機。近年來雙方發生之重大事件如下:
(一) 2006年6月:哈瑪斯武裝人員襲擊以 軍哨所,炸死以士兵2名、傷4名,並 擄獲士兵Gilad Schalit囚禁至今,以軍旋即對迦薩發動代號「夏雨」之軍事 行動,並在西岸展開搜捕行動;
   
(二) 2007年6月:哈瑪斯以武力奪取迦薩之統治權後,以方及埃及關閉接鄰的6個關卡,以方並對哈瑪斯進行經濟封鎖;
   
(三) 2008年12月: 以、埃兩方關閉與迦薩接鄰的6個關卡後,造成迦薩地區之民生物資短缺及當地居民之行動不便,哈瑪斯向以國南部亞實基隆 (Askelon) 等地附近城鎮發射火箭彈及迫擊砲作為報復, 造成以人死傷及恐慌,以國空軍除予轟炸還擊以外, 亦無計可施。
   
鑄鉛行動:

img以國為剷除哈瑪斯,發動「鑄鉛行動」(Operation Cast Lead) , 自2008年12月27 日起,至2009年1月18日美國歐巴馬總統就職前夕宣布停火為止,共進行21天軍事行動。以國防軍先以空軍轟炸哈瑪斯之彈藥庫及地道等軍事設施
,惟哈方將武器及彈藥隱藏於人口稠密之民宅及醫院、學校、清真寺等地,以軍恐傷及無辜
,隨後於1月6日出動地面部隊進入迦薩進行巷戰,以掃蕩哈瑪斯分子及剷除其軍事據點,哈方則以平民及小孩當肉盾,用以阻擋以軍之攻擊,以致造成 較大的死傷。

img據以國媒體報導,哈方之死亡人數約為1,300人,受傷者約5,000人。以國防軍為澄清外間之偏頗報導, 經調查後公布死亡人數為1,166人,其中屬哈瑪斯武裝份子者709人 ,  身分不明之男性162人及非戰鬥員295人(包括16歲以下兒童89人及婦女49人),強調該次行動係針對哈瑪斯暴力組織,而非迦薩人民,並稱以軍指揮官已盡最大努力,避免傷及無辜百姓,每次行動都事先發出預告等語。惟據巴方衛生部公布之數據,巴方死亡為1,366人,受傷5,380人。

 
以色列地形圖。
img
 
國際輿論與捐助:

img國際媒體報導以軍「鑄鉛行動」係以 先進之戰機對抗哈瑪斯之傳統武器,造成哈 方人民傷亡及建築物倒塌,引起了國際社會 之注意及關切,尤其是報導以軍使用白磷彈 (white phosphorus)殺傷平民百姓,更獲 得國際輿論之同情,西方國家議會支持及捐 助哈瑪斯之言論紛紛湧現。茲分述如次:

img國際輿論:哈瑪斯利用媒體大肆報導人 民死傷,獲得國際同情及譴責,又憑藉同為 穆斯林國家情結,使埃及與部分阿拉伯國家 不敢過於偏袒以國;在美國方面,歐巴馬新 政府上台後,標榜公平正義及建立世界新秩 序,於是派員出訪敘利亞、伊朗及黎巴嫩等

img國協商及赴迦薩視察。2009年6月,歐巴馬 並在開羅發表「新開始」的中東政策演說, 冀望早日達成以巴和平。 國際捐助:2007年12月,國際援助 巴勒斯坦會議在巴黎召開,有近90個國家 及國際組織出席,與會各方承諾在2008年 至2010年期間向巴提供為數74億美元之援 助。

img以色列發動「鑄鉛行動」後之2009年 3月,國際間多達80餘國召開之捐助者會議 在埃及度假勝地謝赫港(Sharm el-Sheikh) 舉行,獲認捐44億美元作為迦薩重建費用; 在會中,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代表美國政府率 先對巴自治政府捐助9億美元,其中3億指 定作為迦薩重建經費。2010年5月,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IDA)則與UNDP簽署7百萬美元之協議,以援助被佔領的巴勒斯坦地區(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opt)。

 
金石報告:
img2009年3月,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委託 南非前法官Richard Goldstone率領一組4人 調查團赴迦

