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通訊第42-2期

外 交 通 訊 www.mofa.gov.tw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023年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 訓計畫紀實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探究印尼國族建構工程之「印度 尼西亞語」正名始末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外交部辦公大樓地點之原始用途 與沿革情形 新聞眼 IN THE NEWS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賴清德及副總統 蕭美琴「520就職典禮」特輯 |台瓜技術合作五十載,有你也有我 02 volume 42 外交部通 訊 THE MOFA QUARTERLY 中華民國113年第2季42卷 第2期

中華民國第 16 任總統賴清德及副總統蕭美琴 「520 就職典禮」特輯 台瓜技術合作五十載,有你也有我 駐瓜地馬拉大使館一等秘書 | 林尹正 2023 年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紀實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助理員 | 洪宇薇 菲律賓北呂宋三省農業觀光考察紀實 駐菲律賓代表處一等秘書 | 王堯玲 第 20 屆外交小尖兵出訪紀實 公眾外交協調會薦任科員 | 施冠任 探究印尼國族建構工程之「印度尼西亞語」正名始末 駐印尼代表處一等秘書 | 楊俊業 誰要坐著學中文?饒舌歌讓學生動起來! 駐聖文森國大使館華語教師 | 黃玉慧 王國行醫記 駐史瓦帝尼醫療團醫師 | 劉逸文 外交部辦公大樓地點之原始用途與沿革情形 駐波士頓辦事處一等秘書 | 許欽琮 羅馬的方尖碑 駐義大利代表處公使黃瑞龍眷屬 | 潘錫鳳 由文化傳承與融合體驗瓜地馬拉的飲食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玉米計畫農藝專長役男 | 林凱文 偷得浮生半日閒,同賞聖世山河宴 駐聖文森國大使館一等秘書蘇育平眷屬 | 蘇冠維 活動快照 38 02 新聞眼 In the News 32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49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45 06 09 28 67 活動快照 Recent Events 20 06 52 26 44 58 63 13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中華民國第 16任 總統賴清德及副總統蕭美琴 「520就職典禮」特輯 包括來自史瓦帝尼、馬紹爾群島、帛琉、巴拉圭、貝里斯、聖露西亞、聖文 森及格瑞那丁、吐瓦魯、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瓜地馬拉、教廷與海地等 友邦,以及與我們理念相近的國家,如美國、日本、新加坡、澳洲及歐洲國 家的代表們計51團508位外賓來台觀禮,新任外交部長林佳龍也開心迎接 這些外國貴賓。 賴清德總統、蕭美琴副總統向大家揮手致意 新聞眼 In the News 2 |

外交部長林佳龍與巴拉圭總統貝尼亞、帛琉 總統惠恕仁伉儷合影 蔡英文前總統、賴清德總統及蕭美琴副總統向大家揮手致意 賴清德總統、蕭美琴副總統於舞台與大家同歡 | 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賴清德總統於就職國宴上致詞 賴清德總統伉儷、蕭美琴副總統於就職國宴 上與帛琉總統惠恕仁伉儷自拍 新聞眼 In the News 4 |

外交部長林佳龍與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 左1) 及前 白宮國家經濟會議總監迪斯( 右1) 合影 外交部長林佳龍與史瓦帝尼王國國王恩史瓦帝三世 搭乘高鐵前往台南參加就職國宴 | 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台瓜技術合作五十載,有你也有我 新聞眼 In the News 文.圖 駐瓜地馬拉大使館一等秘書 | 林尹正 台灣與瓜地馬拉於1971 年簽訂「中華民國與瓜地馬拉共和國政府農業技術合作協定」,我 國繼於1973 年2 月派員赴往瓜國服務,駐瓜國技術團就這麼開始運作。 我技術團多年來推動稻作、蔬菜栽培、木瓜、玉米、畜牧、魚蝦及竹子等各項計畫,而近 年來更將科技導入相關協助領域,例如運用無人機技術在田間灑藥施肥和獲取高風險氾濫河流 水域圖資、提升竹子產業工業與商業化,以及使用我國福衛5 號衛星監控香蕉園等。走過50 年 的技術合作,在瓜國留下許多足跡,此刻的技術團正帶著一份喜悅與使命,持續與瓜國攜手合 作,再創新頁。 ▲瓜國總統阿雷巴洛(Bernardo_Arévalo) 參訪「竹材處理與研發中心」 新聞眼 In the News 6 |

■ 勁竹搖曳,風生水起 台灣自1980 年代起提供瓜地馬拉如竹 編手工藝、竹管製作家具與竹建築農用設施 的相關技術協助,一步一腳印,演變至今。 下一個階段重點則是擺在提升瓜國竹產業工 業化技術和精緻度,所以在2021 年6 月建 置竹材處理及研發中心,並營運迄今。 ▲2003年駐瓜地馬拉技術團於北碇省(Petén) 輔導 生產番石榴 ▲2014年駐瓜地馬拉技術團輔導鳳梨產銷班提升銷售 ▲駐瓜地馬拉曹立傑大使拜會瓜國農業畜牧及糧食部長Maynor Estrada | 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該中心以分享過去台灣在農業轉 型輕工業之產業鏈發展經驗為出發點, 藉著導入台灣農工業加工技術、knowhow與設備,利用竹材資源,經加工 處理製成具高附加價值的竹積層板材, 同時結合產品符合潮流的設計元素, 開發如竹地板、精緻平滑的竹桌與竹 椅等各式竹板產品,希望能在未來促 成竹中心的商業運轉,整合強化整體 竹產業更具規模,升級瓜國竹產業技 術,提升工業製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 並將前述竹製產品外銷至歐美市場, 以提升瓜國從事相關產業人民、企業 與整體國家收入。 ▲2023年「中美洲區域香蕉黃葉病防治計畫」 -田間監測 ▲2021年駐瓜地馬拉技術團輔導吳郭魚養殖 新聞眼 In the News 8 |

