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通訊第39-1期
為約旦哈希姆王國,原西岸的阿拉伯居民成 為約旦公民。約旦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對以 色列建國,曾經參加兩次阿拉伯國家聯合對 以色列的戰爭。兩次阿以戰爭後,都有大量 巴勒斯坦難民逃至約旦河東岸,人口組成的 大幅改變,也使約旦局勢產生不穩定因素。 1967 年第三次阿以戰爭後,以色列占領了 約旦河西岸地區與整個耶路撒冷。 1970 年開 始,約旦對境內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PLO ) 產生安全疑慮,因此在 1971 年決定將該組 織逐出國境,而巴勒斯坦問題至今仍是「現 在進行式」。 除此之外,分別於 2011 、 2014 、 2015 年開始的敘利亞、伊拉克、葉門戰亂,也迫 使約 100 萬難民遷移到中東局勢最穩定的約 旦。目前約旦境內人口的組成有 60-70% 是 外來人口,巴勒斯坦人和敘利亞人占多數, 其餘的 30-40% 則是所謂的「純約旦人」, 他們多半有較高的社經地位。我的身份是華 語老師,在課堂教語言的同時,可以近身觀 察當地約旦人與外來人口,我發現他們雖同 文同種,但彼此間卻存在諸多差異。 其中關於「國族認同」的差異特別明 顯。即使已經移居約旦多年,並成為約旦公 民,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回答「你是哪一國 人」時,還是習慣性的說「巴勒斯坦人」 ( Palestinian )。一位學生「歐思」提到, 他幼年時,有一天家裡被以色列士兵闖入, 他嚇得躲在浴室不敢出去。他的父親是醫 生,為了讓他有安全的成長環境,因此在他 10 歲時舉家搬遷到約旦的親戚家。他說,許 多巴勒斯坦人因為戰亂被迫離開家園,但他 們總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再回去。 無獨有偶的,許多敘利亞人也帶著對家 鄉土地的記憶來到約旦。學生「歐馬」的家 族 1952 年就從敘利亞搬到約旦,他在約旦出 生、長大,也持有約旦護照,但他會說敘利 亞方言,甚至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前,還每年 定期返鄉。他自稱是「敘利亞來的約旦人, 靈魂屬於敘利亞」。另一位來自敘利亞的學 生「阿莫」則是輾轉經黎巴嫩來到約旦,他 說就算之後拿到約旦護照,他還是百分之百 的敘利亞人。他強調這不是因為愛國主義, 純粹是基於他對根源的認同與堅持。 在約旦,許多雇主會以較低薪資雇用移 民或難民,從事黑手、清潔工、建築工人、 敘利亞籍學生戴敘國傳統帽子(右為「歐馬」)。 | 31 外交部通訊 MOFA QUARTERLY vol.3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