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通訊no.37第二期

世界遺產不只是一種榮譽或觀光旅遊景點,更 應是國際社會對人類遺產保護的鄭重承諾,即 當一項世界遺產遭到天災、人禍破壞時,全體 人類應當同心齊力以保護原跡與文物的留存為 己任。因此班清古文物的歸還與保護工作,不 僅涉及泰、美兩國間的文化外交互動,更應由 國際社會出面協調解決。 美國歸還的 12 件出自泰國史前班清文明時 期的古文物包括:距今 4,300-3,000 年前班清文 明初期的黑土陶器與浮雕條文陶器;距今 3,000 年前的紋路陶器與花紋陶器;距今 2,300-1,800 年前的花紋陶器、土棒陶瓷及手鐲等。這些陶 器、青銅器、石器、串珠和砂岩模具的年代均 可以追溯至史前時期,對於史前人類如何在東 南亞定居及生活方式,具有無價的學術研究意 義。 由此得知,現今泰國所處這塊中南半島區 域,早在青銅器時代就出現精美的班清彩陶文 明,繼之 13 世紀後發展出素可泰陶瓷工藝,其 中以沙旺加洛( Savankhalok )窯是著名產地, 隨後的阿育陀耶王朝更進一步在建築工法上發 揚以陶瓷來裝飾建物之技術。 古文物歸還的議題不僅反映了近代歷史強 權殖民統治與弱勢被剝削國家的血淚痕跡,最 近十餘年聲討文物歸還的國際行動也可看出全 球政治權力結構的強弱關係。要求文物歸還的 國家在國際政治局勢裡通常處於權力結構的中 下層位置,而文物擁有國則屬於權力結構位階 的上層;弱勢國家的政治菁英為維繫國家穩固, 經常藉由情感動員來訴求國族認同,而國族認 同則與歷史-尤其是考古出土的歷史文物產生 關連,因為古文物具有對內使人民獲得較為清 晰的文化認同,對外則賦予民族國家獨特標誌 之精神意涵。 Museum )的班清文物終於歸還曼谷國家博物 館。儘管泰方對美國此舉表示認可,但輿論不 乏對本案的執法效率頗有批評,泰國政府亦不 忘敦促美方儘早歸還其他館藏的班清文物。 泰國文物遺產保護政策 世界遺產是由聯合國支持,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負責執行的國際公約建制,依據該組織的 官方世界遺產列表顯示,泰國擁有五項世界遺 產,包括三處文化遺產(素可泰歷史城鎮和相 關歷史城鎮群、阿育陀耶歷史城市、班清考古 遺址)及兩處自然遺產(通艾會卡肯野生生物 保護區、棟巴耶延 - 考愛森林綜合體),這些 ▼ 西元 1767 年遭緬甸摧毀之泰國阿育陀耶王朝遺跡及 其女性傳統服飾 32 全 球 網 Overseas Information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