此外,「瓜地馬拉強化竹產業永續發展 計畫」作為瓜國竹產業價值鏈加速器,也將 順應全球淨零碳排及社會與環境永續發展 目標,將計畫跟竹林吸附二氧化碳的元素結 合,也就是輔導瓜國竹林經營業者種植符合 碳匯認證的竹子,此將是台灣跨國企業和集 團尋求全球碳佈局的契機,亦為我國持續實 踐「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精神之佳例,也 讓我們拭目以待計畫成果。 ■ 科技預警,防範未然 2020 年的Eta 與Iota 颶風對中美洲地 區所造成的災損和傷亡至今仍是瓜地馬拉許 多家庭的痛,台灣作為島嶼國家,複合型天 然災害一樣也沒少過,時時刻刻都要面臨這 樣的挑戰,也因此淬鍊出多年豐富的防災經 驗。「瓜地馬拉防災預警系統計畫」在此身 經百戰的基礎上,透過導入台灣災防科技, 與瓜國合作尋找符合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 有效因應。 ▲ 2024年3月「瓜地馬拉防災預警系統計畫」 進駐瓜國「國家防治災害協調中心」(CONRED) ▲ 2024年3月瓜地馬拉農業畜牧及糧食部長Maynor Estrada參訪竹材處理及研發中心,並與技術團合照。 | 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科技防災的優勢在於它的即時性與精確 性,這個計畫在瓜國北部Alta Verapaz 省具 有高氾濫風險的Cahabón 河流域建置3 座自 動化水情觀測站,同時開發災害早期預警資 訊平台,應用物聯網(IoT) 與人工智慧(AI) 技 術預判災害,另一項則是結合無人機新興科 技以紅外線和多光譜相機空拍水體和植被變 化,更精確的辨識災害影響範圍,同時回頭 檢視災害預測模型,希望能在災前、災害期 間、災後發揮相對應的功用。這個早期預警 系統,除有效輔助中央決策單位研擬災防對 策,也讓處於災害高風險區的居民,能夠在 最短的時間內接收到準確的預警訊息,爭取 逃生和緊急應變的時間。 ▲ 2023年瓜地馬拉「國家防治災害協調中心」(CONRED) 專業技術人員赴台接受防災教育訓練 ▲ 2023年「強化玉米生產韌性計畫」農民採種田收成 新聞眼 In the News 10 |

另一方面,為了強化機構間合作並共享 即時預警資訊,技術團本計畫執行人員不久 前在瓜國合作政府部門-「國家防治災害協 調中心」(CONRED) 駐點,辦公室正式揭牌後, 從鄉間分部回到總部,將可以在汛期時更有 效協助瓜國中央決策單位動員部署並即時監 控災情變化,此一結合中央與地方的推動模 式對於計畫的廣度和深度均有加乘的效果。 ■ 兄弟攜手,1+1>2 另外一點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國駐 瓜地馬拉大使館特別在館裡開設技術團辦公 室,作為展現相關技術合作計畫成果的據 ▲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在大使館設立展示辦公室 ▲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團部 點,將技術團帶進大使館。本即一家人的大 使館跟技術團,這雙手現在握得更緊了,這 不就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嗎? | 1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 2023年華語教師於瓜地馬拉拉法耶蘭蒂瓦大學教授華語 ▲ 2023年「後疫情時期協助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 經濟復甦暨婦女賦權計畫」創業培訓 這個技術團辦公室,不僅是合作計畫的 孕育地,也是台灣創新技術的據點,從農業 到公衛、防災、教育再到金融輔導,我們與 瓜地馬拉政府攜手,推動技術革新,改變生 活,一秉初衷地在更多領域儘可能給予瓜國 人民幫忙! 令人開心的是,這個辦公室不僅讓大使 館及技術團成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更加方 便,也是一個重要的展示間(Show Room), 讓所有來訪的政府官員與國會議員等重要賓 客,第一眼就能看到、瞭解駐團在瓜國所做 的工作,藉由成果解說與經驗交流,進一步 加深瓜國各界對台灣所做貢獻的印象,名符 其實地成為「台灣駐瓜技術團走進大使館, 大使館與技術團一起走入瓜國」。 台瓜技術合作務實踏實,從傳統農業走 向科技結合農業、公衛與防災等廣泛領域, 一直在思考如何提升合作的質量,駐瓜地馬 拉大使館將與技術團,持續秉持最溫暖、熱 情付出的台灣精神,協助瓜國人民提升生活 福利,散播友誼的種子,也是台灣對瓜國挺 身相助,跟始終不變情誼與承諾的展現。 ▲ 2021年「瓜地馬拉運用醫療科技提升孕產婦與 新生兒保健功能計畫」-培訓瓜國醫事人員 ( 第一期) 新聞眼 In the News 12 |

文.圖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 2023年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紀實 去(2023) 年10 月23 日,因疫情暫停三年的「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Pacific Islands Leadership Program with Taiwan, PILP) 終於重新啟動,並在外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開 訓,來自12 個國家的19 位學員齊聚一堂,準備開啟一趟深入瞭解太平洋區域情勢及台灣政經 人文的旅程。 第8 屆「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開訓典禮由外交部政務次長兼外交及國際事務學 院院長田中光大使主持,並邀請我國太平洋友邦駐台使節及協辦之美國夏威夷州智庫「東西 中心」(East-West Center, EWC) 副主任Dr. Satu Limaye 等貴賓致詞,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AIT/T)、澳洲及紐西蘭的駐台辦事處官員也到場觀禮。田政務次長歡迎學員們的到來,也勉勵 學員,希望他們能於在台期間,多結識台灣朋友,並擁有豐富的收穫。 ▲ 第8屆「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開訓典禮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 1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 計畫起源 本計畫最初是由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 卿、現任美國副國務卿坎博(Kurt Campbell) 於2011 年所倡議,以利台美就太平洋島國 共同關注的議題搭建三方合作平台。嗣由外 交部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與「東西中心」 於2012 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自2013 年起 雙方共同執行本計畫,每年分別在「東西中 心」及外交學院進行共約3 個月課程,涵蓋 領域包括國際關係、區域安全、永續環境、 醫衛合作及南島研究等。 計畫執行迄今已成為該地區最具影響力 的領袖培訓計畫之一,並培訓了176 位太平 洋島國青年領袖,結業學員多從事政府、醫 療、教育、媒體及研究等工作,於當地具有 相當的影響力。此外,學員對我國各項發展 多留下深刻印象,並增加對我國的好感及支 持,返國後多人持續與我國駐處保持互動, 不僅彰顯台美友好關係,並有利台- 美- 太 三角合作共榮關係的推展。 ■ 本屆課程與活動安排 本次課程安排上,除使學員瞭解我國政 經發展及區域多邊關係外,另針對太平洋國 家關心議題,安排海洋資源、氣候變遷及防 災等講座,亦透過軟性文化參訪加強學員對 我風土民情之瞭解,以期連結太平洋島國、 台灣及美國之三邊關係。具體課程包含以下 各重點: ■ 國際政治及區域安全 由於太平洋島國地緣位置,近年來該區 域正處威權主義擴張前線,國際政治及區域 安全議題備受世界關注。外交學院安排了 「我國外交政策」、「美中台關係現狀」、 「我國與太平洋島國關係」、「我國在太平 洋島國地區之國際合作」等講座,使學員對 所處區域之安全,以及台灣身處印太地區重 要戰略地位等議題,有更進一步認識。 ▲ 學院安排學員接受有關國際政治及區域安全相關課程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4 |

