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六年雙十國慶

鑑往知來--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回顧與展望特展

認識世界的台灣從參加全民外交研習營開始
再見福爾摩沙:大航海時代荷蘭人與台灣的歷史 新書發表記者會
新聞文化司見習心得
 
●回期刊首頁
●回外交部首頁
●前期期刊

 

鑑往知來--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回顧與展望特展

◎國際組織司

 

本(2007)年是我國退出聯合國第36年,也是我自推動聯合國案以來首次申請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為利各界人士了解我當年退出聯合國的轉折、政府重新爭取參與聯合國的原因,以及本年我決定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的緣由及成果,本部與國史館共同策劃並由國家圖書館協助舉辦「鑑往知來--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回顧與展望」展覽。

本次展覽於10月25日至11月11日在國家圖書館館史室舉行,展覽範圍依時間先後規劃包括「維護聯合國會籍」(1949年至1970年)、「退出聯合國」(1971年)、「推動參與聯合國」(1991年至2006年)及「申請加入聯合國」(2007年)等主題,展出相關公文、史料、期刊專文、書籍及文宣資料等。其中有許多史料係首度公開展示;另為了讓此次展覽能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除靜態文獻展示外,特別規劃影音專區,播放我退出聯合國至今相關新聞影片剪輯、本年陳總統配合聯合國案與國際媒體視訊會議、友邦於本屆聯大全會為我仗義執言及紐約僑界相關造勢活動等影片;呂副總統及財團法人新世紀文教基金會陳董事長隆志亦熱心提供在1980、1990年代投入推動臺灣加入聯合國運動時之相關文宣、專書等珍貴資料,為本次展覽增色不少。

10月25日下午陳總統及呂副總統親臨會場參觀,為本次展覽揭開序幕,並由本部黃部長陪同進行導覽解說,仔細瀏覽各時期之展品。總統與副總統與現場媒體記者分享參觀感想時強調,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之後,亦相繼喪失各個聯合國專門機構之會籍,對民生福祉影響甚鉅;透過本次展覽,國人應可對政府本年為何要推動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有較清楚的認識與瞭解。

本次展覽除開放一般民眾參觀外,鑒於本部為聯合國案之主要推動單位,部內同仁不論是否承辦聯合國業務,均應對我加入聯合國案之始末及意義有更深知瞭解與體認,以強化同仁一體推案之決心與動能。因此,展覽期間本部各司處同仁亦分批前往參觀,並由國組司派員現場解說,協助同仁瞭解當年外交前輩們為維護我聯合國會籍所作之各項努力,以及政府自1993年起推動參與聯合國案至本年正式推動入會案,配合國內外情勢發展在推案策略上之轉變,同仁均感獲益良多。

本部同仁以往鮮有舉辦展覽活動的經驗,籌辦過程所涉展覽內容規劃、展品收集與選擇、展場設計等相關工作千頭萬緒,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使命,委實不易。接到辦理展覽的任務後,梁主任秘書英斌即召集部內相關司處舉行籌備會議,並於會中決定工作分組:「策展組」由國組司及新文司會同國史館組成,負責展品挑選、展覽說明及新聞稿之撰寫工作;「佈展組」由檔資處、總務司會同國家圖書館負責,進行展場動線規劃及洽訂廠商進行會場設計及布置工作;另由新文司負責「活動組」工作,負責開幕當日總統蒞臨現場之動線安排及媒體聯繫事宜。在籌展期間,相關同仁均全力以赴,連週末假日也全天候投入各項準備工作。

為期能於此次展覽中忠實呈現該段歷史之原貌,國組司同仁在檔資處協助下,向北投檔庫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調閱相關時期檔卷,利用下班及週末時間埋首於陳年卷宗中仔細翻閱,檢選出當年具關鍵性之電報、報告等文件供展覽使用,盼能在有限的展場空間設法呈現我自維護會籍、退出聯合國至1990年代政府推動參與聯合國到今年的「入會案」等各個時期之重要文件資料。此外亦針對各項展覽主題撰寫說 明,並印製成展覽手冊於現場發送,希望在相關文物及文字說明相互配合下,能讓參觀者對於聯合國案各時期的發展有全面性的瞭解,使展覽更臻完整。

此次展覽得以順利舉辦,全賴部內外相關單位群策群力之團隊合作。除本部檔資處、新文司、總務司、國組司等相關同仁積極投入外,特別要感謝國家圖書館及國史館的大力協助。在檔資處張科長及同仁的積極聯繫下,國家圖書館於第一時間慨然出借館史室作為展場,並熱心提供聯合國相關議題之圖書、期刊、報紙、新聞影片剪輯等資料豐富展品內容;另外,國史館除配合本次展覽主題積極協助提供許多珍貴史料原件供展出外,更以其豐富辦展經驗針對展品規劃、陳設方式及會場佈置等各方面提出專業建議,使得所有準備工作得以漸上軌道,並逐步完成。

此外,展場布置工作又是另一大考驗。在展覽籌備期間,同仁們不斷就展版圖樣設計、文字編排、展區規劃等與承包廠商開會溝通,直到開展前一天的半夜,相關佈展工作仍持續進行,同仁們穿梭展場來回檢視,力求各方面均能完美呈現。

經過近3週的展出,此次展覽於11月11日圓滿落幕,並獲得良好迴響,同仁們亦從過程中學習到不少籌劃展覽的寶貴經驗,而大家一起辛苦工作亦培養出團隊情感。尤其國組司同仁在翻閱歷史檔卷過程中, 看見外交前輩當年以工整的毛筆字跡,記錄下當年折衝樽俎的工作艱辛,不僅藉此對過往歷史有更深刻的瞭解與省思,更因此對目前各項推案工作格外具有使命感,將以歷史為鏡,加倍努力,以期為未來開創更多的機會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