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通訊第42-1期

外 交 通 訊 THE MOFA QUARTERLY www.mofa.gov.tw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雲嘉南辦事處歡慶設處11週年 活動紀實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跨出舒適圈-不一樣的海外實習 旅程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借鏡德國登山文化 新聞眼 IN THE NEWS 總統特使外交部長吳釗燮率團出訪 瓜地馬拉紀實 01 volume 42 外交部通 訊 THE MOFA QUARTERLY 中華民國113年第1季42卷 第1期

總統特使外交部長吳釗燮率團出訪瓜地馬拉紀實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 撰 雲嘉南辦事處歡慶設處 11 週年活動紀實 雲嘉南辦事處一等秘書回部辦事 | 陳彥元 父親的水產啟蒙 成就援外兒時夢 駐巴拉圭技術團技師 | 王贊評 跨出舒適圈-不一樣的海外實習旅程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實習生 | 蕭馨平 Sawubona! 我的史瓦帝尼實習生活 駐史瓦帝尼技術團實習生 | 陳立瑜 借鏡德國登山文化 領事事務局科長 | 吳忻宇 「外交小尖兵 20 有成」徵文活動得獎作品集 特優獎 | 武陵高中 胡懷宇 優等獎 | 金門高中 陳睥兒 佳作獎 | 道明中學 郭語靖 活動快照 11 28 02 新聞眼 In the News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2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4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4 02 11 22 47 活動快照 Recent Events 15 39

總統特使外交部長吳釗燮 率團出訪瓜地馬拉紀實 ▲ 吳部長會晤瓜國總統阿雷瓦洛 新聞眼 In the News 文.圖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 撰 ■ 出訪緣起 我國友邦瓜地馬拉新任總統阿雷瓦洛(Bernardo Arévalo) 及副總統艾蕾拉(Karin Herrera) 於 2024 年1 月14 日就職,外交部長吳釗燮奉派以總統特使身分率團前往致賀並出席就職典禮, 以具體行動展現我國政府對台瓜邦誼的重視,與瓜國新政府建立情誼並強化兩國雙邊關係。吳 部長一行於1 月12 日自台北啟程,13 日抵達瓜國,出席相關就職慶祝活動後於17 日返抵國 門。 新聞眼 In the News 2 |

▲ 瓜地馬拉新任總統阿雷瓦洛( 左) 宣示就職 ■ 部長與瓜地馬拉新任及卸任元首、 政要雙邊會談 晉見瓜地馬拉新任總統阿雷瓦洛 阿雷瓦洛總統於1 月13 日下午 在新任外長馬丁涅茲(Carlos Ramiro Martínez) 陪同下會見吳部長,同時 歡迎總統特使吳部長率團出席就職典 禮,並恭賀我國順利完成總統大選。 吳部長轉達蔡總統問候之意,並親 遞蔡總統致邀阿雷瓦洛總統出席我國 總統就職典禮邀請函。此外,阿雷瓦 ▲ 瓜地馬拉新任總統阿雷瓦洛( 右) 及副總統艾蕾拉( 左) 在文化宮與各國慶賀團揮手致意 | 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洛總統主動表達將持續維護台瓜邦誼的 堅定立場,並願與我國深化合作讓台瓜 邦誼更臻茁壯;同時感謝我國長期協助 瓜國發展,強調新政府十分注重招商引 資,盼我政府鼓勵業者赴瓜投資。吳部 長重申,我政府樂願與瓜國新政府展開 合作,並促成擴大台瓜經貿交流,持續 積極協助瓜國國家發展。 會晤新任副總統艾蕾拉 吳部長於1 月13 日上午會晤新任 副總統艾蕾拉,並代表蔡總統及賴副總 統向艾副總統表達誠摯祝賀。艾蕾拉副 總統對總統特使吳部長率團出席就職典 禮,展現兩國深厚情誼,申致謝忱,並 表達期盼與我國在提升瓜國婦女經濟參 與、經貿、偏鄉科技教育及環境等領域 ▲ 吳部長拜會瓜國副總統艾蕾拉 ▲ 吳部長拜會瓜國副總統艾蕾拉 新聞眼 In the News 4 |

▲ 吳部長會晤瓜國卸任總統賈麥岱 ▲ 吳部長出席瓜國卸任總統賈麥岱歡迎酒會 深化合作。吳部長建議運用我國獎學金 計畫培育瓜國各領域人才,並表示將續 推動婦女賦權計畫以擴大婦女創業與就 業,我國也歡迎瓜政府派員來台交流。 會晤卸任總統賈麥岱(Alejandro Giammattei) 及卸任外長步卡羅(Mario Búcaro) 吳部長於1 月13 日在瓜國總統府會 晤卸任總統賈麥岱及卸任外長步卡羅。 吳部長除向賈麥岱總統遞交蔡總統謝函 外,並表示賈麥岱總統及步卡羅外長在 任內堅守台瓜邦誼,更不遺餘力支持我 國參與國際組織,實為台灣最忠實之友 人,藉此代表我國政府及人民表達感謝 之意。此外,步卡羅外長除在吳部長抵 達時親自接機,並於第一時間恭賀我國 | 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完成總統大選及遞交賀函,重申瓜國政 府珍視兩國逾90 年邦誼,充分展現其 堅定友我立場。 會晤瓜國首都市長基努涅斯(Ricardo Quiñónez) 吳部長於1 月13 日下午會見二度連 任的瓜京市長基努涅斯,雙方就首都市 政建設進行意見交流。基努涅斯市長盼 借重我國經驗以及在多邊機制下進行合 作。吳部長表達我國樂願與瓜國分享相 關發展經驗,並共同研商多邊合作可行 性,另邀請基努涅斯市長赴台參加今年 3 月舉行的智慧城市展,以促進兩國城 市交流。 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 在瓜國國家劇院(Centro Cultural Miguel Ángel Asturias) 舉行的總統就職 典禮原訂於1 月14 日下午在新一屆國 會議長選舉結果揭曉後舉行,但由於國 會議事延宕而受到影響。 為支持瓜國鞏固民主成果,各國代 表團陸續發表公開聲明表達關切及對瓜 國新政府的支持。吳部長也親自撰文表 達對瓜國民主的堅定支持,獲得新任外 長馬丁涅茲代表瓜國新政府表達由衷感 謝。瓜國國會直至當天深夜選出新任議 長,就職典禮也因此稍晚才開始,就職 典禮結束時已近凌晨3 時許,吳部長一 行仍轉往國立文化宮(Palacio Nacional de ▲ 吳部長與瓜京市長基努涅斯( 左3) 及副市長 ( 右2) 合影 新聞眼 In the News 6 |

