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Home 回外交部首頁 外交部通訊-所有期刊
 
放眼全球 Overseas Information. More
「哈瑪斯控制下的迦薩」研析報告─論述「以國鑄鉛行動一年後的迦薩」
探索聖文森最後的處女地-白令瀑布
「2010年溫哥華冬季奧運」的臺灣味
icon
國父旅英事蹟
國父旅英事蹟

img中華民國建國已近100年,國人可以免簽證來英國;到了倫敦,如 果想抒發思古的幽情, 想讓 國父昔日的蹤影在意象中浮現,該前往哪些街角駐足? 在哪些廣場冥想?本文帶你一起尋找 國父當時旅英的足跡。

駐英國代表處科學組組長img胡昌智 
 
img中華民國成立前十五年, 國父孫中山 先生來到倫敦。當時,第一次武裝 起事剛剛失敗,清廷捉拿他,於是他輾轉 從國內逃亡到美國,再從紐約搭輪船到英 國。 國父於1896年9月30日抵達英國,次 年7月1日離開,這期間他一直住在倫敦, 停留整整9個月。剛滿30歲的 國父在倫敦 旅寓期間,正逢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 週年;他親身經歷了近代世界史上最強大 殖民帝國最輝煌的階段,而且就在帝國的 中心-倫敦。對一個從事革命,以救國為志 業的人而言,這段期間的所見所聞,帶給他 的衝擊自是無與倫比。
 
國父在英國的所見所聞
img國父旅英期間,他的老師康德黎醫師, 曾多次帶他訪問幾個倫敦的醫學院。 國父 的恩師希望這個「造反」的學生在英國得個 學位,回到中國,成為一位既醫病軀又救 靈魂的傳教醫師。但是, 國父知道的很清 楚,他要做的是拯救中華民族的事業。多年 後,國父自己說,倫敦的旅寓所見所聞,使他的救國救民方針「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 成」。事實上,他花很多時間在大英帝國首 都看一些標誌著英國民生進步的工藝展、農 業展、自行車展、牛畜展;也看社會問題, 看貧民區、看工會罷工遊行、參觀軍事慶典 感受他們的軍紀及民族精神,看遠航輪船的 碼頭、倉儲,在法學院與英國學者討論英國 的法制,在大英博物館看書查資料等等。從 他昔日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講稿 裡,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很多維多利亞全盛時 代倫敦的影子。
 
img
原來位於Burleigh Street與Strand轉角的Haxell's Hotel已被旁邊的Strand Palace Hotel併掉。這張圖是在Burleigh街對面往特拉法加廣場方向所攝。
國父紀念銅牌位於今天倫敦都會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都會法學院(The City Law School)入口處;都會大學於1966年成立,校總區在伊斯靈頓區(Islington),2001年起都會大學兼管格雷及林肯法學院坊,2008年就地成立都會法學院。
img
 
img今天中華民國建國快100年了,國人可以免簽證來英國;到了倫敦,如果想抒發思古的幽情,想讓國父昔日的蹤影在意象中浮現,該前往哪些街角駐足?在哪些廣場冥想?以下的敘述或能提供您一些線索。
 
幽靜的格雷與林肯法學院坊
img國父1896年9月30日乘「雄偉」號輪船 從紐約抵達利物浦,當天就搭當時最先進 的蒸氣機火車到倫敦的聖潘克拉斯火車總 站(St. Pancras Station)然後換出租馬車 到泰晤士河北岸的河濱路(The Strand)住 進赫虛旅館(Haxell’s Hotel,今天的Strand Palace Hotel)。他在那裡住了兩晚,第 3天就在康德黎醫師的協助下搬到霍爾本 (Holborn)區的格雷法學院坊(Gray’s Inn place)8號,在那裡一直住到1897年6月底 離英赴日的前一天。格雷法學院自
中古以來就是整個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法官及律師培訓的中心(倫敦有4個這類法學院, 格雷法學院是最大的一個), 國父常在南院5號與英國同學討論英國法制問題。隔著霍爾本大街(High Holborn)南邊的另一個林肯法學院坊(Lincoln Inn)的圖書館,也是 國父常去的地方。直到今天這兩個法學院還是霍爾本鬧區中最幽靜的地方,而在一片綠茵及古樹間的院舍,則是知名律師事務所群聚之處。
 
img
Devonshire Street 46 號康德黎醫師家,國父來訪91次。
Portland Place與Weymouth Street路口西北角是昔日的公使館,今天是中國大陸大使館,該大樓在1980年代已改建過。
艾伯特親王路(Prince Albert Road)12號是柯林斯先生家,路的左側就是攝政親王公園。
img
 
