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今天能在第二梯次「外交工作創新發展研討會」的場合與各位見面。本人到外交部來,到今天差一天正好滿兩個月,這兩個月以來,我深深覺得外交部實在是個了不起的部會,因為外交部是所有政府部會中素質最整齊、教育水準最高的單位。
這段期間內適逢春節過年,同仁犧牲假日、甚至年假,為國人服務。另外也剛好發生一連串的事情,從美國布希總統訪問日、韓、中國大陸,歐洲議會及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先後通過法案支持我國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其大會(WHA),到呂副總統成功赴歐洲參加「國際自由聯盟大會」,同仁表現得非常賣命。尤其呂副總統歐洲之行,是五十年來第一次中華民國副總統到歐洲參加國際會議,意義非凡,各單位表現都非常傑出,所以今天我看到各位非常興奮。
我們常說「國之棟樑」,各位真正是外交部的棟樑,外交部如果沒有好的科長是撐不起場面的,各位的努力我們是銘感於心,國人亦會衷心感謝。
在進入今天主題之前,我想談談外交是「人」的工作,而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思考模式,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立場及位置,如能充分掌握這些狀態,那麼你的思考及判斷就會很正確,然後你的潛力就可以發揮出來,你的表現自然就會有所不同。
人生是短暫的,歷史卻是長遠的,我們在人類五千年歷史中所處的時代為何?古人常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無論外面世界如何變化,我只管過我自己的日子。但今天我們所處的世界已有很大的不同,你不想被世界所影響,世界仍然會影響你;你不想往前跑,世界就會淘汰你。
我們處於人類幾千年來少有的巨變的時代 我現在從三方面來談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首先,從政治方面而言,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人類幾千年來非常少有的巨變的時代。從人類政治發展的歷史來看,這五千年歷史當中,我們歷經了君權神授、君主立憲及民主政治等不同的階段,以最近這一百年的變化最大,其中尤以各位所處的這五十年變化最快。
二十世紀剛過,讓我們回想一下,一九OO年世界大部分地區仍被帝國統治著,那一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去世,剛好代表著一個世紀的結束。英國在Queen Victoria的統治下是前所未有的盛世,統治了將近四分之一的地球,但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大英帝國也開始沒落,美國逐漸興起。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帝國慢慢解體,發展成軍事獨裁或民主國家。一九六○年左右全世界大部分殖民地紛紛獨立。一九一七年沙皇帝國結束,共產主義興起,直到一九九○年結束。從這個變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是人類歷史上非常少有的,集中在短短的一百年左右,政治上發生了最神速的變化,而我們中華民國躬逢其盛,也身處在這個變化的大時代中。
英國Warwick大學民主化研究中心把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脫離殖民地獨立的發展情形進行全盤的研究,發現中華民國是這些國家當中的佼佼者,也是成功的典範。該中心研究的標準包括政治是否安定、經濟有否衰退,社會有無動亂等,其中有些國家獨立後變成軍政府、獨裁政權,也時常發生動亂。舉例而言,俄羅斯的坦克車砲轟國會大廈、韓國發生光州事件,智利、阿根廷等南美洲大國這一百年來的變化也令人訝異。阿根廷在一九○一年是世界七大富國之一,但目前的狀況竟淪落到幾乎宣告破產的地步。
從這些事件我們可以瞭解,一個國家從威權體制過渡到民主政權,要維持其政治穩定是極其不易的。反觀我國這十幾年來民主化的過程,並未發生政治叛變或奪權等不幸事件,我們按照民主的程序逐步演進,在全世界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至於經濟方面,許多國家原來極為蓬勃的經濟,在解體後,非但沒有成長,反而倒退者比比皆是。就以最近的前蘇聯為例,整個國家幾乎破產,其盧布持續以「尾數去掉三個零」的速度大幅貶值,可是我國的經濟在這段時期是非常成功的,只有去年表現較差,因為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狀況,我國受到三個方面的影響,經濟上是有一點落後,但今年情況應該可以稍微好轉。
第一,我國是外銷大國,當美國經濟成長趨緩時,我國也不免會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與影響;第二,由於中國大陸的興起,我國不少產業轉赴大陸設廠投資;第三,十年來隱藏在台灣經濟裡層的泡沫危機,終於在去年完全爆發出來,土地和股票幾乎崩盤,這不完全是我們致力推動民主化的關係,而是受到內在、外在主客觀環境的影響所致。惟整體而言,過去三、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在全球評比而言,仍算是表現得非常成功的。
另就社會方面來說,政權轉移是否引發動亂和流血事件,也是英國Warwick 大學民主化研究中心衡量各國政治發展的指標之一。許多國家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時,每每會以流血衝突收場,但我國在這方面處理得都很漂亮。例如一九九0年發生在中正紀念堂的「野百合」學運,以及發生在台北火車站前幾萬人的大規模示威靜坐事件,有關當局都處理得非常妥適,以和平收場。倘若發生嚴重流血衝突,如同二二八事件一樣,其仇恨雖歷經五十年的長時間,仍難以化解消弭。我相信,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必然已經種下未來中國大陸動亂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在那個一胎化的社會裡,多少優秀青年一夜之間消失了,他們父母、親友心中的痛,將永難磨滅。
反觀我國,一九四九年蔣介石總統自南京播遷來台,當時基本上台灣是實施戒嚴的軍政權,不是民主政權,嗣後逐漸演變為威權政權,直到一九八七年才解除戒嚴。早期在海外從事外交工作的同仁,最常遇到的困難是必須向外國人解釋,我國實施的戒嚴「只有千分之三」。可是戒嚴就是戒嚴,只要實施戒嚴法,一黨獨大,限制新聞自由,就不能稱為民主國家。自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後,雖然政黨林立、新聞媒體百花齊放,台灣社會看似很紊亂,但其實充滿了活力與朝氣,台灣能在未曾流血的情況下順利解散萬年國會,完成民主改革,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一九九六年中華民國第一次舉行總統由全民直選時,中共對我國進行飛彈演習,美國出動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海峽巡弋,形同兵戎相見,在海外的電視報導畫面上看來,好像有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錯覺。我常在思考,中華民國在歷史的浪潮下躬逢其盛,民主改革竟然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二OOO年三月十八日總統大選的結果,產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的政權輪替,也結束了國民黨五十年來的一黨統治。中共無法想像,像國民黨這個花了七十年打不垮的對手,竟在一夜之間因為敗選而失去政權,其震撼的程度並不亞於當年世界超強蘇聯在一夜之間突然崩解。
今天,中華民國政權在台灣可以很驕傲地向世界宣稱,從以上政治、經濟及社會三個角度來看,我國民主化的歷程是非常成功的。
我國正站在世界思潮的主流上,我們與全世界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s):民主、自由、人權、市場經濟、自由企業相同,所以美國會支持台灣,因此我們的外交工作也相形容易了許多。過去五十年來我國眾多的赴美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創造了國家的新前途,因為台灣剛好站在世界的主流上,我們辦外交之所以可以昂首闊步,也是因為我國站在世界的主流上。中共這幾年雖然學會了我國赴美採購團的作法,也學會我對美國國會與智庫的遊說技巧,但因為中共的本質不是站在民主、自由、人權、市場經濟的主流上,因此這就是我國最大的本錢與優勢!
