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簡部長上任後推動外
交志工計畫,藉由志
工力量協助本部行政
業務,在長串的志工
名單中,赫然發現本部資深退休人員劉恩第大使的名字。劉大使退休後仍願來部擔任志工,其奉獻精神,直令吾等後生晚輩感佩不已,本刊特利用劉大使來部服務時間,請劉大使講述其服務外交部之經過及經驗。劉大使為人謙和,侃侃而談。延續本刊策畫之資深大使經驗談,本期刊出採訪劉恩第大使。
.......................................................................................................................................................................TOP
高考及格‧回家等候
劉大使係於民國四十二年通過高考外交官,因當時人事凍結,於實習完畢後回家等候通知。到四十四年秋天才正式進部,進部後分發在機要室(編按,電務處前身)辦事。其實,劉大使在四十一年參加高考行政組英文編譯,有六十多人報考,僅劉大使一人獲錄取。
民國四十八年第一次外放,調駐美大使館。劉大使回憶說,當時駐美大使館陣容非常堅強,大使是葉公超先生,兩位公使分別是朱撫松先生(編按,曾任外交部長)、許紹昌先生(編按,曾任政務次長)。三等秘書除了劉大使之外,還有房金炎大使(編按,曾任政務次長)和曹志源先生(編按,後離職居美任教)。當時曹在政務組,房在新聞組,劉大使則在秘書室的電務組工作。
當時適逢外蒙入會案發生,那段時期劉大使經常須在深夜駕車赴雙橡園送呈台北發來的急電或有重要文稿,經公使閱後,再送呈大使核定後譯發。
劉大使憶述,葉公超先生在核定文稿時,有時也會把他叫到書桌旁,逐字說明講解,劉大使說:「大概是怕我看不懂吧!不過後來發覺卻也獲益良多。」葉公超先生核定文稿時,行草並用,無論用鋼筆或毛筆,字體蒼勁而秀麗,同時葉先生的風度文采以及說話時低沈寬厚的音調都令劉大使激賞不已。
.......................................................................................................................................................................TOP
參加講習‧意外車禍
有一年,美國國際教育學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與美國國務院舉辦青年外交官講習會(Junior Diplomat Seminar)邀請各國駐美使館中初次派來美國的外交官參加。劉大使說,當時館中有資格優先參加者,應是新聞組的房秘書金炎及政務組的曹秘書志源二人。後來葉大使還是指定劉大使前往參加。劉大使謙虛地表示,大概當時葉大使一時無法決定,才讓他這個平日工作辛勞的劉秘書到外面見識一下。
講習會是在維吉尼亞州的威廉斯堡市(Williamsburg)舉行,威市是英國殖民時期總督府所在地,是一個極具歷史風格的城市。講習會為期一週,除由國務院官員主講外,並請到美國著名大學教授前來講解有關課程,並有些參觀活動,對初來美國的駐外人員是一個極佳的見習機會。
講習會最後一天,講習結束,用完午餐,在歸程中,車行一半,時值中午,竟打起了瞌睡,不意在鄰近Richmond市的公路上撞上一輛由側面駛來的卡車,結果車損人傷,在Richmond市醫院住了一個月。劉大使回憶說,同車的尚有一位韓國大使館三等秘書,來時也是搭乘劉大使的便車。當時這位韓國秘書大概也是睡著了「所以,午飯後要儘量避免開車,尤其是行駛在一個非常通暢而車輛稀少的公路上。」
之後,劉大使奉調回國,分發在美洲司一科辦事(當時美洲司一科主掌北美事務,二科主掌中南美洲事務。後來美洲司分為北美司及中南美司)。
民國五十二年,劉大使由北美司調到秘書處,擔任當時政務次長朱撫松先生的秘書。當年部長及兩位次長是在現在的台北賓館二樓辦公,一樓則有禮賓司和人事處。秘書處工作異常繁忙,尤其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秘書處同部中有關單位經常是燈火通明,挑燈夜戰。有時沈部長去紐約出席聯大並主持代表團業務,次長楊西崑先生則去非洲訪問視察,秘書處同仁經常自早上八點到晚上九點左右方能結束,可以說是以部為家。
.......................................................................................................................................................................TOP
中美斷交‧維持駐館
民國六十五年調往關島,當時沈部長昌煥先生告訴劉大使,關島為美國在亞洲唯一之屬地,近鄰我國,有其特殊地位及功能,勿以地小人少而忽視之。劉大使說,當時正值中美關係外弛內張之際,而關島地方政府及美駐關島軍方與我關係友好,往來密切,遂也成為推進中美關係重要之一環。
六十八年底,美國卡特政府宣佈與中共建立外交關係。旅居關島的僑胞,和世界各地的僑胞一樣,群情激憤。紛紛到領事館表達他們對美聯邦政府的不滿和抗議,大家都是非常憤慨。劉大使當時曾以當地華僑名義在關島「太平洋日報」(Pacific Daily)發表一篇公開函。這份公開函定稿後,獲得僑胞熱烈支持,紛紛簽字,眾多當地人士和一些外國公司也都簽字表示支持,公開函署名部份卻佔了極大篇幅。
