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通訊第40-3期

www.mofa.gov.tw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雅法」(Jaffa) 古城漫遊記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北國「騎」緣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登陸,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 珠– 國際青年大使經驗分享 Volume 40 03 新聞眼 IN THE NEWS 向海致敬,走向國際– 2022年第7屆 「我們的海洋大會」 THE MOFA QUARTERLY 中 華 民 國 1 1 1 年 3 季 4 0 卷 ● 第 3 期 通 訊

出版機關|外交部 編 輯|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 電 話|886-2-2348-2999 網 址|www.mofa.gov.tw 地 址|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二號 設計印刷|暐昕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本刊言論為作者之意見,不代表政府或本部立場 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CONTENTS目錄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活動花絮 Recent Events 向海致敬,走向國際 – 2022 年第 7 屆「我們 的海洋大會」 亞東太平洋司薦任科員 | 蔡欣蓉 登陸,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 – 國際青年大使 經驗分享 國際青年大使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朱翊 北 國 「 騎 」 緣 公眾外交協調會網路文宣科科長| 莊皓雲 從德國巴伐利亞的歷史建築淺談德國戰後反省 文化 領事事務局科長 | 吳忻宇 「雅法」(Jaffa) 古城漫遊記 駐以色列代表處秘書 | 闊里牙 台灣高中生的「神鬼奇航」 駐聖文森國大使館一等秘書蘇育平次子 | 蘇冠維 活動花絮 活動快照 02 16 22 36 活動快照 Photo Gallery 68 42 10 28 新聞眼 In the News

新聞眼 In the News 2 | 向海致敬,走向國際– 2022年第7 屆 「我們的海洋大會」 「帛琉國旗上的滿月,是帛琉文化中祝福與豐饒的象徵,標誌著收穫季與嶄新事 物的發起。同時,伴隨滿月而升起的潮汐,也見證著海平面上升對於帛琉等小島所帶 來的影響。」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 在2021 年11 月第26 屆聯 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6) 上如此說道。5 個月後,在「我們的海洋 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 OOC) 開幕酒會上,來自世界各國帶著祝福、承諾與 友誼而來的人們,齊聚於帛琉的暮春海畔,仰望那普世共享的一輪明月。 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 OOC) 張署長( 第一排右2) 與各國與會代表合影 文.圖 亞東太平洋司薦任科員 | 蔡欣蓉 ▲ OOC 歷屆主辦國 新聞眼 In the News

| 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帛琉台灣,兄弟之邦 2022 年4 月13、14 日第7 屆「我們的 海洋大會」( 以下簡稱大會) 在帛琉正式展 開。2014 年首屆大會由美國國務院於華盛 頓舉辦,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法 律制定者和政策社群,針對當前的海洋議題 與行動策略進行交流,包含漁業、保育等面 向,同時也做為各國共同提出或參與海洋 保育倡議的相關平台。而今年的OOC,是 首次由發展中小型島嶼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 SIDS) 主 辦, 不 僅 象 徵 著SIDS 在國際海洋議題上不缺席、不沉 默,此次大會的主題訂為「Our Ocean, Our People, Our Prosperity」,更希望藉由帛琉 身為海洋社會的豐富文化傳統,為大會注入 更多來自島嶼的多元觀點。 台灣與帛琉邦誼深厚,除了民間長期交 流熱絡,近年來高層互訪更成為常態;2018 年11 月時任帛琉總統雷蒙傑索(Tommy Remengesau, Jr.) 率團訪台,2019 年3 月 蔡總統隨即以帛琉為首站展開「海洋民主之 旅」。其後國際實體交流雖因疫情驟減,然 台帛情誼仍持續增溫不減,在疫情衝擊之 下,台灣數次援贈口罩等防疫物資協助帛琉 抗疫;隨後雙方在國內疫情防控的努力之 下,亦排除萬難於2021 年發起「台帛旅遊 泡泡」,足見交流之緊密、互信之堅實。本 次大會原定於2020 年舉辦,後因疫情數度 延宕,但早在2019 年籌辦初期,台灣便開 始協助整建大會主場館– 帛琉國家體育館, 因此惠恕仁總統多次在大會開幕式及歡迎酒 會等公開場合感謝台灣鼎力相助。 此次應帛琉邀請,我國由蔡總統指派行 政院環境保護署張子敬署長擔任特使,偕外 交部田中光政務次長、海洋委員會蔡清標政 務副主任委員、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國 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項恬毅秘書長、海巡署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代表,以及東華大 學榮譽教授童春發等,組成特使團代表我國 出席大會。張署長不但是我國歷次參與大會 最高層級之代表,同時亦是我國代表首次以 環境保護署署長的官方專業身分與會。 ▲ 我援建之帛琉國家體育館(OOC大會主場館) ▲ OOC主場館入口意象

新聞眼 In the News 4 | ▍專業、務實、有貢獻 我國繼2018 年成立專責統籌推動各項 海洋政策的海洋委員會、2019 年制定《海洋 基本法》後,行政院更於2020 年核定「國 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推出「向海致敬」政 策。然而,海洋委員會雖下轄海巡署、海洋 保育署及國家海洋研究院,構築海洋執法、 保育與研究三大支柱,然而就廢棄物源頭管 理、汙染防治、漁業經營等面向,仍有賴環 保署、經濟部、農委會等各部會通力合作, 足見海洋政策的複雜性。另一方面,海洋事 務亦具高度涉外且難以排他的特性,因此海 洋政策便如同全球暖化、跨國犯罪等議題, 均有賴各國彼此交流合作。 在此次大會上,海洋委員會統籌我國涉 及海洋事務的相關部會,針對大會六大行動 領域( 海洋保護區、海洋污染、海事安全、 永續漁業、藍色經濟及氣候變遷) 提出14 項承諾,並獲得大會正式核錄;同時特使團 的成員亦發揮所長,在大會內外的各個場合 積極展現台灣的決心與行動。4 月14 日大會 中張署長向全體與會者發表對解決海洋環境 污染的專題演說,介紹我國一系列「向海致 敬」政策,包含海岸廢棄物清理、廢棄漁網 具源頭管控、河川陸源垃圾攔除等;同時亦 以垃圾回收率逾六成,以及PET 寶特瓶回收 率高達九成以上的成果,用行動證明我國追 求環境永續發展,並致力將環保政策與國際 接軌,以善盡保護地球責任的決心。 ▲ 張署長於「解決海洋污染」場次發表演說,講述我國於海洋廢料處理上的努力及成果

| 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同日,海洋委員會蔡政務副主委也受邀 在大會中,針對實現海洋安全公開發表我國 承諾,內容包含確保海域航行安全、強化海 上人道救援國際合作搜救能量、支持國際 合作打擊海上跨境犯罪等,具體展現我國 積極參與國際海洋治理的方向。在大會的 周邊活動中,長期派駐在當地耕耘的國合會 技術團,在項秘書長帶領下亦分別以「小型 島嶼國家發展零排放零廢棄之循環經濟」及 「台灣的海洋行動」(Taiwan Ocean Action Exhibit–Blue Ocean Green Future) 為 題 舉 辦特展,吸引眾多與會人士參觀交流。據現 場國合會同仁表示,我國為大會特別設計的 台帛珍稀海洋生物主題口罩,獨具創意,特 展攤位參觀者紛紛洽索配戴留念。最後,排 灣族出身的童教授與法律扶助基金會原住民 族法服中心法務專員郭文萱在周邊會議「以 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 南島民族觀點」中, 分享台灣原住民傳統生活知識技能,以及學 習與海洋自然萬物共同生存的理念,在與談 的過程中,與同為南島民族的帛琉佳賓相談 甚歡。 ▲ 蔡副主委發表我國承諾 ▲ 特使團於帛琉國家水產中心前合影