▲ 吳部長與巴拉圭總統貝尼亞雙邊會晤 ▲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與賴總統當選人及蕭副總統當選人視訊通聯 la Cultura) 參加就職酒會,以實際行動充 分表達我國對瓜國政府與人民最堅定的 支持。 ■ 會晤其他友邦、理念相近或友好國家與 會代表 陪同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與賴總統當選人及蕭副總統當選人視訊 通聯並進行雙邊會晤 巴拉圭總統貝尼亞於1 月13 日上 午在吳部長及巴國外長拉米雷斯(Rubén Ramírez) 陪同下,與賴總統當選人及蕭 副總統當選人視訊會議。貝尼亞總統祝 賀兩位當選人順利勝選,並重申巴國將 持續強化台巴關係,樂願作為台灣在國 際場域的強力後盾。賴總統當選人強調 就任後將續深化台巴兩國關係及各領域 的合作,另感謝貝尼亞總統是首位親電 致賀的外國元首,同時誠摯邀請屆時率 團來台參加就職典禮。 貝尼亞總統另向吳部長表達巴拉圭 感謝我國在巴國推動的各項合作計畫, | 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有助該國發展,吳部長向貝尼亞 總統強調,台灣人民對巴國堅定 維護兩國邦誼及在各種國際場域 對台灣的支持,銘感在心。 午宴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 (John Briceño) 吳部長於1 月14 日在下榻 旅館午宴布里仙紐總理及外長 馮賽卡(Francis Fonseca) 等。布 里仙紐總理恭賀我國順利完成 總統大選,並遞交致賴總統當選 人勝選賀函,同時強調貝國將基於自由、 民主及人權等普世價值,持續深化兩國 邦誼,以及支持台灣人民自決權利。吳 ▲ 吳部長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合照 ▲ 吳部長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會晤 部長表示感謝並代表蔡總統邀請布里仙 紐總理率團來台參加總統就職典禮。 新聞眼 In the News 8 |

與聖文森國總理龔薩福 (Ralph Gonsalves) 視訊通話 吳部長於1 月15 日上午在下榻旅 館與聖文森國總理龔薩福視訊通話,龔 薩福總理恭賀我國大選順利成功,並請 部長代向賴總統當選人致賀。吳部長表 示感謝並代表我國政府竭誠歡迎龔薩福 總理來台參加就職典禮。龔薩福總理強 調聖國是台灣忠實友人,將堅定維護台 聖邦交,並在既有基礎上與我國深化邦 誼,未來也會秉持此一信念支持我新政 府團隊。 視察技術合作成果並宣慰全體駐瓜地馬 拉大使館與技術團同仁 吳部長停留瓜國期間,特地前往我 國駐瓜技術團興建之竹材設計研究中心 視察並聽取簡報,以瞭解我國在當地推 動竹産業計畫與其他各項技術合作項目 的執行情形。此外,在離瓜當日上午特 別前往駐館與全體駐瓜同仁餐敘,殷切 關心同仁生活近況並聽取工作建議。吳 部長除肯定全體駐瓜館團同仁工作辛勞 ▲ 吳部長視察我駐瓜國技術團興建之竹材設計研究中心 ▲ 龔薩福通聯 | 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與無私奉獻之外,亦期勉同仁持續為深 化台瓜兩國友好邦誼而努力。 ■ 訪問成果 有效鞏固台瓜邦交 此次訪問期間,瓜國新任總統阿雷 瓦洛及副總統艾蕾拉均重申支持台瓜邦 誼,並對兩國未來合作方向提出具體想 法。此行訪問過程中雖遇瓜國國會議事 問題的插曲,吳部長在第一時間以實際 行動表達對阿雷瓦洛總統之支持,明確 公開表達力挺瓜國民主憲政,有效鞏固 我與瓜國新政府合作情誼及台瓜邦交, 順利圓滿達成任務。 與其他友邦元首互動,鞏固邦誼 吳部長也利用此次訪問機會與巴拉 圭總統貝尼亞、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及 聖文森國總理龔薩福進行雙邊會談,進 一步增進雙方高層互動,確保雙邊合作 進展順利,三位友邦元首均肯定並恭賀 我國再次圓滿完成總統大選,且明確支 持我國民主發展及維持與我國邦交,有 效鞏固邦誼,成效斐然。 與其他友好國家代表互動,增加我國際 能見度 此行出席瓜國新任總統就職活動期 間,吳部長與其他友好國家或國際組織 代表交流互動,就開展未來雙方關係及 助我鞏固台瓜邦誼廣泛交換意見,除增 加我國際能見度,同時展現我國作為國 際社會負責任之建設性成員應有的格局 與氣度,有利為我國創造更開闊的外交 空間。 ▲ 吳部長參訪竹產業計畫中心 新聞眼 In the News 10 |

文.圖 雲嘉南辦事處一等秘書回部辦事 | 陳彥元 雲嘉南辦事處歡慶設處11週年活動紀實 ▲ 雲嘉南辦事處蕭勝中處長、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以及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 協會巫金周理事長贈送民眾雲林國產毛巾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外交部雲嘉南辦事處於2012 年12 月28 日揭牌設立迄已逾11 個年頭。由於國際疫情趨緩 及政府解封國境,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及各個地方辦事處於2023 年都經歷了空前的國人申請護照 量。以雲嘉南辦事處為例,2023 年所核發護照量高達26 萬多本,是近10 年來最高峰,而且是 疫情前歷年平均值的1.5 倍,增幅驚人,所幸在行政院、外交部及領事事務局支援政策以及地 方政府、夥伴機關、各級民意代表、相關社團與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辦事處全體同仁任勞任怨, 辛勤加班的努力,總算漸入佳境,並能持續提供民眾高品質的領務服務。為了慰勞辛苦的同仁, 並向合作夥伴機關及團體表達敬意,雲嘉南辦事處特別在2023 年12 月26 日歲末年終之際舉辦 慶祝成立11 週年活動。 | 1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眾等待區座位及發送礦泉水等便民措施,為 的就是整體營造出一個舒適的民眾洽公環 境;且任內每年都舉辦週年慶藉以回顧及前 瞻,讓雲嘉南地區的民眾都能感受到外交部 及領務局提供的優質服務。 與會貴賓繼續欣賞一段呈現雲辦年來推 動公眾外交與領事服務豐碩成果的紀錄短 片,呈現包括領務服務、宣導海外旅安成 果、以及出席活動及演講等總共超過100 場 次的公眾外交成果,並在各界嘉賓、民眾共 同切蛋糕祝賀以及小提琴演奏聲中結束週年 慶典禮。儀式結束後,蕭處長陪同許執行長 及貴賓一同前往辦事處領務大廳分送雲林毛 巾給申辦護照並享受現煮東山咖啡的在場民 眾,獲得民眾熱烈的迴響。 ▲ 傑作陶藝公司董事長特助許恕維向賓客解說我國元首贈禮特展 ■ 週年慶首度融合雲嘉南在地文化及 產業特色 慶祝儀式首先由嘉義大學音樂系學生帶 來「望春風」及「快樂的出帆」兩首台灣民 謠組曲的小提琴演奏揭開序幕,行政院雲嘉 南區聯合服務中心許根尉執行長接著致詞並 肯定雲辦有效統合有限的資源,展現出多元 豐富的年終成果及生動創意的週年慶;又疫 情期間及疫後頻繁協助有緊急需求出國民眾 的護照申請案,解決民眾最實際的難題,對 雲辦蕭勝中處長領導下團隊的創意規畫及執 行力表達高度肯定。蕭處長致詞肯定全體同 仁一整年來的辛勞與付出,除感謝各界對辦 事處的支持與配合外,並細數年來在領務大 廳舉辦快閃音樂演奏,播放輕音樂、增加民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2 |