驚險緊張的綁架過程

img康德黎醫師住在馬雷本(Marylebone) 區覃文省街(Devonshire Street)46號;從 格雷法學院的 國父寓所走路過去,要往西 走,走一段牛津街(Oxford Street),在攝 政親王街(Regent Street)向北轉,經過路 中聳立的眾靈教堂(All Souls Church)進 入缽蘭大街,300公尺以後轉進東邊的覃文 省街,左手邊第3個門就是康宅。而清政府 在倫敦的公使館就在缽蘭大街49號,離康 德黎醫師家不到兩分鐘路程的轉角處。 國 父剛到倫敦時,幾乎每天都去老師家,每 天都經過公使館門口,公使館為了誘拐 國 父,沒有掛牌子,也沒有掛龍旗, 國父不 知內情,而公使龔照瑗卻早已雇了叫史雷特 (Slater)的偵探社,從 國父在利物浦下船 以後就一直監視他的行蹤。

img10月11日,抵英後的第11天, 國父終 於被誘拐進了公使館,幽禁在朝向中庭的4 樓裡,公使館準備雇用專輪把他押解回國。 館裡的英籍僕人柯耳(George Cole)及女 管家郝太太(Mrs. Howe)與 國父接觸多 日,在他的央求下,7天之後,也就是17日的深夜,轉過街角,把一張匿名紙條塞進覃 文省街46號康宅門縫下,接著拉響門鈴, 便消失在夜裡。康德黎醫師接獲 國父遇難 的消息,連夜向蘇格蘭警場報案求救,但警 場值班人員極力推諉,以事屬外交,不予處 理;第2天他直接前往外交部報案,同時, 他也擔心救援的事機已經洩露, 國父會被 連夜偷運出公使館,於是特別雇了史雷特偵 探社的人協助他監視公使館的動靜。(他不 知道他跟公使館雇到了同一家偵探社!史雷 特偵探社當起雙面諜,左手右手都進帳)。

康德黎醫師報案後的救援行動

img英國外交部非常重視康德黎醫師的報 案,把案子即刻送到40公里外的外長兼任首 相沙士勒雷侯爵(Lord Salisbury)莊園(在 Hatfield)。首相一批示,警方就動員起來, 從19日起由6名警察分3班輪流對公使館做 24小時監視。到了23日一切就緒,英國外 交部一位特使與警場的探長帶著外交部的 公文到公使館把 國父領了出來。出了公使 館 國父與探長搭上馬車往南走,要前往維 多利亞街的蘇格蘭警場辦結案。但在穿過特 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進到白廳大 街(Whitehall)時,被搭其他馬車趕上來的 成群記者把路堵了。於是 國父就在白廳大 街上的稅氏酒店(Shades Public House, 今天叫The Old Shades’,英國的酒店簡稱PUB,原來指專供大眾閒聚之處),接受了 各報記者的訪問,訴說他被拐誘的過程及原因。第2天,每日電郵(Daily Telegraph), 地球報(The Globe)等大報大幅刊登了這則新聞。這時全世界各地,特別是英語系國家的人們都看到了這則新聞,也才知道剛剛在前一年跟日本打了大敗仗的清朝政府,還有國內革命黨人的內憂。至此,中國的革命從默默無聞的叛黨活動,成了舉世皆知的大事, 國父也成了英雄人物。每日電郵還稱讚國父非常英俊,是個長的很漂亮的中國年輕人。

 
img
國父從康宅到柯林斯先生家要穿過攝政親王公園(Regent's Park),地圖的右下角是康宅,右上角是
柯府;右圖是途中的Jehangir爵士紀念碑。
從特拉法加廣場向東北方向拍攝,圖左的建築是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
img
 
獲救後 國父的旅英生活

img接下來的日子裡,有流亡在英國的俄 國人跟他接觸;主張泛亞主義的日本人南方 熊楠也跟 國父熟識。這時由老師康德黎醫 師執筆, 國父開始口述「倫敦蒙難記」, 他幾乎每天中午去康宅。康德黎醫師上午看 診,用中午回家午餐的時間與 國父一起寫 稿。同時, 國父也每週都去拜訪住在艾伯 特親王路 (Prince Albert Road)12號的柯林 斯(Edwin Collins)先生。國父在這段期間 和他合寫了兩篇文章「中國的現在和未來」 及「中國法制改革」。康德黎醫師家與柯林 斯家剛好在攝政親王公園(Regent’s Park) 的南北兩邊, 國父從康宅到柯府要走20分 鐘的路,穿過公園。

img國父獲釋後,不斷在大英圖書館裡查 資料,以及在倫敦各處實地參觀,包括參觀 皇家艾伯特碼頭(Royal Albert Dock)、皇 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 Kew)、 皇家園藝博物館(Royal Hor t icul tural Museum)等。 國父曾好幾次應邀演講, 有一次是在聖馬丁教堂(St. Martin in the Field),這個位於特拉法加廣場東北角的教 堂是康家定期做禮拜的場所,康家有包廂 (Sittings)。 國父演講「中國的現在和未 來」時,呼籲英國未來能協助新的中國防範 帝俄。在國際外交事務上,他夸夸其言, 記者報導時,說他的大言聽了讓人臉臊。 習於內斂的英國人受不了 國父這位「孫大 砲」的演講,實屬正常,不過也令後人思之 莞爾!事實上, 國父講的都是他的政治遠 見,後來也都成了事實,記者聽不懂先知的 話,亦屬常情。今天的聖馬丁教堂裡經常有 很好的室內樂演出,寬敞的地下室裡也提供 平民化的餐飲。

img國父在1897年6月30日離開倫敦,循原 路回去,從聖潘克拉斯火車站搭火車前往利 物浦,再從那裡坐輪船去加拿大的蒙特婁。 他下一次再到英國來的時候是1911年辛亥革 命成功之後。那時候,他從美國科羅拉多州 趕到英國來,爭取當時在世界列強中,有舉 足輕重地位的大英帝國支持:支持一個新誕 生的革命政權-中華民國。

 
MOFA NEWS AND REPORT|SEPTEMBER. 2010|Volume 28 No. 6  
TOP--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