新聞眼 In the News 6 | 而我特使團此次出訪,不僅深化台帛兄 弟之邦的情誼,同時亦藉此與各友邦及理念 相近國家積極展開後疫情時代久違的實體交 流及互動。例如海巡署「台南艦」應帛方邀 請,於大會期間與帛琉海巡船艦協同執行海 上維安任務。大會結束後並與帛方共同舉行 升旗典禮,出席嘉賓包括我友邦聖克里斯多 福、聖文森與貝里斯駐台大使;另帛方安排 的酒會及參訪行程中,田政務次長及我駐帛 琉黎倩儀大使所領軍的外交團隊,積極與 美、日、法、德、比、以、奧等理念相近國 家代表互動,讓各國更認識台灣的努力及貢 獻,強化各國與台灣未來在相關領域的合 作,實踐我國多元務實的國際參與策略。 ▍讓世界看見台灣 在我國相關部會、專家學者於大會內外 大展身手的背後,自然也少不了外交部同仁 穿針引線、辛勤奔走聯繫的身影。除大會相 關專業討論及政策交流外,本次亦在外交部 與駐館合作無間下,積極籌劃多場雙/ 多邊 活動與會議,並安排特使團於當地出席各重 要活動。 期間特使團除受邀出席「帛琉– 美國 歡迎酒會」外,張署長另與惠恕仁總統共 同主持「台帛歡迎酒會」,並為台帛聯合 紀念郵票揭幕。惠恕仁總統對特使團表示 高度重視,會同馬紹爾群島駐聯合國大使 Amatlain Kabua 與特使團進行會談,針對 海洋保育及永續漁業發展等議題廣泛交換 意見,後亦偕第一夫人出席由台、美及帛琉 合辦題為「小型島嶼國家氣候韌性及永續發 展」的周邊會議,表達對我國及台美帛三方 合作的堅定支持。 ▲ 「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 南島民族觀點」周邊會議講 者合影 ▲ 特使團參觀「Taiwan Ocean Action Exhibit–Blue Ocean Green Future」特展並配戴特別設計的口罩

| 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 台帛共同舉行升旗典禮 ▲ 「小型島嶼國家發展零排放零廢棄之循環經濟」開幕式剪綵活動

新聞眼 In the News 8 | 不僅得到惠恕仁總統來函及於大會閉幕式中 特別致謝,各國與會來賓在大會期間身著 MIT 的環保島衫,無疑是以最生活化、最務 ▍向海致敬,走向國際 此次大會的亮點之一是新光合成纖維公 司用來自帛琉的海洋廢棄物塑膠瓶轉製成的 環保衣料,並慷慨贊助特使團團服( 綠色島 衫) 及大會所有官方主題島衫( 藍色島衫), ▲ 惠恕仁總統伉儷親自出席台美帛合辦的「小型島嶼國家氣候韌性及永續發展」周邊會議 ▲ 張署長( 右3) 與惠恕仁總統( 左5)、田政務次 長( 右2) 及駐帛琉黎大使( 右1) 於台帛歡迎酒會 共同揭幕台帛紀念郵票 ▲ 台帛歡迎酒會場景佈置融合台帛傳統文化元素

| 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實的方式,向世界展現台灣的專業能力與參 與國際事務的意願。惠恕仁總統甚至在今年 7 月舉行的2022 年聯合國海洋大會上,也 穿著MIT 環保島衫於會中發言介紹,用最環 保、最海洋的方式,將來自台灣的聲音傳送 到聯合國的舞台上,延續並拓展台灣在國際 海洋事務上的參與,成功贏得各國與會者對 於台灣的關注及肯定。 此次大會,我特使團在張署長的率領下 順利達成總統交付任務,在專業、外交、政 策、文化等各方面展現豐碩的成果,提升我 國在國際海洋保育的地位及形象,實為我國 參與國際海洋活動的重要里程碑。任務圓滿 達成的背後,除了外交部與我駐外館處共 同籌備執行及積極聯繫外,各部會及民間 單位的通力合作也功不可沒,在此謹向各 部會、國合會、技術團及僑界、專家學者、 新光合成纖維公司、新光醫院及青年代表 等公、私部門的全力支持及配合,致上由 衷感謝之意。 藉由各部會緊密合作與公私部門協力, 我國成功在此次大會及國際海洋事務的全球 舞台上,分享我國做為太平洋區域負責任一 份子的貢獻及經驗,並以「專業、務實、有 貢獻」的國際參與策略,讓世界看到台灣– 「向海致敬,走向國際」! ▲ 惠恕仁總統於本年聯合國海洋大會介紹我國環保島衫

▲ 我與Tony 一同擔任夜市文化表演的主持人 外交情Diplomacy in Action 10 | 登陸,遺落在太平洋上的珍珠– 國際青 年大使經驗分享 外交情 Diplomacy in Action ▍緣起 外交部行之有年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 畫」適逢疫情已停辦兩年,今年終於撥雲見 日,選定「帛琉」作為此次交流的國家,並以 「你我海洋,台灣幫忙」(Our Ocean, Taiwan’s Devotion) 為主題,規劃一系列台帛關係、永續 議題、溝通表達的集訓課程,期望憑藉國際青年 大使的力量深化兩國邦誼,更為海洋環境保育貢 獻一份心力。 帛琉總統熱情地與全體青年大使合照 文.圖 國際青年大使 |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朱翊