雲辦週年慶結合在地文創,贈送賓客轄 內縣市特色紀念品,請賓客品嚐在地美味點 心與咖啡,還有合作大學現場音樂演奏,這 一切都要感謝各個參與活動的夥伴團體及學 校。其中嘉義西區扶輪社致贈辦事處週年慶 生日蛋糕、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同學提供音 樂演奏、嘉義縣吳鳳科技大學餐旅管理學系 實習生來到雲辦服務與會賓客,也跟大家分 享學生製作的得獎糕點;來自新北鶯歌的傑 作陶藝公司贈送馬克杯、嘉義在地知名「老 楊食品公司」贊助方塊酥特產、台南市東山 咖啡產業發展協會設攤沖煮在地咖啡、雲林 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提供國產毛巾、中 華民國國民外交協會台南市會及嘉義郵局則 贊助製作紀念郵票。這些熱情的參與者不僅 充實了活動內容,也讓賓客體驗雲嘉南地區 豐富的文化及產業底蘊。 ■ 設處週年慶結合「台灣禮好」 -國賓贈禮特展 週年慶的另一項創舉是搭配「陶藝之 都」鶯歌的「傑作陶藝」等文創公司舉辦 「台灣禮好」國賓贈禮特展,展出總統府及 外交部過往致贈外賓的文創陶瓷禮品。此次 所展出的禮品,每件都有其獨特的外交意涵 及故事背景,如曾於2019 年為蔡英文總統 設計專屬鳳頭蒼鷹圖案瓷盤,象徵「小鷹」 翱翔天際,守衛台灣之意象;或以瀕臨絕種 的保育類動物黑面琵鷺圖像為主題,名為 「作客」之瓷板,象徵我國重環保及 台灣的友善民風,以彰顯台灣善待 來者有如貴賓的待客之道;以及蕭 處長先前擔任我國駐馬紹爾群島大使 時出席2022 年大酋長加冕典禮,代表外交 ▲ 黑面琵鷺「作客」瓷板 ▲ 鳳頭蒼鷹瓷盤 | 1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部吳釗燮部長致贈卡布亞(Michael Kabua) 大 酋長之「金彩有餘葫蘆天燈瓶」。 雲辦平日受理民眾申請護照人潮不斷的 公共區域因陶藝展化身為臨時藝廊,也藉由 這樣的展覽提升民眾對國際事務的興趣及 參與,走出一條領務服務的新路線。儀式當 天,蕭處長陪同出席貴賓欣賞展品,並由傑 作陶藝公司許元國董事長親自解說接待,與 會者均表示收穫豐富,盛讚週年慶因此更具 意義,令人印象深刻。 此次週年慶活動從無到有,雲辦團隊勇於 創新,發揮群策群力精神,成就一個既獨特又 溫馨的週年慶。參與人士對雲辦的用心及節目 內容多元豐富均予肯定及表示與有榮焉。 ▲ 金彩有餘葫蘆天燈瓶 ▲ 雲嘉南辦事處同仁合影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4 |

父親的水產啟蒙 成就援外兒時夢 ▲ 巴國前第一夫人Silvana López Moreira de Abdo( 左5) 訪視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水產計畫成果 文.圖 駐巴拉圭技術團技師 | 王贊評 ■ 緣起 就是愛釣蝦!自小陪伴爸爸釣魚與釣蝦,是我最好的兒時回憶,也逐步打開我的水產養殖 人生之路。自畢業以來就投身在水產養殖工作上,從太平洋島國跨越亞西到美洲,而現下又抵 達南美內陸國度- 巴拉圭共和國。每一次的移動與適應對我而言都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驚 喜,也讓我充滿期待地揭開各地多元的「水下世界」與聚焦獨特發展情況,從而發現水下世界 交集點都源自「食」與「資源永續」的平衡,逐步構築起台灣與友好國家的養殖風潮與深度連 結。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 1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啟蒙之行―憶起14 年前提上簡易行囊 與家鄉零嘴,滿腔熱誠前往以世界盡頭著 稱的國度吉里巴斯,參與虱目魚養殖計畫 與Ambo 工作站的水族館營運工作。期間不 斷學習從資源匱乏的環境中如何突破技術限 制,協助吉國建立當地傳統重要漁獲虱目魚 完全養殖技術,引領我一步步踏上援外之 路。 養蝦技術突破與信心建立―在啟蒙導 師、現任駐斐濟技術團技師張仁謀的鼓勵 下,我再次鼓起勇氣前往微笑國度薩爾瓦 多。當地最重要養殖物種包括吳郭魚箱網養 殖及海水蝦( 南美白蝦)。藉由熟悉當地的育 苗方式,從種源蒐集與建立一連串的產苗流 程,一路上驗證了台灣技術的落實,也精進 自我養殖技術,從此刻起更加堅定我的自信 及決心。 ▲ 筆者於沙烏地阿拉伯執行國合會海水魚計畫, 石斑種魚檢測照片。 ▲ 筆者參加美國援助開發總署(USAID) 計畫,同赴帛琉考察沿岸漁業資源帛琉團長蔡明哲( 右1)、USAID太平 洋暨蒙古地區技術領導Marisol Perez 女士( 右4)、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教授蘇楠傑( 左3)、國立臺灣海洋 大學助理教授張文寧( 左2)、筆者( 左1)。 ▲ 筆者於沙烏地阿拉伯執行國合會海水魚計畫, 在金目鱸種魚內植入晶片。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6 |

