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文化司過去數年都規劃 部長率領外交記者團前往邦交國訪問,透過這樣的旅程,除了可讓新文司同仁跟媒體記者「搏感情」增進工作關係外,外交記者也將親身見證台灣國家處境的困難與外交工作的艱辛。

本( 94 )年 7 月陳部長原已規劃應邀訪問布吉納法索、查德非洲友邦,經初步探詢,外交記者對於隨團採訪多展現高度興趣,但因為我國赴非洲航空運輸並非便捷,加上布吉納法索至查德間包機有載客量的限制,對於報名較晚的記者朋友只能說「下次請早」;此外,該地區衛星傳輸等國際通訊設備不便,亦致使這次專案的執行難度大幅提高。雖然如此,仍有來自 8 家電子媒體、 3 家平面媒體共有 19 位線上記者參團。由於多數團員都是初次前進非洲大陸,這群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大孩子出發前在新文司的貼心安排與提醒下,完成了預防注射、服用抗瘧疾藥物等準備工作,在 7 月 8 日晚間摩拳擦掌地展開了為期 8 天 7 夜的非洲「探索之旅」。

經過將近 30 小時的旅程,訪團終於在 9 日深夜抵達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國際機場,布國外交暨區域合作國務部長魏韜國( Youssouf OUEDRAOGO )親自接機,在當地民眾及我駐布國館、團員眷的熱情歡迎中,大家都忘卻了疲憊,對未來幾天的參訪行程充滿了期待與想像。


帶著喜雨拜訪巴格雷

1994 年我國與布吉納法索復交後,農技團的專家們隨即進駐,藉由分享「台灣經驗」協助布國增加糧食生產,運用巴格雷水庫的水資源開發水稻田,布國政府則負責造鎮及農民安置工作,終於在攝氏 45 度高溫酷熱的西非荒漠上創造了國際矚目的奇蹟—「巴格雷農墾區」,布國也有了值得其他非洲國家豔羨的穀倉。針對這項不凡的成就,歐洲媒體曾陸續派員前往製作專題報導,其中法國「 France 2 」電視台更曾報導台灣在巴格雷墾區成功的經驗,大幅提昇我國際形象。

由於「巴格雷農墾區」的指標性意義,此行透過媒體畫面第一個要讓台灣人民共同見證的援外成果,就是年產量達 12,000 噸稻米的「布國穀倉」,這個農墾計畫已經成功地提升了布國人民的福祉,並且讓台灣的進步與發展成果馳名國際。 10 日拂曉全團便啟程前往距離布京約三個半小時車程的巴格雷區,對於來自亞熱帶的團員而言,西非雨季的清晨仍略顯燠熱,正當窗外綠意盎然的景緻告訴大家已經接近目的地時,突然下起大雨,豆大的雨點落在扶老攜幼夾道歡迎的布國民眾臉上,記者朋友們年輕的臉龐露出感動的表情,雨水洗滌過的巴格雷也格外油綠清新。陳部長在歡迎儀式中致詞表示,雨水是吉祥的象徵,台布兩國的邦誼將會像雨水灌溉下的穀物般日益茁壯。為了鳥瞰墾區全景,布國政府特別安排陳部長及媒體攝影記者搭乘軍用直昇機,大夥對於從滾滾黃沙中創造出如此的綠色奇蹟讚均讚歎不已,認為是ㄧ項了不起的成就。

陳部長隨後與布國農業國務部長狄亞羅( Salif DIALLO )在墾區中共同主持台布雙邊合作計畫的「養魚計畫放水啟動典禮」以及「巴格雷生態遊憩中心計畫動工典禮」。兩位部長在典禮中象徵性地將台灣鯛及當地吳郭魚魚苗倒入魚塭中;地處內陸的布國人民食用的魚類多仰賴進口,經我透過養魚計畫協助布國發展養殖業,估計每年增產 200 萬尾魚苗,相當 150 噸魚貨,將使布國人民得以享有充沛的魚類蛋白質來源。放養魚苗後,陳部長與狄亞羅部長共同砌磚儀式,象徵巴格雷生態遊憩中心即將破土興建,期望能協助布國發展具非洲特色的度假中心,以吸引國際觀光客。陳部長在磚塊上來回砌上水泥,熟練的動作好像有練過喔!