■ 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 鑒於太平洋島國受氣候變遷影響尤甚, 永續發展、資源管理及環境保護係該地區重 要議題,本屆課程提供不同主題之永續農、 漁業及氣候議題講座,包含邀請行政院漁業 署講述我國之「永續漁業」政策,以及邀請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與國家災 害防救科技中心等單位向學員講授我國之氣 候變遷應變政策與配套措施。讓學員們認識 到,我國雖非聯合國會員國,仍持續且主動 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維繫國家 永續發展。本屆學員之中,恰有多名來自國 家環境事務部門,他們對於台灣在氣候變遷 適應所作之努力,均給予一致肯定。 ■ 海洋安全、保育及研究 為了讓學員們能實際瞭解我國海洋政 策,本學院李新穎副院長更於11 月13 日, 率學員南下拜會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就海洋 安全、海洋資源保育、海廢回收及海岸巡防 等議題交換意見,並登上海巡艦,讓學員進 一步瞭解我國海洋安全設施。透過此次參訪 機會,讓學員們得以認識到,同為海洋國家 的台灣,對於海洋政策之重視,以及我國海 洋委員會職掌及政策。 ▲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李副院長率學員團赴高雄拜會海洋委員會,並參訪海岸安全相關設施。 ▲ 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李副院長及學員訪團於海巡艦前合影 | 1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此外,李副院長續於隔日率團拜訪國立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當日中山大學熱情 款待學員,並展示了用於海洋研究的各項設 備。其中,由中山大學所開發的自製迷你潛 艇是我國海洋科學研究重要的里程碑,學員 均興奮地進入設備中參觀。學院師生亦簡報 分享包含對減碳海洋植物的研究等豐富成果, 並與學員們進行學術問答,加深太平洋島國 青年與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學者之間的交流。 ■ 南島民族文化連結 太平洋島國人民與我國原住民同為南島 民族,學員來台前即非常期待能親眼見證南 島民族歷史、語言及文化傳承。本屆課程 安排學員赴政治大學與「南島研究學程」師 生互動,拜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及參訪新北市 烏來原住民部落,並參觀台灣大學人類學博 物館。 其中,學員們對於烏來原住民部落印象 尤為深刻。剛抵達部落,學員們便先造訪新 北市烏來區原住民協會,協會成員教學員唱 泰雅「你好嗎」童謠以示歡迎,在合唱聲中 氣氛立刻熱絡了起來。協會成員更向學員們 展示織品技術,並帶領學員完成簡易的織品 DIY。 烏來部落為泰雅族部落,部落人民堅持 與山林共存、愛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太平 洋島國人民與海洋共生、對抗氣候變遷的信 念吻合。在一整日的互動中,學員們與部落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研究院向學員展示我國 第一艘MIT 迷你潛艇 ▲ 學員拜訪新北市烏來部落,並與當地編織協會交流。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6 |

居民在文化傳承及環境保育等事物上深有共 鳴,雙邊均感受到深切的文化連結,使當日 交流氣氛倍感溫馨,亦展現台灣與太平洋島 國間特殊的文化紐帶。 ■ 農業、漁業及在地文化交流 除原住民文化的連結外,本屆課程也期 望能讓學員們體驗台灣兼容並蓄的文化包容 性,以及我國社會與經濟蓬勃發展之活力。 本屆課程在培訓期間,定期安排華語課程, 讓學員們從語言認識我國文化。此外,亦安 排學員參訪故宮博物院、台北大稻埕、新北 九份金瓜石黃金博物園區及台南赤崁樓等重 要文化歷史景點。透過實地走訪,讓學員們 瞭解台灣近代的發展演變與文化傳承。 為讓學員體驗台灣在地文化的魅力,並 與台灣人民深入交流,課業之餘,外交學院 亦動員多位同仁帶領學員參訪101 大樓、 台北象山及台南大東夜市,並安排搭乘台北 雙層觀光巴士,遊覽街頭風景。部分學員們 更親身參與了彩虹大遊行、天母萬聖節等活 動,與台灣人深入交流。學員對於能親身體 驗台灣日常生活,實際與我國當地民眾互 動,均感到十分高興。 ▲ 學員參訪台南赤崁樓 ▲ 學員體驗製作鳳梨酥 | 1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我國遠近馳名的美食名產亦是重要軟性 實力。本屆課程特別安排學員與友好國家外 交人員華語班一同參與手作鳳梨酥的活動, 體驗台灣知名特產的製作過程。此外,也安 排學員搭乘纜車到貓空製作茶葉及品茶,藉 此讓學員瞭解我國重要農產品―茶葉的產銷 過程,並從中體驗中華茶文化。 ■ 結語 歷經在台為期6 週之訓練,學員不僅加 深了對台- 美- 太三方關係與區域局勢的掌 握,對於我國政經發展及我國與太平洋島國 間關係亦有更深厚的認識。來自12個國家的 青年官員們,因參與本計畫創造互相扶持的 同窗情誼,有助該地區青年領袖橫向連結並 發展友我網絡;而在一個多月的朝夕相處中, 學員與本部同仁間更培養了真誠的友誼。 在田政務次長主持下,11 月29 日於外 交部舉行了「2023 年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 訓計畫」結訓典禮暨歡送茶會,外交學院亦 邀請太平洋友邦駐台使節以及美國等駐台使 節與代表,共同見證12 個太平洋島國共19 位青年領袖結訓。美國東西中心院長蘇珊妮 (Suzanne Vares-Lum) 夫婦更特別來台出席結 訓典禮,表達對結訓學員的重視與祝福。 ▲ 學員至貓空體驗我國製茶與品茶文化 ▲ 學員於培訓計畫最後進行成果發表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8 |