在太平洋島國的考察之旅―對於帛琉這 個太平洋島國的第一印象是映入眼簾的廣大 海洋與豐饒漁產,伴隨著溫暖海風的吹拂, 讓人心神嚮往。常有人問道如此漁獲豐饒國 度何曾需要水產計畫,此時不妨讓我們接地 氣聆聽來自帛琉的訴求,當地人民有感海洋 資源逐年下滑,而開始引頸期盼發展「永續 性漁業,確保當地糧食安全」,讓帛琉人能 永續享有海洋帶來的充沛資源,也因此養殖 當地近海食用魚種,如臭肚魚、草蝦、虱目 魚等,就在這小小島國逐漸成形且蔚為風潮。 亞西地區的駐外工作―一般人對沙烏地 阿拉伯的第一印象是「石油」、「財富」及 「沙漠」,而往往忽略沙國在地理位置上西 側緊鄰紅海,養殖商業發展的潛力雄厚。台 灣自沙國引進「藍鑽蝦 Blue Diamond」水產 品,更是這十年來台沙技術合作結晶的最佳 力作。駐沙國期間,我協助沙國引進金目鱸 商業生產模式,從種魚培育、魚苗生產直至 後端養成及商業銷售都可以見到台灣養殖技 術的身影。 ▲ 筆者於沙烏地阿拉伯執行國合會海水魚計畫, 金目鱸種魚汰選照片。 ▲ 筆者於沙烏地阿拉伯執行國合會海水魚計畫照片 ▲ 筆者於沙烏地阿拉伯執行國合會海水魚計畫辦 理訓練班照片 | 1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南美地區的駐外生活―對於厄瓜多的想 像大多是達爾文進化論的著名島嶼「加拉巴 哥群島」,而不經意忽略了厄國在養殖領域 中極為著名的南美白蝦養殖產業鏈。筆者曾 參與執行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以 下簡稱「國合會」) 駐厄瓜多技術團牡蠣繁 養殖計畫,工作期間訪視與協助厄國研發貝 類養殖技術,並從事牡蠣養殖與推廣工作, 將台灣養殖技術根扎厄國。 一路從太平洋跨越亞西直至南美洲,不 難窺見水下發展水產養殖的契機,而台灣獨 特的地理環境與氣候,孕育出引領全球的水 產養殖技術,配合我國技術援外的精神,進 而陸續於全球各地推廣,提供友好國家完備 水產養殖技術協助與諮詢,並深化多元技術 交流。讓我們隨著筆者,來看看巴拉圭這個 國度有什麼不同及令人稱羨的地理環境與水 下新視野吧!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培育淡水長臂大蝦蝦苗 ▲ 筆者於厄瓜多執行國合會牡蠣繁養殖計畫 今年三月底來到巴拉圭,巴國位處南美 洲中心地理樞紐,面積為台灣土地面積11.2 倍之多,且淡水資源豐富,因此農、畜牧業 逐年蓬勃發展,故常常聽到巴國友人表示最 自豪的就是「食物選擇性高」,難怪巴國被 譽為全球重要糧倉之一。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18 |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辦理養殖訓練班 ■ 巴國水域資源 巴國境內有2 條主要河流,分別為巴拉 圭河與巴拉納河,流域廣大、生態系多元且 豐度高,約有300 種以上已知魚類生活於 此。巴國人民喜食魚種大多為當地原生魚 種,涵蓋南美巨型鴨嘴鯰、淡水白鯧、大型 兔脂鯉、大顎小脂鯉、巴拉納河鮭及若干鯰 屬魚種。1998 年當地河川因過度捕撈而產 量劇減,總河川捕撈量已不到過往最高之一 半,且每公斤市場價位始終高於當地盛產牛 肉2 至5 倍之多,讓許多消費者只能遠觀而 無法痛下決心採購品嚐,生鮮程度也因精準 海鮮冷鏈處理技術不足,導致水產品僅能供 應高端消費族群與部分市場而發展受限。另 因巴國養殖產業未臨海,缺乏推動水產養殖 產業的天然條件,但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 這塊土地卻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無汙染淡 水資源,讓水產養殖中的重要「水」元素得 以解決,也種下近十年來水下發展的契機。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培育巴拉納河鮭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繁育淡水白鯧魚苗 | 1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 技術協助-導入我國養殖技術與 擴增巴國生產量能 我國國合會派遣專業技術人員赴巴國, 除引入吳郭魚育種、優化魚苗培育流程及提 高生產量能外,也持續因地制宜導入我國研 發技術量能,協助研發當地重要原生魚種人 工培育流程,分別於2018 年至2022 年間成 功量產當地河川中稀缺的南美巨型鴨嘴鯰與 淡水白鯧魚苗,另將培苗技術擴展至亞松森 大學獸醫學院水產養殖工作站及3 處私人繁 殖場,總計生產260 萬尾淡水白鯧魚苗,占 全國養殖三分之一以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淡水白鯧養殖年產量亦從2013 年的700 公 噸增加至2020 年的3,200 公噸,足見對巴 國淡水白鯧魚苗生產及養殖產業之效益。經 統計顯示,超過半數養殖戶培育淡水白鯧, 穩定供應廣大巴國消費需求,進一步提升當 地環境資源韌性與增進養殖獲益。今年初傳 統漁市場養殖淡水白鯧已正式高於野生捕 撈,顯見巴國養殖淡水白鯧已逐漸取代野生 捕撈。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與ECOPEZ 輔導戶合影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團長與ECOPEZ 輔導戶經營 者 ( 圖左周俊賢團長、圖右業者Luc Van Ruymbeke) ▲ 國合會駐巴拉圭技術團ECOPEZ 輔導戶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20 |

回想初到巴拉圭第三天就開始接手重大 任務,晨間隨著第一夫人席凡娜的專屬直升 機劃過位於Eusebio Ayala「巴拉圭國家魚苗 生產中心」上空, 緊接著ㄧ陣騷動就這樣拉 開熱鬧序幕,到底是什麼水產大明星擁有巨 大的魅力將駐巴拉圭技術團「巴拉圭鴨嘴魚 商業計畫」與第一夫人產生緊密扣連。一 瞧,原來是計畫中重點物種「鴨嘴魚」、 「淡水白鯧」以及亮點栽培新星「淡水長臂 大蝦」已成功完成種苗量產與研發,未來計 畫將結合巴拉圭國家農業發展主軸,持續生 產優質種苗與建立商業生產機制,讓水產養 殖持續在巴拉圭發光發熱。 巴國為強健未來水產品消費市場多元性 與高歧異度,農牧部部長於2023 年評估並 嘗試引進新興外來物種培育試驗,盼未來能 在巴國在地生產活體蝦類水產品來補足多元 需求,但礙於當地缺乏培育淡水蝦苗所必備 的天然海水,且伴隨當地氣候長達約3 個月 以上的低溫挑戰,著實不容易,目前雖已產 出少量蝦苗,但許多器材、海水素甚至飼料 等都是舶來品,未來仍有一段技術瓶頸須再 精進與克服,以降低生產成本,才可達成推 廣養殖的目標。 回想起來,跟老爸釣蝦這麼久,但駐外 繁殖泰國蝦還是頭一遭,對我而言是很好的 磨練技術及克服挑戰的機會,加上巴拉圭台 商相對多,說不定有朝一日台灣釣蝦產業也 會在巴拉圭開啟另外一片天。 ▲ 巴國前第一夫人( 右2) 訪視淡水長臂大蝦種蝦培育成果巴國農牧部次長Marcelo González( 右1) | 2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跨出舒適圈-不一樣的海外實習旅程 文.圖 駐瓜地馬拉技術團實習生 | 蕭馨平 ■ 緣起 大學時就讀熱農系,班上許多同學都是來自台灣的邦交國,透過彼此交流,認識了他們國 家的文化和故事,讓我對這些邦交國產生很大的興趣,希望有機會也能親身前往他們口中所說 的國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學長姐分享之前在海外實習的經驗,瞭解國合會每年提供各項專 業的大學生名額,到邦交國進行援助計畫,便以此為我大學的短期目標,在大四的暑假,我成 功申請成為海外實習生,展開了在瓜地馬拉為期六個月的實習生活。 ▲ 獨立日活動表演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22 |

