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賓館」歷史訪談記
劉達人 口述  潘志焜 記錄


中華民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所在地即「博愛賓館」原址,座落於博愛特區,建築典雅,環境清幽,當年曾獲先總統 蔣公伉儷駕臨充作午間休憩場所, 蔣公並作為定期召開主持「宣外小組」會議之地點。其間顧維鈞、蔣廷黻、孔祥熙、宋子文及周書楷等諸位前輩名流均曾短暫借宿於此。庭院草木扶疏,室內各項設施及部分當年家具每每令人引發思古之幽情,深具歷史價值與紀念意義。飛最近曾指派同仁數度訪談劉前主委達公,聆記有關「博愛賓館」種種史蹟,各位前輩名人逸聞。經渠娓娓道來,更饒富趣味。該項口述紀錄業經彙整並經達公親自核正,現謹將本稿送請『外交部通訊』刊出,望能與本部海內外同仁共享。
-- 王飛 --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前庭院景緻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體建築


一、因第二次大戰時期我政府接受美國軍援及經援,所以戰後大陸有十幾個重要城市及台北市政府均有提供美方蓋使領館的土地,現在外交部現址之土地,亦為撥交美方供建領事館之用,該址留下the property of United States的銅碑水泥柱深入地下,後來經前外交部長周書楷命令打毀。博愛賓館原係美國駐台北領事之官邸,而當時美駐台北領事館預定地是位於前介壽路三軍球場附近,後來並未興建。民國五十八年錢復擔任北美司司長時交涉取回並交換土地。中美斷交之後,美國政府擬出售所有在台北市之土地,朱撫松擔任外交部長,孫運璿擔任行政院長時決定買回,大概付了新台幣三億多元。但博愛賓館始終未在買回的項目中,因為該賓館在博愛特區內,我政府有意將其納入管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我政府播遷來台後,該館舍轉由我方負責管理,改稱「博愛賓館」。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正門入口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後庭院景緻


二、博愛賓館時期(民國卅八年至民國六十八年):第一個傳說,早期因台北具規模之旅館較少,且博愛賓館距離總統府較近,故博愛賓館主要作為先總統 蔣公伉儷午休之所,當時先總統休息的地方即為現在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委的辦公室。此外另有數位政要名人住過。因圓山飯店尚未蓋好,且台北飯店數量少價錢貴,孔祥熙、蔣廷黻、顧維鈞均曾住過博愛賓館。至於宋子文是否住過已難稽考。最後一位住在裡面的人是周書楷,渠從駐義大使卸任接外交部長時,已在陽明山蓋好一外交部長官舍,土地來源是因為外交部長魏道明於擔任省主席時沒有分到房子住,陽明山管理局給外交部一塊一千多坪的土地,讓魏道明退休後居住。當時外交部長的官舍在現今羅斯福路一段,是葉公超以一千美金頂過來,產權原屬於省政府,後已過戶。後因該房子很小,在陽明山取得土地後,魏道明部長請王寵惠的公子王大閎建築師來設計房子。設計得很好,但因魏前部長要長住,需配合八字以改動房子方向,致完工日期拖延較久。後因地毯換淺綠色,但當時台灣染料顏色不多,因而又耽誤更久。後魏前部長於民國六十年我聯合國情勢危急卸任。他辭職後不便搬進陽明山官舍。後周書楷認為陽明山官舍太遠,原因是當時外交部係在博愛路六十二號台灣銀行保險部的房屋辦公。
民國三十九年至民國六十年期間,先總統 蔣公曾偶以博愛賓館作為「宣外小組」(1950~1975)之開會地點。宣外小組當年地位超越外交部,是外交政策之決策機構。宣外小組係黨政合一指導國際宣傳及外交工作之組織,成立於民國三十九年,原編制小組成員二十餘人,張群任召集人十餘年,嗣由沈昌煥接替。民國六十年改為五人小組, 蔣中正總裁有時在場,故在決策及執行方面,均甚迅速便捷。重要成員先後有張群、魏道明、黃少谷、葉公超、蔣廷黻、蔣經國、沈昌煥、李國鼎、馬樹禮、蔣彥士、沈錡等人。該小組成員另包括中央宣傳組織之歷任中四組(文化宣傳組)主任:先後有馬星野、沈昌煥、謝然之、曹聖芬及陳裕清等人。同一時期博愛賓館亦曾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一直屬小組會議地點,第一小組召集人為先總統 蔣公,在博愛賓館開會,之後有第二小組(嚴家淦、謝東閔)及第三小組(梁肅戎、李國鼎)。故博愛賓館也曾作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直屬小組商議國家政策的地方。傳聞先總統 蔣公亦曾於博愛賓館召集若干部會首長開會,曾係李國鼎、尹仲容等人參與國家重大政經決策的地方。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會議室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主任委員辦公室


三、前外交部長周書楷任內曾因部長官舍位於陽明山,距本部太遠而於民國六十年、六十一年間暫住博愛賓館。據了解,博愛賓館當時四週窗簾本是蔣夫人所喜愛之蘋果綠顏色,周前部長搬入後,其夫人曾移動家具位置並將窗簾改為鵝黃色,蔣夫人因此不悅。此或係周前部長於六十一年從博愛賓館遷至台北賓館居住之主要原因。(周書楷認為沙發太舊想改變一下,並改變窗簾顏色。因當時聯合國情勢吃緊,先總統 蔣公因攝護腺開刀,且外國醫生開刀結果不太理想;又因先總統 蔣公及夫人在陽明山發生撞車等事件,使蔣夫人認為中國人觀念「一動不如一靜」,蔣夫人對周前部長夫人改變裝潢不太高興,以博愛賓館另有用處為理由,請周前部長遷出博愛賓館)
四、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時期(民國六十八年以後):民國六十八年三月一日北協成立,以博愛賓館作為會址。早期北協成立時期,美國人不直接與我政府接觸,至民國八十四年,許多中美間協調會議在博愛賓館召開。民國六十八年至民國八十四年期間,博愛賓館之會議室經常做為中美各項雙邊諮商會議之場所。自民國八十四年後,柯林頓政府之對華政策有所檢討而予以提昇,中美實質關係隨之改善,有關雙邊各項諮商亦因美方不再避諱與我政府直接接觸,而將開會地點移往經濟部、原能會、民航局及農委會等主管機關。
五、博愛賓館歷史地位:
(1)做為 蔣故總統伉儷休息地方、(2)宣外小組開會地點及(3)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直屬小組開會地點。前外交部長周書楷亦曾在博愛賓館開會,後外交部新大樓蓋好才在本部開會。以前 先總統不願意蓋辦公大樓係為反攻大陸著想。退出聯合國前後, 先總統才有落地生根的想法。之後才有外交部、財政部及教育部大樓之同時興建,三棟辦公大樓皆花費各約新台幣四千萬元(合美金一百萬元左右)。周前部長住過博愛賓館及台北賓館,反而放棄了陽明山官舍,該官舍後為南非駐華大使館所租用。 ■
九十年六月十九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REPUBLIC OF CHINA
100 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二號
2 Kaitakelan Blvd. Taipei, 100, Taiwan, R.O.C.
Tel: (02)2348-2999 Http://www.mo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