學員們最後合唱斐濟民謠Isa Lei,以表 達對外交學院6 週精心安排課程的誠心感 謝,也為訓練課程做了溫暖、感性的結尾。 證書頒贈儀式結束後,外交學院也特別安排 了知名的鄒族特色樂團表演,為典禮帶動另 一波高潮。 第8 屆「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 畫」在互相祝福與道賀的溫馨氣氛中順利圓 滿的結束。本次計畫成功增進我國與太平洋 島國間的友誼,加深太平洋島國具潛力的青 年領袖對於我國的認識及重視,除有助於我 國未來之區域參與,更能推動台、美、太平 洋島國搭建三方平台,在氣候變遷、海洋資 源及區域安全等共同議題上,進行討論與合 作。也可視為我國在印太策略及跨國合作上 的積極貢獻與作為。 未來我國也將持續與各理念相近國家攜 手,在穩定區域和平及保護環境資源上,進 一步深化彼此的實質合作,使台灣成為區域 和平穩定的舵手,同區域各國互惠互利、共 存共榮。 ▲ 斐濟籍學員代表全體參訓學員致贈外交部政務 次長兼外交及國際事務學院院長田中光紀念品 ▲ 參訓學員合唱斐濟民謠Isa Lei,為在台6週的訓 練課程做了溫暖的結尾。 ▲ 第8屆「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順利結訓 | 1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菲律賓北呂宋三省農業觀光考察紀實 文.圖 駐菲律賓代表處一等秘書 | 王堯伶 ▲ 伊莎貝拉省省長Rodolfo Albano III( 左2) 及副省長 Faustino 「Bojie」 Dy III( 左1) 陪同周民淦大使乙行參訪ISU 校園內可可產區 ■ 前言 菲律賓群島共由7,107 個島嶼組成( 約880 個島有人居住),陸地總面積共299,764 平方公 里,呂宋(Luzon) 是菲律賓最大的島,也是世界第15 大島,面積109,965 平方公里,其中呂宋 島北方的三個省分包括卡加延省(Cagayan)、伊莎貝拉省(Isabela) 及北伊羅戈省(Ilocos Norte), 因最靠近台灣南部,在美國印太戰略架構下佔有重要戰略位置。菲律賓在2023 年4 月對美國增 加開放的4 個軍事基地,其中2 個就位於呂宋島北方的卡加延省、1 個位於伊莎貝拉省,另外 2024 年4 月美菲聯合軍演也有多次在北伊羅戈省外海進行,可看出美國在印太戰略下對北呂宋 的戰略布局。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0 |

不過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這三個北 呂宋省分其實是菲律賓重要的農產品生產 地,也具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尤其北呂宋地 區與台灣淵源深遠,地理距離最短,氣候相 近,並有南島民族的血緣連結,兩地相似度 高。例如位於菲律賓西北角之北伊羅戈省, 其作物與台灣的雲林縣高度重合,卡加延河 谷( 涵蓋卡加延省及伊莎貝拉省) 則處處可 見花東縱谷的影子,加上兩國飲食文化相 近,可快速複製我國農業成功經驗。此次本 處周民淦大使夫婦於2024 年2 月偕同筆者 與我國臺灣技術團(TTM) 專家應邀考察該三 省當地農業與觀光資源,獲當地政要熱烈歡 迎,行程收穫豐富。 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伊莎貝拉省,伊省位 於菲律賓北呂宋卡加延河谷區,於1856 年 5 月1 日由西班牙頒發敇令建省,並以當時 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該 省土地面積10,665 平方公里,是菲律賓第 二大省,也是北呂宋地區最大省,全省人 口1,697,050 人(2020 年統計),省會是伊 拉岸市(Ilagan City)。該省為全國玉米生產 第一大省,主要用於飼料,亦為稻米生產前 三大省,其他重要經濟作物尚有菸草、綠豆 等。我團抵達伊莎貝拉省後,共參訪當地最 大之屠宰場― Sagittarian Agricultural Phils. Inc. 及其關係企業Mr. Moo 牧場、該省最高 學府Isabela State University (ISU) 內的菲律 賓鱷保育中心及可可加工中心、科學農民 (Magsasakang Siyentista) 農場等單位,省長 Rodolfo Albano III 及副省長Faustino 「Bojie」 Dy III 全程陪同我團參訪。經此次考察評估, 未來我國或可在菲國卡加延河谷引入台中秈 10 號稻米品種,並在我國稻種生產三級制度 及國際稻米研究中心(IRRI) 之計畫成果上來設 計兩國合作計畫,強化菲國農業推廣體系。 ▲ 伊莎貝拉省Ilagan市道路兩側掛滿歡迎周大使海報 | 2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不過參訪伊莎貝拉省期間,最令人感動 的,莫過於我團第1 日抵達該省首府時,伊 拉岸市市長Josemarie L. Diaz 除安排樂隊於 機場演奏表達歡迎外,在前往市府之馬路中 隔島、道路兩側、人行天橋均可見周大使照 片海報及我國國旗高掛在上。抵達歡迎會場 後,更見現場民眾揮舞我國國旗表達歡迎之 意,現場旗海飄揚,展現對我團盛情。 菲律賓日前遭逢颱風襲擊,我國援贈菲 國稻米,第一批援米共計1,000 公噸於日前 送抵菲國後,其中400 公噸將提供伊省使 用。在我團到訪期間,省長也特別為我團舉 辦我國援米分送儀式,受贈方包括三輪車營 ▲ 周大使與伊莎貝拉省巨幅歡迎海報合影 ▲ Ilagan市民眾揮舞我國國旗歡迎周大使乙行到訪 ▲ 周大使應邀在伊莎貝拉省舉行的我國援米分贈儀式致詞 運暨司機協會(Tricycle Operators and Drivers Association, TODA)、漁民及行動不便人士等 單位,場面溫馨,彰顯「Taiwan Can Help」 精神。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2 |