習我認識了與台灣不同的香蕉生產模式,發 現香蕉在瓜地馬拉是一項很大的產業,不僅 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也是很重要 的經濟作物,讓我體會到技術團的重要性與 所肩負的使命。 ■ 實習工作內容 我參與的實習計畫為中美洲區域香蕉黃 葉病防治計畫,第四型黃葉病是目前香蕉最 嚴重的病害,尚無藥物可以治療,且已對許 多國家的香蕉產業造成嚴重的損失。而瓜地 馬拉為世界第三大香蕉出口國,為了保護尚 未入侵病害的中美洲地區,我加入協助進行 黃葉病的防治工作和病害入侵的緊急應變流 程,守護瓜地馬拉的香蕉產業。 實習期間我跟隨技師到訪香蕉園設立衛 星監控點,協助運用衛星進行大面積監測, 進入蕉園後發現當地的香蕉產業規模十分龐 大,種植面積高達數千公頃,農民採收後會 將香蕉的梗綁上繩索後掛上鉤子,懸掛式運 輸確保蕉穗間無擠壓和碰撞,提高出口品質 及數量,隨後透過單一鐵架軌道運送至包裝 區,使整個運輸過程高度系統化。同時為了 防止黃葉病隨人車傳播,蕉園門口實施一系 列的生物安全措施,透過實行嚴格的檢查和 消毒程序,防止可能攜帶的病原體進入園 區,成為保護香蕉園的第一道防線。透過實 ▲ 至香蕉園設立衛星監控點 ▲ 香蕉計畫攤位擺設 ▲ 進入蕉園前需穿著防護衣的生物安全措施 ▲ 鞋子需經過消毒的生物安全措施 | 2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多憲兵和學校樂隊的精彩表演在此展開,現 場充滿著人們的歡呼和掌聲,以及帶有拉美 風格、節奏歡樂的音樂,透過高舉的國旗、 盛大的遊行和樂隊表演,讓我充分感受到中 美洲的活力、熱情和對國家的熱愛,能夠親 身體驗這種熱鬧歡樂的氛圍,共同慶祝和見 證瓜國202 週年的獨立紀念日,真的是一次 特別難忘的經歷。 ■ 旅行感受城市的魅力 假日時,工作中認識的當地雇員帶我一 起品嚐當地美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料理是 燉雞湯(Pepián),歷史上這道菜最初用於馬 雅祭典,源自於西班牙和馬雅文化的融合, 運用各式香料及蔬菜燉煮,是許多家庭經常 烹製的料理,為瓜國最古老的美食之一,廣 受人民喜愛,也被瓜國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 遺產。同樣讓我驚艷的是拉丁美洲沿海地區 常見的Ceviche,這是一道源自拉丁美洲的 傳統海鮮料理,以新鮮生魚片或其他海鮮類 為食材,利用香料進行醃漬而成,味道酸酸 我發現技術團的工作不只是提供資金和 設備,而是藉由台灣擅長的技術和強項來幫 助友邦國家,我們透過台灣的衛星建立病害 監控系統、組織培養蕉苗和抗病品種,投入 技術交流和台灣過往累積的經驗,協助瓜地 馬拉進行香蕉黃葉病的預防工作。這次實習 能夠發揮自己的農業專長,參與援外的第一 線,實際幫助當地的香蕉產業進行病害預防 的準備工作,並促進了兩國之間的友誼與交 流,讓我更深入瞭解技術團的工作,也實地 感受到援外工作充滿意義與價值。 ■ 瓜國獨立紀念日 在實習期間很幸運參與了瓜地馬拉的獨 立紀念日活動,在活動前一晚,許多當地居 民穿著象徵國家色彩的藍白衣服,在街上進 行路跑及傳遞聖火,象徵公民對自由與希望 的渴望。獨立日當天,城市隨處可見許多人 穿著傳統服飾、建築物覆蓋著藍白相間的旗 幟表達對國家的熱愛,總統府旁的街道舉行 了盛大的遊行,活動在國歌中拉開序幕,許 ▲ 瓜國國民美食一Pepián ▲ 與計畫經理和技師辦理專家訓練班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24 |

甜甜非常適合夏天享用,常搭配包裹在植物 葉子中的玉米粽(Tamal) 一起食用。Tamal 外 觀類似台灣的粽子,但卻帶有當地獨特的風 味。很特別的是瓜國主食以玉米餅(Tortilla) 為主,米飯則作為配菜食用,而紅豆會以鹹 料理的方式呈現,是與台灣很不一樣的飲食 習慣,這些都是我在實習期間認識的中美洲 獨特飲食文化。 工作之餘我也造訪了著名景點安地瓜― 瓜國的舊古城,城鎮被群山和火山所環繞, 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同時擁有許多巴洛克風 格的建築,保留了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風情和 許多珍貴的文化和歷史遺跡,因此被列為世 界文化遺產。在十一月中,我參加了一年一 度的花季活動,整個城市的建築和街道都被 繽紛的鮮花裝飾著,讓整個小鎮彷彿變成了 童話般的世界,街道充滿著歷史悠久的建築 和教堂,在城鎮中漫步,彷彿能穿越時空, 置身歷史的潮流之中,當中雖然也有現代的 餐廳和酒吧穿插,卻恰到好處地融入古城 ▲ 安地瓜古蹟 ▲ 筆者參與花季活動 ▲ 筆者與當地朋友的合影 | 2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中,古老的建築與現代風格和諧共存,為這 座歷史小鎮增添了獨特的魅力。其中令我印 象最深的景點是山頂十字架,在宗教節慶和 儀式舉行時,人們會登上山頂進行祈禱和儀 式活動,站在山頂的觀景台,可以俯瞰整個 安地瓜城鎮和周圍著名的火山,這樣壯觀的 美景融合了歷史、宗教和自然的美感,深刻 地烙印在我的腦海中,成為一段難以忘懷的 回憶。 街邊的小店外經常能看到婦女製作玉米 餅的過程,將麵糰放在手上迅速拍打成薄薄 的餅,再將其放上烤爐進行烘烤,就成為當 地常見的主食,我曾為此駐足欣賞製作的過 程,而婦女們也常熱情的與我合照或介紹製 作的細節,這樣的互動與分享,讓我深刻感 受當地居民的樸實真摯和街邊的傳統風情, 也成為瓜地馬拉在我心中另一道美麗的風景。 ▲ 安地瓜色彩繽紛的街道 ▲ 著名景點山頂十字架 ▲ 當地婦女製作玉米餅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26 |

