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回外交部首頁
   
生活有感 Life Essay. More
外交下鄉,南台之旅—亞太司司郊遊
千年棗、魔鬼魚—沙國兩樣情
退休旅美感言
憶巴林的海邊漁市
退休旅美感言
旅居美國15年來,對臺美文化、旅美華僑有著長久的觀察。 眼看著臺灣經濟成長、福利制度漸趨完善,眼看著第二代、第三代華僑展現長才, 追求自己的一片天, 心中感觸良多...
孫賢照
 

我今年80歲,退休滿15 年了。退休時,內人 已因親屬在美移民美國,兩 女也已在美自立就學,我只 有前往與家人團聚一途,抵 美後申請移民,得到的答 覆是:「回臺北申辦」。 我想,我在赴美前已自宿舍 遷出,返臺北後住在何處? 申辦移民需等多久?正煩惱 中,幼女出主意說,當初我 們全家在海地,不妨仍返海 地申辦,老地方,總會方便 的多。她隨即找到了美國駐 海地大使館的電話號碼,接 通了電話,與對方懇談了約 10分鐘,也不知對方和她 講了些什麼,2個月後,約 談通知書竟然經我駐海地大 使館輾轉送到我家。於是我 便趕忙辦妥有關文件重返海 地,通過一些程序,在接受 簡短友善的面談後奇蹟似的 獲得移民簽證,返美取得綠 卡。

臺灣經濟起飛,移民美國人口漸少

前年政府辦理換發新 身分證,為此我曾在一年內 兩次返國辦理換證的事,結 果兩次碰壁。區公所的辦事 人告訴我說,因我多年未返 國,戶籍早經註銷,外館發 給的護照就如同身分證,不 必換了。其實我退休後,每 年至少返國一次,後來每兩 年也會返國一至兩次,只是 每次返國都是住在賓館內, 未去區公所登記而已。然而 說也無用,新身分證辦不成 就是辦不成,就這樣我便真 正成為美國僑民了。想起小 時候給人算命,被說是將來 要離鄉背井。我想這大概就 是命吧?

以往美國被國人視為天 堂,現在已非昔比。我國抗 戰勝利後發生內戰,不少人 來到美國多少帶有「避秦」 或是等候「塵埃落地」的心 態。政府播遷臺灣後由於環 境艱難,相比之下,美國確 是天堂,於是來

美的留學生和派來美國的公務人員畢業或退休後,有些人就留美不返。但臺灣自蔣經國時代起經濟起飛繁榮,人民富起來了,移民來美的人逐漸減少,最近一些年老者甚且選擇返國定居,以便在國內安享晚年。

自我抵美後十多年來,已未見有自臺來華府定居的 退休同仁了。大華府地區日漸增多的中餐館裡,往日臺灣來的留學生打工的情況幾已不見,而為來自大陸、操著滿口京片子的年青職業女性所取代。

 
臺灣經濟起飛人民富足後,移民至美的人也逐漸減少
同樣的,日本原 是移民最積極的國家,但後 來經濟繁榮,在美國境內也 幾乎看不到日本居民了。我 來華府時,此間代表處每年 春節前後照例都會在雙橡園 設宴款待旅美的本部退休同 仁,並即於會前進行旅美同 寅協會理監事的選舉,最初 席開五桌,接著因人數遞減 改為四桌,再減為三桌,後 來又有多人因年老不能成行 婉謝邀請,三桌已湊不上,去年起只有取銷宴會,改為 與代表處的同人們共度春 節,在退休參加者廖廖數人 中,最年青的除一位辭職來 美的凌小姐外,便是我這位 80歲的小老弟了。看來再過 幾年,旅美協會很可能就會 無疾而終。
 

臺灣交通醫療便捷, 美國遠遠不及

與臺灣相比,常被稱為 天堂的美國因地廣人稀,道 路整潔,到處林木蔥鬱,且 居家左右經常見到糜鹿和松 鼠,像是公園一般,確實環 境一流。但這些優點不屬於 老年人,雖然老年人受到地 方政府不遺餘力的照顧,但 是年老力衰是免不了的,很 多老人因病出不了家門,對 這些好的環境無福享受。距 我家不遠的惠頓公園內有一 座較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大上 幾倍的花園,起初,華府退 休的周顧問夫婦經常前往散 步,現在已不見蹤影,據說 是因年老,腿部關節僵硬不 能行動。此外,范顧問也因 跌倒骨折不能出門。