穴(Callao Caves) 與Pinacanauan 河,也在卡 加延省省長Manuel N. Mamba 夫婦陪同下參 訪卡省農校暨農業觀光中心。該校於2016 年成立,校地7 公頃,隸屬於省府,在省府 團隊上下一心努力下蓬勃發展,為該省重要 之教育訓練場地,令人印象深刻。 在卡加延省安排下,我團與該省有多 場交流活動,包括與上述農校學生及省府 官員進行座談會、參訪Tuao 市當地可可農 場、與國家灌溉管理局Tuao 市分部辦公 ▲ 周大使乙行受邀參觀卡加延省著名觀光景點卡勞洞穴 ▲ 卡加延省省長Manuel Mamba ( 右9) 夫婦陪同周大使乙行參訪該省府轄下農校暨農業觀光中心 我們的第二站來到卡加延省,卡省位於 菲律賓呂宋島東北端,於1581 年建省,土 地面積9,003 平方公里,是菲律賓的第三大 省。省會是土格加勞市(Tuguegarao City), 全省人口1,268,603 人(2020 年統計),該 省經濟以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漁業為主,大 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水利灌溉設施發達。同 時,由於該省海岸線較長,漁業資源非常豐 富,交通運輸方便。 我團受邀參訪當地著名觀光景點卡勞洞 | 2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室進行會談、與Tuao 市各地灌溉協會舉行 公開座談會、參訪該省遊客中心(Pavilion Nassiping)、動物育成中心與生態觀光公園 (Zitanga-Ballestero, Cagayan) 等,行程緊湊豐 富,Mamba 省長夫婦全程陪同,十分重視 我團到訪。 菲國具有多元飲食文化,食性亦與我國 相當接近,適合導入我國秈稉雜交之品種, 例如台中秈10 號,其具高產抗病之特性,亦 為我國有機栽培主要之品種,在許多邦交國 推廣成果亦相當豐碩。倘能開發適合菲國人 民的良質米品種,在卡加延河谷地,以我國 花東縱谷為例,打造菲律賓三好米之品牌, 將有助深化雙邊合作。此外,卡加延省亦極 具水產計畫之發展潛力,發展淡水漁業地區 為1,900公頃,淡鹹水漁業面積9,600公頃, 另有5,400 公頃可持續開發,外海並有黑潮 經過,天然資源豐富,而我國水產加工技術 具國際競爭力,未來雙方有合作潛力。 我們第三站來到北伊羅戈省,北省位於 菲律賓呂宋島西北部,土地面積3,662 平方 公里,人口609,588 人(2020 年統計),省會 是佬沃市(Laoag City),西班牙人1572 年入 侵伊羅戈地區( 包括現在的北伊羅戈省、南 伊羅戈省、拉允隆省和阿布拉省) 前,當地 以盛產黃金而聞名,以貨物換取黃金的日本 商人和中國商人紛沓而來。1571 年西班牙人 佔領馬尼拉後,為開拓新的殖民地於隔年從 海上北上,在伊羅戈地區發現當地居民住在 洞穴(looc) 裡,因而稱此地為「Ylocos」, 稱當地人為「Ylocanos」,Ilocos ( 伊羅戈) 名字由此而來。 該省也是菲律賓前總統斐迪南·馬可仕 (1965 年-1986 年在任) 和現總統小斐迪南· 馬可仕(2022 年6 月上任) 的故鄉。馬可仕 總統出生地為薩拉特縣(Sarrat),在巴塔克市 (Batac City) 長大。巴塔克市建有斐迪南·馬可 仕總統紀念館,我團此行亦受邀參訪。 ▲ 周大使乙行與卡加延省府轄下農校學生進行座談並於會後合影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4 |

另外,北伊羅戈省為番茄生產前三大 省,亦為全國最重要之大蒜產區,年產0.6 萬噸左右,但菲國每年仍需進口9.4 萬噸之 大蒜( 遠低於我國之8 成自給率),其他重 要經濟作物尚有紅洋蔥、火龍果及芒果等。 該省目前也將發展農業生態觀光列為重要工 作項目。 我團此行除參訪北伊羅戈省馬里亞 諾. 馬可仕大學MMSU (Mariano Marcos State University) 及該校農作物,私人火龍果農場 及大蒜農場及老馬可仕總統紀念館外,也 前往包括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 化遺產的Paoay 教堂、Burgos 風能發電廠、 Pagudpud 海灘等景點,當地特色景緻確實美 不勝收。 北省現仍為菲律賓全國最重要之蒜頭產 區,全國產量近8 成來自該省,故農業部為 支持大蒜產業亦進行相關補貼,向特定農民 採購種蒜,再發放給其他農民。未來我可切 入無毒種苗之生產,在該省如Vintar 市等較 高海拔地區或沖積扇口等水源充足處建置網 室培育無毒蒜苗,協助該省增加大蒜產量。 ■ 結語 菲律賓與台灣均位於西太平洋第一島鏈 戰略位置,更是最靠近台灣的國家。筆者曾 聽聞菲國友人表示,住在北呂宋三省的居民 甚至聽得到南台灣的廣播,驗證兩國地理位 置的鄰近。這次透過轄訪北呂宋三省,此行 清楚感受到當地在氣候與地形上與台灣的高 度相似性,各省均有其農業特色,台灣經驗 正可協助優化當地農業。另外,各省觀光景 點也引人入勝,未來如有更進一步的交通建 設發展,將可望吸引更多的國際旅客親自領 略菲國北呂宋各省令人讚嘆的美景。 ▲ 周大使一行參觀北伊羅戈省著名的Paoay 教堂 ▲ 矗立在北伊羅戈省沿岸的Burgos 風力發電機組 | 2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第20屆外交小尖兵出訪紀實 文.圖 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薦任科員 | 施冠任 ■ 接軌國際.鏈結全球 「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是外交部與教育部自2002 年起合辦的活動,每年透 過全國高中職英語戲劇及即席演講等競賽活動,選出優勝隊伍赴海外進行參訪,藉此宣介我國 青年外交軟實力及培育優秀國際人才,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58 支優勝隊伍、200 餘名高中生赴 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等地參訪交流,廣獲國際友誼及好評。第20 屆外交小尖兵是選拔活 動重要里程碑,也是疫情停辦3 年後首次舉辦,特別擴大辦理相關文宣活動,包含邀請前19 屆 學長姐出席開跑記者會、辦理徵文活動比賽、製作紀念T-Shirt 及創作主題曲等,最後透過北、 中、南三區初賽及全國決賽選出前3 名優勝學校─台北市復興實驗高級中學、台南市長榮高級 中學及台北市薇閣高級中學,前往澳洲及紐西蘭交流。 ▲ 「112年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隊選拔活動」授旗儀式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6 |