許多婦女會穿著以馬雅織布製成的傳統 民族服飾,在街邊販售手工藝品或服飾,這 些作品以多樣且豐富的色彩展現,並在不同 的圖騰中體現各個原住民族群的獨特風格, 因為受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影響,每個地區 都擁有獨特的設計風格,這些手工藝品反映 當地的文化多樣性,展現各種文化間的交流 與融合,且每一件都是當地人手做、獨一無 二的藝術品,因此也是重要的文化遺產之 一。這些手工藝品為當地居民提供重要的經 濟支柱,也使得這些珍貴的傳統技藝和文化 得以保存和傳承,持續訴說著當地豐富的文 化和歷史。透過色彩繽紛的建築、精湛的手 工藝以及豐富多元的服飾,可以充分感受到 當地融合出的多元文化和風格,每一道美食 和每一座建築不僅蘊含著歷史的故事,同時 也散發中美洲充滿熱情與活力的文化氛圍, 以及瓜地馬拉獨特的魅力。 ■ 成長與收穫 在這段異國實習的時光中,我深刻體會 到,雖然獨自前往陌生的國家,面對不同的 文化和語言,充滿不安和擔憂,但正是這些 挑戰,讓我得以突破自我,成為更有自信的 人。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收穫了跨越國 界的友誼,也得到了更廣闊的視野,因為勇 敢跨出舒適圈,現在我才有機會看到更大的 世界,體驗到不同的人生經歷。謝謝國合會 提供不一樣的實習機會,讓我有機會在大學 期間瞭解援外工作,並體驗異國的文化。成 為海外實習生是我最勇敢也最正確的決定, 我將持續保持這份勇氣,在未來的道路上, 繼續追尋夢想,探索更廣大的世界。 ▲ 瓜地馬拉手工藝品 | 2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 前言 「你要去非洲養豬?」 「是不是只能住茅草屋?」 「會不會在路上遇到獅子!」 在前往史瓦帝尼實習前,朋友們常問我這些問題, 起初的我和他們一樣,對於史瓦帝尼這個遙遠的國家不甚瞭解,直到踏上這片土地,才真 正認識史瓦帝尼這個熱情友善的國度。 ■ 夢想成真,前往史國! 自小我就十分嚮往非洲大陸的人文風景,能親眼欣賞野生動物、體會當地民族風情,一直 是我的夢想。剛好在大三暑假時得知國合會的海外實習計畫,此計畫合作國家之一正是位於非 洲的史瓦帝尼,如此珍貴的機會我當然得好好把握! 經過層層的文件審核、英文面試,我終於 如願以償,得到這次的實習機會,成為系上第一位國合會海外技術服務計畫實習生。 文.圖 駐史瓦帝尼技術團實習生 | 陳立瑜 ▲ 一同享受史國傳統婚禮的快樂氣氛 Sawubona! 我的史瓦帝尼實習生活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28 |

國合會的海外實習計畫讓我能結合自己 的興趣與畜牧專長,前來史瓦帝尼進行學 習,體驗當地文化。這段時間的海外生活不 僅是對我專業技能的磨練,更是對個人成長 的重要挑戰。我期待透過這次經驗,拓展國 際視野,培養跨文化合作的能力,更加理解 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 豬場日常:是工作上的好夥伴,也是 生活上的好朋友 我所參與的計畫為駐史瓦帝尼養豬產業 提升計畫第二期,經過第一期計畫的執行, 史國豬肉產量提升至每年2,000 公噸以上。 隨著史國國內豬肉生產以及消費量逐年增 加、市場開拓之餘,農民的獲利卻被種豬性 能、飼養管理技術、無市場調節措施等問題 限制,因此計畫第二期主要在協助史國培養 自有純系種豬,同時幫忙農民解決銷售問 題,以提高收益。 本計畫工作地點位於史國的Mpisi 種豬 場,我平時會在不同的畜舍內工作:公豬舍 學習人工採精、精液檢測技術,以供農民配 種使用;在母豬舍進行測孕以及人工授精, 確保本場母豬能持續受孕;於分娩舍協助母 豬分娩以及仔豬的相關飼養管理( 如接生、 打鐵劑、去勢等等),讓母豬和仔豬都能健 康生長。為了幫助豬場解決仔豬及保育豬的 下痢問題,我開始進行益生菌餵飼試驗,每 日紀錄實驗組及對照組仔豬的下痢頻率,盡 可能維持飼養環境、飼料種類和益生菌劑量 的一致性,以確保結果的可重複性和準確 性,希望本次試驗的結果能為Mpisi 種豬場 帶來實質效益。 在豬場工作的當地技術員以及工人們, 猶如我生活中的小太陽,為我的生活帶來溫 暖和快樂。我與他們交流工作上的問題,也 互相分享著生活的點點滴滴,無論是工作上 的困難還是生活中的趣事,都能成為彼此間 的話題。 ▲ 豬隻精液品質檢測 ▲ AI 人工授精,協助史國培養自有純系種豬。 | 2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每當遇到挑戰或困難時,這群夥伴們總 是伴隨著我,共同面對種種考驗。這樣的團 隊精神和相互支持讓我深深體會,來到史 國,真正的價值不僅僅存在於技能上的學 習,更存留在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交流。 他們是同事,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 友,每一天都因為有了他們而變得更加豐富 多彩。 ■ 總統出訪,一生難忘的體驗 剛抵達史瓦帝尼不久,我就幸運地遇到 總統出訪以及55/55 雙慶典禮這兩個重大活 動。2023 年是史瓦帝尼王國建國55 週年以 及台史兩國建交55 週年,亦是恩史瓦帝三 世國王的55 歲生日。為了迎接如此重要的 活動,技術團的同仁們皆忙得不可開交,在 夜深人靜時還是能看到辦公室燈火通明。 我和果樹實習生思亭在55/55 雙慶典禮 上遇到了與訪團同行的邰智源先生,邰哥親 民的個性讓我們印象深刻,我們送了一件史 瓦帝尼的傳統服飾Emahiya 給邰哥,他也開 心的穿上並邀請我們接受採訪,讓我們又驚 又喜! 總統出訪的短短三天裡,從接機、僑 宴、55/55 雙慶典禮、總統與技術團餐敘以 及送機,我們盡力協助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最 好,也在工作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大使館 及外交部的同仁們,更讓我深刻瞭解,一次 總統出訪,背後需要的籌備以及付出有多麼 龐大,所帶來的邦交效益更是非凡。 在出訪行程的最後一天,蔡英文總統前 往Mantenga Lodge 與技術團進行餐敘,在 餐敘過程中,總統感謝所有技術團夥伴的付 出,因為大家的努力,台灣和史瓦帝尼展開 更多合作計畫,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蔡 蔡英文總統特別請我們兩位實習生發表感 想。第一次在總統以及這麼多媒體前發言, 不免有些緊張,但更多的情緒是欣喜,我除 了向蔡英文總統及國合會李朝成秘書長表達 了感謝,也指出過往僅有替代役男有機會在 ▲ 和豬場僱工們一起工作的時光總是特別開心 ▲ 在史國55/55 雙慶典禮與邰智源先生合影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0 |

