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神農氏教人稼種、伏犧畫八卦、黃帝大戰蚩尤等神話,在開始了解「馬其頓」這個名稱的來源之前,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希臘的神話故事:

    傳說Olympus山的主神-宙司(Zeus)有兩個女兒,第一個女兒Thunderer生了兩個兒子:Magnet和Macedon一個是騎兵,一位是戰士。第二個女兒也生了兩個兒子: Graecian和Latin。上則神話是西元前七世紀古希臘詩人Hesiod在他的史詩"Deeds and Days"中,最初描述有關馬其頓的起源。如果傳說是真的,則希臘人和拉丁民族是兄弟,而馬其頓人就是他們的表哥了。

    一個民族的起源總是充滿著神話色彩,這裡建議各位找一張帶有山脈及河流走向的巴爾幹地圖,讓我做嚮導,同遊馬其頓的過去與現在。

    西元前八世紀,著名的古希臘詩人荷馬(Homer)在史詩<伊里亞德>(Iliad)中提到的一個希臘半島上的古國-「Paeonia」。這個古國的地理位置縱貫如今巴爾幹半島,北從Struma河源(近保加利亞首府-索菲亞Sofia)到南方的Olympus山(希臘中北部第一高峰),東起Phodopes地塊(今北希臘的東側山塊),西止於Pelagonia平原(今馬其頓國土中央的心臟地帶)。這一群Paeons人被視為神祇的子孫,居住於以上這一個地區。如果對地理敏銳的話,應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東南向開口的馬蹄形』區域,張開雙臂擁抱南方愛琴海的文化,這也就是古代馬其頓的歷史與希臘密不可分的原因了。

    Paeons人與南方的希臘人交往及互動頻繁,直到其中的一支族人-Macedons在與來自東方的強敵—波斯人的交戰中出人頭地,才在希臘人的記載下進入歷史。我們可以從荷馬(Homer)—這位雙目失明的史詩作家筆下首先看到這個希臘字‘μακεδνοζ’—原先就是指‘高山居民’的意思。如果細心對照一下,不難看出‘Macedon’及‘Makedonija’(馬其頓)是它的衍生字,而在歷史的記載下,這一群山地人是一群勇敢的獵人及戰士,擁有耕種及畜牧的技能,並以能歌擅舞、驍勇善戰而著稱!

    一個民族的起源,神秘的色彩總是多的數不清。然而,神話歸神話,事實上,如果從巴爾幹的地理位置來說,馬其頓的由來必須先從位於半島南端的希臘人說起:

    希臘是一個文明古國,得利於愛琴海易於航行的特點。古早接受來自非洲大陸—埃及和小亞細亞—波斯不同文化的刺激,於西元前四-五世紀(500-350 B.C.),國力達到頂峰,開啟柏拉圖(Platon)、亞里斯多德(Aristote)及蘇格拉底(Socrate)等人的哲學思想,亦如數學、物理、天文、藝術、政治影響歐陸所及,至今仍為整個西方世界思想及文化的濫觴,而雅典(Athene)與斯巴達(Sparte)兩城邦之間的政治互動,亦就是各位阿哥、阿姊頭削尖尖,為了擠進外交部,通過特考中惱人的一科—國際關係的起源!一時之間,四面八方的留學生湧向希臘,雅典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

    記得國、高中歷史教材中盛唐時期的「遣唐使」吧?國力強大了,自然能吸引‘夷’人前來學習,也才有足夠的胸襟論道:「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位居希臘北方的一群馬其頓先民,就如同我們稱東洋山寨主為‘漢倭奴國王’一樣,被視為居於半島山脈上的一群未開化之民。

    古代中國對於四方的鄰居有所謂 ‘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說法,古希臘人對於居於巴爾幹半島西側第拿里阿爾卑斯山(Dinaric Alps—即今波士尼亞Bosnia、黑山Montenegro、阿爾巴尼亞Albania一帶)的Illyians人以及半島東方,居於黑海西岸,現今保加利亞、希臘東北一帶的Thracians人(在現今北希臘地區的行政畫分中,東有Thrace及中間的Macedoine兩省)者,一概等‘嫌’視之,非其族類,禁止他們參加Olympic運動會以及當時希臘最高的政治論壇—Delphian Amphyctionic Council。直到馬其頓王菲利普二世(Philippe II)及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Alexender the Great)於西元前338年入主了希臘,繼而征服了東方強大的波斯帝國,馬其頓才在希臘人以‘講巴巴語的人’(當時走在文明前端的希臘人,聽不懂這一群北方蠻族的語言,聽他們說話好像巴.巴.巴.的聲音,於是就稱他們為Barbarians)的記載下,出現於地平線上。

    從這裡可以推論的是: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古早居住於半島南端,Vardar(Vardar)河流貫其中的這一個‘馬蹄形’區域中的Macedons,向四面八方擴張,連年爭戰,勢必與其他的族群如Illyians、Thracians和Greeks相互影響及交融,一開始就不能說是單一的種族,接下來羅馬人征服了這個區域,近九百年的統治,再加上從西元六世紀開始,北方的斯拉夫人種大量地移入這個區域,與當地居民同化的結果,就是現今以發達河(Vardar)為主軸的馬其頓人。

    很諷刺的是,在今天風雲密佈的巴爾幹半島上,南端的幾個國家—希臘、馬其頓、保加利亞爭相地把Philippe II及Alexender the Great列為自己的祖先,‘祖宗牌位’究竟牌落誰家?詭譎多變的巴爾幹疑雲又增一筆!

    人說:「不視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各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阿哥、阿姊們,離開了出生長大的地方,我們分散在世界各角落學習語言,不啻是一個好時候,應趁機回頭思考一下,想一想己身之所從出,而不至丟失了自己。在探究外國國名的由來之前,您是否曾親吻過家鄉泥土的芬芳,也曾問過自己「斯土斯民」的根源呢?

      後記—「台灣」這兩個字的由來,一種比較可能的說法:大抵是明末清初,在台南安平一帶,閩粵移民從當時島上平埔族稱為「大圓灣」的地方登岸,於是「大圓」的閩南語發音從這個時候開始流傳。在海峽的另一端,而當人家問到即將橫渡黑水溝的'羅漢腳'「你要去哆位?」他們會回答:「去『台灣』!」
 

...........................................外交部通訊 第二十四卷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