| 1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初探帛琉 經過兩週集訓的考驗後,我們終於搭上 飛機,前往美麗迷人的海島國家– 帛琉。位 於西太平洋的帛琉在台灣東南方,航程約4 小時,恰到好處的距離。不一會兒,傳來機 長的廣播聲:「我們即將抵達帛琉....」,望 向窗外,是無盡的綠色島群和湛藍的海色, 我心為之顫動,更加期待即將展開的旅程! 下機後,深深吸了一口氣,空氣中帶著海的 味道,第一次體驗帛琉風味,格外新鮮。乘 著小遊覽車,一邊望著匆匆而過的矮房、小 狗、雞鴨,一邊聽著駐館林秘書分享當地的 生活樣態,沒有紅綠燈、沒有門牌地址,此 間的閒適自在令人心神嚮往。 ▍夜市表演宣揚台灣文化 當晚,我們就到當地夜市進行第一場文 化表演,熱鬧登場。駐館人員表示,當天夜 市的光顧人潮是數一數二的,已許久未見 如此盛況。後來在回程的飛機也剛好遇到一 位在帛琉工作的台灣人,他說那天特地趕去 夜市,只為欣賞表演,很多人跟他一樣,慕 「國際青年大使」之名而來。原來國際青年 大使號召力十足,當地人都熱烈歡迎並期待 我們的到來! 當我們在舞台上以二胡演奏經典的客家 民謠「桃花過渡」時,一對父子全神貫注地 聆聽著,父親將孩子抱得高高地,好讓他能 看得更清楚。他對我說,以前從未聽過二胡 演奏,音色非常動人,聽完整場表演後讚不 絕口,我們的心裡都暖暖的,第一天就感受 到帛琉人的親切與熱情。 ▍帛琉人的驕傲 – 拜會環境保育 NGO 次日一早我們拜訪帛琉環保團體Ebiil Society,這是帛琉極具影響力的NGO組 織,成立於2005 年,致力於推廣環保教育 與傳統文化。執行長Ann Singeo 熱情地招 呼我們,並向我們介紹組織特色與接下來的 體驗活動。雖然跟Ann才認識不久,但早被 她那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吸引,由衷佩服她對 環保的長期貢獻。 在NGO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一行人緩 步到海邊,準備划船至對岸淨灘。有趣的 是,沙灘乾淨無比,一丁點兒垃圾都沒有, 根本不需要淨灘,令大夥嘖嘖稱奇,也更加 佩服帛琉人對海洋保育的重視。另外我們 也學習分辨不同種類的海草,瞭解海草只 生長在清澈的海域,看似平常,實則作為 ▲ 我與Ebiil Society 執行長Ann合照

外交情Diplomacy in Action 12 | 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它從大氣中吸碳的速 度竟是熱帶雨林的35 倍!原來保育海洋環 境,就能創造正向循環,進而改善空氣污 染、氣候變遷等全人類面臨的問題,達到 保護地球的目的。 聽完Ann 執行長解說後,望著帛琉清 澈、美得不可思議的大海,更相信「眼見為 憑」,著實欽佩帛琉人致力保護環境的努力 與成果。有時侯,氣候變遷彷彿離我們相當 遙遠,但我們清楚知道它切身相關,尤其捨 不得這麼潔淨的海洋從眼前消失,所以更願 意關注環保議題,為大自然發聲。 其實,帛琉的美不僅僅在海洋。夜晚, 在碧綠海水環繞的茅草屋,與曾來台的帛琉 人交流共餐,抬頭仰望,滿天星斗,不知有 多久沒看過灑滿整片天空的星星了?心中滿 是感動,這裡光害少,幸運的話還能見到幾 顆流星劃過天際呢! ▍緊密的人際關係 第三天,我們有機會與當地人進行深度 交流,年齡層從長者、大學生到高中生。最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前往帛琉唯一一所社區 大學的參訪,當地社區大學只提供前兩年的 大學博雅教育,學生到了大三必須出國繼續 修業,完成學士學位。在此我與一位女學生 Kich相談甚歡,文化上我們聊到帛琉雖屬母 系社會,但姓氏仍跟隨父親姓。女性主要掌 管家中的財務,說話很有份量,重男輕女相 ▲ 在Ebiil Society 門前合照

| 1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當少見。帛琉總人口不到2 萬,因此人與人 間的相處緊密,彼此常互有親戚關係,聊著 聊著才知,昨日令我崇拜的Ebiil Society 執 行長Ann竟是她的阿姨,難怪兩人都對環保 抱持高度熱忱!Ann也笑著說,在帛琉一定 要善待身邊的人,不然「壞事傳千里」,當 然好事也一樣。她嘆道,「好想去一個沒人 認識的地方」! 在台灣文化之夜的晚宴中,我與帛琉 16 州之一的Angaur 州大酋長聊天時,他不 斷強調人際關係的重要性。身為部落領袖, 身分地位相當受人敬重,日常工作之一便是 處理部落中複雜的人際關係。他語重心長地 說,待人接物首要就是「尊重」,接納彼此 的想法;再來是「讚美」,見到人的第一句 話永遠是稱讚,如此便能讓對方感到愉悅; 最後是「寬恕」,不管別人說了什麼令你 不快的話,都先「置之腦後」( 他的原話是 put it back),體諒並理解他人。與酋長的對 話裡,在在透露著帛琉人是一個重視禮儀和 人際關係的民族。酋長用他那深沉宏亮的嗓 音再三重複對人三原則:respect、praise、 mercy,不自覺地已牢記在心! ▲ 我與立志成為環保專家的Kich合照 ▲ 台灣文化之夜演出

外交情Diplomacy in Action 14 | ▍人人皆是環保鬥士 跟Kich 談及未來的升學規畫,她說想 去美國夏威夷、澳洲或台灣繼續完成大學學 業,我當然順勢推薦她去「台灣」。熱愛數 學、物理與化學的她,未來想成為一位環保 專家,這不禁讓我再次讚嘆帛琉環保教育的 成功,環保意識已然深植人心。與帛琉總統 惠恕仁(Surangel S. Whipps, Jr.) 會談時, 他也說到依循歷史文化脈絡,帛琉人自古靠 海維生,很自然地就會對大海產生感情,猶 如天生下來就有的知識般,對大自然的賜予 懷抱感恩與珍惜。自帛琉開放觀光後,大批 遊客湧入,不免對環境造成傷害,但帛琉 人並沒有為追求經濟發展而放棄自然生態保 育,仍堅持做好環境保護。帛琉政府並首創 「帛琉保育誓詞」(Palau Pledge),入境的 觀光客皆要在這份環保誓詞上簽下自己的名 字,以展現對愛護帛琉的承諾: 「帛琉子民,我來作客,謹立此誓, 願意保護你美麗獨特的家園。 我發誓會輕手輕腳、小心行事、 用心探索。 不屬於我的,我不會帶走; 不傷害我的,我也不傷害它。 我留下的唯一印跡, 是大海終將沖走的腳印。」 簽下名字的剎那,我感受到一份神聖使 命,以及帛琉對環境保育的決心。正因為帛 琉政府所做的種種努力,我們才能在水母湖 看到無數黃金水母悠遊其中。當我們乘風破 浪,穿梭於洛克群島,那清澈蔚藍的海、潔 白的細沙,有如天堂般的景致,深深烙印在 我腦海中,久久難以忘懷。 ▲ 鯊魚城的島嶼風光