薩調查「鑄鉛行動」對人權之 危害。該團於2009年9月完成「金石報告」 (Goldstone Report) , 其中「有關嚴重違反國際人道及國際人權法」乙節,指稱以 哈雙方均違反人道及犯下戰爭罪行。位於日 內瓦之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將該報告提交會員 國表決,結果通過譴責以國之戰爭罪行,並 將以國涉案官員送交國際刑事法庭審理之建 議書併送交聯合國大會秘書處處理,大會於2010年3月表決通過一項決議,要求以哈雙 方各自調查,就「金石報告」之質疑點提出說明。

img「金石報告」亦駁斥以國所述「鑄鉛行動」係對哈瑪斯火箭彈攻擊之反制,謂其真正動機是以方野心政客對2009年2月大選所發動的一項策略,對此論點,美以兩國均表示不能接受。

img2010年2月,聯合國潘基文秘書長對以國所提之說明及各項指控認為係依據調查系統所為,可比擬美、英、澳、加等民主國家。至於歐盟
,因各會員國對金石報告各有立場,歐洲議會於3月僅以些微票數通過譴 責以國之決議。

 
巴勒斯坦衛星圖。
img
 
哈瑪斯與迦薩

img哈瑪斯之崛起:「哈瑪斯」一詞原是 「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簡稱,創建於1987 年,宣稱以「古蘭經」為憲法,主張消滅以色 列,解放巴勒斯坦全部被占領土,以建立巴人 民的伊斯蘭教國家為宗旨,強調聖戰是實現 其目標的唯一手段。其成員約2萬人,在伊 朗、敘利亞及黎巴嫩等國設有分支。2006年 1月,哈瑪斯贏得國會選舉,次年6月14日再 以武力奪取迦薩地區之統治權,迦薩領導人為韓尼亞(Ismail Haniya),最高領導人為馬 夏爾(Khaled Mashaal),駐大馬士革。

img2009年12月,最高領導人馬夏爾赴伊 朗會見阿哈瑪迪內賈德總統,並在德黑蘭 表示,倘伊朗遭受攻擊,哈瑪斯將參戰, 共同抵抗侵略。哈瑪斯與黎南之真主黨 (Hezbollah)均接受伊朗財政支援及武器供 應,聽命於伊朗,走暴力激進路線,對以色 列之安全及中東地區之和平構成威脅。

img迦薩情況:迦薩走廊面積為365平方公 里,人口約150萬,密度每平方公里4,118 人,為世界第6密集區。由於以方持續對迦 薩地區實施經濟制裁及封鎖關卡,以致該地 區之一般民生用品、藥品、醫療設備、瓦斯 及燃料以及建築材料等嚴重缺乏;尤以2009 年6月「鑄鉛行動」後,迦薩經濟因進出口 及勞工受限而嚴重衰退,80%人口生活在貧 窮線以下。美國關切迦薩之重建,曾施壓以 國開放物資進入迦薩,惟以方堅持哈瑪斯須 先釋出善意並釋放被囚士兵Shalit始作考慮。 據悉,以方之所以限制水泥、鋼筋及塑膠材 料等建材進入迦薩,係顧慮哈方將之用於製 造武器及構築軍事設施。目前迦薩地區物資 缺乏之情形並未獲得改善,民生凋蔽,失 業率高達50%,幸賴聯合國救援機構施予援 手,提供救援物資及發放現金等救急措施, 迦薩人民始得以存活。

 
以政府對迦薩之政策及作法

(一)視哈瑪斯為一恐怖組織

img以國前外長莉芙尼在任時稱,迦薩被恐怖組織控制,即使國際社會批評,以國不需 為其生存及保護其人民而道歉,並強調一旦 與哈瑪斯談判,則無異予以合法性(granted legitimacy)。

img2010年5月,針對俄羅斯總統Dmitry Medvedev訪問土耳其時公開表示,以巴談 判應包含哈瑪斯在內,惟以國國防部長利伯 曼稱,以國絕不接受哈瑪斯參加任何和平談 判。