在我國駐紐西蘭代表處、駐雪梨辦事處及 駐奧克蘭辦事處的用心安排下,外交小尖兵 們與澳洲及紐西蘭的各界人士進行有趣且極 具意義的互動,除了交流更加瞭解澳紐兩國 的政治制度及歷史脈絡外,同時也將我國的 文化軟實力如美食及音樂等,介紹給兩國友 人,在小尖兵們的努力下,台澳、台紐之間 的友誼橋樑更加堅固,友好關係更上一層樓。 ■ 澳紐之旅正式啟程! 第20 屆代表團由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 會執行長劉永健擔任團長,於1 月28 日出 發,經過了將近10 小時的飛行,一行人終 於抵達澳洲雪梨,一下飛機,南半球的夏天 熱情迎接大家,參訪之旅就在碧空萬里的雪 梨揭開序幕! 訪團首先來到了駐雪梨辦事處,吳正偉 處長詳細地為訪團成員介紹我國在澳洲的重 點業務以及駐外人員的工作型態,訪團師生 首次瞭解了駐外人員的生活,也對我國派駐 雪梨團隊的年輕與專業印象深刻。訪團成員 接著也接受媒體採訪,在雪梨的第一天行程 緊湊而豐富。 ■ 外交小尖兵首發任務: 探索雪梨政治、文化、教育機構 小尖兵們第二天來到新南威爾斯州的議 會(Parliament of New South Wales),接待人 員首先簡介澳洲議會兩院制運作的方式,小 尖兵並在議場模擬執政黨、反對黨和中立議 員的不同角色。接著新州議會最年輕的上議 員反對黨黨鞭Chris Rath 特地前來座談,讓 每位成員對於澳洲的政治有更全面的認識。 新南威爾斯州議會是澳洲最古老議會,今年 適逢成立200 週年,來自台灣最古老城市台 南的小尖兵藉機致贈「台南400」的紀念禮 物予Rath 議員,分享台南建城400 週年的 喜悅,並邀請議員赴訪,兼作城市外交,雙 方互動熱絡。 ▲ 外交小尖兵們接受澳洲「特別廣播服務公司」 (SBS 中文) 特派員專訪 ▲ 外交小尖兵們實際模擬議會運作情形 | 2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接著,訪團來到了亞太防制洗錢中心 (Asia -Pacific Group on Money Laundering, APG),秘書長Dr. Gordon Hook 以深入淺出的 方式讓大家瞭解該組織的理念及運作模式, 也特別提到台灣作為APG的創始成員,在各 項合作上做出的貢獻。此行使訪團成員感受 到台灣與國際間的密切連結,接軌國際並不 困難! 雪梨最後一站來到奧地利駐雪梨總領 事館(Consulate General of Austria),總領事 Ulrike Straka 及該館親切幽默的同仁熱情地 迎接訪團,透過總領事分享雪梨的親身經 歷,小尖兵們更加瞭解奧地利與澳洲的異 同。彈指間,在澳洲雪梨的所有拜會行程已 告一段落,但另一頁嶄新的探索篇章即將展 開,訪團即將前往白雲故鄉紐西蘭。 ■ 青年外交的續章- 參訪「活的地理教室」紐西蘭 紐西蘭自然景觀豐富且文化獨特,有著 「活的地理教室」之美名,訪團首先抵達首 都威靈頓,駐紐西蘭歐江安大使即與大家見 面,並熱情分享了許多紐國的政治、經濟與 文化知識,讓訪團成員對於紐國的一切有了 新的認識。歐大使端莊又不失幽默的談吐, 讓小尖兵們深為「傾倒」,大家也在期待中 展開紐國的一系列行程。 ▲ 訪團成員參觀雪梨歌劇院 ▲ 駐紐西蘭代表處歐江安大使與小尖兵們相見歡 ▲ 外交小尖兵代表團與雪梨僑務委員葉義深及澳 洲雪梨台灣校友會(TAASA) 副會長Alex Matos 深 入交流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8 |

■ 認識紐西蘭的政治文化之都- 威靈頓! 在駐處的安排下,小尖兵參訪了紐西蘭 的國會,哇!8 位國會議員前來與訪團會 談,話題涵蓋了紐西蘭國會制度、環保政 策、議員職責以及不同政黨的多元意識形態 等;另外此行最難忘的是進入議會大廳,直 接觀摩紐西蘭的國會質詢,親眼目睹議員們 針對不同議題激烈地辯論著,時而嚴肅、時 而輕鬆,大家對於內閣制民主有了第一手的 親身經驗。 ▲ 訪團成員與紐西蘭國會議員進行交流 ▲ 訪團成員參訪維塔電影特效工作室(Weta Workshop) ▲ 小尖兵們一一向威靈頓市副市長Laurie Foon 自我介紹 隨後3 天,小尖兵陸續造訪了威靈頓市 政府、亞洲紐西蘭基金會(Asia New Zealand Foundation)、紐西蘭環境部(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紐西蘭國立博物館(Te Papa Tongarewa Museum of New Zealand)、紐西 蘭國際事務協會(New Zealand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維塔電影特效工作室 (Weta Workshop) 及Zealandia 生態保護區等 單位,訪團成員透過拜訪,對於紐西蘭的原 住民毛利文化、教育制度、影視環境及生態 政策等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 2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 小尖兵等人與羅托路亞市市長Tania Tapsell 及市議員王飛雪合照 ■ 小尖兵探索最後一站- 紐西蘭最大城市奧克蘭 離開威靈頓,大家心中充滿不捨,但也 期待著奧克蘭的豐富旅程。週五晚上,陳詠 韶處長特別邀請當地留台校友會的青年與 小尖兵一起吃披薩、玩遊戲,體驗「風帆之 都」的年輕活力。隔天週末早晨陽光普照, 駐奧克蘭辦事處安排小尖兵前往距離奧克蘭 4 小時車程的羅托路亞(Rotorua) 市,此地 為紐西蘭的毛利文化重鎮,首先前往 Te Puia 毛利文化園區,團員觀賞了深具特色的毛利 表演,毛利人戰舞(Haka) 的英姿以及餘音繞 樑的嗓音,更讓大家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優美 底蘊。隨後訪團來到 New Zealand Māori Arts and Crafts Institute,這是一所為毛利人特地 成立的教育機構,提供毛利學子一個可以創 造並保存自己藝術作的空間,大家對紐西蘭 文化傳承的美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 深入探索羅托路亞及奧克蘭的市政之旅 體驗完羅托路亞市的毛利文化園區後, 訪團也參訪了市政府,並與該市擁有毛利身 分的第一位女市長-Tania Tapsell 市長會面 交流。她向大家介紹根據『懷唐伊條約』原 則,毛利人擁有自決的權利,且與當時殖民 者也維持著重要的夥伴關係。此城市不僅為 毛利文化的重鎮,其參政的自由度也令人大 開眼界。與市長交流後,小尖兵前往當地為 青年所成立的非政府組織(NGO)Taiohi Turama 青年中心,此NGO的創立宗旨是協助當地 青年的日常生活及培養其專長,當地對於青 年,尤其是對弱勢族群的重視及照顧,也使 我國年輕學子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 Te Puia毛利文化園區之毛利文化表演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30 |