在美國的許多不便是 臺灣所無的。首先便是交通 方面,在臺灣,除飛機、地 鐵外,搭乘公車或火車,可 以暢遊全島無遠弗屆;而在 美國,也許是汽車工業太發 達了,私人都有汽車,大眾 交通工具尤其鄉間就遠不及 臺灣。換句話說,你必須有 車而且還要能駕車,否則 不僅戶外美麗的風光無緣欣 賞,連基本生活都有困難, 舉例說,你總不能身上背一 包米,手裡提一大瓶牛奶, 自超級市場帶回家吧?而在 臺灣,一通電話,柴、米、 油、鹽甚至家電就都可以摩 托車送到家門。再說看病, 在臺灣尤其從前的公保,病 人是隨到隨看,絕不會徒勞 往返;而此間不僅保費高昂 的離譜,醫生又很大牌,一 些專科醫師需經家庭醫師轉 診才接受看病,看門診例行 要在幾天甚或幾週前先電話 預約,遇到牙痛等需急診 時,又需加付急診費,從這 兩點看,該說臺灣才是天 堂。

語言與團結性影響在美華人表現

然而在美國還是有可 喜的一面。「有色人種在 歐美受歧視」這種現象已不 存在,至少對我國人應是 如此。如今美國總統已非白 人,內閣中又有兩位部長是 華裔,更足證明,這當然是 亞洲國家幾十年來國勢日漸 富強所爭取來的,現今在美 國,只要有才幹,有意願, 不論是哪種出身,都有發揮 專長出人頭地的機會。但仍 有人覺得,華人在美國工作 仍有「觸到天花板」的現 象。在我看來,這並不是甚 麼歧視的問題,原因還是出 在我們自己身上,其中語言 方面是主要的問題。

 
 

我國語言文字與西方有 較大的差異,學起外語特別 困難,因而與當地人溝通往 往趕不上其他國家的移民,尤其是第一代的我國僑民, 他們多先在本國學校的書本 上學習英語再來美國,讀、 寫能力高,發音正確,說 起英語講求文法、但不夠流 利,因此工作上難免受到影 響。反過來,那些來自拉丁 美洲或非洲的移民進入美 國,說英語儘管未必正確但 卻談的上流利。也因這原 因,來美留學的國人選擇自 然科學較人文、社會科學者 為多。前者學成後多在實驗 室工作而以獲高薪為滿足, 這不是「觸到天花板」而是 不會想到要觸天花板;另方 面,由於國內有更高的發展 機會,使後者多於學成或工 作一段時間後,選擇返國服 務,且看現今臺灣的政、 商、法、學界的名人,哪一 位不是在美留學、工作過 的?

中西語文的差異也促成 華人往往自成一個團體,不 能融入西方社會。因此有人 說,華族是最不易被同化的 民族。表現在此方面的是華 人對祖國、對鄉土的關切, 愛國心特別強烈。然而今日 華人對於祖國的關懷,因意 識型態不同,族群中有嚴 格的色彩劃分,彼此不能團 結,使華人在從政方面受到 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是「觸 到天花板」的重要原因。本 來一般華僑對選舉就不夠熱 心,在加上內部不團結,使 得華族候選人即使在本族的 票源上都不能得到一致的支 持,又如何能出人頭地?且 看今日美國國會中,僅眾議 院有華族二人當選為議員, 其中一位還是在華僑人數不 多的俄勒岡州,靠當地非華 裔的選票當選的。故今日華 人除了關切祖國外,也要與 當地社會融合,更應努力在 自己的族群方面團結一致, 在從政方面才能走出這個天 花板。

新一代華僑突破現狀,嶄露頭角

樂觀的是,在華人的 下一代也就是華裔方面已漸 露出希望端倪,近年來由於 我國經濟富裕,國力提升, 不僅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語 文,華人與美國當地的白人 青年男女通婚也日漸增多, 這都是我親眼見到的現象。 這些第二代的華裔無論是黃 皮膚或與他族混血,對祖國 的瞭解雖不及上一代深刻, 但大都無族群色彩,對當地 社會更為瞭解,也更為當地 社會所認同,天花板的現象 對他們已不存在。就像二代 華人商務部長駱家輝,他前 在華盛頓州一連當選兩任州 長,主要票源都是來自當地 白人的選票。

在華裔人數日眾、所受 教育因家庭傳統關係而較他 族為高、又能與當地社會融 合的情形下,看來美國的各 級社會裡華人的地位將會越 來越高,這不僅有助於祖國 和僑居國的友好關係,也為 「同一個世界」的理想邁進 了一步。未來華裔在美國不 難出現更多的領袖人物,議 員、國會代表、內閣閣員甚 至美國總統都有可能,等著 瞧罷!

 
MOFA NEWS AND REPORT|MARCH. 2010|Volume 28 No. 4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