| 1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學習領袖風範 拜會帛琉總統的那天,青年大使個個 身負重任,然而大家緊張不安的情緒卻在 見到惠恕仁總統那一刻消失殆盡。在帛琉 國家博物館外,陽光灑落滿地,大夥兒圍 坐在總統身旁,分享有關環保政策規畫、 歷史文化等議題,惠恕仁總統更教我們如 何免於烈日的親吻–曬傷,過程輕鬆有趣。 交流後更熱情地和我們每一位青年大使自 拍合照,足見總統滿滿的赤誠之心。 這趟旅程,很幸運地讓我見識不同領 域的領袖,有為民服務的總統、有致力生 態保育的執行長、有電台主持人、有氣候 變遷論壇遇見的政府官員與環保倡議者、 還有部落酋長等。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領 導風範與氣質,皆是吾輩所需學習的,暗 自期許未來也能和他們一樣,在自己喜愛 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未竟的旅程 5 天的帛琉之旅眨眼瞬逝,彷彿不曾來 過,呼應著「保育誓詞」中的話:「我留 下的唯一印跡,是大海終將沖走的腳印。」 能夠踏上這片淨土,是此生最大的幸運。在 未來的人生路途中,我會帶著這份回憶與感 動,以虔誠的心守護地球、包容的心善待身 邊的人、堅定的心朝向目標邁進。 ▲ 帛琉總統熱情地與每位青年大使自拍 ▲ 接受Eco Paradise電台主 持人Rondy( 右1) 專訪

北 國 「 騎 」 緣 筆者於蒙京烏蘭巴托近郊的成吉思汗騎馬雕像前與展翅的獵鵰合影 文.圖 公眾外交協調會網路文宣科科長| 莊皓雲 ▲ 高約40公尺的成吉思汗騎馬雕像是目前世界最大 的不鏽鋼雕像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16 |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根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於 1226 年征討西夏途中,在圍捕野馬時因座騎 受驚導致摔馬受傷,日後傷勢每況愈下,並 於翌年病逝。關於這位大汗的終局有多種版 本,以「秘史」版本來看,縱馬大草原固然 令人悸動,但也有相當危險性。筆者以駐蒙 親身體驗,從騎馬運動、馬對蒙古人生活的 影響,以至台蒙文化關連與交流,分享初淺 的觀察。

▲ 左上為蒙古國西部烏布蘇省冰封鹹水湖赫爾吉斯湖(Khyargas Lake),右上為中部後杭愛省的特爾金白 湖(Terkhiin Tsagaan Lake),左下係南戈壁省的沙丘帶,右下係首都烏蘭巴托近郊的特勒吉國家公園(Terelj National Park) | 1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騎馬做為休憩體驗、運動與生活方式 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Ulaanbaatar) 於 每年9 月中開始供應暖氣,隔年5 月中停 止,嚴寒時期長達8 個月。藏曆新年前後 ( 多與我國農曆春節相近) 嚴冬時節,白晝 常溫多介於攝氏零下10 至20 度,夜晚可降 至零下30 至40 度,西部的烏布蘇、巴彥 烏爾蓋等省更加天寒地凍,因此每到最宜人 的夏季,觀光客絡繹於途,「 大啖羊肉 」 及 「 體驗騎馬 」 則是必列行程。觀光景點許多 馬匹已習於慢行,遊客倘自行騎控,馬兒索 性不走也不足為奇,就算以馬鞭抽打亦無 用。顯然蒙古馬知騎者是外國人,所以要 作弄欺負一番! 筆者初到亦如遊客般嚮往騎 馬,自夏季開始體驗,但後為健身紓壓及融 入環境,在蒙古友人引介的牧民家庭陪同 下,冬季亦追加不少騎乘練習,和本即耐寒 耐勞的蒙古馬積極培養默契。 蒙古每年盛大舉辦的「那達慕慶典」 (Naadam Festival) 3 項競技其中一項即是 「少年賽馬」,政府並將參賽年齡限制在7 歲以上。不僅在首都,21 個省的省會及省 內縣城,均各自舉辦那達慕競技。參賽少年 騎者通常不配馬鞍,以減輕馬匹負擔提高勝 算,當然駕馭的挑戰與風險亦隨之增高,騎

者與馬匹建立互信更顯重要,一旦馬兒感受 騎者的緊張躁動,輕則不跑,重則亂跑引發 墜馬危險。 騎乘馬匹除韁繩外,大腿內側使力亦可 控制馬匹的走向,若能在馬背保持平衡後, 就可像少年騎者般無鞍騎行。筆者多在冬 季練習騎乘無鞍馬,因人、馬走在冰雪上會 自然減速,厚積白雪也可減輕不慎墜馬的衝 擊。筆者曾因馬兒不慎踩到雪下的凹坑, 墜馬深吻白雪,幸託積雪之福,「有痛無 傷」!騎射為昔日游牧民族必備之狩獵與戰 爭技能,須靠雙腿控穩馬身,並盡力保持身 體平穩。因此,騎乘無鞍馬不僅有塑身及矯 正體態之效,也有助習練騎射。 ▍馬與蒙古人的生活 都市化以後,城市居民亦如外國觀光客 般在夏天前往鄉間或觀光景點體驗騎馬。鄉 間牧民雖仍擅騎馬,但「騎機車」驅趕牲口 之光景亦甚為常見,獸力終究不如機械力方 便。儘管如此,馬在蒙古文化中的地位仍獨 ▲ 筆者於冬季練騎無鞍馬 ▲ 筆者於冬季練騎無鞍馬 ▲ 筆者於秋季在烏蘭巴托市郊騎射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18 |