(二)實施「阿猶分離計畫」

img2005年2月,以政府及國會通過「阿 猶分離計畫」(unilateral disengagement plan),同年8月15日,前總理夏隆下令猶太 人自迦薩撤離,約9,000猶太屯民被迫離開, 同年9月11日以軍亦完全撤出並結束在迦薩 之軍事統治,由巴自治政府接管迦薩。

img自以軍於2005年9月完全撤出迦薩後, 迦薩遂成為哈瑪斯進行恐怖活動的基地,亦 成為以國的禍患。

(三)進行封鎖及經濟制裁

img2000年9月,當第二次「投石起義」 (intifada)爆發後,以政府對迦薩進行封鎖及關閉迦薩國際機場。2005年11月,在美 國國務卿萊斯之協調下,以政府與巴自治政府簽署「人員通行及貨物流通協議」,以改善巴人行動及經濟活動。嗣哈瑪斯於2006 年1月贏得國會選舉,欲接管巴政府對迦薩 之行政權,遭到美、歐盟及以國之反對,並停止其援助;哈瑪斯為予報復,向以南發射火箭彈及攻擊以哨兵所並俘虜以士兵Galid Schalit,以政府遂向哈方進行經濟制裁。

img2007年6月,哈瑪斯以武力奪取迦薩統 治權後,以政府在美國及埃及的支持下進一 步對哈瑪斯進行封鎖,包括在各關卡埋置地 雷及實施海上封鎖,海域限縮至3海浬等措 施,並宣布僅基本人道物資得進入迦薩。溯 自2007年6月至今,以封鎖迦薩已超過1,000 天,以方僅開放關卡讓國際救濟物資及醫療 藥品進入迦薩,人員進入迦薩則須事先申請。

 
迦薩問題帶給以外交上之困境

(一)哈瑪斯與國際法人地位

img2010年5月,俄羅斯總統Dmitry Medvedev 訪問敘利亞及土耳其等國,除於大馬士革接 見哈瑪斯領導人Mashaal外,復與土國總理 Recep Erdogan共同對外發表中東和平談判不 應排除哈瑪斯之言論,以國外交部隨即作出 強硬回應,指出哈瑪斯與車臣(Chechen) 皆為恐怖分子,強調恐怖分子就是恐怖分 子,沒有好與壞之分。

img2009年1月「鑄鉛行動」之後,歐洲 英、挪及瑞典等國部分國會議員對哈瑪斯持 同情立場者,主張應與哈方建立接觸平台。 同年3月,當國際社會關注迦薩情勢及人道 與人權等問題時,若干歐盟國家之議員亦主 張應與哈瑪斯建立對話機制,嗣後瑞典與哈 方建立對話平台,使以方感到不悅。哈方領 導人旋頻頻出訪俄羅斯、歐盟國家及伊拉克 等國尋求支持,並盼與美國建立對話管道, 凡此充分顯示,哈瑪斯欲獲得國際法人之地 位,以增加其談判之身價。

(二)斷交與撤館

img以國向迦薩發動「鑄鉛行動」後,國 際社會對哈瑪斯多寄予同情,認為是一場不 對稱(disproportionate)的戰爭,為抗議以 國侵略哈瑪斯,委內瑞拉及玻利維亞同時於 2009年1月14日與以國斷交,另卡達於1月16 日及茅里塔尼亞於3月6日亦先後關閉在以國 的大使館。而阿拉伯聯盟成員的摩洛哥及巴 林兩國已先於2000年與以國斷絕外交關係。

(三)與西方國家關係之摩擦

img以國與西方國家之關係;以美國為最重要,亦最為關鍵,美國為支持以色列,不惜在安理會行使否決權,然雙方卻為迦薩重建及開放關卡事,立場與觀點不同,時生齟齬; 2009年8月,瑞典政府未干預其記者報導「血誣案」(a blood libel),鑒於該報導述及以士兵於殺死巴人後,摘取其器官販賣,事涉誣衊猶太人,瑞典外長因而展延訪以; 2010年4月,丹麥主

img

管外交之國會議員 團欲會見以國外交決策官員及赴迦薩訪問, 惟遭以方拒絕,為此,丹外交部特召見以大 使Arthur Arnon表示抗議 。 以上事件均損及雙方之關係。

img自「鑄鉛行動」後,以國與穆斯林國家 的重要友邦─土耳其關係亦陷入低潮:土國 國家電視台TRT 1曾播放電視劇「Aynlik」, 其中影射並醜化以人殺戮巴人事件; 2009年 1月, 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 Davos 舉行時 , 土總理Recep Erdogan與以總統Peres當面發 生言詞衝突; 同年10月,土國拒絕以國參加 「Anatolian Eagle」軍事演習(美國隨後亦退出);2010年1月,以國副外長Danny Ayalon 召見土大使Celikkol當眾予以羞辱,對此,土 總理於接受Euronews訪問時,籲請以國宜認 真看待與周邊國家間之關係