公開函刊出後,獲得廣泛熱烈之迴響。關島國會議員Won Pat(關島選出之駐美國會代表),看過該公開函後即致電劉大使,認為卡特政府此一行徑極為不當,並認關島與我關係密切,我駐關領事館不應裁撤,表示願向美聯邦政府表達關島人民對我之友好支持以及我駐關島領館對關島發展之重要性。Won Pat並告訴劉大使,渠將在國會聯合友我議員為爭取維持我駐關領館而努力。
過了一陣子,PAT議員辦公室發來一封電報告稱,P議員自華府來電告以,我駐關領館可以繼續存在,不在裁撤之列,並向劉大使致賀。
劉大使憶述,當時關島總督鮑大流以及甚多當地議會議員也都紛紛致函美國聯邦政府呼籲保留我駐關總領館。相信當時在美國會中,當有甚多友我議員在為美國與我之未來關係,奔走努力。
後來台灣關係法條文逐漸形成,其中一條即是規定我駐美各館都要逐漸恢復。
駐關總領館閉館後,劉大使隨即返回部中出任亞太司副司長。一日,蔣部長彥士先生召見劉大使,對PAT議員個人情況,多所詢及,並告以「關係法中這一條,就是他(指P議員)弄出來的!」。劉大使這時才發覺,當時基於一時義憤所撰寫的這一封公開函,竟也發生了一些功效。劉大使表示,這封公開函就像一塊石子投入了大海,激起一些浪花,進而形成一陣波瀾。
劉大使表示,公開函原文一時無法找出,相信部裡仍保有當年文件資料。原文是以旅居關島僑胞的語氣所寫,大意是:對美國卡特政府與中共建交之舉,表示憤慨與不滿。對美國背棄一個曾經與它並肩作戰,抵抗侵略,維護自由的忠實夥伴,表示迷惑、不解與失望。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不僅是捍衛自由和抗拒共產侵略蔓延的堡壘,也是所有嚮往自由民主中國人民的希望。中華民國的建國理想,它所揭櫫的民族、民權、民生主義也正與美國的民有、民治、民享立國精神相符,對於這樣一個政府,我們相信海內外的中國人民是堅決擁護支持。盼望美國政府能夠及時謀求補救辦法,以維護美國立國的正義精神。
.......................................................................................................................................................................TOP
印尼華人‧熱愛華文
民國七十年初,劉大使派赴印尼代理館務,當時我駐印尼機構尚未改名為代表處,名稱為駐印尼商會。當時印尼排華氣燄高漲,嚴禁華文,印尼華僑在排華聲浪高漲的惡劣環境下,仍能刻苦奮鬥,尤其是對國家的懷念、強烈的愛國情操以及對祖國文化的熱愛,都令人非常敬佩,予劉大使留下深刻印象。
劉大使追憶說,華僑子弟,年輕學生私下偷偷學習中文及中華文化的熱誠實在是令人感動。劉大使並解釋稱,印尼政府高層人士其實對我中華文化甚為崇仰,其所以禁止使用華文,主要目的是在培育印尼文化之成長,防範華文入侵的一個手段。
.......................................................................................................................................................................TOP
金山華人活動追憶
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劉大使奉派赴舊金山。舊金山與中華民國之肇建,關係密切。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奔走革命,舊金山即為策劃發源之地。在舊金山工作期間,時值國際情勢丕變,兩岸關係、國內政情暗潮洶湧。金山灣區華人關心國事,熱愛國家,情緒高昂熾烈,激盪不已。
八十年國慶期間,舊金山地區華人基督教十大教會,為響應雙十國慶,紀念  中山先生,特聯合舉辦「辛亥革命成功八十週年祈禱會」。各方參加人士頗眾,場面感人。劉大使追憶說道,在祈禱會上,他發表一篇紀念文,其中一段是:「古諺有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滿清之末,如無中山先生之思想,如無三民主義思想之引導帶領,中國如不淪為軍閥割據,亦必將為邪惡思想所蠱惑,亦必無今日中華民族復興之契機。中山先生之風範,博愛宏偉,仰之如日月,是我中華仁愛之畫像。」
該紀念文並在金山灣區各大華文報章刊出。在熱烈慶祝雙十國慶聲中,劉大使認為該文在廣大僑胞心中,必會激發出一些省思。
.......................................................................................................................................................................TOP
金山期間演講活動