了解第三波經濟造就的科技與生活環境,善用於外交工作層面 第二個攸關我國對外關係發展的重點,是要認知世界經濟的變遷歷史。人類歷經第一波的畜牧、農業經濟,為期有幾千年之久;隨後因為機器及蒸汽、石油動力的使用,進入了第二波工業經濟時代,這個局面持續了兩百餘年;而隨著電腦資訊工業的快速發展,邁入了第三波知識經濟的時代。當我們回顧台灣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其歷程正是上述三波經濟變化的縮影。
我們外交人員須要充分瞭解的是,第三波經濟對於從事外交工作之方式有何影響?由於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美國使用原子彈轟炸日本,促成世界各國重視原子能的使用;另由於一九五六年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其後人類生活在資訊傳遞與接收上日益倚賴人造衛星提供的各種便利,也因此促成了高速電腦的發明。
今天在第一線從事外交談判的代表,已可以利用電腦及加密通訊科技與國內保持緊密聯繫,獲取最新指示,不必像清朝派遣駐英國兼駐德國的特命全權大使,在拜別皇帝後數個月內不可能再有機會謁見君主聽取詔示,因此才須委以「特命全權」。
在資訊化的時代,外交官應充分了解資訊化與媒體的重要性。在作法上,有時必須要像一個演員,正如美國布希總統今年二月亞洲之行,在訪問中國大陸行程的安排上,堅持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並要求現場即時轉播,以借助媒體的功能把美國的形象透過他個人年輕、瀟灑、具親和力、反應快的良好表現,在瞬間向中國大陸十幾億人口傳送出去,使大陸民眾清楚感受到他與江澤民兩人在形象與能力上的差異,這種作法本身就是成功的「外交」表現。
探索對無邦交國家之外交方法,重視「互利」,創新前進 第三個必須了解的是,要在維繫現有正式邦交國關係的同時,研究如何加強對無邦交國家的關係,尤其是對我國生存發展有重大影響力的大國關係。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對無邦交國家外交的做法也應該與傳統外交有所不同,至於如何的不同,並沒有任何一本教科書可供我們參考遵循。我們工作的成果,可能做了十分,僅得到三分,甚至更少,是非常辛苦的。
現在的外交要結合政府及民間的力量,進行多元化外交;要瞭解對方國經濟、文化、體育各方面的資訊,同時也要瞭解國內在各個領域的最新情況,找尋出與對方國有「互利」之處,再著手進行。舉例而言,本人在英國服務期間,曾邀請英國女王為我國在英國投資的大同公司剪綵,女王於剪綵當天主動要求參觀廠房,並參加午宴,本人因此全程陪同了三個小時,這是何等難得的外交機會。我們要清楚了解這是英國政府基於吸引更多來自台灣的投資,以及爭取英國選民等考量所願做之事,這就是雙方「互利」的基礎,也是我們可以把握並且著力的地方。
綜合以上我所提出的三個重點,我們了解到今日所處的世界,是整個人類歷史上變化最快的時代,過去五十年到一百年來的變化遠超過以往數千年。我們要清楚認識到,第一是在政治方面,我們正好站在世界主流的價值上,第二是在第三波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我國產業的表現是站在知識經濟的前端,第三是在推展我國對無邦交國家關係的情況下,在作法上要能發揮創意,努力向前。在充分瞭解我們所處的位置以後,應該更有自信。我們要不斷學習,發揮創意,把「創意、活力、速度、績效」作為工作的座右銘,充分實踐。
記得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在一九九七年選戰中提出能讓英國脫胎換骨的三句口號,那就是「教育、教育、教育」,今天我們外交人員也必須藉由教育,將自身的潛力爆發出來。今天我請外講所安排所有科、組長同仁參加本部「第二梯次外交工作創新發展研討會」,就是希望透過諸位集體的智慧,發揮我們最大的潛力,在討論過程中將思維徹底打開,這樣一定會有創新之見,使外交工作向前再邁進一大步。最後,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