 
以色列空軍的F-15I戰鬥機。
img

(四)國際形象受損

img2008年12月,以軍向迦薩發動的「鑄 鉛行動」引起全世界關注,國際間批判聲不 斷。為予澄清起見,以國駐外使館於30日同 步召開記者會,說明以國之處境係基於自我 防衛,外長李芙妮則對外宣稱,以國無意重 新佔領迦薩,然退出迦薩並非要讓哈瑪斯以 迦薩作為火箭基地來攻擊以國人民,因此必 須行動。

img2009年3月,「以色列種族歧視週」 (Israel Apartheid Week)在世界54個城市 舉行,對以色列的國際形象造成極大損傷,為此,以國外交部投入200萬美元,派遣著 名藝文人士及表演團體出訪,期透過文化外 交,改善以國之形象。

img2009年9月, 聯合國委託南非前法官Richard Goldstone組成之事實調查團報告形容以國對迦薩封鎖如同集體懲罰,視同戰爭罪行,建議提交國際刑事法庭審理。紐約時報形容,迦薩問題為以國20年來所面臨最嚴 重的外交危機。

 
問題與展望

img哈瑪斯組織之宗旨,揭櫫了要消滅以色 列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國,聲言要將之逐入 地中海。茲將哈瑪斯所面臨之問題及未來可 能之發展分述如後:

(一)

哈瑪斯與法塔之合與分:2007年6 月,哈瑪斯以武力奪得迦薩之統治權 後,即與西岸主張以談判代替抗爭之 法塔政府分庭抗禮。2008年6月,埃 及、約旦及沙烏地阿拉伯等3國支持 西岸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然埃、沙 兩國亦支持雙方和解共組「團結政 府」。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且願充當調 人,並鍥而不捨奔走,惟因雙方嚴重 缺乏互信,簽署合組「團結政府」之 事始終無法達成。

法塔政府走溫和路線,哈瑪斯 則走暴力激進路線,並與以國為敵。 由於兩者理念與作法迥異,未來雙方 恐將漸行漸遠,甚至分道揚鑣。倘哈 瑪斯之強勢手段逐漸凌駕法塔自治政 府,奪得整個巴政府的統治權,將成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二) 哈瑪斯以奪取政權為目標:法塔政府 盼望早日與迦薩地區合而為一,合組 團結政府,成立巴勒斯坦國。惟跡象 顯示,並不容易,2009年10月,法塔 政府宣布訂於2010年1月舉行大選, 選舉總統及國會議員,卻因哈瑪斯表 明抵制而取消。哈瑪斯與法塔之路線 不同,前者視後者為美國及以色列之 附庸,而其本身則仰伊朗之鼻息,始 終與伊斯蘭聖戰組織為伍,伺機而 動,以奪取政權為目的。
   
結語

img哈瑪斯控制迦薩,對以國而言是心腹之患。目前西岸的阿巴斯政府及其外國支持者 對收復迦薩似乎始終無計可施。展望未來, 哈瑪斯與法塔之爭,勢將延續,而前者似乎略勝一籌,果如是,則以巴之間未來之演變與結果將難以預料。

img巴勒斯坦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之要衝,其所處之中東更成為世界之重心。近世紀以來,以阿問題一直是世界紛爭的源頭,   而以阿問題繫於以巴問題能否和平解決,亦端視哈瑪斯是否放棄暴力路線,走向理性與協商,與法塔合組「巴勒斯坦國」,而與以色列和平共存,此有賴各國領袖及政治家們發揮睿智與膽識,以及國際社會形成共識與支持,協同一致,戮力解決。

 
MOFA NEWS AND REPORT|SEPTEMBER. 2010|Volume 28 No. 6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