在羅托路亞市的最後一站來到了當地的 天主教中學John Paul College,學生們都十 分熱情的與來自台灣的青年互動,除了邀請 一同打球外,也積極介紹紐西蘭,活潑主動 和友善的態度讓大家深刻感受到紐西蘭教育 的獨特之處。這是小尖兵此行唯一真正進入 紐澳高中校園的體驗,甚至獲邀進入教室與 他國學生一同上課,雙方在好奇中建立了友 誼。 時光飛逝來到了2 月6 日,是本次出訪 的最後一天,當天同時也是紐西蘭的國慶假 日,訪團中午與奧克蘭市議員Wayne Walker 及 John Watson 餐敘交流,小尖兵們與2 位 市議員相談甚歡,話題甚至還延伸到美國樂 壇天后Taylor Swift !市議員的親切感讓這場 餐敘更加美味! 這為期11 天的參訪之旅實在令人難以 忘懷,除了親身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獨特魅 力,透過參訪與拜會,也更能深刻地感受到 ▲ 小尖兵們與天主教中學John Paul College 當地 學生交流合影 ▲ 訪團成員出席紐西蘭台灣商會月例會暨年終尾牙圍爐 當地的人文歷史,而且此趟旅程的主角-外 交小尖兵們,也藉由此次難得機會拓展自身 國際視野以及培養外交興趣。看見我國的外 交新血逐漸萌芽茁壯,此趟旅程的感動不是 三言兩語就能完整說明。最後特別感謝外館 同仁以及所有前來與訪團交流的人員,相信 小尖兵們會把這次參訪所得到的啟發與感動 帶回國內,分享給台灣的民眾! | 3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探究印尼國族建構工程之 「印度尼西亞語」正名始末 文.圖 駐印尼代表處一等秘書 | 楊俊業 ■ 前言 母語隱含一個民族的身分認同,語言更是攸關文化延續的關鍵,故母語的消失足以撼動國 家認同的基礎與族群文化的傳承,所以我政府如何推動兼容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語言政策,達到 強化國族概念的身分認同及兼顧內部族群的和諧相處,不妨借鑒擁有1,340 個族群、有近710 種語言別的印尼,探究印尼如何在荷蘭殖民統治324 年(1619 至1942 年) 之後,逐步將變體的 馬來語,經由國族建構工程予以「正名」,進而形塑出一種集體想像的「印尼國族」概念。 ▲ 印尼雅加達市中心獨立廣場上的國家紀念塔與獨立紀念雕塑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2 |

話」,亦是其他國家境內馬來族(Melayu) 的 「母語」,而馬來民族不僅生活於馬來西 亞,在現今的印尼蘇門答臘島、泰國南部、 新加坡及汶萊等區域亦有許多原住馬來民 族,但這些在馬來西亞國境外出生及成長的 馬來族人,並非全部來自「馬來西亞」這個 國家,因此不能將「馬來語」視為專屬且僅 限於馬來西亞。 ■ 印尼語與馬來語的異同 在語言學分類中,印尼語屬於馬來- 玻 里尼西亞語系。印尼語源自蘇門答臘島東側 群島的「廖內馬來語」,是該語言的一個地 區性變種,與標準馬來語有近80%的同源 性,並與使用人口近7,550 萬的爪哇語差距 較大,而馬來語標準音所在地的「廖內群 島」(Kepulauan Riau),現在是印尼領土的一 部分,因此在印尼國父蘇卡諾總統時期,曾 經提出建立「大印度尼西亞地區」的概念, 就是涵蓋以「馬來語」為官方語言的印尼、 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等國,甚至包括不 以馬來語為法定官方語言的東帝汶民主共和 國( 國語為葡萄牙語)。 「馬來語」因殖民勢力被分割成所謂的 「馬來西亞語/Bahasa Malaysia」及「印度尼 西亞語/Bahasa Indonesia」,但「馬來語」 原係指馬來民族的族語,因此「馬來語」 不單只是國名為馬來西亞(Malaysia) 的「官 ▲ 前身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市政廳和總督 府的雅加達歷史博物館展出印尼人民爭取獨立 並遭鎮壓的巨型壁畫 ▲ 荷蘭東印度公司(VOC) 巴達維亞總督府( 現為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前方的法塔喜拉廣場 | 3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馬來語和印尼語兩者均使用拉丁字母拼 寫,同屬單字節文字,印尼語雖可視為是一 種馬來語方言,但是印尼語和馬來語的拼寫 方式大不相同,這是由於印尼語的拼寫系統 是由荷蘭人所創造,而馬來語的拼寫系統則 是由英國人所開發。印尼語言發展暨培訓 局局長阿米努丁.阿茲(Aminudin Aziz) 曾表 示,印尼語及馬來語之間存在許多差異,認 為「印尼語的『相互理解性』比馬來語廣 泛,馬來語只能被歸類在特定區域內使用的 語言」。 印尼教育暨文化部長納迪姆.馬卡里姆 (Nadiem Makarim) 曾發表聲明反對馬來西亞 首相沙比里(Ismail Sabri) 提出將馬來語列為 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 第二官方語言之建 議,他表示:「印尼語在歷史、語法和語言 學方面都佔優勢,將印尼語視為東協官方語 言更為可行;印尼語在國際上已經成為東南 亞最廣泛使用的語種」。 ▲ 筆者造訪曾關押印尼國父蘇卡諾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督府( 現為雅加達歷史博物館) 地牢及當時 限制囚犯行動用的腳膫鐵球 ▲ 印有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及副總統哈達頭像 的10 萬印尼盾之新、舊版紙鈔( 其上帶有印 尼國名全稱「印度尼西亞統一共和國(Negara Kesatuan Republik Indonesia, NKRI)」) 2023 年11 月20 日在法國巴黎舉行之第 42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大會, 正式通過將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定為該 組織可使用之會議用語,成為繼英語、阿拉 伯語、華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印地 語、義大利語及葡萄牙語後的第10 種官方 語言。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4 |