一無二,蒙文中形容馬兒的顏色、個性、體 態字彙繁多。馬奶與馬奶酒則是蒙古城鄉居 民皆喜愛的甘醇飲品,富含蛋白質與多種維 生素的馬肉更是冬季的重要主食。蒙古傳 統舞蹈中也有許多與馬有關的舞步,例如 揚鞭疾馳或單腳勒馬等。蒙古著名樂器「馬 頭琴」(morin khuur) 演奏出的旋律有如萬 馬奔騰,時而深情款款、時而悲愴嘶鳴,知 名樂團The HU將馬頭琴混搭喉音(throat singing) 等融合民俗及搖滾樂風,以獨特的 「匈奴搖滾」聞名於世。 馬兒亦在蒙人贈禮文化中扮演要角,贈 馬是對彼此友誼的肯定。1997 年前總統陳水 扁任職台北市長期間,台北與烏蘭巴托締結 姊妹市,1999 年陳市長卸任訪蒙,即獲時任 總理的J. Narantsatsralt ( 締結姊妹市時烏 市市長) 致贈駿馬一匹,肯定雙邊情誼。 ▍台蒙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蒙元帝國在中華歷史文化長廊中亦留有 重要足跡,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藏的 「 成吉思 ▲ 筆者於秋季在烏蘭巴托市郊騎射 ▲ 奶酒、包子及羊肉是蒙古人日常飲食 | 1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汗等元代8 帝15 后畫像 」、「 元世祖忽必烈 出獵圖 」 等真跡畫作,以及國家圖書館保存 的「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重要史籍 文物,讓我國與蒙古雙邊關係跨越時間軸。 台灣妥善保存蒙元文史瑰寶,免遭破壞,也 有助兩國再敘特殊情誼( 我國於2002 年9 月在蒙正式設處)。 蒙古帝國曾入主中原及雄霸歐亞,後來 分裂為四大汗國,是國人對蒙古歷史的第一 印象。或許再透過武俠名著、國內外影劇 作品,填補對蒙古「塞外」、「大漠」的想 像,經過筆者第一線觀察,蒙古人優異的騎 射技巧確非憑空而來,蒙弓( 角弓) 的製作 也特別講究,騎射運動與蒙弓工藝相輔相 成。筆者透過蒙古著名騎射協會創辦人輾轉 得知,在台竟有專門鑽研製作傳統蒙弓的大 師,且在蒙甚具名氣,未來可成為台蒙文化 交流的連結之一。 ▲ 蒙古牧民拉奏馬頭琴迎賓 ▍草原民族與海洋民族的相知相惜 蒙古國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地理景觀 樣貌多元,地下富含銅、金、煤、鈾、螢石 等礦藏,超過八成出口至中國市場(2021 年 對中國出口佔總額82.6%),北京卻動輒以行 政手段限制雙方邊境口岸貨運流量,貿易亦 長期受制位於中國的出海口– 天津。有「民 主綠洲」美譽的蒙古,地處歐亞大陸心臟, 卻夾在中俄之間,歷來飽受兩大強鄰的利誘 與威迫,追求經濟自主與民主自由的道路注 定「難上加難」。此地理與歷史的窘境也激 發蒙古國戒斷依賴中國的思維,轉與美、 日、韓、印度及歐盟等主要「第三鄰國」與 國際組織,以及台灣這樣堅持民主、自由、 人權及永續發展的夥伴,發展穩健的關係。 台蒙在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交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20 |

流與合作成果豐碩,值得一提的是,近10 餘年來台灣協助培訓的蒙古醫師及護士超 過1,000 名,歸國後對提升蒙古民眾的健康 福祉貢獻良多,尤其在牙科、顱顏外科、不 孕症、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傳染病防治等領 域。此外,在台攻讀學位、學習華語或工作 的蒙古民眾,每年維持在800 至1,000 人左 右。近兩年蒙京的珍珠奶茶店如雨後春筍般 出現,有加盟台灣連鎖品牌者,也有旅蒙台 商自創品牌或留台校友返蒙創業者,儼然繼 當年F4 主演的偶像劇「流星花園」後,再 掀起一波台灣熱。這些都是草原民族和海洋 民族相遇所締結的美好果實,未來還要一起 寫下更多精采的故事! ▲ 蒙古男女參加傳統 射箭比賽 ▲ 近年蒙古吹起台灣珍珠奶茶風,右圖①為旅蒙台商自創品 牌Sweet Taiwan;②為台灣茶飲連鎖品牌「日出茶太」加盟店; ③留台學生返蒙自創品牌UNICO;④為蒙古學童的珍奶主題 繪畫。 1 2 3 4 | 2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22 | 全球網 Around the World 文.圖 領事事務局科長 | 吳忻宇 從德國巴伐利亞的歷史建築淺談德國戰 後反省文化 一般談及德國巴伐利亞著名建築,應該都會先想到著名的打卡景點,如充滿浪漫色彩 的「新天鵝堡」,或具有濃厚工業風的「慕尼黑BMW博物館」。其實德國還有許多戰後 歷經千辛萬苦重建的建築,一方面反映日耳曼民族的懷舊情愫,另一方面更反映德國在20 世紀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慘痛歷史。參訪具政治意涵的歷史建築,如巴黎凱旋門、羅馬競 技場,彷彿與歷史見證人對話,並可探索一個國家過去輝煌、繁華的一面,不過,巴伐利 亞的一些重要建築卻呈現歷史暗黑的一面。 即使二戰結束已逾70 年,隨著戰後經濟快速復甦,原本被聯軍摧毀的城市也都迅速重 建,可是納粹德國所遺留的許多痕跡卻未隨著時間消逝而被抹去,反倒經常被刻意保留下 來,以警惕後人,不要忘記自己的罪愆,慕尼黑及近郊的許多重要歷史建築即反映此思維。 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是德國第三大城,在探討納粹時具有特殊地位,因為它是納粹政 「達豪集中營」鐵門刻寫「勞動帶來自由」(Arbeit macht frei),源於德文口號 ,原係表達人類透過勞動解放自己, 主宰自己命運,卻遭納粹扭曲,假借教化之名,行種族滅絕之實。