劉大使述稱,在金山工作期間外出演講,比較滿意而印象深刻者,一次是應舊金山商會(San Francisco Chamber of Commerce)之邀,在餐會上發表演說,介紹中華民國在台灣之發展以及台灣與加州在經貿、科技、文教、旅遊方面交流情況。舊金山商會為金山市極具歷史及權威性之社團。會員及參加者多為加州及舊金山工商金融企業界之領袖人士。劉大使記得,那次演講,金山地區僑選立委洪讀先生在擔任立委之前為台灣總商會駐加州代表,當時亦與我駐金山各單位主管共同前來參加。演講情況及內容,金山地區各報章均予刊登。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平日對我方活動甚少報導,亦予刊出,甚獲各方好評。
另一次,劉大使認為也是深具意義的一次,是在1990年5月參加慶祝美國橫貫大陸鐵路竣工12週年紀念慶典,在典禮上發表的一篇演講。
現在美國西起舊金山,東至紐約的橫貫大陸鐵路,在興建當時由於西邊一段必須經過內華達州與猶他州,穿越Sierra Nevada山脈,而Sierra山,高山峻嶺,山勢險惡,工程進行非常艱難,負責工程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Central Pacific Railroad)合夥人Stanford(史丹福大學創辦人)與Crocker等人建議招募華人參與築路工作。第一批華工約在50個左右,後來陸陸續續雇用到一萬二、三千人。華工刻苦耐勞,不畏艱險,工作負責,華工加入後工程進度大增,終於在1869年5月8日竣工,當天這條由東西兩方同時興建的鐵路在猶他州Brigham地方會合,釘下了最後一根金釘,後來這一天就叫做Golden Spike Day。
1990年5月10日Golden Spike Day慶祝儀式是在猶他州Brigham市郊區舉行。參加人士有州及地方政府及議會之代表、鐵路公司負責人及史丹福大學學生,校方係由一位副校長代表參加。劉大使的演講內容主要是強調,華工的堅忍勤勞,任事忠誠以及不畏艱險,冒險犯難的精神。強調華人早年參與興建這條橫貫美國大陸鐵路的貢獻,期能引起美國民眾對華人早年即參與這項屬於國家建設工程的認識,也盼能藉以改善一些對華工的偏見。
講畢,在場人士反應熱烈,主席Bradford Glover女士並索取講稿,表示將留存念。史大副校長亦趨前向劉大使致意。在場電視台及報社記者相繼採訪。史大學生多人對華工當年參與建路的艱辛過程與貢獻亦均表肯定與讚佩。
劉大使表示,那次演講之熱烈迴響,卻是始料未及。那篇講稿原先寫的較長,後來知道慶祝儀式及有關活動是在戶外—即鐵路會合釘釘的地方舉行,講台也是臨時搭建而成,參加民眾分散四處。如此一來,講稿不宜過長,不能長篇大論。於是又將原稿改寫,縮成幾個較短的段落,想要表達的主要部份語句也重複了一下,比較容易引人注意。
.......................................................................................................................................................................TOP
感想
劉大使自述,渠自民國四十四年進部,第一次外放到駐美大使館到八十八年駐史瓦濟蘭大使任內退休,在這四十多年當中,我國的外交情況,正如我們的國家,都是在艱難逆境之中,奮勇向前,有似一幅極不平凡的畫面,波濤洶湧而壯麗。劉大使追憶,在渠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也和許多在外交崗位工作的同仁一樣,都有著許多熱烈綺麗的時刻和一些不能忘懷的事物和情景。如今雖然許多事物已成過去,惟其本質和大家所努力的目標,則仍是一如往昔。
.......................................................................................................................................................................TOP
一些期許
劉大使認為從事外交工作,對國家當前處境要有認識與了解,對國家要忠誠,要有責任感。同時更要有志趣,這是基本條件。還要養成堅毅的性格,如此才能在逆境中迎接挑戰。
.......................................................................................................................................................................TOP
回外交部做志工的感想
劉大使說,外交部畢竟是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地方,每次來到部中,看到當年在部內或在外館一起共事的朋友,心裡感到非常高興、愉快。雖然現在認識的同仁,已越來越少,但是看起來也都好像很熟悉。總之,來到部中有一種回家的感覺。「這大概就是來外交部做志工的一種收穫吧!」劉大使笑著說。
.......................................................................................................................................................................TOP

外交部通訊 第二十四卷第六期