■ 語言國族主義的建構內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亞洲、非洲 與拉丁美洲等西方列強佔領區域,紛紛脫離 殖民地狀態爭取國家獨立,因此對於「國土 零碎」的印度尼亞西而言,若想實現「國家 統一」的終極目標,就必須設法透過各種人 為的國族建構工程來凝聚共識,使得原先可 能不認識或無關聯的一群人,轉借以國界為 範圍而成為一個政治群體,進而對國家產生 一致的認同感,所以建構一種所謂的「印尼 國族」的集體想像概念,成為爭取獨立建國 並追求「大一統」的首要任務。 十九世紀初,基於對抗拿破崙入侵 而產生的「德意志浪漫主義」(Deutscher Romantik) 運動,就是利用「語言國族主義」 來凝聚反抗勢力,藉以對抗「法蘭西理性主 義」。語言成為型塑民族國家(Nation) 的核 心要素,因為對內而言,德語足以凝聚自身 的民族意識,對外則可與非德意志民族做出 明確區別;德國哲學家約翰.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1803) 認為,民族文 ▲ 印尼政府於1972 年8 月17 日公布發行的「印度 尼西亞語精準拼音」(Ejaan Bahasa Indonesia yang Disempurnakan, EYD) ▲ 印尼國內約有1,340個族群彼此信仰雖然不同, 但能和諧相處共同追求獨立後的國家統一。 化遺產中最特殊的因素即為語言,而「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一個語言」則為其理想的 政治體制。 對於追求「大一統」的印度尼西亞而 言,將不同族群融合為統一的「國族」尤為 重要,其過程是實現民族認同到國族認同的 轉變,「國族化」並不排斥各個族群的原生 特性,但更重視在同一政治與地域空間內相 互依存、同生共榮的一致性,因此在整合過 程中,需要藉由一套符號,使得原本狹小和 局部的民族認同,轉換歸屬於一個更大的國 族認同,以所謂的「國家利益」來超越個別 民族的族群利益,最後達到一個不斷增加權 力共管與政治文化同質的終極目標;因此, 首要任務就是必須找出國族內的主體民族與 非主體民族的利益共同點,整合出一種對國 家忠誠取代對民族忠誠的昇華概念,同時國 族內的主體民族也必須不斷自我完備,並時 刻顧及非主體民族的本位感受,如此才有能 力與自信採取傾向非主體民族的寛容政策, 最終形成「想像的政治共同體」以爭取共同 的「國家利益」。 | 3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印尼國營獨立(MANDIRI) 銀行總部為慶祝78 週 年獨立而張貼巨幅精神標語 ■ 印度尼西亞語的正名運動 在 1926 年使用荷蘭語召開的第一屆巴 達維亞青年代表大會上,即有與會青年建議 印尼需要有自己的統一語言,而荷蘭語只 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佔有主導地位, 兼以未來也需要共同的語言來擺脫殖民主 義的束縛,因此荷蘭語便被與會者排除在 外;第一屆大會委員會秘書穆罕默德.亞明 (Mohammad Yamin/ 印尼獨立後之新聞部長 與教育部長 ) 表示,目前有兩種語言即馬來 語和爪哇語,最有機會與條件成為印尼獨立 後的統一語言,而馬來語在當時即被與會青 年採納並確認為日後的統一用語,但是大會 主席塔布拉尼 (M. Tabrani) 卻反對稱:「我 並非不同意亞明的發言;我的想法只是要達 到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一個國家、一個民 族、一種語言;如果我們的國家叫作印度尼 西亞,民族稱作印度尼西亞,那麼官方語言 的名稱就必須是印度尼西亞語而非馬來語, 縱使它的元素來自於馬來語」。 所有語言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政治權力 的中心。最初馬來語的權力中心是在廖內和 柔佛一帶,其後隨著廖內的權力中心轉移到 荷蘭人殖民的巴達維亞( 即雅加達),而柔佛 的權力中心則移轉到英國人控制的吉隆坡, 因此兩地語言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各自發展, 立足於雅加達的馬來語,除了受到群島語言 的直接影響外,也融合了大量的荷蘭語,而 ▲印尼為慶祝獨立78週年而佈置的街頭裝置藝術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6 |

以吉隆坡為基地的馬來語,則受到馬來半島 地方方言的影響,也受到殖民母國英國的語 言融合。是故,在印度尼西亞和馬來半島( 現 在的馬來西亞) 兩地分別發展出來的馬來語, 自然會出現差異,所以塔布拉尼主席認為, 就算印度尼西亞語的元素源自馬來語,但是 兩者已非完全相同,必須予以「正名」。 1928 年「青年誓言」(Sumpah Pemuda) 第三點明確揭櫫:我們印度尼西亞的青年男 女堅持統一的語言即「印度尼西亞語」。 1938 年召開的第一屆印度尼西亞語大會,塔 布拉尼再次以「擴大推動印尼語」為題發言, 表示印尼語並不反對地方語言,而是以「我 們的誓言」(Sumpah Kita) 稱:「我們身處一 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國;我們是一個民 族,就是印度尼西亞族;我們說同一種語言, 就是印度尼西亞語」,如此仿效「德意志浪 漫主義」的國族理念,其目的就是要以人為 創造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 的國族符號,建立起一個多元而大一統的「想 像共同體」- 印度尼西亞統一共和國(Negara Kesatuan Republik Indonesia, NKRI)。 ■ 結語 最終印尼為達到擺脫殖民統治、爭取獨 立建國和實現國家統一的終極目標,因此滿 懷國族主義的領導菁英,決定不以印尼主體 民族使用的母語:爪哇語( 約7,550 萬人使 用) 或巽他語( 約2,000 萬人使用) 作為統 一的官話,而是優先考慮以流傳範圍更廣的 馬來語作為獨立後的「國語」,從而避免及 減少對非主體民族的歧視或不平等現象的發 生,藉以打破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障礙,有 效促成國內1,300 多個族群順利融入獨立後 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 印尼舉辦「2018雅加達亞運」主館場之「朋卡諾體育場」(Stadion Utama Gelora Bung Karno, GBK) | 3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2

■ 前言 語言與文化互為表裡,除了語言本身,華人社會與文化也一直是對外華語教學的重點。華 人文化範圍廣泛,如何選擇可以轉化為教案的主題,對華語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同時,華語 教師在海外挑選文化教案主題時,也必須考慮到外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差異,避免誤入文化禁 區產生不必要的衝突,甚至削弱教學效果乃至產生反效果。 文.圖 駐聖文森國大使館華語教師 | 黃玉慧 誰要坐著學中文?饒舌歌讓學生動起來! ▲ 這一班學生感情十分融洽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8 |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