步入職場之前,前往友邦進行技術服務, 自從2020 年國合會舉辦了第一屆大專青年 海外技術服務計畫之後,我們女性也得以一 展長才,前往友邦進行援外服務,藉以瞭解 援外工作內容。同樣身為女性的蔡英文總統 頻頻點頭給予認同,並鼓勵我們在完成實習 後,一同成為台灣外交工作的生力軍。 ■ 文化體驗: 探索史瓦帝尼傳統婚禮之美 在因緣際會下,我認識了一位年紀相仿 的史國女孩Nozi,彼此相似的個性讓我們很 快成為朋友。11 月初時,Nozi 家舉辦了一 場傳統婚禮,她邀請我一同前往,想帶我實 際認識、體會史瓦帝尼的文化。 過去的史國傳統婚禮(Umtsiba),需耗 費三天的時間完成,現在的人們因需上班工 作,通常會將三天的婚禮縮短至一到兩天。 婚禮當天,新娘與新郎兩家族分別挑選不同 顏色、不同圖案的傳統服飾,如此一來,婚 禮當天就能輕易分辨男女方的親屬。Nozi 的 舅舅是這場婚禮的新郎,因此我們依照男方 家族的要求,買了大樹圖案的藍色傳統服 飾。 我們一到婚禮現場,就看到許多穿著紅 色傳統服飾的女性在草地上跳舞,她們右手 拿著牛皮盾牌(Lihawu),左手拿著木刀,戴 著手工製作的項鍊(Emagcebesha),腳上發 ▲ 大家揮舞著國旗,在機場迎接蔡英文總統的到來。 ▲ 我的史國好友Nozi,帶我四處欣賞傳統文化! | 3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出聲響的腳環(Emafahlawane) 則是用一種大 型蛾類的繭製成,她們整齊的跳著小碎步舞 蹈(Kutsamba),非常壯觀。在這群婦女中, 有一位身穿白色披肩(Sigeja),帶著顯眼羽毛 頭飾(Inyoni) 的女人就是這場婚禮的新娘, 新娘的白色披肩是由牛尾巴末端的毛髮製 成,在人群中格外亮眼。 Nozi 一家是來自南非的祖魯族,也因此 這場婚禮的亮點,莫過於史瓦濟與祖魯兩 個民族的文化融合。祖魯傳統服飾以獸皮製 成,上半身多為豹皮,下半身則為猴子尾巴 或是其他動物的毛皮(Emajobo) 製成。 新郎進場時,身邊圍繞著一群身穿祖魯 傳統服飾的男性,一面跳著舞(Kukosha), 一面走向新娘,隨後兩家族一同在草皮上跳 舞,慶祝這對新人的愛情。接下來新娘與其 家族的婦女們一起跳著舞走進新郎家養牛的 柵欄裡。史國人認為,當柵欄裡的牛隻移走 時,柵欄內就成為了神聖的地方,在柵欄 內,人們得以和祖先與上帝對話。新娘與其 家族的婦女們一同走進柵欄,代表著夫家將 新娘與其家族介紹給祖先們,請祖先們接納 並保護、祝福家庭的新成員們。 史國傳統婚禮和台灣一樣,都有給嫁妝 的習俗(Kuhlambisa)。婚禮的尾聲時,新娘 家族帶著許多棉被、草編地毯、傳統盤子作 為嫁妝。新娘家人會將每一份嫁妝放在地 上,並在禮品上灑一些水,放在地上的用意 是為了尊敬祖先,灑水則是告知祖先們這份 禮物的存在,只有灑完水的禮物才能從地上 拿起。 史國傳統婚禮有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儀 式,婚禮前新郎家會殺一隻羊,並取出牠的 膀胱(Inyongo),新娘和新郎必須嚐一口膀胱 內部的液體,這是要提醒這對新人,婚姻生 活並不總是甜蜜美滿,必須一起面對各種困 難挑戰,隨後他們會將羊膀胱曬乾,讓新娘 於婚禮時配戴於頭上。 這場婚禮讓我深刻體會到史瓦帝尼人民 對於自身文化的濃厚熱情。當我向他們詢問 每個習俗的由來及其背後的意義時,總能從 他們的眼中感受到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和自 豪,這次的經歷無疑讓我更加瞭解並尊重這 個美麗國度的文化。 我要特別感謝Nozi 一家的熱情款待,他 們對我如同貴賓一般,不僅邀請我參與他們 的舞蹈,共進晚餐,更邀請我一同參與家庭 照的拍攝,這樣的親切與接納讓我感到溫暖 無比。這場史國婚禮不僅讓我留下難以忘懷 的回憶,更讓我對自身的文化觀念有了更深 切的省思。我希望將這次的所見所聞分享給 更多人,讓大家更加瞭解史瓦帝尼文化的美 麗與獨特之處。 ▲ 史國傳統婚禮一當地人邀請我們一起到草地跳舞!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32 |

文.圖 領事事務局科長 | 吳忻宇 ▲ 德國境內阿爾卑斯山海拔2963公尺的楚格峰是德國最高峰,是偏好登高山愛好者的理想攀岩地形。 德國人熱愛登山健行的傳統悠久,可以追溯到19 世紀末;當時德國社會進入快速都市化與 工業化的發展階段,許多人懷念過去簡單的鄉村生活,期盼回歸大自然。為滿足國人自我挑戰 與貼近大自然的渴望,「德國阿爾卑斯山協會」(Deutscher Alpenverein) 於1869 年5 月1 日成 立,獲得廣大迴響,迄今仍蓬勃發展,在德國目前擁有多達145 萬名會員,被列為世界上最大 的山岳協會。該協會與德國內政部及地方政府緊密合作,推動登山相關法規訂定,致力使登山 健行成為不分年齡、不分階級的全民運動;歷經百年的努力經營,創下在阿爾卑斯山區開拓總 長度3 萬公里的登山步道,以及建造維護多達325間供登山者使用的公共山間小屋的驚人成績。 除了硬體規劃外,尚且不遺餘力推廣登山教育及生態保育觀念,以達到享受登山樂趣、強化登 山安全及守護山林的願景。 借鏡德國登山文化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4 |