 

非洲美食及音樂律動的饗宴

10 日晚間陳部長在森林餐廳款宴全團及我駐布館團同仁及眷屬,布吉納法索國家級舞蹈團擔任當晚的表演節目,在如雷貫耳的鼓聲伴奏中,布國青年舞者奔放有勁的肢體表情讓我們感受到布國人民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與活力。或許是感染了舞者熱情,陳部長也應邀在鼓聲中同樂,媒體朋友們都暫捨當前的非洲美食,爭相站在最好的角度捕捉這難得可貴的鏡頭,對於部長展現的親和力與韻律感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晚的布國料理充滿了濃濃的非洲風味,媒體朋友們品嚐、驚嘆食物的美味與料理方式的特殊,紛紛端著一盤盤盛著塞內加爾魚飯( Thiep bu djene )、 Tho (非洲碗粿)、 Fonio (非洲麻糬)、 Poulet braise (紅燒土雞塊)做起讓觀眾垂涎三尺的美食介紹,駐布陶文隆大使也應邀受訪,介紹布國的風土民情,整個森林餐廳頓時便成了西非文化教室,所有團員的興奮溢於言表,果然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之旅。

 

撞見講台灣話的黑人中醫師

11 日主團成員續進行官式拜會節目,陳部長並應邀赴布國外交學院( IDRI )發表演說。為了讓隨行媒體為國內觀眾帶回更多豐富的畫面與專題報導,除了留下兩組攝影記者隨同部長記錄拜會及演講行程外,其餘媒體朋友在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陳秘書長正忠帶領下驅車前往離首都兩小時車程的古都古地區參訪我駐布國醫療團及古都古友誼醫院。在我駐布國醫療團醫師的導覽下,媒體們得以悉心地捕捉求診的民眾對我醫療團溢於言表的感激之情。

參訪行程中,我們除見到了刻在布國拍攝公視連續劇「 45 度天空下」的劇組工作人員,陪同的布國官員中竟然有位會說漢語及台灣話的中醫師巴茲莫,他自稱「老巴」,曾經來台參加「遠朋班」,風趣的談吐、針灸推拿的功力成為媒體爭相採訪的對象,為台布友好關係現身說法。

 

旋風 36 小時在查德

離開國名意思為「正人君子之國」的布吉納法索後, 13 日陳部長繼續率團來到民風迥異的查德。查德地處非洲內陸,與撒哈拉沙漠南端各國同被歸類為低度開發國家,各項基礎建設均屬嚴重不足,台查兩國 1997 年復交後,我方協助查國發展飲水、醫療、教育、道路及農業等攸關國計民生的建設計畫,查德朝野對於我們提供的各項計畫能直接嘉惠查國人民均表示肯定與感謝。

在不到 36 小時的短暫訪問中,陳部長除視察了我駐查德館團業務,並主持了我提供查德外交部發電設備及公務機車之捐贈儀式後,隨即前往我國援助查德的重要外交暨農業櫥窗 Bongor 地區農技團團部參訪。我駐查德農技團精心研發出的「圍墾法」成功地讓地處「漠南」的查德在乾旱時節仍能培育出農作物。

為了迎接訪團的到來, Bongor 村民全體出動,手搖我國及查德國旗站在村子口及田埂間,嘹亮的嗓音唱出「台灣多謝」、「愛拚才會贏」、「回鄉的我」等台語歌曲,黝黑的笑臉透出對台灣農技援助的由衷感謝。

訪團在 13 日深夜帶著滿滿的回憶離開查德,結束了探索非洲的神祕之旅。記者團此行見證了內陸非洲荒漠上因為台灣愛心與技術澆灌出的纍纍果實,除了對我派駐當地同仁的辛勞深深感佩外,都覺得眼界大開,不虛此行。

 
 
「海洋夥伴,
陽光之旅」
陳總統訪問南太地區
三友邦 / 亞太司

陳總統訪問
吉里巴斯記實
/ 駐吉里巴斯
大使館周一等秘書民淦

前進聖克里斯多福
及聖文森
/ 中南美司

訪問舊金山後記
/ 駐舊金山辦事處

布吉納法索
及查德的鐵人行程
/ 非洲司

西非印象—
外交記者團隨行筆記
/ 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