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通訊第39-3期
「疏漏」和「破口」 然而好多的擔心和害怕都一一被「習 慣」和「正常化」了。儘管如此,我還是很 羨慕台灣民眾在疫情期間可以享受幾乎正常 的生活,可以隨時聚會、辦大型活動、可以 用最嚴格的標準來評論衛福部的相關作為。 所謂的「疏漏」或「破口」在台灣或許是偶 爾發生,在很多國家則是常態,因為實在很 難掌握每個確診者的足跡,所以我在德國幾 乎沒聽過這些用語。 「大我」還是比「小我」重要 我們一家五口在這 14 個月中就曾拉過 4 次警報。記得老二曾因為坐在確診同學旁而 成為「第一級接觸人」,這意味著要進行長 達 2 週的居家隔離,其他「吃同一鍋飯的」 家人則被列為間接的「第二級接觸人」,雖 然不需隔離,但我們仍自願居家隔離直到檢 測結果沒問題。那段期間每天醒來第一件事 就是打開手機看衛福部的 Line 訊息,除了 習慣關注台灣每日的疫情發展外,也學到很 多放諸四海皆準的防疫知識。 我們遵守 25 人以下聚會規定舉辦婦女會聚會。 | 39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3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