▲ 參觀者在「達豪集中營」一隅向死難者獻上鮮花 | 2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黨在1920 年正式成立的發源地,1923 年在 當地發動「啤酒館政變」,最終雖然失敗, 卻始終是納粹政治運動主要根據地。 ▍象徵死亡的建築:集中營 (Concentration camp,簡稱 KZ) 曾造成無數生靈塗炭的集中營,無疑 是最具納粹德國罪刑象徵意義的建築。猶 太大屠殺(Holocaust) 與集中營兩者的關係 密不可分,在西方世界集中營甚至已與種 族屠殺畫上等號。「達豪集中營」(Dachau concentration camp,德文簡稱KZ Dachau) 位於慕尼黑西北方約29 公里處,規模並非 最大,卻具特殊意涵,因係納粹德國建造的 首座集中營,被廣泛視為全歐所有納粹集中 營的範例,也幾乎等於集中營的代名詞。集 中營於1933 年3 月22 日開始使用,是在 希特勒1 月30 日被任命為總理後的短短51 天。起初並非針對猶太人,而是以一般政治 犯為主,包括反對黨人士、新聞記者及任何 公開反對納粹的平民百姓。隨後,不分種 族、宗教、政治、性向都可成為監禁理由, 所有被納粹視為劣等者都被關進去。二戰結 束,當地居民原本希望拆除集中營,去除歷 史的汙點,但在倖存者連署提議下,集中營 於1965 年改成紀念館,主要為保存所有受 難者及加害者遺物,以及歷史犯罪現場的完 整性,讓真相公諸於世,警惕世人。如今每 年平均有80 萬人參觀該紀念館。 ▲ 「達豪集中營」自 1933 年3 月22 日啟用迄 1945 年4 月29日被美國第七軍團解放,估計約有 41,500人在此遭到殺害。 ▲ 「達豪集中營」原本規劃容納6,000人,實際上 卻經常得擠下10倍人數。當年被美國第七軍團解 放時,仍有逾3萬人關在此地。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24 | ▍象徵極權統治與戰爭的建築: 「元首行館」(Führerbau) 「元首行館」於1937 年完工,是納粹 德國領導人希特勒接待國賓或舉辦慶祝活 動宴會場所,可謂政治核心建築。雖然柏 林是首都,可是直至1945 年二戰結束前, 納粹黨部始終設在慕尼黑,被稱為「黨運 之都」(Capital of the movement),可見慕 尼黑對納粹的重要性。此外,元首行館更 是20 世紀另一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1938 年9 月29 日至30 日 英、法、德、義4 國 元首在此簽署所謂《慕尼黑協定》(Munich Agreement)。原本英、法兩國盼藉此與希 特勒達成避戰協定,孰料不但未創造長久和 平,反使希特勒侵略的野心得寸進尺,先犧 牲捷克斯洛伐克,最終將世界逼到戰爭邊 緣。因此在外交領域談及「慕尼黑協定」與 「綏靖主義」(Appeasement) 時,兩者幾為 同義詞。如今元首行館改成「慕尼黑音樂戲 劇學院」,筆者曾於2019 年前往聆聽音樂 會,很難想像這個攸關捷克斯洛伐克及數百 萬歐洲人命運的會議,曾在如今優美樂音迴 繞的屋廊下召開。 ▍象徵覺醒的建築: 「慕尼黑凱旋門」(Siegestor) 凱旋門起源於古羅馬帝國時期,近代則 由法國皇帝拿破崙發揚光大,顧名思義係 慶祝國家在戰爭中獲勝的象徵建築。拿破 崙1806 年下令建造巴黎凱旋門,盼透過此 ▲ 慕尼黑「凱旋門」鄰近慕尼黑大學,當年為慶 祝巴伐利亞擊敗法國拿破崙而建。 ▲ 1938年《慕尼黑協定》簽署地點元首行 館如今成為「慕尼黑音樂戲劇學院」

▲ 以色列駐慕尼黑總領事館2015 年11 月10 日 正式啟用,鄰近前納粹全國黨部「褐宮」遺址及 「元首行館」。 ▲ 慕尼黑「凱旋門」背面題詞寫著「獻給勝利,毀於戰火,敦促和平」 | 2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建築向世界炫耀法國國力,這也成為日後各 國,包括俄、英、德、美及羅馬尼亞效仿的 建築藍本。慕尼黑凱旋門於1852 年建造完 成,原本係紀念巴伐利亞軍隊的榮耀,在二 戰尾聲,因遭嚴重損壞後重建,但部分毀損 的痕跡卻被刻意保留下來,凱旋門上的提詞 也改為「獻給勝利,毀於戰火,敦促和平」 (Dedicated to victory, destroyed by war, urging peace),意指戰爭不是只有帶來勝 利,更會帶來痛苦與毀滅,甚至可以摧毀勝 利,唯一解答就是和平,藉此將原本意謂戰 爭勝利之門轉化為警惕戰爭的象徵。 ▍象徵和解與溝通的建築: 以色列駐慕尼黑總領事館 各國設立新的總領事館往往具有政治意 涵,當以色列政府於2010 年宣布在首都柏 林以外新設總領事館時,以德雙邊關係瞬 間邁入新階段。尤其新總領事館最後選擇在 慕尼黑開設,更具特殊意義。畢竟慕尼黑不

▲ 「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建於前納粹全 國黨部「褐宮」遺址上 全球網Around the World 26 | 僅是1920 年德國納粹創黨所在地,黨中央 也設在慕尼黑,希特勒的元首行館更在慕尼 黑,要稱慕尼黑是納粹的「老巢」也不為 過。即使戰後,慕尼黑與以色列也依舊無法 逃離悲慘的命運共同體。象徵戰後德國重返 國際舞台的1972 年慕尼黑夏季奧運,原本 應風光舉辦,卻發生慘絕人寰的「慕尼黑 慘案」(Munich massacre),以色列奧運選 手及教練共11 人慘遭巴勒斯坦恐怖組織殺 害。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 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 於2005 年執導的傳記電影「慕 尼黑」即以該慘案為背景,該片以「慕尼 黑」為名,也象徵不少以國人心中已將慕尼 黑與恐攻連結在一起。由此可見,慕尼黑在 以德關係中,絕非一般城市,而是充滿兩國 人民悲痛的歷史記憶。 以色列駐慕尼黑總領事館在2015 年11 月10日正式啟用,館址就選在過去納粹黨統 治德國時期的政治核心地帶,距離前納粹全 國黨部「褐宮」(Brown House) 遺址( 現在 的「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 徒步僅2分 鐘,距離希特勒前「元首行館」徒步約4 分 鐘。以德政府選擇在二戰結束後,共同積極 面對兩國歷史上最痛苦一頁,實屬不易。 ▍教育世人的建築: 慕尼黑「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 (Munich Documentation Centre for the History of National Socialism) 為實踐歷史與基礎教育在反省運動中所 扮演的重要角色,慕尼黑「國家社會主義歷 史檔案館」於2015 年4 月30 日正式開放, 就建在前納粹全國黨部「褐宮」遺址上,這 一天也是70 年前慕尼黑市民慶祝被美國第 七集團軍「解放」(liberated) 的日子。值得 一提的是,德國人普遍認為自己也活在納粹 極權統治下,因此是被聯軍「解放」,而非 「打敗」。該館設立目的係研究及處理納粹 政權的歷史及後果,重點擺在德國未來的歷 史和政治教育工作,探討及介紹納粹黨的起 源與崛起和意識形態,希望透過教育增加後 代對納粹主義的瞭解,進而避免歷史重演; 同時提醒世人民主體制並非堅不可摧,民主 自由的理念需時時捍衛,也因此該館主要參 觀對象,除一般大眾外,主要為各級學校師 生,參訪並成為德國公民教育重要的一環。 在2020 年疫情於歐洲爆發前,該館平均每 年吸引約19 萬人參觀。

▲ 「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展示納粹極權統 治時期常見的反猶太宣傳品 | 2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德國戰後反省的「記憶文化」: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遺忘 2019年1月23日筆者有幸以駐慕尼黑使 節團成員身分應邀出席巴伐利亞邦議會舉辦 的「納粹受害者」紀念活動,受邀出席者除 德國政商界人士及新聞媒體外,也包括德國 國、高中學生,現場聆聽納粹統治下的集中 營倖存者以歷史見證人身分口述自身遭遇。 其中有一段話令筆者印象非常深刻,倖存者 對台下學生說,「你們不必為納粹屠殺負責, 因為你們那時候根本還沒有出生,可是你們 有責任不要讓歷史重演。」語畢全場鼓掌, ▲ 「國家社會主義歷史檔案館」牆壁上寫滿納粹統 治期間所通過的反猶太法律及行政命令,迄1945年 止共通過上千條,如「猶太人不得使用圖書館」、 「猶太人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等。 令人為之動容。如此簡單的話,卻重磅點出 一個國家需積極面對自己的過去,即使過去 的錯誤與自己無關,依然應該選擇正視,才 能從歷史的教訓中學習;積極面對自身的暗 黑歷史,才能昂首邁向未來,否則世世代代 都將難以抬起頭來。 在德國所謂的「記憶文化」(Culture of Remembrance),本質上即是德國以個人或社 會集體身分對納粹暴政歷史做反省的互動關 係,即是對民族集體記憶做徹底審思。巴伐 利亞的許多歷史建築物所要傳達的訊息正是: 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可以遺忘。

