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通訊No.36第4期

1914 年至 1918 年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 類歷史的浩劫 , 但在大戰結束後 , 卻也出現了 許多新的獨立國家 , 中歐地區的捷克族及斯洛 伐克族合作擺脫奧匈帝國近 300 年的統治 , 並 共組新邦 , 迄今正好 100 年 。 建國經過 捷克斯洛伐克的建國 ,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 可歸功以下三傑﹕ 馬薩里克 ( Tomas Garrigue Masaryk, 1850- 1937 ), 為奧匈帝國內聲望最高的捷克代表人 物 , 致力結合捷克與斯洛伐克兩民族成為新的 獨立國家 , 並曾前往美國華府發表華盛頓宣言 ( Washington Declaration ), 大力呼籲主要國 家支持協助建國 。 馬薩里克於 1918 年 11 月 14 日 返國擔任總統 , 直至 1935 年為止 。 貝納斯 ( Edvard Benes, 1884-1948 ) 捷克 人 , 為馬薩里克的學生 , 積極在歐洲各國奔 走 , 對建國貢獻甚深 , 之後擔任捷克斯洛伐 克外交部長 ( 1918-1935 ) 及國際聯盟 ( The League of Nations ) 副主席 、 主席 。 史提凡尼克 ( Milan Rastislav Stefanik, 1880-1919 ) 斯洛伐克人 , 1917 在法國籌組軍 隊 , 建國後成為首任國防部長 ( Minister of War ), 他是詩人 、 外交官 , 也是飛行員 , 長 年在國外遊說政要推動建國工作 。 這建國三傑在歐洲 、 美國及日後的蘇聯間 不斷的穿梭 , 爭取同情與協助 , 並以高明的外 交手腕周旋於各國領袖間 , 輔以組織 「 捷克斯 洛伐克軍團 」( Czechoslovak Legions ), 在軍 事層面強化談判籌碼 , 期以外交及軍事雙管齊 下 , 催化建國目標 。 捷克斯洛伐克於 1918 年 10 月 28 日在布拉 格宣布成立 , 10 月 30 日斯洛伐克議會達成決 議宣布加入 。 兩民族合併建國時 , 彼此政治 考量高於文化考量 , 嗣後在 1919 年簽署的凡 爾賽條約 , 各國均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 Czechoslovak Republic ) 為一個新的國家 。 事實上 , 新的國家是兩個主要民族融合組成的 國家 。 百年歷史 現將捷克斯洛伐克的百年歷史 , 分階段說 明如下﹕ 1918-1938 第一共和 : 1938 年秋天慕尼 黑會議 , 德義英法四國簽約擅將蘇台德地區 ( Sudetenland ) 割讓給德國 , 捷克斯洛伐克被 迫放棄武力抵抗 。 1938-1939 第二共和 : 實行自治 , 在政 治 、 軍事 、 經濟上 , 仍須仰賴德國 。 1939-1945 : 淪為德國之保護國 , 併入德 國版圖 , 分別是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保護國 ( Protectorate of Bohemia and Moravia ) 及魁 儡政權 Slovak Republic , 1944 年出現 「 反抗起 義 」( Slovak National Uprising ), 反抗 Tiso 政 權及納粹 。 1945-1948 有限民主時期 : 1945 年 5 月 9 日 納粹戰敗 , 在蘇聯軍隊協助下 , 兩國合併 , 將 政權移交捷克共產黨 。 1948-1968 第三共和 : 1948 年共產黨開 始執政 , 採取史達林主義 , 國家淪入鐵幕 , 1960 年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 國 。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杜布切克 ( Alexander Dubeck,1921-1992 ) 引入 「 人道 社會主義 」( Socialism with a human face ) 概 念 , 推動政治及經濟改革 , 被視為 「 布拉格之 春 」( Prague Spring )。 此舉為蘇聯所不容 , 導致 1968 年蘇聯總書記布里茲涅夫 ( Leonid 27 外交部通訊 The MOFA Quarterly 第 36 卷 第 4 期

RkJQdWJsaXNoZXIy NDEyM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