■ 完善的山林基礎設施和步道系統 德國的登山健行文化建立在維護山林步 道系統的悠久傳統之上,廣泛且標記清晰的 遠足小徑網絡,可滿足各種程度的登山者需 求;由地方政府及民間組織團體共同致力於 山間步道維護,確保登山者能夠輕鬆、安全 地探索山區多樣化的景觀。山林步道系統由 各種基礎設施組成,包括路標、資訊板、庇 護所和休息區。 德國南部在歐洲享有「健行者天堂」的 盛名,筆者外派慕尼黑期間,被巴伐利亞地 區風景如畫的山谷、鬱鬱蔥蔥的草地和遍布 的清澈湖泊所吸引,利用公餘之暇在周末假 日前往登山健行,在德國南部可以找到眾多 可尋幽探勝的山區小徑,享受與大自然緊密 連結的機會。巴伐利亞擁有美麗風景和維護 良好的徒步小徑,尤其四周擁有令人驚嘆的 雄偉山脈、起伏的丘陵及迷人的森林,為不 同程度的登山客提供廣泛的選擇,從可悠閒 漫步的草地到具有挑戰性的高山小徑,德國 的健行文化深植於悠久的歷史和對大自然的 熱愛,強調同時享受戶外活動及欣賞自然環 境。所以無論是大自然的愛好者、或是探險 家,還是只是想輕鬆地徒步探索美景,都有 多樣選擇,應有盡有。 ▲ 德國山區的山間小屋可供登山客避難 ▲ 帕特納赫峽谷的緊急求救定位柱,以便待救援 人士通報精確位置。 | 3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 德國南部的鐵路交通非常發達,方便登山客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到山腳下鄰近鄉鎮再徒步登山。 德國南部著名的健行路線包含素有 「德南版小太魯閣」之稱的帕特納赫峽谷 (Partnachklamm),可欣賞到令人驚嘆的雪 景並一睹德國的自然美景。其他著名的登山 步道包括科切爾湖路線(Kochelsee)、楚格峰 (Zugspitze) -艾布湖(Eibsee) 環湖路線、國 王湖(Königssee) 路線等。 德國登山資訊板通常架設在登山步道的 起點及鄰近的火車站、巴士站附近,隨處可 見的登山步道指示牌清楚標示不同步道的難 易程度,首先是未標示難易程度的山間小路 類型,登山步道較寬闊,容易行走,沒有摔 倒的危險。其次是簡單的山路( 藍色) 類型, 路段狹窄,稍微陡峭,跌倒風險偏低。再來 是中等難度的山路( 紅色) 類型,許多路段 偏狹窄,通常很陡峭,跌倒風險偏高,可能 需要專業登山道具如鋼絲繩。最後是最困難 的山路( 黑色) 類型,大部分路段很窄且非 ▲ 德國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共同推動登山教育及 倡導生態保育,資訊牌公告禁止事項也介紹生 態系統。 ▲ 登山步道指示牌以藍、紅、黑標示登山困難程 度,並告知登山客平均所需花費時間。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6 |

▲ 為了自身安全及維護大自然生態,請登山客走在既有的路徑,不要偏離。 常陡峭,有高度摔倒風險,需要使用雙手攀 岩。另外,指示牌也會標示該登山步道平均 所需花費時間。前述分類有助登山客評估自 身體能狀況與登山時間是否充裕,進而培養 登山客的自我責任意識,透過充分的行前準 備降低風險,以減輕山難搜救單位的負擔, 以及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德國山區步道處 處可見官方在樹上以顏色明顯標記,以便登 山客辨識自己仍走在規劃的步道上。此外, 登山步道也會放置有專屬編號的定位柱,以 便登山客通報山區救援單位時,能夠非常準 確地說明所在位置,節省寶貴的救援時間。 ■ 登山禮儀及文化 德國人擁有歷史悠久的登山傳統,並以 遵守良好的登山禮儀及尊重大自然為榮,常 見的登山規範包括「不留痕跡」(Leave No Trace),也就是走在既有的山區路徑、保持原 有風貌、不亂丟垃圾、不干擾動植物等。「上 山者優先」(「Bergfahrt hat Vorfahrt」) 原則, 當上、下山的登山客「狹路相逢」時,基於 ▲ 登山步道的樹上有明顯顏色標記,以便登山客 判斷自己仍走在規劃的步道上。 | 3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1

安全理由,上山的登山客有優先通行權,而 下坡的登山客必須禮讓,這是登山客的「路 權規範」,可降低意外風險及減少登山客之 間的衝突,畢竟爬山已經夠累了,如果有明 確的原則可以遵守,對大家都有利。在德國, 登山不僅是一種運動,更是沉浸在大自然、 欣賞自然景觀的捷徑,許多登山客在風景名 勝區休息,在此深刻感受大地氛圍。 德南還有一個特殊的登山禮儀,在步道 上用友善的「Servus」一詞( 源於拉丁文的 「僕人」,係當地慣用的見面問候語) 打招 呼或寒喧幾句話也是很常見的。筆者剛開始 也不習慣,可是遇到迎面走來的登山客面帶 笑容喊一聲「Servus」時,很快就入境隨俗, 即使流的滿身大汗仍會努力擠出笑容,有朝 氣的回喊一聲「Servus !」 根據2023 年德國媒體報導,德國每年 約有700 萬人表示自己頻繁登山,顯示登山 健行文化至今仍蓬勃發展,這對維護步道、 保護自然景觀以及培訓有經驗的登山者非常 重要。 台灣得天獨厚,同時擁有山海美景,在 3 萬6 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佈逾200 座 海拔3,000 公尺以上高峰,係全球高山密度 最高的島嶼之一,美麗的山景絕不亞於德國 或任何國家。筆者在海外分享台灣山景照 片,屢屢令國外好友們讚嘆連連,尤其聽到 台灣擁有全東南亞最高峰玉山(3,952公尺), 比德國最高峰楚格峰(2,962 公尺) 整整高上 990 公尺,讓許多擅於登山的德國友人期盼 有朝一日可以前來挑戰。 近年來台灣戶外活動也蓬勃發展,尤其 熱愛登山健行活動的人口日益增加,主因不 外乎登山有益身體健康,除可增強心肺功 能及鍛鍊肌肉,更可親近大自然、遠離灰矇 矇的都市叢林,有助放鬆心情,達到舒壓效 果。在登山健行已蔚為風潮的情形下,台灣 或許可參考借鏡德國,包括完善的基礎設 施、步道系統及登山禮儀規範的發展等,讓 結合自然美景和鍛練身體的登山健行,更具 樂趣及吸引力。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8 |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