雅法港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28 | 台拉維夫(Tel Aviv,或譯「特拉維夫」) 係以色列的科技及金融重鎮,也是國際社會普遍 承認的首都,各國的外交機構多數設立在此,包括我國代表處;惟中央政府部會所在地仍是 耶路撒冷(Jerusalem)。 事實上,台拉維夫的正式名稱為「台拉維夫–雅法」(Tel Aviv – Yafo),從名稱看得出來 是兩個城市合併成一個都會。雅法在台拉維夫南邊,兩者皆毗鄰地中海,擁有迷人的海岸與 沙灘。1949年以色列建國後,台拉維夫與雅法合併,台拉維夫是摩天大樓林立的新興城區, 發展始於19世紀80年代,至今僅百餘年歷史;而南邊的雅法港卻是世界最古老港口之一, 其歷史咸信至少4,000年以上,在古埃及統治迦南地區時即有戰役及建設之紀載,港名也出 現在著名的埃及「阿瑪爾奈文書」(Amarna letters) 中。 「雅法」 (Jaffa) 古城漫遊記 生活錄 Stories fromtheField 文.圖 駐以色列代表處秘書 |闊里牙

▲ 雅法港 | 2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聖經裡的雅法 雅法(Yafo) 是近代希伯來語的音譯, 據悉來自閃語系字根「美麗」之意。在近 代阿拉伯語及歐語中,大多拼做Jaffa 或 Yafa。有一說,雅法是挪亞(Noah) 之子雅 弗(Japheth) 在大洪水後所建。然而這僅是 綺麗的神話,並無歷史根據。 歷史悠久的雅法也多次出現在「聖經」 ( 註1) 記載中,寫法為約帕(Joppa),主要 是作為耶路撒冷的出海港;建築聖殿所需的 黎巴嫩珍貴木材,皆是經過雅法港運送至 耶路撒冷。此外,雅法還在聖經風格獨特 的「約拿書」裡常被提及,耶和華給了先 知約拿(Jonah) 一項任務,要他前往尼尼微 (Nineveh) 傳道。尼尼微是龐大的亞述帝國 首都,約拿心生恐懼,未遵從指示,反倒畏 畏縮縮地從雅法港偷偷搭船溜走,這大約是 公元前9 世紀的故事。 時間來到公元1 世紀,基督教新約「使 徒行傳」中寫道:耶穌門徒彼得(Peter) 在 雅法傳教時,讓女信徒大比大(Tabitha) 死 而復生,這樣的神蹟立即傳遍雅法。其後 彼得下榻鞣皮匠西門(Simon the Tanner) 家,在那裡看見異象,神讓他打破猶太食物 戒律,並受邀前往猶太行省省會凱撒利亞 (Caesarea) 向外邦人(Gentiles,非猶太人) 傳教,這在基督教發展史上別具重大意義。 當時耶穌的追隨者多為猶太人,屬於猶太教 的一個小教派,猶太教從不熱衷向外邦人傳 教,他們認為這是上帝與猶太人之間的契 約,與其他人無關。猶太人遵循食物戒律、 註1 對於非教徒而言,聖經是猶太民族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塔納赫」(Tanakh),中文又 稱「希伯來聖經」或「猶太聖經」。基督徒習慣將塔納赫稱做「舊約」,有別於後期記載基督生平與 使徒書信的「新約」。然而,對於猶太教而言,塔納赫歷久彌新、始終如一,並非「舊」的。總而言 之,不論是希伯來聖經,或者新約聖經,不論是用希伯來語、亞蘭語或者希臘語書寫,絕大部分均出 自猶太人之手。

▲ 聖伯多祿教堂 ▲ 傳說中的鞣皮匠西門家 ▲ 雅法舊火車站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0 | 行割禮及守安息日。但在使徒行傳中,彼得 與保羅等向外邦人傳教,建立外邦人教會, 過程充滿衝突與爭論。逐漸地耶穌的追隨者 中,外邦人的比例超過猶太人,自此基督教 逐漸脫離猶太教律,經千百年發展,成為今 日世界最大的宗教。 今日的雅法是猶太人與阿拉伯人混居的 城市,近4 成的居民為阿拉伯裔。城內有許 多基督教堂,最醒目的是舊城的「聖伯多祿 教堂」(St. Peter's Church),屬方濟各會。 伯多祿(Petros) 是「彼得」在羅馬公教的 譯名,彼得在唐朝景教被稱為「岑穩僧伽法 王」。1891 年落成的雅法火車站是中東地 區第一個火車站,鄂圖曼帝國鋪設耶路撒冷 到雅法的鐵路,以便連結耶路撒冷與地中海 岸。這條鐵路現在已經被「台拉維夫– 耶路 撒冷」線取代,舊車站建築群經改建後成為 文創園區。

| 3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 從台拉維夫向南往雅法城區,首先迎面而來是著名的地標「雅法鐘樓」,係20世紀鄂圖 曼帝國晚期的歐式建築

▲ ▲ 雅法舊城街道 ▲ 臨地中海的雅法風景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2 |

▲ 雅法舊城街道 ▲ 懸浮在雅法舊城的柳橙樹 | 33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雅法橙–以國深具文化意義的代表性水果 雅法舊城建築物如同耶路撒冷,都 帶有一致的色調,即是所謂的耶路撒冷石 (Jerusalem stone) 的顏色,這是迦南當地 盛產的淺色石灰石或白雲石。由於色彩基調 一致,讓市鎮顯得更為素淨且肅靜。19 世 紀現代化的農業器械引進,雅法一帶種植 橘橙類作物愈發興盛,據統計至19 世紀末 每年柳橙出口可達千萬顆,處處皆是柳橙 樹園。此種源自此地、美味多汁且無籽柳 橙被稱為Shamouti orange,上面貼著小小 的Jaffa 貼紙,也被稱為「雅法橙」(Jaffa Orange),成為代表性的農作物。除此之外, 也有大量的橘子及檸檬等水果。 1993 年以色列藝術家Ran Morin 在舊 城裡創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作品:「漂 浮於空中的柳橙樹」。這棵柳橙樹的下方是 用三條鋼繩撐起的蛋形土盆,色彩巧妙地融 入四周的景色。近觀可見以色列著名的「滴 灌技術」應用於此,滴灌的水管沿著鋼繩將 水注入土壤,讓這株柳橙至今仍生意盎然並 開花結果。 今天圍繞在雅法旁不再是茂密的柳橙樹 園,而是鱗次櫛比的台拉維夫摩天大樓,然 而柳橙仍然被視為雅法的象徵。當地的以色 列友人說,這個藝術作品象徵猶太人從自己 的土地被連根拔起,流落失散各地但仍然繼 續頑強地成長並生生不息。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4 | ▍聚集民族共同記憶的「信仰之門」 雅法舊城地勢最高點是風景優美的亞伯 拉沙公園(Abrasha Park),此處可以眺望整 個雅法,以及北邊的台拉維夫市區。亞伯拉 沙與創世紀的先知亞伯拉罕(Abraham) 是 同一個名字。根據猶太教與伊斯蘭教,亞伯 拉罕是猶太人及阿拉伯人等閃語民族的共同 祖先。 亞伯拉沙公園有一座高、寬各4 公尺的 雕塑作品「信仰之門」(Gate of Faith),象 徵進入以色列土地的大門。這是知名的猶太 雕塑家Daniel Kafri 1975 年的作品。雕像分 為左柱、右柱及橫柱,上面雕刻有對以色列 人極具意義的希伯來聖經故事。 左柱是「亞伯拉罕獻祭獨子以撒」:根 據創世紀,上帝在亞伯拉罕百歲時賜給他一 獨生子以撒。以撒長大後,上帝竟要亞伯拉 罕在摩利亞(Moriah) 將愛子獻為燔祭,卻 又在亞伯拉罕手刃親子前一刻讓天使現身阻 止。對於信徒而言,這個事件表明亞伯拉罕 通過困難的考驗,雕塑上可見亞伯拉罕跪在 羔羊上,將以撒舉起。 右柱是「雅各夢見神的應許」:同樣出 自創世紀,某日雅各( 以撒的兒子) 夢見一 個通天長梯,梯上有神的使者上去下來,而 上帝站在天梯上向雅各祝福,並應許「現在 所躺臥之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 註2)。雕 塑上可見雅各躺在石上,上面是兩個上去下 來天使,他們的翅膀彷彿梯子的形象。雅各 後來被神改名為「以色列」,因此聖經中的 以色列人/ 以色列的子孫後代(Children of Israel),指的就是雅各的後裔。 橫幅是「耶利哥的陷落」:在摩西率領 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約書亞接續帶領以色列

註2 出自創世紀第12 章 ▲ 雅法舊城的雕塑「信仰之門」 | 35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人進入迦南。以色列人征服迦南的第一場戰 役即是攻陷耶利哥城。雕塑上可見以色列人 抬著約櫃吹響羊角的形象。 「信仰之門」矗立在雅法山丘上,三個 聖經故事象徵這片土地與以色列先祖亞伯拉 罕、以撒及雅各的淵源,連結過去與未來, 意義重大。對於非教徒而言,本文的聖經篇 章大多缺乏考古證據,只是文學中瑰麗的傳 奇,與學術上的史實相去甚遠。但對於以色 列人而言,此乃數千年祖先世代相傳的故 事,凝聚族群認同的典故。猶太友人說,即 使這些故事都是杜撰的,但透過歷代傳承與 時間淬鍊,已經成為共同的記憶與信仰的內 涵,是極為珍貴的遺產,無可取代的。

生活錄 Stories from the Field 36 | 聖文森首都金石城(Kingstown) 台灣高中生的「神鬼奇航」 ▍遠赴未知國度 高中生內心獨白 「加勒比海嗎?你要去當海盜噢!」許 多朋友打趣地對我這麼說,看來「神鬼奇 航」一系列影視作品對大家影響甚深。 回憶高一上學期的某天晚上,爸爸收到 了派駐外館的好消息,派駐國家是位於加勒 比海的邦交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這16 年 來一路隨著爸爸派駐過中東以色列、中亞蒙 古,這次是千里之外的中南美洲! 當時內心 就開始盤算著,「什麼時間點過去好呢?」 確實,我是毅然決然地要隨爸爸一起赴任, 但卡在高一學業不能放手不管,所以定論就 是「高一讀完再去探索世界」! 許多人好奇我是抱持著什麼心態作抉擇 的,身為實力派考生擠進知名的學府,以能 K能玩的精神過著充實的高中生活,豈不是 人生勝利組嗎? 然而,我秉持的初心是「挑 戰未知,就算沿途多舛,也不甘於安穩!」 更何況這次是加勒比海,一個完全沒接觸過 生活錄 Stories fromtheField 文.圖 駐聖文森國大使館一等秘書蘇育平次子 | 蘇冠維 ( 出生於以色列,悠遊台灣、以色列及蒙古 等多元環境,2022 年 7 月讀完師大附中一年級後,隨父赴任聖文森就學中。)

| 37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40 的國度,就算背井離鄉,也要闖上一闖, 認識世界另一個角落的風土民情,同時推廣 台灣,讓當地人更加認識台灣這個邦交國。 八三夭有這麼一句歌詞 :「這一生,一事 無成又怎樣? 我不要功成名就和偉大。我只 想成為我想成為的模樣,一無所有,那又 怎樣?」完美詮釋了我內心的獨白。君子立 世,心中所向,萬險亦奔往,才不負年少嘛! ▍初識聖文森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位於東加勒比海小安 地列斯群島,由32 個海島及島礁所組成, 是個名符其實的度假勝地,亦是我國位於 加勒比海「三聖」邦交國( 聖露西亞、聖克 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文森及格瑞納丁) 之 一。聖國自1981 年與我國建交,至今41 年的邦誼,不時在國際場合上積極為我國 發聲,是忠實友邦。全國11 萬人口由原住 民、非洲裔、印度裔及少數白人等所組成, 多元民族文化是特色之一。此外,聖文森於 1979 年獨立前曾是英國殖民地,因此當地 有許多制度傳承自英國。 聖文森的國內生產毛額(GDP) 今年約為 8.7 億美元,但國內物價可是非常昂貴,多 是台灣的1 倍左右呢! 因為許多日常必需品 都是由海外進口的關係,物價自然就高出許 多了。 ▍處處可見台灣的身影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 人」,拜別親朋好友後,終於來到了聖文 森,為我人生的探險之旅開啟了新的篇章。 在機場入境海關時,往牆角瞄一眼,「哇! 這不是來自新北市的滅火器嗎? 」上面的中 文標籤格外親切! 今年我國提供貸款支持聖 文森將港口現代化,首都金石城(Kingstown) ▲ 我國協建之航廈紀念牌 ▲ 我國捐贈之警車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